所謂生辰綱,就是指唐、宋時期是指編隊運送的成批生日禮物。在《水滸傳》中是指梁中書給他的嶽父蔡京送的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
先說一下古代的換算單位。1貫=1000文,一石(宋代)=十鬥=約120斤(當代)。
我們先來看看北宋的物價演變,一般以米價來衡量。
1、北宋初年。
北宋最初的幾十年間,一方面在求政治上的統一,一方面也想整理五代所遺留下來的混亂的幣制。當時的流通貨幣以鐵錢為主,也有不少的銅錢流通,也就是說貨幣比較混亂。但由於新朝開始,所以購買力還是比較高的。
開寶四年(971年)時,每鬥70文左右,到了太平興國年間,米價還在下降,每鬥也就是十餘文。隨著與西夏的開戰,物價也隨之上漲,但也基本維持到了太祖時期的米價,一般在每鬥100~120文左右。
2、北宋中期。
北宋中期最有名的事件就是「王安石變法」了。
隨著人口的增加,通貨膨脹也隨之而來,貨幣數量隨之增加,但米價似乎沒有太大的增長。熙寧二年(1069年)京師米價每鬥雖要100錢,但外郡只要40錢,河朔則70錢。即使三年陝西大旱,四年每鬥100文。這主要是因為,王安石的免役法把通貨集中國庫,衝銷了一部分通貨的作用,加上宋代貨幣經濟十分發達(交子的使用)也抵充了不少的通貨膨脹。
3、北宋末年。
隨著宋徽宗趙佶的繼位,北宋開始大幅度的走向衰落,對內有蔡京弄權,民不聊生,引起方臘宋江等人的反抗;對外因童貫啟禍,失卻信用,招致金人的進攻。開支增加,發生了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政和二年(1112年),米價還能維持在每鬥120文,到了宣和年間,米價開始大幅度增長,宣和四年(1122年)每石是2500-3000文。七年(1125年)底每石要一萬。
而《水滸傳》發生的年代,大約就是北宋的宣和初年。我們按照米價每石2500文,相當於4萬石米、480萬斤米(當代)。按照現在米價大約3元的價格,十萬貫生辰綱的價值大約是1440萬人民幣。
但是,要考慮到現在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米價本身就不是很貴,現在我國糧食產量是北宋的10倍,當然現在的耕地面積也比北宋要多得多。個人覺得當時的十萬貫生辰綱的價值起碼要翻一倍以上吧,應該在3000萬到5000萬人民幣左右。
我們確實應該慶幸生在這個年代,起碼吃飯不成問題,糧食價格整體還算是穩定的,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