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隊簡史:從一無所有到等待天才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今年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點燃了無數人關於音樂的熱情。從1984年第一支樂隊「七合板」算起,中國樂隊已經走過了35年。其中既有讓人熱血沸騰的1994年紅磡的那一場搖滾盛世,也有此後新一代樂手的起起伏伏。新京報專訪樂評人張曉舟、DJ張有待、音樂人張亞東。回顧這35年,音樂人的獨創性不受時代限制,每一代人都會有天才出現。很多人說時代造就了崔健,但反過來也是崔健造就了時代,傑出的音樂家應該造就時代。樂隊文化,尤其是搖滾樂文化,是時代精神和社會變遷的寫照。

  1984年到1994年

  「音樂世家子弟」樂隊湧現偏搖滾重技術

  樂隊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音樂而言,都是特殊的時代。

  80年代中國社會進入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之中。在此以前,迪斯科都是屬於黃色歌舞。改革開放後,開始有一些國外音樂人來到中國演出,1982年,日本音樂人佐田雅治來到北京開演唱會,成為最早到中國演出的國外音樂人,1985年英國威猛樂隊來到北京。臺灣音樂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羅大佑,1982年,羅大佑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帶領臺灣流行音樂走向批判與省思風潮。

  旋律節奏自由奔放、舞臺表演放蕩不羈的音樂類型迅速在北京的一批年輕人中流行開來,他們有機會先於全國大多數人聽到這些當時還被視作「西方資產階級頹廢文化」的音樂,其中就有崔健等人。1984年,包括崔健、劉元、楊樂在內的「七合板」樂隊成立,樂隊成員均為北京歌舞團演員,主要翻唱外國流行音樂,那時候年輕人彈木吉他,唱英文歌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樂隊發行了同名專輯《七合板》,被看作是中國大陸以樂隊之名發表的首張音樂專輯。

  1986年,崔健和他的樂隊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世界和平年」首屆百名歌星演唱會上首次唱響《一無所有》,被視為中國搖滾樂的初啼和開端。張曉舟認為,崔健在當時中國音樂「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帶來了搖滾樂,是猝不及防、沒有道理的。

  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對吉他、貝司,對披頭四、皇后樂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第一批搖滾樂隊集體湧現。這些年輕人大多有音樂基礎,或者有家人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從小耳濡目染。身為歌舞糰子弟,音樂素質高,也容易接觸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其中不少人的父母是民樂手,崔健的父親崔雄濟是一名小號演奏家,竇唯的父親竇紹儒是一名管樂手,劉元的父親劉鳳桐是著名的嗩吶演奏家。

  這一時期樂隊偏愛英雄主義、宏大命題,比如《夢回唐朝》,主題比較少涉及日常生活。音樂上追求大開大合,編曲講究。對於很多沒有機會聽到歐美搖滾樂的人來說,這一代樂隊承載著中國人的搖滾啟蒙作用。

  80年代末的中國依然處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只在王府井才有可以買到國外唱片的大書店,年輕的音樂人只能和外國留學生、外交人員進行音樂交流,比如崔健的吉他手艾迪就是馬達加斯加人。樂隊也主要以地下形式存在。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為數不多的大城市,才有樂隊的演出,集中在外國人俱樂部、餐廳,比如北京的馬克西姆餐廳就是當時樂隊和時裝表演的聚集地。北京的外交公寓也經常有party,只有外國人才能進去,崔健偶爾會自己「想轍」混進去。

  在這個時期,中國處於商品社會前夜,能擁有一臺索尼隨身聽都是幸運的孩子。那個時代沒有幾萬人的音樂節,但是有幾萬人的書市,年輕人對先進文化饑渴,但「搖滾樂」三個字甚至不能宣傳。以至於魔巖把「搖滾」稱作「新音樂」。

  1991年,滾石唱片決定進入內地音樂市場。製作人張培仁從臺灣來到北京成立了魔巖文化,並在1991年初,決定以《中國火》品牌,籤下唐朝樂隊。1991年,第一張《中國火》專輯面世,收錄了張楚、面孔、唐朝、黑豹樂隊等9首歌。1994年,魔巖文化在香港紅磡舉辦了「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魔巖三傑從此響徹兩岸三地,並由此打出了「新音樂的春天」。

  1995年到2000年

  外省青年組風格多元樂隊

  1995年,魔巖商業化道路失敗。加上國內盜版猖獗,搖滾樂受到壓制。1994年的所謂「搖滾盛世」只是黃粱一夢。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開始進入全面商業化轉型,市場經濟使得貧富差距拉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企改革、工人下崗,打破了原有中國封閉的社會結構,私企湧現、城市擴張。人們不再被出生地束縛,紛紛湧向大城市。這種社會巨變帶來了「外省青年」。外省青年改變了中國樂隊的組成結構,上一代樂隊主要構成是音樂世家子弟,這一代樂手「英雄不問出處」,大部分人都沒有音樂背景。

  而這一時期的中國樂隊特徵也只能用「無法概括」來形容。樂隊風格多元化,自身特色鮮明,很難用某一類型音樂定義。比如,子曰和二手玫瑰樂隊把中國曲藝和小品、相聲元素融合到搖滾樂中,NO樂隊帶有藝術家氣質,舌頭、誘導社樂隊則顯示出了社會批判性。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的樂隊已經呈現遍地開花之勢,而且搖滾樂的各種分支流派如重金屬、朋克、實驗噪音等,都產生了各自的代表樂隊,反光鏡、新褲子就是90年代末活躍在北京的最早一批朋克樂隊。那個時期張有待做了一檔教吉他的節目《Anyone can play guitar》,影響了一批青少年學吉他組樂隊。張有待做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覺得中國應該有更多的樂隊,十幾歲的孩子都應該有個吉他,一起去唱歌。

  張曉舟認為,這一時期的樂隊最具獨特性和創造力。但因為商業機制匱乏,有很多不為大眾熟知,並且,有很多樂隊的唱片製作水準不能體現他們的真實實力。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更為低齡化的樂隊,在歐美被稱作「Cutie」的青少年搖滾樂隊達達、花兒以及五月天。時至今日,在「青年小夥子」等同時期樂隊眼中,達達依然是當時最火的樂隊,達達在2001年1月推出他們的首張專輯《天使》,在半年之內囊括了唱片發行以來的所有國內新人、傳媒推薦大獎、最佳搖滾樂隊等十五項音樂大獎。另一支樂隊花兒被稱作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搖滾樂隊,1999年,花兒樂隊發行第一張專輯《幸福的旁邊》,2002年登上美國《TIME》時代周刊。而同一年,海峽對面也誕生了一支影響力巨大的少年樂隊,五月天。與花兒樂隊的故事相似,五月天的成員也是學生身份出道,得益於live演唱的寶貴經歷,五月天被滾石籤下,成為當時風頭正盛的搖滾樂隊之一。

  2000年末至今

  「斜槓青年」模仿國外痕跡重 不再批判遠離深刻

  當進入新世紀,全球化形成,中國社會進入到手機、個人電腦佔據日常生活主導的網際網路時代。在這個時期,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軍。

  在中國,這個階段才形成了音樂消費,開始有了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形式存在的音樂節。2009年,第一屆草莓音樂節創辦,迷笛音樂節開始市場化,Live House等演出場所大幅度增加。豆瓣、蝦米等自媒體音樂平臺發展起來,給李志等一批獨立音樂人帶來了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樂器越來越普及,琴行大面積湧現,音樂教育發展迅速,更多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可以去網上學吉他、貝司、鼓。音樂版權在這一時期被重視起來得到保護,樂隊開始登上《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中國樂隊》等電視綜藝節目舞臺。

  全世界樂隊都一樣,很少人能用音樂來養活自己。新世紀樂手和「前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再把「樂隊」當做唯一的生活支柱,他們是「斜槓青年」的一代。大部分樂隊白天奔波在寫字樓中朝九晚五,盤尼西林的貝司手熊花目前在某公司做運營工作;鹿先森的樂隊成員中有結構工程師和建築設計師;發光曲線樂隊主唱薛染,在山東老家開了一個川菜館養活自己。這些年輕人周末聚在一起玩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周一再回到工作崗位上。

  這一時期的樂隊數量呈井噴爆炸式發展,百倍、千倍於前兩個時代。「後搖」(POST-ROCK)開始走紅,後搖是從搖滾衍生出來的一種音樂類型,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沒有人聲,沒有主唱,完全靠樂器來演奏,注重內心感受、曲折的編曲、器樂細膩的編排,不像搖滾一樣憤怒,而是帶有一種無力感,更契合這一代年輕人細膩的內心感受,其中的代表樂隊是惘聞樂隊。

  新一代年輕人的「喪」、「無聊」也被寫進歌裡,比如臺灣的草東沒有派對樂隊。這一時期的很多樂隊唱英文歌,他們的作品沒有前兩個時代樂隊所呈現出的宏大命題以及批判性,但更注重內心感受。也因為這一代人獲得的信息太多,作為信息超載的一代,模仿國外樂隊的痕跡比較重。但在音樂審美、技術修養上,他們普遍高於前兩代。享受了大學擴招的紅利,這一階段的樂手有很多都是上過大學甚至更高學歷的。

  如今的中國樂隊面對的現實境況已經和上世紀90年代大為不同,樂隊們使用的樂器和設備越來越先進,各種演奏技術也越來越高超。新時期的樂隊更加便利的接觸到更為多元化的世界音樂元素,知道的東西更多了。但樂隊的整體獨創性和創造力有所下降,在張有待看來,這種困境是時代帶來的,唐朝、黑豹和崔健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有青春期的反叛,那時候環境是壓抑的,年輕人在尋找空間和機會表達自己。而現在整個社會接受度已經很高了,年輕人覺得已經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不需有更深刻的東西,做我自己就足夠了。可是做自己帶來的只是感官上的衝擊,對社會的批判已經找不到方向。

  未來

  耳朵在等待能讓人興奮的聲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獨立樂隊和搖滾樂的生存空間有了較大改善,全國各大城市開始興起Live House演出酒吧和大型商業音樂節,也給樂隊帶來了更多的展示機會,這時候樂隊的數量、種類都比以前更多。

  樂隊的夏天到來了嗎?對張有待來說,「樂隊的夏天」是假象,現在還在冬天裡,只有熬過這段時間。「所有做音樂的人都是一茬接一茬的,這一茬過去了,下一茬人也許能起來。每一茬人都是鋪路石,如果前人沒有鋪好路,後人就無路可走。」想迎來真正的樂隊的夏天,只能默默等待。「我的耳朵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聽到能讓我興奮的聲音。」

  在張亞東看來,未來中國樂隊的發展,還是得要出明星,外界怎麼推廣都不如這個領域來一個真正的明星更有效,「我期待中國樂隊有新時代的崔健、唐朝、黑豹,只有這個影響力帶來的效應是最直接的。」張亞東說,樂隊不是沒有市場,是沒有人做到那個點。「只要做到,樂隊別說夏天了,天堂都能有。」

  不能指望一檔綜藝節目會對音樂發展起到多大的推動,張曉舟認為,真正推動樂隊發展的就是消費,去聽他們的音樂,不僅僅是免費下載,去買票看演出,去買唱片,「消費產生美」。張曉舟認為,「樂隊的夏天」只是一個浪漫的修辭,一檔比較成功的綜藝節目,賣情懷,乃至「賣慘」(痛說組樂隊的艱辛)只是娛樂消費的需要,實際上樂隊在中國的數量,是上兩個時代的千百倍。「樂隊文化不是整體化一的文化產物,也遠遠不只是造星工業,它更是某種民主教育和多元文化發展的結果。從這個角度說,『樂隊的夏天』只是這個時代青年人整體精神面貌的一個側面,一個可以為主流大眾接受的『健康向上』的一面。但我們總不能說全民只知道崔健和魔巖三傑、唐朝黑豹,那個時代就是搖滾盛世,那畢竟還是一個比較封閉的時代。但是,盛不盛世,和個體的創造未必有必然的聯繫,天才總會突破時代整體的特徵,甚至造就時代。而天才當然是無所羈絆的,無視潮流的,不管春夏秋冬的。」

  中國主要樂隊和代表作

  1986

  崔健

  《一無所有》《一塊紅布》

  黑豹樂隊

  《Don't Break My Heart》《無地自容》

  1988

  唐朝樂隊

  《夢回唐朝》《飛翔鳥》

  1989

  面孔樂隊

  《給我一點愛》《夢》

  眼鏡蛇樂隊

  《錯覺》《自己的天堂》

  1991

  超載樂隊

  《超載》《不要告別》

  輪迴樂隊

  《烽火揚州路》《創造》

  1993

  鮑家街43號

  《小鳥》《晚安,北京》

  張楚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姐姐》

  蒼蠅樂隊

  《蒼蠅》

  NO(左小祖咒)

  《走失的主人》《正宗》

  1994

  鄭鈞

  《赤裸裸》

  《灰姑娘》

  何勇

  《姑娘漂亮》《鐘鼓樓》

  王磊

  《出門人》

  子曰

  《今年過節咱不收禮》

  《相對》

  冷血動物樂隊(謝天笑)

  《雁棲湖》《窗外》

  1995

  野孩子樂隊

  《黃河謠》《野孩子》

  1996

  美好藥店(小河)

  《快樂時光》《腳步聲陣陣》

  達達樂隊《南方》《Song F》

  地下嬰兒《覺醒》

  王勇《往生》

  1997

  舌頭樂隊《看你的了》

  誘導社《見紅》

  超級市場《模樣》

  P.K.14

  《因你之名》

  《那天下午她的心情不好》

  1998

  新褲子樂隊

  《你要跳舞嗎》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青年小夥子

  《狂奔族》《雙子座》

  木馬

  《Yellow Star》

  花兒樂隊

  《花》《靜止》

  1999

  痛仰樂隊

  《再見傑克》

  《公路之歌》

  惘聞

  《動物世界》

  五月天

  《人生海海》《知足》

  二手玫瑰

  《伎倆》

  《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

  2000

  木推瓜

  《鋼鐵是怎樣沒有煉成的》

  2001

  頂樓的馬戲團

  《上海童年》

  《蘇州河戀曲》

  Joyside

  《Silly Girl》

  《Out Of Time》

  2002

  萬能青年旅店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十萬嬉皮》

  2003

  五條人

  《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

  2004

  蘇打綠

  《小情歌》

  《無與倫比的美麗》

  海龜先生

  《男孩別哭》

  《草裙舞》

  2005

  carsick cars

  《中南海》《野草》

  刺蝟樂隊

  《白日夢藍》

  《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

  旅行團樂隊

  《於是我不再唱歌》

  《逝去的歌》

  2011

  發光曲線

  2012

  盤尼西林樂隊

  《雨夜曼徹斯特》

  《再談記憶》

  草東沒有派對

  《山海》《大風吹》

  吹萬

  《吹萬》

  梅卡德爾樂隊

  2015

  傻子與白痴

  《夜長夢少》

  《視線所及只剩生活》

  Click#15(2015)

  《Steal ur love for me》

  《風吹散記憶》

  2018

  九連真人

  《莫欺少年窮》

  本版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數據整理 楊暢

  專題特別鳴謝 張曉舟 安帥

相關焦點

  • 崔健:中國搖滾一無所有的日子
    三十五年前,同樣是崔健,在「紀念世界和平年」演唱會上,用《一無所有》開啟了中國搖滾盛世的帷幕,往後無數星光閃爍,唐朝、黑豹、魔巖三傑······1994年這些搖滾歌手齊聚香港,在紅磡開了一場演唱會,第二天香港報紙寫道:「從來沒有一場演唱會這樣瘋狂」。那天之後,人們希望中國搖滾再創輝煌,但那個時代,卻隨著唐朝樂隊貝斯手張炬的意外身亡走向衰落。
  • 中國搖滾40年|如今一無所有
    赤裸裸》,從《無地自容》到《越飛越高》。1986年崔健吼出《一無所有》以來狂飆突進、風生水起,一代又一代鐵血柔情的天才為他們的同齡人奉獻了滾燙的思索、吶喊、勇猛、困惑和愛情,每一首歌幾乎就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籤,如《夢回唐朝》《無地自容》《赤裸裸》《兩天》;但成也經典,敗也經典,「怒放」的搖滾中年們總給人英雄遲暮之感——張楚消失已久,何勇哪還有從前的勇氣?
  • 中國樂隊在等待一個夏天
    在愛奇藝和米未合作出品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上線幾個小時後,豆瓣突然湧入大量一星差評: 「搖滾樂的綜藝沒必要存在」「中國最好的女鼓手就給一個舞臺上的黑影?」「我以後還蹦得起新褲子嗎」「面孔竟然不是第一?」
  • 中國搖滾,不再一無所有
    「我曾經問個不休 /  你何時跟我走  / 可你卻總是笑我 /  一無所有   ……」那晚,臺上響起激動人心的旋律正是《一無所有》這首歌,而那個打扮得有些「標新立異」的歌手正是日後被人們稱為「中國搖滾教父」的音樂人,
  • 從一無所有到解決,中國搖滾樂的一次轉折
    ADO樂隊在天安門前拍攝的照片後來被用作《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封面1990年崔健率領著全新的樂隊在位於北京左家莊的音研所錄音棚,和當時生活在北京的美國人Kenny Bloom(也是我當時的老闆)一起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在80年代中國大部分的流行歌曲,包括崔健的上一張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都是在錄音棚裡先錄一軌節拍器(俗稱打點兒)然後用分軌錄音的方式完成的,而這一次他們使用了樂隊同期錄音的方式
  • 《一無所有》北京胡同搖滾樂影片需要你!!!
    也許因為他們都喜歡那首歌,也許他們都是一無所有的人。曾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包括歌德學院主辦的德 國慕尼黑文化交流計劃和日本京都市立博物館主辦的京都電影人實驗室,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FIRST青年影展訓練營等。
  • 連《時間簡史》都讀不懂的人,有沒有資格緬懷霍金?
    021992年,中國出版界出現了兩本暢銷書,一本是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一本就是霍金的《時間簡史》,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長盛不衰,成為三十年來不折不扣的「現象級」出版物。這兩本書的作者,也成為中國前網際網路時代第一批「文化網紅」——紅到什麼程度呢?
  • 《時間簡史》把我們分成了三類人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看看那些以買過《時間簡史》為榮,甚至讀了書中幾個句子就把自己感動到不行的人,我覺得它受到的超常歡迎也許不能用人們對科學的熱愛來解釋,甚至不能用人們對霍金本人的熱愛之情,或者說八卦之情來解釋。這不是熱愛也不是八卦。這是刻奇(Kitsch)。《時間簡史》分三種讀法。普通的讀法,二×的讀法,和文藝的讀法。
  • 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
    【基本信息】書名: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作者:張長曉 [冰]古尼裝幀:精裝現旅居米蘭,任意中文化交流與發展中心(ICCX)中方主席,是米蘭中國文化周和歐洲杏仁音樂節創始人。著有《地中海的聲音》《在世界的角落裡聽音樂》《高貴的靴子》,外文專著《Creuza de Mao》《La costellazione del dragone》等。
  • 《未來簡史》:智人到神人
    繼《人類簡史》火遍全球後,2016年9月,猶太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緊接著出版了續集《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講述了智人發展遷徙到全球的過程,得益於虛構,我們發展為社會化的現代智人。比如,我們信仰的神、崇拜的金錢、追求的社會地位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虛構。由虛構衍生出來的一套社會秩序幫助我們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書的最後赫拉利表達了由於人工智慧的出現,智人可能退出歷史舞臺的觀點。
  • 中國搖滾鼓手鼻祖「鼓三兒」走了,《一無所有》在他家誕生
    很多人都知道1992年崔健的北展演唱會,壓軸的《一無所有》high翻全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返場之時,全場觀眾還呼喊著另一個名字:「鼓三兒」張永光。當時,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在沸騰的人群裡,聽著觀眾從「三兒來一段」喊到「三大爺來一段」,心情激蕩至今記憶猶新:他覺得那代表了一個鼓手能獲得的最高肯定。
  • 88年乘三叉戟到北京的黃家駒 為何翻唱了崔健的一無所有?
    1988年,Beyond北京演唱會上,聽不懂粵語的觀眾走了一半,而黃家駒翻唱了崔健的《一無所有》,讓全場沸騰。從那時起,我知道了搖滾並非歇斯底裡,Beyond來了。家駒的普通話雖不是很好,但那份味道卻不比崔健遜色多少。最貴的是他用個人的演繹方法,不是在簡單的模仿。我在找到了這首歌,聽聽黃家駒版的一無所有。
  • 名載中國搖滾史冊的唐朝樂隊之樂隊靈魂——丁武
    在過去中國搖滾輝煌的20年裡,出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樂隊,其中包括唐朝樂隊,魔巖三傑(張楚,竇唯,何勇),黑豹樂隊,指南針樂隊,高旗和超載樂隊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唐朝樂隊以及主唱丁武。(結尾有彩蛋喲)
  • 用選秀模式組建天才音樂人,《Super Band》給出了樂隊題材新表達
    三是懸念感,說到樂隊很多人會想到搖滾,但其實樂隊的形式是非常多元化的,有管銅樂隊、爵士樂隊、藍調樂隊也有小提琴手樂隊和大眾化的唱歌樂隊等。不管是怎樣的幾個人,聚在一起做音樂都能稱為樂隊,節目對於未來成型的樂隊類型、成員人數都不加限定。可以說,這是一次天才音樂人的樂隊組建計劃,也是一次改變樂隊定義的選秀節目。
  • 一個人落魄到一無所有、山窮水盡、負債纍纍的時候,怎麼辦?
    在當前的經濟大潮下,許多創業的中小「企業家」落魄到一無所有、山窮水盡、負債纍纍的境地,許多人精神失常,陷入混亂,有些人處於這樣的困境,容易抑鬱,甚至想到死亡。該怎麼辦?怎麼能夠站起來呢?張哥認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有黨的好政策,何愁不能動身再起。
  • 威猛樂隊的中國之行
    以喬治·麥可為核心的「威猛樂隊」是新時期第一個到中國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歐美組合,1985年其在北京、廣州、香港的演出在全世界造成了轟動效應,從演出本身到中國行的紀錄片拍攝,再到對中國樂壇的影響,其中的許多故事耐人尋味,不僅有中西文化的衝撞融合,甚至也反映了英國人自身的代際文化衝突。
  • 從黑豹樂隊,到做夢樂隊,再到譯樂隊,中國搖滾歌手竇唯
    大家好,我是大長臉,歡迎大家觀看本期的「每日一星」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曾經的《黑豹樂隊》的主唱,竇唯歌詞「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互依偎相互琢磨」是不是很熟悉的一句歌詞呢?《無地自容》可說是經典之中的經典了。這是竇唯在1988年加入黑豹樂隊,擔任主唱並創作詞曲。
  • 【好歌】 中國金屬歷史上最別具一格的民族金屬樂隊
    搖滾名詞部分介紹了從 「早期節奏布魯斯」到「披頭四之前的英國搖滾樂」到「放克音樂」一直到「Trip-hop」的32條重要知識,以及每一類型的代表唱片推薦,共計32個詞條;樂人·樂隊部分,以字母A-Z的順序排列,共計1000餘樂人·樂隊資料。包括樂人·樂隊基本信息、樂人·樂隊簡史、唱片推薦。全書共收錄經典唱片達10000餘張。 爵士樂欣賞的入門進階百科全書。
  • 《中國攝影簡史》誕生記-邢千裡分享會今晚舉行
    《中國攝影簡史》誕生記-邢千裡分享會今晚舉行 2020-11-16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老牌的搖滾樂隊
    他是華語搖滾第一代重金屬搖滾樂隊他是第一支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搖滾音樂相結合的搖滾樂隊,是最具代表中國搖滾的樂隊之一,他們狂飆的歌聲和飄逸的長髮成了他們的標誌。中國著名搖滾樂隊之一,他成立於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