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音樂綜藝輪番推廣下,黑怕音樂作為參與門檻最低的音樂品類,距離成為華語音樂主流的日子可能越來越近了。
作者 | 何無益
近幾年,黑怕(hip-hop)音樂出圈的勢頭強勁。
由你音樂榜發布的《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顯示,黑怕僅次於國風、搖滾、EDM之後,已經成為大受歡迎的曲種。
眾所周知,2017年現象級綜藝《中國有嘻哈》火爆讓黑怕進入了大眾視野,這一年成為中國說唱音樂的元年。
兩三年間,黑怕音樂已經逐漸褪去小眾音樂的標籤,為越來越多的聽眾接受,甚至像GAI、艾福傑尼等rapper,雖然顏值比不了小鮮肉,但人氣值儼然已是新一代流量明星。
在未來,黑怕音樂可能會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中流砥柱,成為真正的主流音樂。
B站有一up主統計了自1910年至2019年間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音樂風格排名變化情況,並將其以視頻的形式動態展示。
從視頻中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黑怕音樂是在1994年進入top10的,並在2003年迅速躍居最受歡迎排行榜第二位。
到2009年,黑怕音樂已經躍居榜首。
此後十年間,黑怕音樂一直名列前茅,可謂名副其實的頂流。
全球著名的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在2017年發布的一份美國音樂市場2017年中報告證實了這一情況。相關數據如下:
從以上數據可以明顯看出,黑怕音樂已經在流媒體和整體範圍全面超越搖滾,成為樂迷消費的最大市場。
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歌手排行榜上,黑怕歌手Diddy就已經年收入1.3億美,位居排行榜No 1。
2019年上半年美國音樂市場,沒有發行一張專輯,沒有一首單曲的Eminem,超越Lady Gaga成為全美所有藝人純銷量榜單冠軍。
2019年福布斯全球歌手的收入排行榜中,黑怕歌手坎耶·維斯特僅次於流行天后黴黴(泰勒·斯威夫特),高居排行榜榜眼。
英國創作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6月26日的報導,坎耶·韋斯特宣布與Gap合作後,Gap股價在周五收漲18.8%,期間漲幅一度達40%,Gap市值因此大漲超7億美元至45億美元。
可見,黑怕在歐美已然是主流。
流行文化一直是以歐美為世界中心,逐漸向東亞傳播的。
既然黑怕音樂在歐美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黑怕也能引領中國流行音樂的潮流,扛起華語音樂的大旗。
視頻:109來年全世界受歡迎的音樂風格排名變化
郭德綱有一個經典的「相聲觀眾造反理論」:
相聲是一個門檻非常低的藝術門類,經常有觀眾在臺下聽久了,就不滿足於做臺下當觀眾了,想要「造反」,跑臺上來說。
黑怕音樂其實也一樣,在不同的音樂類型中(喊麥除外),說唱是門檻最低的。
搞民謠還得要一把破吉他,會幾個三和弦呢,但是黑怕不需要,只要一張嘴、一顆躁動不羈的心就夠了。只要你夠自信、敢說,就能對外宣稱自己是rapper了。
不過,曲藝界有一句俗語:
相份一包,空子一挑。
意思是說如果是一個行家,不需要太多設備,一個小包袱就能幹活;如果是一個外行貨,他就是把全世界最好的設備都備齊了,也幹不出啥來。
玩黑怕音樂門檻很低,不需要懂樂理,不需要視唱練耳過關,不需要會樂器,純玩節奏。
但是,節奏是音樂的靈魂,也是最難掌握、需要天分的技巧,它沒有固定章法,有無數種變化,表演者的外貌、語氣、聲調、動作都會影響現場flow。
黑怕是門檻很低,但天花板很高音樂類型。
而這一特徵恰恰對黑怕音樂的傳播和被大眾接受極其重要。
因為我們正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某個範圍內,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扁平化、去中心化。
個體的魅力從未被如此重視,早在10年前,中國就已經進入UGC時代了,用戶創作內容成為這個時代的標誌和主流。
雖然,PGC的內容永遠會是被傳播範圍最廣的,但是網際網路降低了幾乎所有行業的門檻,但是每一個UGC的內容都會機會。
就像最近無意中在國外走紅的《一剪梅》一樣,信息流推薦機制永遠會莫名其妙的捧紅一個可能籍籍無名的普通人。
而這個時代賦予年輕人的自信甚至張狂、參與感、浮躁使他們迫不及待的投身到他們喜歡的領域中去。
如果我們喜歡上音樂,自然不甘心於僅僅做一個安靜的欣賞者,我們需要自我表達,需要創作自己的黑怕音樂,需要一個表演的舞臺。
恰恰各大流媒體、短視頻平臺就需要我們這些「造反」的聽眾,他們能提供這樣的平臺。
而且,為了能獲得更多用戶,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減低創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門檻。
手機上的庫樂隊幾乎就可以提供音樂學習、採樣、錄音、編曲、混音的一切功能,可以用來錄demo,甚至成品音樂。因為絕大多數的普通聽眾其實也聽不出吳亦凡《大碗寬面》百萬製作和庫樂隊製作的區別。
還有,黑怕、電音、國風在當下是時尚、個性文化的代表,是年輕文化的標籤。
它不像抖音神曲,雖然火、洗腦,傳播性更強,但網絡歌曲是土、low的代表,這種音樂的傳播只要是娛樂、戲謔和短視頻內容創作的BGM,音樂主流聽眾不會因為這種音樂產生自我認同感。
可以說,黑怕音樂已經具備了流行的所有條件,是不折不扣的潛力股。
據統計,2020年各大平臺預計將推出30餘檔音樂綜藝,雖然受疫情影響,《樂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等節目的錄製都被延後了,但音樂綜藝依然是風口。
而眾多音樂綜藝中,偶像養成、樂隊、說唱這三大題材無疑是近兩年最火的細分類型。
另外,像《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青春有你》等原創和偶像養成綜藝中,也均有不少黑怕音樂出現。
尤其影響力比較大的《我是唱作人》第二季後面幾集中,有近一半唱作人,要麼是職業rapper,要麼他們的音樂中有大量的黑怕元素。
由於近些年市場對原創和版權的重視,如今音樂綜藝已經承擔起新歌宣發的功能,不同於抖音快手在網絡歌曲的宣發和引爆,音綜成為知名歌手最重要的打歌陣地。
眾多的音樂綜藝對黑怕音樂的青睞也將成為促進黑怕音樂進一步出圈的最大推手。
音綜之所以如此看好黑怕音樂,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平臺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看到了說唱文化在中國青年群體中的滲透率和市場潛力。
正如2017年讓說唱一炮而紅的綜藝《中國有嘻哈》一樣,愛奇藝向虎嗅網透露,當年之所以決定做這檔綜藝是愛奇藝通過AI技術進行了科學精準的市場調研,並確定了吳亦凡與節目受眾的群體契合度,才決定推動該項目的。
這是一個互相成全的過程。
在眾多音樂綜藝輪番推廣下,黑怕音樂作為參與門檻最低的音樂品類,距離成為華語音樂主流的日子可能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