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全文需花費約15分鐘
I.影響世界的第四位猶太人
閒言碎語不要講,單表好漢赫拉利。繼《人類簡史》火遍全球後,2016年9月,猶太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緊接著出版了續集《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講述了智人發展遷徙到全球的過程,得益於虛構,我們發展為社會化的現代智人。
比如,我們信仰的神、崇拜的金錢、追求的社會地位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虛構。由虛構衍生出來的一套社會秩序幫助我們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書的最後赫拉利表達了由於人工智慧的出現,智人可能退出歷史舞臺的觀點。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隨後我在網上瀏覽了許多赫拉利在公開場合的演講。讓我感到震撼是,《人類簡史》絕不止是赫拉利想表達的全部,相反它只是個開始。直到最近讀完他在18年出版的《今日簡史》,我才發現,赫拉利的企圖,是幫助人們解答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向哪裡?
要知道這三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至少數千年之久,僅僅圍繞我是誰,世界上已誕生了無數個思想學派。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人類猶太人,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他們正分別表徵了現當代人類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心理科學領域思想影響的最高峰。
科學技術發展至今,我認為我們勉強回答了前兩個問題,直到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出現,人類才意識到,與以往千百年的動蕩相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才是真正劇變的時代。
同為猶太人,赫拉利繼續《人類簡史》的觀點,在《未來簡史》中對智人今後的發展做出了大膽預測,表達了智人如果不進行自我進化,我們很可能在未來迅速被人工智慧取代,成為無用的人。
甚至我們可能像目前地球上被人類奴役、圈養的大部分動物一樣,成為人工智慧的奴隸。更可怕的是,我們根本無法踩住剎車,讓這一進程變慢或者停止,因為我們無法拒絕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便利。
如書中說的,整容技術最開始是在戰場上為士兵修復創傷發明的,隨著戰爭結束以及這一技術的發展,醫生發現整容可以用來使人們變得更美,於是戰爭在現代社會很少發生, 但整容技術在全球普及開來。
當我們研發出了防止老年人記憶衰退的方法,又會用它來增強年輕人的記憶力。赫拉利在書中用大量論證說明,若要維持現代經濟,就需要不斷且無止境的增長。如果增長停滯,經濟並不會溫和地平靜下降,而是轟然崩塌。
那麼,赫拉利為什麼要預測未來?
II.預測的最高級
」未來簡史「其實是該書的副標題,不可否認出版商為了續上《人類簡史》的熱度,將副標題改成了中文版的書名。英文版書名叫Homo Deus,譯為「智人到神人」。這兩個單詞基本概括了赫拉利想表達的人類生存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的趨勢。
赫拉利之所以要預測未來,是希望幫助人們改變未來。他很崇拜馬克思,這位改變世界的猶太人在《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都有預測,未來工人階級和資本家的矛盾會越發激烈,資本家不斷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工人階級為了表示反抗紛紛走上街頭,開展示威遊行或者罷工等運動反抗剝削,最終工人階級將推翻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現在看來,偉大的猶太人的預言並未如期而至。但是我們能說馬克思的預言錯了嗎?
恰恰相反,由於馬克思的預言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他的粉絲受眾之廣,使得他的著作不止被大量工人階級閱讀,還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廣泛關注。近現代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如裡根、柴契爾夫人等都是馬克思的崇拜者,他們相信馬克思的預測是正確的,這導致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改善資本家與工人階級的關係,如大量的勞工福利政策、成立工會等。這些舉措保障了勞工的基本權益,反而使得現代西方並未出現大規模的工人運動,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矛盾也沒有到決裂的地步。
因此,赫拉利對未來的預測,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先知,也不是為了引起社會的恐慌,而是希望幫助智人走出今後可能面臨的困境。這個腦洞告訴我們,最高級的預言並不在於預測的事件是否會發生,而是在於對歷史有沒有產生影響。赫拉利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展現出來的偉大智慧。現在我們來關心一下,他究竟是如何作出對未來的預測的。
III.尼採:上帝已死
《未來簡史》說到,在過去智人面臨的三大挑戰是戰爭、疾病和饑荒。
過去的千萬年裡,戰爭從來就沒消停過。
拿疾病來說,黑死病的出現,使得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席捲歐亞大陸之後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是因為歐洲爆發了大規模的西班牙流感,病死的人超過了戰死的人數。
而說到饑荒,我們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馬爾薩斯陷阱」,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更替大多是因為遭遇了「馬爾薩斯陷阱」,即耕地總面積不變,糧食總產量不變,人口增長一旦超過了糧食總量能養活的人數上限,饑荒就會爆發。再勤政愛民的皇帝也束手無策,只能眼看政權被人民起義推翻。
在過去,人類無法解決的難題往往被賦予宗教的色彩。我們更願意相信上帝、死神的存在,我們的命運是被神的意志操控著。從工業革命開始,智人社會的發展就像經歷了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到的技術爆炸。
如果把智人迄今為止的發展比喻為一段百米跑,我們在過去幾十萬年只跑了大概三四十米,剩下的路程全部在工業革命後的不到二百年裡衝刺完成。因此尼採說:上帝已死。科技發展到現在,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三者雖然還沒有被人類完全徵服,卻都已經成為可以控制的挑戰,而且都在發生的越來越少,例如:
人類打破了叢林法則,戰爭正在消失。比如1998年,盧安達發動戰爭,掠奪鄰居剛果的鈳鉭鐵礦,從中可以每年獲利2.4億美金。對貧窮的盧安達,這是很多錢。但是中國人通過和平的商業,1天就可以掙到這些錢。通過戰爭掠奪到的財富遠不及和平發展的正常商貿。
1979年,天花被根除;2002年爆發的非典,全球死亡不到1千人;2012年開始感染伊波拉死亡的人數不到1萬1千人;更多的人死於正常死亡或癌症。
2010年300萬死於肥胖症,2014年,全球有8.5億人營養不良,但是有21億人超重。雖然全球還有幾億人在溫飽線以下,但是在大部分國家,只有非常少的人會餓死。
IV.挑戰死神
在對抗了戰爭、饑荒和疾病後,21世紀的現代智人很有可能真要轉向長生不死的目標。《論語》中就提到,季路問孔子,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孔子對此未作解釋(原文是「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奈,使得我們更願意相信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宗教的世界,我們的生命的終結是因為有個手握鐮刀的死神對我們進行了死亡的宣判。而到了21世紀,死亡已經被當做人體運行的技術問題,例如心臟不跳了。
工程師帶著生物科技接替了神學家的工作,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和納米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幫助人類打敗死亡。甚至人類有可能藉助生物科技走向無機化,從而獲得真正永生,或者實現有機生命無法實現的星際航行。
V.幸福快樂的權利
有了長久的生命,人類未來的第二大議題,可能是找出幸福快樂的關鍵。畢竟,沒有人願意活在永恆的苦難裡。赫拉利論述了人類過去為了追求幸福和快樂的痛苦而漫長的經歷,令人吃驚的是,未來有可能只需要一個晶片,我們便可以獲得永恆的快樂。如同上文說的,當獲得快感的體驗變成了大腦接收信號的技術問題時,只要有電,生物晶片也許可以給大腦源源不斷地提供快感,而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VI.尼採:超人問世
赫拉利預測,未來智人要面臨的第三大議題,就是為人類取得神一般的創造力及毀滅力,將「智人」進化為「神人」,當然前兩項議題也會納入其中。如果人類可以獲得避免「死亡」和「痛苦」的能力,按照我們現有的認知,我們這種能力的用途很明顯:取得神性。到目前為止,我們改造世界的能力其實已經超出了我們所虛構的神的力量。在不久的的將來,我們可以創造出超人類(superhuman),不止在工具上勝過遠古諸神,就連身體和智力也不落後。如果我們能不斷自我進化升級,我們便無需擔心會被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取代,而是更好地與他們結合。
VII.無用階級
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對人類的威脅,我們更多地會聯想到科幻電影中企圖毀滅人類的邪惡機器人或者外星科技。智人雖然得到了進化,例如《人類簡史》中提到的,為了解放雙手,提高勞動效率,我們的祖先逐漸進化成了直立行走;
為了擴大腦體積,我們和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的嬰兒都是「早產兒」,提前出生使得我們的大腦在離開胎盤之後有了足夠的空間發育生長。這些「進化」的確使得智人在與其他物種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即便如此,人類大腦的存儲空間和運算能力與人工智慧的差距仍然不在一個數量級。
谷歌下屬公司Deepmind報告新版程序AlphaGo Zero:從空白狀態學起,在無任何人類輸入的條件下,僅4個小時便能成長為圍棋高手。它經過3天的訓練便以100:0的戰績擊敗了他的哥哥AlphoGo Lee,經過40天的訓練便擊敗了它的另一個哥哥AlphoGo Master。單憑這一點,智人傳統的進化模式是絕對不可能超越人工智慧的。
而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也絕不是我們想像的某天有個機器人殺手突然出現,將人類屠殺殆盡。它正在潛移默化地取代我們的生活。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8跨年演講中就提到,我們目前熟悉的,只要有點名氣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是通過人工智慧來管理運營。美團一天幾億個外賣訂單的處理,在過去光憑人類的大腦構建的管理體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因此赫拉利的擔憂並無道理,如果我們自身得不到進化,在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淪為無用階級,到那時候我們人類生命的意義都將面臨質疑和挑戰,這還包括我們的思想世界。
VIII.我是誰
《未來簡史》的讀後感絕不像《人類簡史》那樣的輕鬆愜意,甚至帶給我的是痛苦的沉思和對自我的質疑。文藝復興的出現,人文主義取代了宗教;工業革命之後,自由主義成了世界的主導;到了今天,生命科學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數據主義(datalism)幾乎格式化人類社會之前所有認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算法。
我們之前所強調的一切道德、意義、自由意志都遇到了挑戰,科學實驗在逐步證明,我們的一切想法都是算法的結合,因為人類的大腦是個極其複雜的超級計算機。只要是算法就可以被破解,並且通過大腦的刺激進行改善和改變。到那時,我們如何辨別哪個是我們的自由意志,哪個不是呢?
以前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的人腦,當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超過了人腦,我們腦子裡所有的算法將會被破解,甚至我們會被迫將運算這一功能交給人工智慧計算機。
例如,安吉麗娜朱莉在接受檢查後,發現自己有基因缺陷,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是87%。為此她選擇了乳腺摘除手術。也就是說,朱莉選擇了相信計算機提供的算法,而不是自己大腦的判斷(算法)。因為,自己的大腦除了無法確定患乳腺癌的機率,更不會願意做出切除乳腺的決定。
同時,書中例舉的科學實驗還證實:自由主義所強調的自我完全就是神話。所謂唯一真正的自我,就和永恆的靈魂、聖誕老人一樣虛假。至少我們的大腦是有左右腦之分,兩邊都具備獨立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左腦不僅處理口語能力,也是個內部翻譯人員,會用各種片段的線索編制出合理的故事,香味我們的生活找出意義。
多數實驗都指出,並沒有什麼「單一的自我」,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敘事自我(narrating self)。體驗自我負責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不具備表達和記憶能力,敘事自我負責做決定,根據體驗自我搜集的素材編織成故事,並為未來制定計劃。
也就是說,我們的敘事自我闡述的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可能不是我們大腦全部的認知,而是根據體驗自我反饋的碎片信息編造出來的故事。
因此我們認可的所謂道德、正確和意義根本就是我們敘事自我編造出來的,和體驗自我感受到的全部信息會有差異,甚至敘事自我在發現自己表達的認知和其他人的敘事自我表達的認知有差異時,會編造另一個故事來肯定自己的認知。
這樣看來魯迅寫的《阿Q正傳》真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阿Q精神很形象地詮釋了敘事自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阿Q。
IX.未來的方向
關於生命的發展方向,赫拉利在《未來簡史》最後提出了三項彼此息息相關的發展:
1. 科學正逐漸聚合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教條之中,也就是認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則是進行數據處理;
2. 智能正與意識脫鉤;
3. 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是算法,可能很快就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
這三項發展提出了三個關鍵問題: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2. 智能和意識,究竟那個一個才更有價值?
3. 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了解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The end...
下期預告: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