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隊在等待一個夏天

2020-11-1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PingWest品玩」(ID:wepingwest),作者 巫冬。36氪經授權轉載。

在愛奇藝和米未合作出品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上線幾個小時後,豆瓣突然湧入大量一星差評:

「搖滾樂的綜藝沒必要存在」
「中國最好的女鼓手就給一個舞臺上的黑影?」
「我以後還蹦得起新褲子嗎」
「面孔竟然不是第一?」
「剪輯成這個鬼樣」
……

這些負面評價大多圍繞幾個方面,自己喜歡的樂隊票數/出鏡率不夠高、搖滾不需要做綜藝、節目會導致演出的票價上漲、對音樂形式概念的詮釋……

搖滾圈和樂隊的粉絲們,真的不太好伺候,這是被廣泛認同的事實。

這群有著自己音樂品位和獨立態度的人,通常也持有著更為堅定或激烈的觀點,他們爭論的對象不僅包括大眾,也包括音樂理念不合的其他同好。單就「這算不算搖滾」「什麼是真正的朋克」這兩個問題,都足以討論很久。

01.最不可控的節目錄製現場

《樂隊的夏天》並沒有設立音樂總監的職位,原因很簡單:單就詞曲怎麼編這一件事,都夠樂隊內部成員吵的了,哪裡還輪得著外人來指點?

與籤約藝人、養成偶像,和受眾多資本力量牽制的歌手不同,玩樂隊的人天生不接受控制,敢做敢講。BongBong 樂團出場時,坐著其他參賽樂隊的旁觀席便出現了不少批評的聲音,並沒有因為同為參賽對象就有所克制:

第一期節目中平均年齡最小的樂隊盤尼西林,主唱小樂也狂得很,對其他樂隊的評價包括:「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沒才華,什麼玩意兒」、「太難看了吉他」、「這是我最不喜歡的音樂風格」……

在結尾的第二期預告中,痛仰樂隊的主唱高虎也是在回答馬東提問時狂懟對方,噎得他說不出話來。來欣賞一下動圖感受馬東的當場無語凝噎:

在看片會上,馬東對包括 PingWest品玩在內的媒體分享了這段故事的緣由:痛仰樂隊在上場前自己編了一個梗,上場時幾位成員輪流介紹自己「我是貝斯手高曉松、我是吉他手張亞東、我是鼓手喬杉、我是主唱馬東」,他們準備等嘉賓回問「怎麼沒有青峰啊」時,就可以回答「因為吳(無)青峰」。

然而馬東當時並不知道痛仰對這個梗的設計,沒有接上話便繼續繞開聊其他話題。因為這個小插曲,高虎接下來在舞臺上便開始對馬東沒有好態度,二人對話可參照老父親詢問學校日常與叛逆青少年頂上加槓的場景。

《樂隊的夏天》大概是現場最不可控的綜藝之一了。

注意看觀眾區

離舞臺最近的觀眾區沒有座位,招募的大部分樂迷是經常看搖滾演出的,現場氛圍更像小型音樂節而非綜藝錄製場地,觀眾邊聽邊蹦邊喊。根據網上爆料,我們看到的反光鏡樂隊表演部分是後續重新錄製的,因為第一次錄時全場齊喊了五分鐘「牛逼」。

(圖片取自反光鏡在粉絲微博評論區的附圖,原圖應該源於知乎用戶「胡不拉」)

VICE 中國主編劉陽子也受邀在節目中擔任了「專業樂迷」,他告訴品玩,節目組對於給樂隊投票的標準,只有一個要求建議:自己喜不喜歡。

樂隊們「固執」和自在的狀態也並沒有因為是在拍攝節目就有所改變,這也讓這檔綜藝顯得尤為真實。這並不是真人秀所營造出來的那種帶著一絲劇本氣息的偽真實感,它基於觀眾對樂隊這一群體的認知:我們都相信沒有製作組能夠讓這群人照著臺本說違心的話。

這樣看起來與「綜藝」強烈違和的一個群體,為什麼會選擇參與這檔節目?

02.樂隊的春天過去了

儘管樂隊包括搖滾、朋克、流行等其他更多元化的風格,但要聊這個行業,還是繞不開搖滾的發展。

1980 年,內地第一支搖滾樂隊「萬李馬王」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12 年後,成立幾年的黑豹和唐朝樂隊都發布了自己的首張專輯。前後那 20 年,算得上是中國搖滾(樂隊)的黃金時代。

面孔出場時全場淚目追憶往昔

如今隨著說唱、街舞等各種表演形式迭出,並成為年輕人心中的新潮,「搖滾」「樂隊」這些詞彙已經顯得有些復古。21 世紀以來,大眾數得出的、最紅的樂隊是五月天和蘇打綠,而這兩支樂隊在原教旨樂隊/搖滾圈中的認同度和接受度並不算高。

玩樂隊的人對音樂風格和概念的界定很嚴苛。1998 年 1 月,當時北京的朋克聖地「嚎叫」開業,酒吧門上赫然寫著「金屬與老梆子不得入內」。盤尼西林的主唱小樂在節目中表示:別將「英倫搖滾」的標籤貼在我們身上,我覺得在中國根本就沒有「英倫搖滾」這個概念,「英倫搖滾」僅僅是那個島上的東西,我們只是一支喜歡英倫搖滾的中國樂隊。

評選類活動在這個圈子裡也碰過壁。1993 年,《中國社會報》牽頭舉辦「十大樂隊」評選活動,遭到了搖滾圈的集體抵制。要說服這群人參加一個綜藝節目,怎麼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演就活不下去了。」

在舊錄像中,旅行團樂隊鍵盤手韋偉這樣回答「一直在演會不會感到重複無聊」的問題。

但其實他的回答正好說明,旅行團已經要比大多數樂隊幸運許多。現實情況是,許多樂隊並不能靠演出吃上飯,相反,許多樂隊成員都有一份上班時間穩定的正職,就為了能夠在業餘時間繼續做音樂。有些樂隊甚至不得不在酒吧兼職賣酒,以賺取一夜演出的場地。

據《2018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 年音樂類演出票房總收入為 59.39 億元,其中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為 37.64 億元。看著數據並不低,但其實大部分來自流行歌手、明星。另一個更能反映現實情況的數據是,2017 年整年 Live house 總票房收入為 1.25 億元。

大部分樂隊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許多成立多年的樂隊仍然無法將這當做一份足夠支撐生活的職業。搖滾和樂隊的春天過去了十幾年,但夏天卻一直遲遲未到。

參加綜藝節目,是目前快速擴大圈子受眾的可行辦法。

據《樂隊的夏天》總製片人牟頔接受毒眸、界面等媒體採訪時回憶,當時節目組剛開始邀請樂隊時並沒有太大信心。後來是高虎主動打電話詢問進度:

「你們要幹這件事情不能離了痛仰,我必須得在這個地方。原因就是我們得當鋪路的人,如果我們來,這件事情對於年輕人來說,會是一個更好的促進,會讓更多人關注這件事情。」

在節目播出後因為擔心票價上漲而打差評的那些粉絲,大概沒有考慮到,如果希望喜愛的樂隊穩定長久地發展下去,票價上漲是必然的。

03.主角是樂隊,但觀眾是普通大眾

《音樂的夏天》超級樂迷之一馬東,在節目中承擔的形象是「五音不全,不懂行業」,主要作用在於替觀眾問出「小白式」的問題。

被稱為「中國第一朋克鼓手」的葉景瀅打鼓時,視頻貼片特別註解了「滾奏」、「單跳」。此外,還有針對「朋克」這一概念的小科普,這些都說明了,這檔節目在製作的時候充分地考慮了不懂行的觀眾的觀看體驗,用問答、後期貼片等形式來降低理解門檻。

這種處理方式也帶來了一部分樂隊粉絲的不滿,有人不同意對風格概念的詮釋,有人埋怨樂隊演奏的作品沒有完整播放,篇幅過多地給了嘉賓聊天。實際上,米未在製作時對這檔節目的定位原本就不是單一的音樂節目。

「我們是以人為前提地在做一個節目,在做以人為前提的故事的表達」「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覺到,我們想做的是人和人的連結,是故事、是團隊的東西。所以我們並沒有以音樂類型為前提去設計我們的節目」,牟頔說道。

在做鏡頭的取捨和平衡時,牟頔認為首先是要尊重音樂,在音樂足夠飽滿和豐富的前提下,他們會想用更多的手法和片段來展現樂隊身上比較有意思的點。「比如他們很幽默、無畏、劍鋒、很勇敢,不在意別人,只在意自己本身的東西……這些是通過語言和剪輯來展現給觀眾的,也是為了塑造他音樂人的一部分而服務的,(音樂和綜藝)這兩個誰也離不開誰。」

這個平衡並不好做,但在保證音樂性足夠的前提下,將節目做到最有趣、吸引人,無論是對節目組還是對樂隊來說都是正向的目標。當節目火了,成功將「樂隊」這個概念植入大眾心中,行業才將會迎來爆發增長。

隨之而來的一票難求、票價高等問題,其實只是一種「甜蜜的煩惱」。小眾文化突然迎來大眾關注,最先出現的衝突矛盾並不在於此。

憑藉強消費力支撐了演藝市場半壁江山的粉絲們,做的事情是「粉愛豆」,這種消費模式也使得偶像團體逐漸成為一個穩定的產業,批量生產動作一致的偶像。然而,搖滾人隨性真實的行事方式,與粉圈文化對偶像的期待存在著極大的衝突。

VICE 中國主編劉陽子認為,在所有的音樂形式中,搖滾樂的精神內核與飯圈文化所產生的衝突是最為激烈的,超過嘻哈等其他小眾形式。

「嘻哈天生支持消費主義,支持炫富,支持偶像崇拜,積極地尋求被納入到商業體系中。搖滾樂內核是很反消費主義的,是心靈之戰,是希望它的聽眾能夠發現自己,而不是崇拜臺上的那個人。」

另一方面,所有小眾的表演形式,都有自己小圈子特定的行為方式和內容討論廣度,但這些並不一定符合主流價值觀。小眾文化破圈,意味著不得不面臨來自大眾的道德審判,前車之鑑就包括辯論、相聲、嘻哈等。

當樂隊突然迎來大量並不屬於這個圈子的粉絲,誰也無法預料事態將會如何發展。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條必經之道。

相關焦點

  • 中國樂隊簡史:從一無所有到等待天才
    今年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點燃了無數人關於音樂的熱情。從1984年第一支樂隊「七合板」算起,中國樂隊已經走過了35年。其中既有讓人熱血沸騰的1994年紅磡的那一場搖滾盛世,也有此後新一代樂手的起起伏伏。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上一期,曲響菌看了《樂隊的夏天2》後,寫了一些個人對中國搖滾樂現狀與未來的一些感想,引來眾多的評論。在此,非常感謝網友們熱情、真誠的留言。特別是一些網友的評論很專業,很有思想性和引導價值,曲響菌在想,如果《樂隊的夏天》裡的樂評人是你們這些人的話,那再怎麼的也能把《樂夏》的品位拉高一個層次,而不至於因為那些「油膩」的樂評人而被眾網友集體吐槽。
  • 《樂隊的夏天》2019音樂者追逐的綜藝,300支樂隊等待出演!
    《樂隊的夏天》預計在2019年第二季度開播,這款期待已久的節目由愛奇藝同米未聯合打造的S+級網絡綜藝節目,打造一款樂隊音為核心的綜藝節目,目的是將樂隊文化發揚光大不斷傳承下去。到目前為止,參加報名的樂隊已經超過300支重量級樂隊,在全球華語群裡,激起許多理想樂隊的特別關注,最值得可說的是該節目已在「匠人之道權力榜」是佔據位置,成為2019最為期待的網絡綜藝。《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也是會愛奇藝播出,在它是一部國內迄今為止沒有聚焦樂隊群體的綜藝節目,憑藉創新性思維題材畫上當下音樂綜藝領域空白的音符。
  • 樂隊的夏天,不是搖滾的夏天,中國搖滾還會死而復生嗎?
    樂夏的主題是樂隊,並不是搖滾。或者因為搖滾已經成為一種標榜自我的符號。所以每天就叫囂著,搖滾,搖滾,搖滾。一個綜藝節目是無法表達搖滾內核的,並且往往滾圈兒喜歡說真話的大哥大嬸兒們,還可能因為一句話招來網絡暴力。在這個網絡時代,存活真的不容易!雖然不是搖滾的夏天,但也有搖滾樂隊,今兒就想聊聊這兩支相愛相殺的搖滾樂隊。
  • 《樂隊的夏天》:這不只是大牌樂隊的夏天,也是中國樂隊們的春天
    既然要迎接火熱夏天的到來,節目肯定不會選一個軟綿綿的開場。《樂隊的夏天》開場曲,選擇了喜慶的《嘿!姑娘》,來自喜慶的流行朋克樂隊反光鏡。 《樂隊的夏天》開場曲,是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不知道的,僅看這一段,還以為是致敬高曉松專場音樂會;知道的,看這一段,只會搖搖頭:因為實在是不明白《同桌的你》之於中國樂隊的意義是什麼,特別是中國五花八門的樂隊最初可能都是從搖滾樂開始幹起來的,也許開場大家致敬一下崔健,哪怕是選一首《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可能意義和效果都會更好。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 不管是面孔、野孩子那樣的元祖級中國樂隊,還是來自兩岸三地更年輕一代的樂隊們,在如今這個已被各式經濟浪潮席捲了一輪又一輪的時代,他們只能選擇先變成現實主義者,思考自己如何過活,而後才敢談理想。《樂隊的夏天》,就等同於一塊臺階,化身現實主義者的樂手們都爭相在那上面留下自己的腳印。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不管是面孔、野孩子那樣的元祖級中國樂隊,還是來自兩岸三地更年輕一代的樂隊們,在如今這個已被各式經濟浪潮席捲了一輪又一輪的時代,他們只能選擇先變成現實主義者,思考自己如何過活,而後才敢談理想。《樂隊的夏天》,就等同於一塊臺階,化身現實主義者的樂手們都爭相在那上面留下自己的腳印。
  • 樂隊的夏天2:在中國搖滾樂隊史窺見一角
    比起第一季的播出五期出圈,《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為樂夏2)在第二季一開播便用刷屏級的影響力證明了強勢回歸的底氣。很顯然,我們正在看見這個世界沉默卻強大的語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於《樂夏2》而言,在2020年夏天即將進入尾聲時才姍姍來遲拉開帷幕的自己,之前經歷的一切比以往所有時刻都顯得困難。
  • 開票 | 樂隊的夏天,屬於他們的爵士樂隊的夏天!
    這個夏天愛奇藝出品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打破傳統綜藝節目所需的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據說,《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已經開錄了,後海大鯊魚已經確定參加樂夏2,這讓很多搖滾樂迷再次提起了興致。畢竟,去年一個《樂隊的夏天》,可是搖滾圈頭一位的大事。再往前說《樂隊的夏天》,儘管第一期播出之後,收到了各種各樣的質疑,但在一期又一期播出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節目和之前那些樂隊節目並不一樣。因為,《樂隊的夏天》的主角,是樂隊本身。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夏天
    《樂隊的夏天》為獨立音樂節目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通過連接音樂和人的故事、用大眾熟悉的語境展現樂隊的風格,讓獨立音樂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節目為樂隊文化打開了一個出口,其影響力早已超出參與節目的樂隊本身,後續效應在演出市場、文化普及、商業合作等方面持續發酵。曾經被低估的樂隊文化,正在被夏天的陽光照亮。
  • 《樂隊的夏天》:中國樂隊的未來需要明星!盤一盤樂隊中隱藏的明星臉
    近期,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大火。張亞東在節目中提到:現今資源的配置不公平,給樂隊的機會就是太少了。
  • 《樂隊的夏天》 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 「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真的是樂隊的夏天
    最近可能由于是之前關注了下五條人樂隊,所以,瀏覽網頁時,給我推送了好多樂隊的夏天的信息,所以,抽空看了下,也算是對音樂愛好的支持吧。《樂隊的夏天》是一檔原創音樂綜藝節目,由相關名人擔任超級樂迷。該節目集結了不同風格的三十餘支樂隊,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
  • 樂隊的夏天2:再一次搖滾的夏天
    被疫情壓抑的人們迎來了難得的解放,這個夏天的娛樂圈也正逢災後的小解放。愛奇藝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正式上檔。比較大力度關注港臺流行樂的鄙人,由於對樂隊並不是太感冒,所以並沒過多關注第一季,只看到朋友圈無數經紀人朋友在轉發,偶爾點點讚,但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讓朋友圈裡許多潛水的樂評人變得相當活躍。在上篇關於《隱秘的角落》的文章裡曾提過一些獨立樂隊,說到獨立樂隊,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浙江杭州萬塘路的酒球會。
  • 《樂隊的夏天》是如何成為一個成功大IP的
    如果你不知道《樂隊的夏天2》,那你一定聽說過「五條人」,一支被觀眾送了無限張復活卡的神器的樂隊。在《樂隊的夏天2》中每次出場幾乎都會衝上熱搜,其一波三折的「淘汰」、「被撈」參賽經歷也引發了巨大的關注。據中國傳媒大學於2018年發布的《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的調查報告
  • 樂隊的夏天,中國男子圖鑑來一波!
    ,還沒等到《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結束,《樂隊的夏天》和《中國新說唱》就已經接檔而上,方興未艾,《中國好聲音》和《一起樂隊吧》也已經在路上了。節目中的男人似乎更有趣,身邊的女性對於不同男性的喜好也完全不同,這節目完全就是一部「中國男子圖鑑」嘛!
  • 33支樂隊佔一半《樂隊的夏天》又名《摩登天空與太合音樂的夏天》
    作者 / 一條人剛剛過去的周六,大眾翹首以盼的《樂夏2》趕上2020年夏天的尾巴,激情開播。 針對觀眾的調侃:再不播就變《樂隊的秋天》,馬東在不久前的錄製現場解釋了原因,在看過一眾雲錄製節目後,他們堅持認為觀眾的反應對於樂隊的現場很重要。所以,選擇了等待,等待疫情相對安全,等待觀眾可以進場。
  • 樂隊的夏天2:再一次搖滾的夏天
    被疫情壓抑的人們迎來了難得的解放,這個夏天的娛樂圈也正逢災後的小解放。愛奇藝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正式上檔。比較大力度關注港臺流行樂的鄙人,由於對樂隊並不是太感冒,所以並沒過多關注第一季,只看到朋友圈無數經紀人朋友在轉發,偶爾點點讚,但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讓朋友圈裡許多潛水的樂評人變得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