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它可能是來「救火的」,而不是來「放火的」?

2021-01-12 楽健安


近日,《Nature》發表了一篇新聞觀點類文章,提出感染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元兇——β-澱粉樣蛋白,可能是來「救火」的,而不是來「放火」的。具體觀點可以參閱今日的熱心腸日報: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3424936


(轉自熱心腸日報)


這是《Nature》網站的截圖: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084-9


這讓我想到2018年本公眾號發布過的一篇文章,我就提到過這一觀點,現在,各種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試驗,接二連三失敗,β-澱粉樣蛋白本來是來「救火」的,卻被當成了「放火」的被抓起來,也許是時候換個思路來思考了?


以上是2018年發布的原文,再次轉發給大家參閱: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老年人中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佔所有痴呆的60%-80%。老年痴呆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目前難以治癒,導致患者的日常活動嚴重受損。


據估計,2010 年全世界大約有3600萬痴呆症患者,預計今後每20 年將增加1 倍,2030 年將達到約6600萬,2050 年將達到1.15億。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增加,老年痴呆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給患者造成深重的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非常嚴重,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老年人口約佔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按照目前的發病率推測,到2050年我國將有800-1200萬老年痴呆患者。在老齡化日趨顯著的情況下,老年痴呆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其高發病率和高致殘率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疾患,這也引起政府和醫學界的普遍關注,成為當前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



老年痴呆發病的β-澱粉樣蛋白假說


老年痴呆的病理學表現主要包括:神經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聚集形成的斑塊,稱為老年斑;神經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長期以來,這種神經元細胞內外的異常也被認為是導致老年痴呆的病因。


β-澱粉樣蛋白的神經毒性,主要包括破壞細胞內的鈣離子穩態,促進自由基的形成,降低鉀離子通道功能,增強促炎細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應等等。所以,人們認為正是這些堆積在大腦神經元周圍的β-澱粉樣蛋白,最終形成了黏性斑塊,殺傷了細胞,損害了突觸,抹掉了記憶,削弱的認知能力。



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


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最近三十多年來,臨床上大部分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也確實都是基於β-澱粉樣蛋白而設計開發的。據統計,僅在1998年到2015年之間,各大藥企共推出了123種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僅有三種藥物加一種聯合治療方案先後獲得FDA的上市批准。然後,無一例外,這123種藥物沒有一種能夠治癒老年痴呆,甚至連延緩疾病進程都做不到。即使是獲得了FDA批准的治療方案,也僅僅起到緩解部分症狀的作用


一直以來,輝瑞和強生公司的Bapineuzumab被業界寄予厚望,2014年它們的失敗,在業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人們開始對「β-澱粉樣蛋白理論」的信心開始動搖。仔細對比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藥物的臨床試驗發現,雖然大部分藥物都可以成功的減少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但是幾乎沒有一款藥物可以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進程。


難道我們錯怪β-澱粉樣蛋白啦?


β-澱粉樣蛋白可能是來「救火的」,不是來「放火的」?


所有細胞,包括人類細胞、細菌細胞、原生動物細胞和古細菌細胞,都能製造出類似β-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所以它們對於生命本身一定非常重要。雖然,長期以來,人們認為β-澱粉樣蛋白是導致老年痴呆的病因。21世紀的一些新的發現為老年痴呆的研究帶來了新轉機。


來自哈佛大學的Rudolph Tanzi和Robert Moir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注意到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與腸道中的抗菌肽之間存在著相似性。腸道中的抗菌肽可以連接在一起並最終在病原體周圍形成一個網絡,固定病原體以便其被巨噬細胞和其它免疫細胞所識別。那麼,澱粉樣蛋白會有類似的作用嗎?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發現澱粉樣蛋白確實在殺死微生物方面表現得和腸道抗菌肽一樣好,甚至更好。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可能非但不會導致痴呆,反而可能使大腦免受細菌入侵。它們所形成的網狀結構是用來捕捉和殺死病原體的。因此,一種新的假說形成了,澱粉樣蛋白斑塊和tau蛋白纏結不是老年痴呆的誘因,而可能僅僅是作為大腦內發生的一場細菌大戰的標誌。β-澱粉樣蛋白可能是來「救火的」,不是來「放火的」,它扮演的似乎是「消防員」,而不是「縱火犯」的角色。



Tanzi和Moir的研究表明,澱粉樣蛋白通過斑塊的形成發揮抗菌肽的作用,捕獲入侵的 微生物,包括細菌(比如腸道沙門氏菌)、真菌(比如白色念珠菌)、病毒(比如單純皰疹病毒)和原生寄生蟲(比如剛地弓形蟲)。為了應對感染而形成的澱粉樣斑塊積累,可能造成斑塊周圍組織的附帶損傷,進而導致神經炎症反應和神經退行性病變


那麼試圖清除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可能不僅是徒勞的,而且可能具有潛在的危險,這實際上可能是清除了一種強大的抗菌素。事實上,許多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也確實顯著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在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捕獲細菌的熱情中,它們在神經元中的積累也會使它們試圖保護的細胞失去功能,甚至殺死它們。它們可能就像膽固醇一樣:適量對於身體是健康和必要的,但過量則可能帶來危害甚至致命



感染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微生物感染在衰老和老年痴呆發病中的作用,老年痴呆患者的多數病理學改變,如炎症、腦細胞萎縮、免疫異常、基因達的變化以及認知損傷都被認為與微生物感染有關。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無時無刻不受到大量外源性和內源性的微生物和病原體的威脅, 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幾乎所有類型的微生物都被認為與老年痴呆的易感性和發病過程有關,特別是在衰老過程中,因為隨著衰老,先天免疫和生理屏障功能通常都受到損傷,使得微生物以及一些神經毒性物質更容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誘發炎症和損傷。


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旋桿菌、弓形蟲、單純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巨細胞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感染,都被認為與老年痴呆的發病有關。在一項健康人群的前瞻性對比研究中,通過簡易精神狀態評定量表(MMSE)測量發現,身體感染這些病原體的數量與認知功能的損傷程度存在相關性。研究也發現這些病原體的血清學檢測呈陽性的老年人通常也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傷。慢性真菌感染也可以增加AD 的風險, 近年來的研究在老年痴呆患者的外周血液中,發現了酵母和真菌蛋白。



健康的腸道幫助抵禦感染


腸道微生物在宿主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能夠有效地抵禦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無菌動物更容易被感染。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物與宿主處於一個健康的、互惠互利的共生狀態,這種共生環境會有效地抑制潛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大量繁殖。當這種共生環境遭到破壞時,一些潛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會迅速增加,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包括自身免疫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以及應激誘導的神經精神疾病,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等。腸道微生物的紊亂可能增加宿主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機會,從而增加老年痴呆的發病風險,而健康的腸道菌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從而降低老年痴呆的發病風險


抗感染、防痴呆,從腸道開始


致病性細菌感染大腦,可能會導致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以對抗感染。感染越嚴重,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可能越多,導致積累,從而開始損傷神經細胞,誘發炎症。要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或許可以從減少腦部感染開始,這需要一個健康的腸道



第一、上個月,《科學》雜誌報導,研究人員在觀察人類腦組織切片的高解析度圖像時,發現了細菌的跡象。當對這些細菌的遺傳物質進行測序時,他們發現大多數微生物來自於一群通常存在於人體腸道中的細菌。目前,我們還並不清楚這些細菌是如何進入大腦的。不管怎樣,既然在健康和疾病的情況下都可以在大腦中發現來自腸道的細菌,那麼意味著當腸道菌群不健康,腸道致病性細菌較多時,那麼進入大腦的致病性細菌也可能隨之增多。因此,保證健康的腸道和腸道菌群可能是減少進入大腦的致病菌的途徑之一


第二、腸道致病菌增多,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的腸漏(腸道通透性增加)和腦漏(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也是導致腸道致病性細菌進入大腦的可能途徑之一。維持健康的腸道,保證腸道屏障和血腦屏障的完整性,也可以減少進入大腦的病原菌


第三、健康的腸道本身能夠有效地抵禦外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在各種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的藥物臨床試驗,接二連三失敗的情況下,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一些治療嘗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2016年,來自伊斯蘭阿薩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益生菌能夠改善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其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為期12周的研究中,每日單一劑量的乳酸菌和雙歧桿菌,能夠明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在簡易精神狀態評定量表(MMSE)中的評分情況。動物研究也發現,口服益生菌可以改變老年痴呆小鼠的腸道菌群構成及其代謝產物的產生,對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和胃腸肽類激素的濃度產生積極的影響,恢復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活性和激活自體吞噬作用,進而減少β-澱粉樣單胞的積累,改善老年痴呆小鼠的認知功能。


蛋白質異常積累也是其它腦部疾病的特徵,包括帕金森病、路易體痴呆和亨廷頓病等等解開這一秘密,可能將為所有這些頑固性腦部疾病的治療,或治癒提供新途徑。通過個性化的飲食定製調節腸道健康,將成為治療腦部疾病的新方向。

圖片均來自網絡

摘自:菌情觀察室

版權和免責說明:我們的目的在於分享健康科普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的智慧財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絡素材而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楽健安 訂閱號

掃一掃  或長按上圖二維碼

輕鬆關注我



楽健安 服務號

掃一掃 或長按 上圖二維碼

輕鬆關注我

為我們加上 星標

您就可以

每天快速找到我們了!

楽健安運営者

株式會社ラクア

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小川町2-3-13

擔當者:任宇紅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科學家發現澱粉樣蛋白錯誤摺疊原因 但是老年痴呆還是不好治  黃琨 • 2020-05-21 09:02:08
  • 兩種治療方案瞄準同一致病蛋白,老年痴呆的治療可能性又...
    兩種治療方案瞄準同一致病蛋白,老年痴呆的治療可能性又增加了  CHEN • 2020-11-03 17:40:41 來源:前瞻網
  • 免疫反應促進β-澱粉樣蛋白產生
    人類對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認知真的是曲折前進,直到現在,雖然很多研究人員已經把β-澱粉樣蛋白做為AD患者一個治療靶點了,但它的積累究竟是如何引發生的,仍然還有不少謎團。
  • 輕度老年痴呆能治好嗎?答案是肯定的,老年痴呆症怎麼治療
    這些,會讓大腦產生我們現已認識到的損壞神經突觸,並導致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特徵的黏性β一澱粉樣蛋白的形成。 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逆轉、認知、恢復)個性化治療程序來對付這三大類可惡的威脅因素的原因。如果我們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消除這些潛在的隱患,大腦就不會被迫產生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阿爾茨海默氏症(AD)佔痴呆症的大部分,幾十年來,唯一可用的治療方法是試圖恢復大腦中神經遞質水平的藥物,但這類藥物只能對症治療,並且最多只有適度的效果。多年來,研究人員主要集中精力研究AD在大腦中可見的物理表現,即細胞外澱粉樣斑塊和最近的細胞內tau蛋白纏結。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在這些遺傳風險因素中,載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APOE4)是導致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強遺傳危險因素,主要是通過驅動澱粉樣β病理引起的。最近,人們還發現APOE4是路易體痴呆(Lewy body dementia, LBD)的一種遺傳風險因素。APOE4如何驅動路易體痴呆發病風險以及它是否對α-突觸核蛋白病理學有直接影響尚不清楚。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全方位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其餘19個候選療法可分為幾類,從tau靶向治療到混合使用其他藥物來保護神經元不退化、阻斷與痴呆症相關的炎症和代謝過程。 然而,Aβ靶點藥物的轉變在中期管線中更為明顯,58個項目中有9個是針對該蛋白,其餘項目則是針對其他途徑,15個屬於神經遞質類別,只有6個針對tau。
  • 老年痴呆最初表現,老年痴呆的症狀有哪些,有一個中招要留神了!
    說起老年痴呆,也就是阿爾茲海默病,一般人對於阿爾茲海默都認為:如果一個老年人變得糊塗、愛忘事,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老年痴呆了,這個認知真的對嗎,它的症狀到底有哪些呢? 3、視覺障礙 這一徵兆常常被人忽略,因為人們總覺得人老了、視力退化是非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是,視覺障礙其實也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徵兆。
  • 澳洲知名醫生:低碳生酮飲食可以預防老年痴呆,可惜老人聽不進去
    老年痴呆的幾個主要原因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Paul Mason醫生的一個經典演講《治療和預防痴呆症–藥物無效時,飲食如何起作用》。澱粉樣斑塊和老年痴呆 β澱粉樣斑塊中的β澱粉樣單體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大腦神經元,但是一旦它們受損,那麼它們就會聚在一起形成斑塊。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
  • 渤健/衛材β澱粉樣蛋白抗體aducanumab在...
    如果獲得批准,aducanumab將成為第一個有潛力有意義地改變AD進程、減緩AD臨床病情下降的治療方法,同時也是第一個證明去除β澱粉樣蛋白(Aβ)可以獲得更好臨床效果的治療方法。渤健全球執行長馮納璽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是當今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它讓我們所愛的人逐步失去記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最終剝奪他們的基本行為能力。
  • 澱粉樣蛋白被錯怪了?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成謎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β-澱粉樣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個症狀,這種蛋白會導致神經退化,最終導致思維和記憶問題的出現。這項研究表明,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的出現可能先於大腦中可檢測的澱粉樣斑塊,兩者也可能同時發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神經病學》在線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檢測到了研究參與者中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積累更快,這表明澱粉樣蛋白不一定在阿爾茨海默病過程中最早出現。」
  • 光生物調節技術打開了預防治療的窗戶
    老年痴呆症目前無藥可愈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初期症狀是記憶衰退、判斷力下降、焦慮多疑,但等到發展到重度階段,就可能完全不認人、不記事,日常大小便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別人來照顧。腦部細胞內和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一般被認為是阿爾茲海默症的成因之一。
  • eLife|Aβ纖維引發的AD小鼠小膠質細胞的蛋白組變化和功能障礙
    來源:小崔和他的小夥伴們導讀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進行性、不可逆的腦部疾病。AD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Aβ)的蛋白質異常高積累,在大腦中形成獨特的塊狀物稱之為 "斑塊"。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能識別感染、有毒物質和損傷的細胞,並通過清除這些物質來保護神經細胞。
  • ...又一個肥胖元兇被發現,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澱粉樣蛋白...
    在此,論文研究者報導了澱粉樣蛋白前體(APP)在通過高脂飲食(HFD)誘導後,造成白色脂肪組織中線粒體非常規錯誤定位,損害線粒體的功能,並最終促進肥胖。充分認知並理解導致脂肪組織(AT)功能障礙的過程,對於理解肥胖的病理生理學是至關重要的,並且可以確定預防和治療肥胖相關性疾病的新靶點。
  • 本周Nature:去除β-澱粉樣蛋白,系外行星大氣成分,組織缺氧導致基因靜默,減輕雷射衝擊,南極海冰淡化大洋16年9月1日刊
  •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方法來研究細胞攝取澱粉樣蛋白的機制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表明針對這一過程的研究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開發方法。 澱粉樣蛋白在細胞內有毒的方式有很多種,所以如果我們能阻止神經元對它的攝取,不是很好嗎?這是我們可以瞄準的途徑。」
  • 不開玩笑,你可能真的會忘記
    有一天,你可能真的會忘記這些。忘了自己是誰,忘了最愛的人,忘了回家的路……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種尋人啟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家人焦急萬分,懇請大家幫忙轉發和尋找。我也曾經在朋友圈轉發過這樣一條信息。一位朋友患有老年痴呆的父親走失,一家人出門尋找、報警調取監控、在網上尋求幫助,然而找了好久也沒能找到老人。最終找到的時候,老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
  • 美媒:研究表明澱粉樣蛋白斑塊可能不會引起阿爾茨海默病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美媒稱,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阿爾茨海默病總是與腦細胞之間澱粉樣蛋白的堆積相伴。一直以來,這是推動這種疾病研究的主流理論。但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對策可能是錯誤的。
  • 老年痴呆的原因終於揪出來了!出現這些情況可能就晚了,2個方法自測風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檔節目——《忘不了餐廳》?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共同組成了餐廳服務生,以前他們是醫生、是教師、是水電維修工人……如今卻被同一種無聲的疾病悄悄偷走了「記憶力」。人,好端端的怎麼就老年痴呆了呢?他們的大腦裡究竟出現了什麼變化?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會出現典型組織病理學改變——腦內澱粉樣蛋白斑塊沉積、神經原纖維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