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師大楊鵬教授和天津醫大張旭教授《Adv. Mater. 》:基於類澱粉樣蛋白聚集的牙敏感脫敏劑

2021-01-20 高分子科技

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在咀嚼、刷牙等長期機械作用力下會發生磨損、磨耗,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及口腔衛生維護不佳等會導致牙齦萎縮,這些情況都會使牙本質暴露。而牙本質上大量的牙本質小管暴露後,外界刺激(如冷、熱、酸、機械作用)會導致牙本質小管內液體流動,刺激牙髓神經並使人感到尖銳短暫的疼痛,形成牙本質敏感。據統計,超過4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本質敏感。而封閉暴露的牙本質小管是治療牙本質敏感的有效方法。針對這一病症特點,一系列商用產品例如極固寧脫敏劑(Green Or@)、Gluma 脫敏劑@、勁潤牙本質保護膜@等已經應用到臨床治療中。但這些產品只能覆蓋牙本質表面,根據患者反映療效只能維持數月,無法長期脫敏。同時,目前脫敏劑經常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由於現有產品不能抵抗深入牙本質小管內部的細菌粘附,容易誘發牙髓炎。

針對以上問題,陝西師範大學楊鵬教授團隊和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張旭教授團隊提出了利用澱粉樣蛋白粘附體系在牙本質及牙本質小管內部製備活性塗層,並誘導牙本質再礦化來封閉牙本質小管,從而治療牙本質敏感的新策略。在楊鵬教授課題組之前的工作中證明溶菌酶(lysozyme)可以在二硫鍵還原劑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TCEP) 作用下發生快速澱粉樣轉變 (Adv. Mater. 2016, 28, 7414;Biomater. Sci. 2018, 6, 836)並粘附在多種基材表面形成塗層。但這一過程會產生較大聚集體,不利於應用於牙本質小管內部。因此,在本工作中,親水性的聚乙二醇(PEG)分子被共價接枝到溶菌酶分子上(lyso-PEG),從而抑制解摺疊溶菌酶之間的疏水作用力,得到富含lyso-PEG澱粉樣寡聚體的乳液體系。實驗中發現,通過簡單浸塗或噴塗即可在多種基材(有機、無機和金屬)形成lyso-PEG寡聚體塗層,實現對材料表界面的簡單快速改性(圖1)。另外,通過塗抹或模擬漱口lyso-PEG乳液也證明了lyso-PEG塗層可以簡單快速的附著在牙本質小管內部(2分鐘左右)。通過石英微晶天平測試可知,相對於天然lyso-PEG分子和傳統溶菌酶澱粉樣纖維,lyso-PEG寡聚體具有更高的粘彈性,這說明澱粉樣蛋白的初級產物也許是澱粉樣蛋白粘附的重要因素(圖2)。


圖1. Lyso-PEG澱粉樣寡聚體乳液製備及其在材料快速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圖2. 通過塗抹和模擬漱口即可在牙本質小管內形成lyso-PEG塗層。


由於PEG分子是共價接枝在溶菌酶分子上。因此,當lyso-PEG塗層形成時,PEG分子也被固定在基材表面形成PEG聚合物刷,這為塗層提供了抗汙染性能的基礎。通過實驗發現,蛋白質基底賦予塗層豐富的電荷從而使塗層抗汙染性能進一步提升(圖3)。當塗層在牙本質上形成時,可以有效抵禦口腔細菌粘附並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圖4)。


圖4. Lyso-PEG塗層塗覆的牙本質可以抵禦細菌粘附。


除了PEG分子外,蛋白質分子上大量的氨基羧基可以螯合鈣離子從而為牙本質再礦化提供了成核位點。根據體外實驗可知, lyso-PEG塗覆的牙本質可以在牙本質小管內部再礦化,在7天後形成大量的羥基磷灰石晶體並封閉牙本質小管(圖5)。從斷面掃描電鏡圖片可知封閉深度可達60微米,是目前文獻報導最深的封閉深度。另外,通過氣密性實驗可知,即使經過模擬刷牙和超聲處理後,再礦化牙本質同樣具有很好的氣密性。這也說明了較深的封閉深度可以保證牙本質小管的封閉穩定性,從而達到長期脫敏的目的(圖6)。另外,通過動物實驗也證明了lyso-PEG塗層可以在體內有效的抵禦細菌粘附,並誘導牙本質再礦化而深入封閉牙本質小管。


圖6. 再礦化牙本質有較深的封閉深度以及氣密性測試比較。


綜上,本工作為治療牙本質敏感提供了新方法。由於此方法操作簡單、溫和、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好,已經申請國家專利(申請號:201811647134.7)並進行產業化評估,有望應用於實際臨床治療中。以上工作在線發表在材料學權威期刊Adv. Mater.(先進材料)上。共同第一作者為李琛盧丹陽,共同通訊作者為陝西師範大學楊鵬教授和天津醫科大學張旭教授,陝西師範大學為第一單位。該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o. 21875132, 51673112)等項目的資助。


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鵬課題組組建於2012年底,隸屬於應用表面與膠體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要致力於基於蛋白質類澱粉樣組裝的多功能仿生界面材料基礎和應用研究。已在Chem. Rev. (1)、Adv. Mater. (5)、Nature Commun (1)、J. Am. Chem. Soc. (1)、Angew. Chem. Int. Ed. (2)、Adv. Funct. Mater. (2)、ACS Nano (1) 等權威期刊發表綜述和研究論文六十餘篇。


Chen Li, Danyang Lu, Jingjing Deng, Prof. Xu Zhang, Prof. Peng Yang,

Amyloid-like Rapid 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Antifouling and In-depth Remineralization of Dentine Tubules to Treat Dental Hypersensitivity

Adv. Mater. 2019,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3973


高分子科技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info@polymer.cn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稿件(論文、項目介紹、新技術、學術交流、單位新聞、參會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高分子科技®會及時推送,並同時發布在中國聚合物網上。

歡迎加入微信群 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申請入群,請先加審核微信號PolymerChina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並請一定註明:高分子+姓名+單位+職稱(或學位)+領域(或行業),否則不予受理,資格經過審核後入相關專業群。

相關焦點

  • 陝師大-天津醫科大最新研究:類澱粉樣蛋白質組裝體促進骨修復
    日前,陝西師範大學楊鵬課題組和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張旭課題組成功的以生物大分子溶菌酶的類澱粉樣組裝體(Phase-TransitedLysozyme Nanofilm, PTL)為黏附基底和礦化模板,建立了一類普適性的生物礦化路線,以「Bottom-up」方式在體外仿生礦化製備出機械性能優異、生物活性良好的羥基磷灰石材料(HAp@PTL),並將其穩定黏附於各類大小和形態各異的支架材料表界面
  • 陝西師範大學楊鵬教授課題組:類澱粉樣蛋白塗層介導的微納米顆粒表面工程
    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鵬教授課題組組建於2012年底,隸屬於應用表面與膠體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要致力於基於蛋白質類澱粉樣組裝的多功能仿生界面材料基礎和應用研究。經過六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已在Macromol. Biosci. (2012, 12, 1053)、Chem. Rev. (2013, 113, 5547)、Adv.
  • 類澱粉樣蛋白塗層介導的微納米顆粒表面工程
    顆粒的表面化學和物理結構決定了膠體粒子的穩定性、生物活性和相容性等關鍵參數。因此,顆粒表面工程已成為材料設計和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能在溫和水溶液中一步、低成本實現對具有不同成分、大小、形狀和結構的微納米顆粒的表面功能化的普適性方法很少。最近,陝西師範大學楊鵬課題組發展了基於類澱粉樣蛋白質組裝的微納米顆粒表界面工程以解決上述問題。
  •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方法來研究細胞攝取澱粉樣蛋白的機制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之一是澱粉樣斑塊的形成——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的粘性團塊——在大腦神經元之間聚集。 然而,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地從這些不溶性斑塊轉向可溶性澱粉樣蛋白的形式,這些澱粉樣蛋白可以進入神經元,具有高度的神經毒性。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華盛頓大學和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一種內源性的功能性神經元澱粉樣蛋白在原子解析度下的結構。這種澱粉樣蛋白由Orb2蛋白自聚集而成。這些研究結果可能產生一些非常有趣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Sci Adv|甲之蜜糖,乙之砒霜-HSF1直接調節澱粉樣蛋白的新功能
    在阿爾茨海默症和一些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腦中,存在被稱為amyloid的蛋白斑塊,這種澱粉樣的蛋白斑塊是由一些錯誤摺疊的蛋白組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些澱粉樣蛋白是破壞記憶和運動神經元功能的罪魁禍首。但澱粉樣蛋白殺死細胞的調控機制一直不清楚。
  • Cell | 新的類朊蛋白鑑定——澱粉樣組裝的磷酸酶介導果蠅胚胎發育
    一般地,胺基酸序列決定了一個蛋白質只存在一種穩定的構象,但類朊蛋白存在可溶性單體和澱粉樣高聚體兩種穩定構象,從而激起科研界廣泛的興趣。類朊蛋白一般都含有Prd(prion-like domain)功能域,以介導蛋白構象的改變【1】。
  • 免疫反應促進β-澱粉樣蛋白產生
    而昨天,紀念斯隆·凱特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個參與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的蛋白——IFITM3(幹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3)在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可以改變γ-分泌酶的活性,這種酶負責把前體蛋白切割成β-澱粉樣蛋白片段。當敲除IFITM3時,小鼠中β-澱粉樣蛋白斑塊顯著減少。
  • 上海科技大學開發出基因可編程澱粉樣蛋白功能塗層材料
    材料的表面改性在電子、生物醫藥、催化、紡織等工程和技術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塗層材料的使用是一種常見的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目前較為常見的塗層材料包括:聚電解質、蛋白、聚多巴胺、聚多酚等。然而上述材料或多或少在共形性、普適性、穩定性等方面的缺陷,因此應用受到限制。生物大分子類(例如多糖、多肽、短肽或蛋白等)塗層材料因其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環境友好性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這類患者,基本無需放支架!」于波教授團隊發布新研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OCT助力斑塊性質判定,這類患者無需植入支架! 在心內科的門診病房,我們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醫生我這病能不能不放支架呀?」醫生則會通過患者的病情來決定放或者不放。
  •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然而,正如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ACS化學神經科學》上發表的文章Acetylation of Aβ42 at Lysine 16 Disrupts Amyloid Formation(賴氨酸16乙醯化Aβ42幹擾澱粉樣蛋白的形成)中所探討的那樣,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也可能導致長期的後果。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它可能是來「救火的」,而不是來「放火的」?
    老年痴呆發病的β-澱粉樣蛋白假說老年痴呆的病理學表現主要包括:神經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聚集形成的斑塊,稱為老年斑;神經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
  • 美媒:研究表明澱粉樣蛋白斑塊可能不會引起阿爾茨海默病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美媒稱,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阿爾茨海默病總是與腦細胞之間澱粉樣蛋白的堆積相伴。一直以來,這是推動這種疾病研究的主流理論。但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對策可能是錯誤的。
  • 西南交通大學張旭教授團隊在固體力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力學學院張旭教授研究組在固體力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線發表論文「Cyclic plasticity of an interstitial high-entropy alloy
  • 澱粉樣蛋白被錯怪了?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成謎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β-澱粉樣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個症狀,這種蛋白會導致神經退化,最終導致思維和記憶問題的出現。這項研究表明,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的出現可能先於大腦中可檢測的澱粉樣斑塊,兩者也可能同時發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神經病學》在線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檢測到了研究參與者中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積累更快,這表明澱粉樣蛋白不一定在阿爾茨海默病過程中最早出現。」
  • 陝師大9項成果獲獎!
    本書是王泉根教授獨立完成的心血之作,國內首部兒童文學編年體著作。全書近百萬字,並配以15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第一次完整呈現了1900年至2016年間的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思潮、歷史演進、重要作家作品、文學社團、出版傳播以及中外交流、閱讀教育等。
  • ...又一個肥胖元兇被發現,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澱粉樣蛋白...
    在此,論文研究者報導了澱粉樣蛋白前體(APP)在通過高脂飲食(HFD)誘導後,造成白色脂肪組織中線粒體非常規錯誤定位,損害線粒體的功能,並最終促進肥胖。充分認知並理解導致脂肪組織(AT)功能障礙的過程,對於理解肥胖的病理生理學是至關重要的,並且可以確定預防和治療肥胖相關性疾病的新靶點。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陳玉成教授團隊:基於心臟電影成像評價心肌應變與輕鏈型澱粉樣變的心臟受累嚴重程度與預後之間關係
    以上三種基於不同LGE程度分組的代表性圖像見圖1。此外,基於16個節段評價左心室的LGE程度。圖1 左側為非特異性LGE,中間為內膜下環形LGE,右側為透壁環形LGE在磁共振電影圖像上,利用DRA軟體(TrufiStrain,Siemens Healthcare,Princeton,NJ,USA)對心肌應變進行分析。
  • 包庇漢奸教授,上海師大火了,被網友罵成翔......
    旁友儂伐要幫吾豁胖:@上海發布 有上師大教授張晨初這種恨國狗在,能教出什麼學生來?能為我們上海教出什麼老師來?崔唯傑:這條東西,是你們學校的教授?? 一大長弓:張晨初這種人不適合做人民教師,價值觀極為齷齪,煩請貴校調查,清理出教師隊Kerwin_雙雙:上海師大怎麼有臉發所謂的抗疫成績的,校風都是反華挺美,各個嚮往美國,怎麼不叫美國師範大學呢?
  • ...歐盟獲批,首個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心肌病(ATTR-CM)治療藥物!
    在此次批准之前,ATTR-CM患者的治療方案僅限於症狀管理,在少數情況下,還包括心臟(或心臟和肝臟)移植。ATTR-CM是一種罕見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徵是在心臟中積聚一種稱為澱粉樣蛋白的錯誤摺疊蛋白,其定義為限制性心肌病和進行性心力衰竭。平均而言,患者在確診後只能存活2-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