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碎片記憶|新京報攝影記者李凱祥年度作品

2021-01-16 新京報

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攝影記者李凱祥。

△ 2020年1月13日,通州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少年棒球隊正在訓練。

△ 2020年1月15日,榮烏高速濱州段,果師傅開車,妻子跟車。兩人路上交流不多,偶爾討論返程訂單問題。(點擊跳轉:壽光蔬菜「春運」進京)

△ 2020年1月21日,春運期間,北京西站站臺上的旅客。

△ 2020年1月24日(農曆除夕),一位男子拎著兩大包苫布走出地壇公園。前一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取消包括廟會在內的大型活動的通知。

△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市民在午門外合影留念。故宮博物院1月23日發布通知,決定自1月25日(正月初一)起暫時閉館。

△ 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關閉的雍和宮。雍和宮此前發布自1月24日零點起暫停對外開放的通知。

△ 2020年2月3日,北京南站,到站旅客中,一對母子戴著用透明文件袋製成的面罩到達北京。

△ 2020年1月28日,北京地鐵公司焦化廠車輛段,保潔人員正在對車廂進行消毒。

△ 2020年2月11日,京畿道社區居委會,下午,社區送菜車到達後,工作人員正在搬運居民預訂的蔬菜。

△ 2020年2月28日晚高峰,望京,空蕩蕩的公交車與遠處小區熙熙攘攘的燈火。

△ 2020年3月25日,朝陽公園, 朝陽區區級轉運中心工作人員提前就位,準備迎接首批湖北返京人員。

△ 2020年1月30日,地壇醫院,經過二十多天的治療,於當日治癒出院的王廣發。1月8日至1月16日,王廣發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赴武漢考察時染病,成為國內首位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組成員。

△2020年3月22日,豐臺一小區,鼓手行川正在通過視頻教學給學生上架子鼓課。

△ 2020年4月27日,新街口北大街,貼出促銷通知的店鋪。

△ 2020年5月1日,故宮有序恢復開放。每日限額5000人。

△ 2020年3月16日,奧森公園,市民在蘆葦叢中拍照。

△ 2020年5月11日,北京市趙登禹學校,開學第一堂課上,老師與學生們合影。當日,闊別校園近4個月的北京初三學生重返校園。

△2020年5月20日,芍藥居地鐵站附近一健身工作室,健身教練李長忠正在進行曲杆槓鈴彎舉30KG訓練,一旁的瓶裝礦泉水上掛著口罩。(點擊跳轉:一拍|健身教練復工後:熬過難關,都會好起來的)

△ 2020年6月7日,鼓樓東大街,在胡同口堅守崗位的保安。

△ 2020年6月12日,受當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影響,新發地牛羊肉交易大廳暫停營業。

△ 2020年7月10日,陳經綸中學,高考結束後,家長舉著花與提示牌合影。

△ 2020年7月24日,萬達影城石景山萬達廣場店,24時,影院迎來了疫情之後的首場復映。

△ 2020年9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大興附屬中學,開學典禮上,來自青海玉樹的高一新生穿著民族服裝坐在隊列中。

△2020年9月3日,大興一集中隔離酒店,旅客排隊等電梯。當天起,北京逐步恢復國際航班直航,首個入境航班來自柬埔寨。航班上百餘名旅客在完成核酸檢測、登記等手續後,被運至該觀察點,並在接近中午時入住。

△ 2020年10月1日,各路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

與很多網友的感覺一樣,這也是我過得最快,也是最亂的一年。本想著2020還有時間可以施展拳腳,卻無奈發現時間已經來到了2021年。

新的一年,爭取記錄點不一樣的。

△ 2020年7月6日,海澱,雨後彩虹。

持續,未完:)

編輯 陳婉婷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盲盒2020 | 新京報攝影記者李木易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圖片部2020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我們用鏡頭凝視時代,記錄浪潮下的平凡和偉大。  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資深攝影記者李木易。
  •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新京報攝影記者侯少卿年度作品
    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圖片部2019年度個人作品系列。這一年,我們見證大國之慶,感受盛世繁榮;也目睹世間冷暖,喟嘆人生不易。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資深攝影記者侯少卿。2019年結束了,21世紀就這樣過去了五分之一。在部門年終總結會上,我提到時間的話題,同事們都說我的世界觀太宏大,其實只是感嘆時間的腳步太快了,我已經落後了。
  • 大道雖無形,大愛卻有聲|新京報攝影記者陶冉年度作品
    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資深攝影記者陶冉。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 2020年1月29日凌晨1時43分,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由於夜間氣溫低,負責看守工地的值班人員小熊(化名)披上了棉被。在武漢,北京醫療隊的65個日與夜)△ 2020年3月26日,武漢,霞光照亮了這座城市。(點擊跳轉:一位攝影記者的65天武漢記憶:7萬張照片,讀懂這座城)從武漢返京後,我跟隨安貞醫院的醫護人員前往大興西紅門鎮,記錄了他們為當地居民進行近千例核酸檢測的日與夜。△ 2020年6月22日,北京西紅門鎮金星村,入夜後,醫護人員仍在等待有預約的村民來做核酸採樣。
  • 平民百姓的故事,才是真實的中國 新京報攝影記者吳江年度作品
    點擊藍字訂閱中國最具新聞精神的攝影公號編者按:您現在看到的,是新京報攝影記者2016
  • 60個瞬間,致敬2020!
    從「重啟2020」,到「快進2020」,再到「2020再也不見」……大概從沒有一個年份會被人們傾以如此複雜與濃重的情感。今天,讓我們從若干組照片裡,打撈這一年的記憶,帶著感動與銘記,努力生長在2021。
  • 2020美篇年度優秀攝影作品暨優秀攝影師評選
    2020年已成為老照片,為留住這一年的記憶,美篇面向全球舉辦「2020美篇年度優秀攝影作品暨優秀攝影師評選」盛大視覺活動。
  • 每個人都是英雄《人民畫報》記者秦斌年度攝影作品
    《人民畫報》記者2020年度個人作品回顧系列來了——在這殊為不易的一年裡,他們記錄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時刻,定格了一個又一個值得回味的瞬間。從今天起,小編將陸續為您帶來年度經典作品集錦。從一幅幅影像故事中,我們一起向2020年告別,向2021年邁進!《人民畫報》記者秦斌年度作品回首2020年,我們可以從一幅幅新聞照片看到這一年的不易,看到中國人的團結與堅韌。在全體國人的努力下,我們生產生活漸漸恢復正常。在這一年裡,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奉獻力量;這一年裡,每個人都是英雄,用笑臉照亮光榮之路。作為一名記者,忠實記錄即是本職所在。
  • @新京報17周年 讀者朋友們的2020獨家記憶
    原標題:@新京報17周年 讀者朋友們的2020獨家記憶   踏著巨浪、跨過山河,不知不覺新京報和讀者朋友們一起攜手走過第17個年頭。
  • 【濱州攝影師2020】不平凡的2020年裡的記憶碎片
    2020-12-26 08:47:48 來源: 1隻眼睛 舉報
  • 2020,記「疫」|北京日報攝影記者和冠欣年度作品
    前面的話:2020年我做了很多事,以至於要花數日時間整理十幾萬張圖片。2020年的記憶不是從1月1日開始的,而是從1月27日——2020年1月27日,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乘坐的飛機到達武漢天河機場,我隨著醫療隊員穿過寂靜的停機坪,踏上未知旅程,不知道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病毒,也不知要待多久。1月29日晚上,封城剛幾天的武漢,武昌江灘附近,街邊一家燒烤店還在營業,只是沒有了顧客露天而坐的熱鬧場面,老闆娘安靜地烤著串。
  • 2020,記「疫」 |北京日報攝影記者和冠欣年度作品
    前面的話: 2020年我做了很多事,以至於要花數日時間整理十幾萬張圖片。 這一年的記憶不是從1月1日開始的,而是從1月27日——
  • 共振:2020年度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廈門站)
    展期:2020年7月25日-8月30日主辦: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展覽執行:滕青雲友情支持:成都當代影像館支持:浙江攝影出版社、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俞嘉悅,選自《記憶潛水》系列
  • 回眸2020|新民晚報攝影記者的「年度相冊」⑤:時代印記
    這一年,新民晚報攝影記者始終用鏡頭記錄光陰流轉,見證城市變遷。本報今起推出攝影記者年度作品集,讓我們在影像世界裡,回味這不同尋常的2020,展望2021。  個人感言突如其來的疫情,給2020年蒙上了灰色。疫情下的日常,仍是身為攝影記者的我感興趣的內容,定格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也記錄下時代的印記。瞬間,稍縱即逝,生活,返璞歸真。銘記2020,期待2021。
  • 「楊肯作品」《北大是部電影 / 記憶碎片》明信片開始訂購
    產品說明:《北大是部電影》(Cinematic)與《記憶碎片》(Frag-memo)中所用照片皆為楊肯(法學院11級本科生)的攝影作品,並系由《北大是部電影》包括12張按照電影畫面尺寸裁切的照片(即長寬比呈現為2.35:1),既可以作為畫冊觀賞,其中單張照片亦可被扯下用作明信片;《記憶碎片》中包括10張做成老式拍立得樣式的照片(8.8cm X 10.8cm),背面未印圖案。
  • 新京報2014年度新聞報導獎發布(案例+點評)
    張樹庭:新京報獨家新聞太多,質量都很高,評選真不容易。選擇這篇,看中其對現實問題的敏銳關注,以及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重大影響。朱學東:題材重大,獨家,社會反響強烈,導致整改,社會意義巨大。展江:網際網路時代,真正的獨家新聞,恐怕只能發生在人跡罕至之處。那就看題材和作者的表現力了。不用說,這組圖文作品社會意義巨大,令人震撼。
  • 2020年度攝影在線「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發布
    中國攝影在線「2020年度國際攝影展覽十傑」發布中國攝影在線2020年度國際攝影展覽十傑部分獲獎作品欣賞中國攝影在線2020年度國際攝影展覽十傑攝影師 安喜平(旅遊組)中國攝影在線2020年度國際攝影展覽十傑攝影師 閆興志部分獲獎作品欣賞
  • 豆瓣日曆 2020 年 10 月 20 日《記憶碎片》
    今日主題影片:《記憶碎片》。
  • 我在現場|2020,我在華盛頓記憶的碎片
    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這裡枯燥刻板、安靜「荒涼」,沒有高樓大廈和店鋪林立;這裡也硝煙瀰漫、喧囂不止,有的是明爭暗鬥的權力和如火如荼的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