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中國樂隊的未來需要明星!盤一盤樂隊中隱藏的明星臉

2021-03-03 娛評天下

近期,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大火。

張亞東在節目中提到:現今資源的配置不公平,給樂隊的機會就是太少了。而且每一個平臺都是大明星,流量藝人,就非常俗,但是這是現實,大家就是要流量。

所以從某種程度講,《樂隊的夏天》如何能真正培養或打造出一些樂隊明星,這對於中國樂隊整體的發展來說,是好事。我們的樂隊需要明星,中國的搖滾樂需要明星。就像當年崔健引領的「西北風」、魔巖三傑以及唐朝、黑豹帶來的中國搖滾的黃金年代,正是這些明星、大咖,才讓我們的搖滾、樂隊受到了關注。

簡言之,中國樂隊的未來,需要明星!

而看了幾期節目,藍雨星城也發現《樂隊的夏天》有這樣一些明星臉!

1、孔一蟬(旅行團)——胡軍

上一期,旅行團樂隊改編範曉萱的《氧氣》實在太好聽了,真的感覺沉入海底一樣。而主唱孔陽(孔一蟬)的唱功也得到廣大樂迷的認可。細細觀察,忽然發現孔一蟬實在太像胡軍了,簡直就像戴了假髮的胡軍。當然也有人說他像林俊傑。

2、楊策(Clcik #15)——樸樹

霸氣自稱「中國最好Funk樂隊」的Clcik #15,確實是《樂隊的夏天》中最具偶像氣質和明星號召力的樂隊,主唱Ricky和鍵盤手楊策不僅實力超群,而且帥氣逼人。尤其是楊策那鍵盤彈的,出神入化,是各大明星或樂隊爭搶的對象。據說,流行天王華晨宇自組樂隊時曾誠意邀請,卻被婉拒。也不怪不得人家會「辣麼驕傲」,又有才華,顏值還高,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都與傳奇人物樸樹超級的像。

3、Ricky(Clcik #15)——權志龍

Clcik #15主唱Ricky也極具明星氣質,被稱為中國的「火星哥」,但藍雨星城覺得他的妖媚氣質超像韓國明星權志龍。

4、卡菈(皇后皮箱)——張韶涵

皇后皮箱的女主唱,無論是長相還是說話的感覺,都非常像張韶涵。當然,有些網友說她像吉娃娃,我也是同意的。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

5、黑輪(皇后皮箱)——成龍

皇后皮箱的貝斯手黑輪,被稱為《樂隊的夏天》挖掘出來的,最大電燈泡。在這支樂隊裡,主唱和吉他手是一對情侶,他則是司機兼貝斯手,感覺地位好尷尬。但他長得好像成龍或是房祖名!

6、瑪斯卡(Mr. WooHoo)——洪金寶

有了成龍,一定不能少了洪金寶啊!Mr. WooHoo的主唱瑪斯卡號稱「中國雷鬼第一人」,粗獷沙啞的嗓音是他的一大殺手鐧,而圓滾滾又不失帥氣的外形則是他的一大標誌,超像成龍的好兄弟「洪金寶」!

7、Mami(旺福樂隊)——萬茜

可愛的旺福樂隊,女主唱Mami長得特別像影視演員萬茜。

8、彭磊(新褲子)——葛優

同是北京人,新褲子的主唱彭磊特別像長了頭髮的葛優,一說話那個勁都北京大爺的味道。

作者:藍雨星城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陣容流出?盤一盤值得期待的樂隊!
    今天小唯就來給大家盤一盤《樂夏2》值得期待的幾支樂隊,一起來看一下吧~野孩子關於野孩子,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那首充滿艱難與飄搖的《生活在地下》。作為千禧年間北京地下民謠和實驗民謠風潮的見證者之一,野孩子樂隊的發展過程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樂隊的多數成員在近20年裡都是中國民謠樂的中流砥柱,固執地歌唱,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對抗現實中冰冷的人們。
  • 中國樂隊需要更多夏天
    此前,樂隊缺少一個能與大眾溝通的舞臺。要麼鮮有主流市場的關注,要麼突圍的嘗試並未起到理想中的效果。《樂隊的夏天》對樂隊彌足寶貴。《樂隊的夏天》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節目組坦言,第一季剛播出時一個熱搜也沒有,大家壓力很大。很多觀眾還在糾結於獨立音樂的綜藝有沒有必要存在,自己喜歡的樂隊鏡頭是不是給夠,音樂的表現是不是符合預期。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上一期,曲響菌看了《樂隊的夏天2》後,寫了一些個人對中國搖滾樂現狀與未來的一些感想,引來眾多的評論。在此,非常感謝網友們熱情、真誠的留言。在上一期裡,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投票,發現有60%以上的網友認為中國搖滾樂沒有夏天,也就是說,大部分網友對中國搖滾樂的未來堪憂。雖然這個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它作為「冰山一角」,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 《樂隊的夏天》:這不只是大牌樂隊的夏天,也是中國樂隊們的春天
    《樂隊的夏天》開場曲,是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不知道的,僅看這一段,還以為是致敬高曉松專場音樂會;知道的,看這一段,只會搖搖頭:因為實在是不明白《同桌的你》之於中國樂隊的意義是什麼,特別是中國五花八門的樂隊最初可能都是從搖滾樂開始幹起來的,也許開場大家致敬一下崔健,哪怕是選一首《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可能意義和效果都會更好。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1982年,王迪、丁武等人組建了蝜蝂樂隊,1983年艾迪找了幾個外國人組建了大陸樂隊。當時的他們,看似只是自娛自樂隨便玩兒玩兒,但沒有人知道,他們對中國搖滾的未來影響到底有多大。 第二年,艾迪、劉元,以及張永光(三兒)等人組建了ADO樂隊,這支樂隊與崔健有著很多合作,甚至後來解散後很多成員也都是崔健樂隊的核心人物。 在人們已經知道什麼是搖滾樂的情況下,中國第一代「搖滾明星」就此開始登臺,無數搖滾史上的英雄人物,開始在他們的「黃金80年代」大放異彩。
  • 許億:《樂隊的夏天》為什麼不喜歡那些臺灣樂隊
    夜市裡烤串啤酒吹大牛的時候,來一盤擺盤精緻的刺身,總覺得不搭。為什麼不喜歡這些來自寶島臺灣的樂隊呢,因為他們和我們理解的搖滾很不一樣。《樂隊的夏天》的總體定位至少在我們這些觀眾的角度還是在搖滾精神上面。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往往會把與氛圍不搭調的東西拿掉,如果拿不掉,就有會生厭。第八期,臺灣的Mr WooHoo終於被刷,於是遊幕一片叫好。
  • 樂隊的夏天真的是樂隊的夏天
    最近可能由于是之前關注了下五條人樂隊,所以,瀏覽網頁時,給我推送了好多樂隊的夏天的信息,所以,抽空看了下,也算是對音樂愛好的支持吧。《樂隊的夏天》是一檔原創音樂綜藝節目,由相關名人擔任超級樂迷。該節目集結了不同風格的三十餘支樂隊,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
  • 《樂隊的夏天》31支樂隊不完全統計:揭秘樂手們的隱藏職業
    在《樂隊的夏天》最新一期,刺蝟樂隊在老作品《白日夢藍》中加入了大提琴,改編後的歌曲少了劍拔弩張,多了些許溫情。此前在第二期時,他們就以一首《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點燃了全場。有人說,這首歌從編曲到作詞都有一種「喪中帶燃」的感覺,聽起來絕望而又充滿希望。
  • 樂隊的夏天2:在中國搖滾樂隊史窺見一角
    比起第一季的播出五期出圈,《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為樂夏2)在第二季一開播便用刷屏級的影響力證明了強勢回歸的底氣。很顯然,我們正在看見這個世界沉默卻強大的語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於《樂夏2》而言,在2020年夏天即將進入尾聲時才姍姍來遲拉開帷幕的自己,之前經歷的一切比以往所有時刻都顯得困難。
  • 有些樂隊不需要「夏天」,只需要音樂
    對於資本來說,《樂隊的夏天》需要樂隊,想走紅、想賺錢的樂隊也需要這個節目。平臺成就樂隊,樂隊為平臺提供內容,是互相配合、互相寄生、各取所需的事情,何樂不為?這不是定律,就有一些樂隊不想在音樂之外,還要被無形的大手操控和捉弄,讓自己像小丑一樣去作秀、表演,被簡單粗暴地評價。
  • 樂隊的夏天
    每年夏天最期待的一檔節目就是《樂隊的夏天》,可能你也一樣。
  • 【樂隊的夏天——刺蝟樂隊】
    其中石璐鼓打得非常棒,號稱「中國第一女鼓手」。2003年,趙子健和朋友組建失控體樂隊,風格以垃圾搖滾(Grunge Rock)為主,同時融入朋克、另類搖滾等元素。最初,他們在校園和小酒吧演出,小圈子裡頗有名氣。2004年7月,經朋友介紹,鼓手更換為石璐,樂隊並改名為刺蝟。
  • 《樂隊的夏天》 過去現在和未來
    節目播出的三個月中,7萬網友衝進豆瓣為其打出了8.7分;百度的搜索指數峰值超過了84.5萬,基本上是上半年綜藝節目裡最高的;節目前11期,總共霸佔了全網233個熱搜榜;還產生了超過快1.4萬篇的媒體報導……這些數據都說明,在這個夏天,樂隊們以音樂性和個人魅力徵服了觀眾。  《樂隊的夏天》確實帶火了這個「夏天」。
  • 樂隊的夏天——刺蝟樂隊
    導語:如果說《樂隊的夏天》第三期裡面哪個樂隊的表演最讓人感動,我想非刺蝟莫屬了。我身邊的好些人都在說,他們在看刺蝟的《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時,熱淚盈眶。今天,讓老王先生帶你一起走近刺蝟樂隊,走過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成長,走進他們的情緒裡。
  • 中國樂隊在等待一個夏天
    在愛奇藝和米未合作出品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上線幾個小時後,豆瓣突然湧入大量一星差評: 「搖滾樂的綜藝沒必要存在」「中國最好的女鼓手就給一個舞臺上的黑影?」「我以後還蹦得起新褲子嗎」「面孔竟然不是第一?」
  • 開票 | 樂隊的夏天,屬於他們的爵士樂隊的夏天!
    「流量」為中國搖滾樂隊帶來「另一個夏天」▽《樂隊的夏天》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集結了反光鏡、痛仰、新褲子、旅行團、鹿先森等31支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中國青年樂隊,他們將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展現樂隊原創音樂魅力與創造力,以此爭奪HOT 5樂隊席位。
  • 為什麼《樂隊的夏天》沒有金屬樂隊?
    每次看《樂隊的夏天》的時候我都有這樣一個個疑問,為什麼這個節目沒有我愛的金屬樂隊!!!是我們的音樂風格不受人喜歡?是我們的作品不夠突出?還是這個節目組覺得聽金屬的人少?顯然這些都不是原因,我想既然在節目上沒有看到金屬樂隊表演,沒有滿足廣大金屬樂迷的欲望,那現在我們就辦一場專屬於金屬樂隊自己的演出!雖然我們的樂隊沒有「夏天」,但我們的樂隊有秋天、冬天和春天!
  • 《樂隊的夏天》VS《我們的樂隊》,樂隊的solo與樂隊的養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樂隊,一直是各類音樂秀場中當之無愧的TOP King,吉他、貝斯、鍵盤、鼓手、主唱之間默契無間的配合,總是可以瞬間燃炸現場,讓人感受到音樂的無限熱情與魅力。繼去年掀起一股樂隊小熱潮的《樂隊的夏天》節目之後,今年的《我們的樂隊》又開啟了新的帷幕。可以說,樂隊類綜藝的熱潮還在繼續膨脹、發酵,但兩者定位有著不顯著的不同,如果說前者是樂隊的solo,那後者更像是樂隊的養成。樂隊的夏天帶著脫口秀標籤的馬東老師,蘇打綠樂隊出身的吳青峰,金牌感性的音樂製作人張亞東,和31支樂隊,一起火熱了2019年的夏天。
  • 【播前必看】:夏天的哪些樂隊和樂隊的這些夏天
    我們挑選了一些我們編輯部比較感興趣和了解的樂隊來逐一介紹下,算是為今晚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首播備的下酒菜吧,但酒好喝,可不要貪杯噢。我們依據樂隊風格,區域、粉絲,公司勢力,新老比例,地域分布,黑馬,悲情的角色,情懷老炮,流量明星,臺灣流派,選秀勢力等分出了幾個系列。
  • 《樂隊的夏天》:一次對樂隊文化的重塑
    冠軍獎盃最終由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捧得,主唱華東感言:「如果今天在某種意義上說算是一種勝利的話,那麼我認為不是『重塑』的勝利,這是音樂的勝利。」夏天過去了,《樂隊的夏天》卻將它的熱度延續至深秋。從「每周祭出一個樂評人」,到相約「去撈五條人」,再到被節目重塑、越來越「萌」的華東,「樂夏」給走出疫情困擾的觀眾帶來了別樣的歡樂。不過也有很多人質疑節目的娛樂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