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場的,是新京報資深攝影記者陶冉。
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
△ 2020年1月29日凌晨1時43分,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由於夜間氣溫低,負責看守工地的值班人員小熊(化名)披上了棉被。(點擊跳轉:多圖直擊|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晝與夜)
△ 2020年1月31日,武漢一京東物流寶豐配送站,42歲的尚黎明在管理站點的同時,兼顧搬運和運送醫療物資到醫院的任務,每天工作超12小時。(點擊跳轉:疫情之下,守護一座城的武漢面孔)
△ 2020年2月,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摘下口罩的北京援鄂醫療隊員(部分)。(點擊跳轉:戰「疫」印跡:口罩背後的臉龐)
△ 2020年2月26日,患有新冠肺炎的產婦通過剖腹產順利產下了一名未受感染的新生兒。(點擊跳轉:產房裡的新冠戰「疫」:不能讓孩子感染!)
△ 2020年3月31日上午,武漢市民自發上街,揮舞國旗送別北京援鄂醫療隊員。(點擊跳轉:英雄歸來!在武漢,北京醫療隊的65個日與夜)
△ 2020年3月26日,武漢,霞光照亮了這座城市。(點擊跳轉:一位攝影記者的65天武漢記憶:7萬張照片,讀懂這座城)
從武漢返京後,我跟隨安貞醫院的醫護人員前往大興西紅門鎮,記錄了他們為當地居民進行近千例核酸檢測的日與夜。
△ 2020年6月22日,北京西紅門鎮金星村,入夜後,醫護人員仍在等待有預約的村民來做核酸採樣。(點擊跳轉:多圖直擊疫情高風險地區|核酸採樣點醫務工作者的日與夜)
六月的北京,疫情形勢依舊不容鬆懈,厚重的防護服無疑成為了呼吸的一道枷鎖,但經歷過武漢最艱難時期的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 2020年6月17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核酸提取區,檢驗技師將配置好的PCR反應體系放入傳遞窗,準備到擴增區進行核酸擴增檢測。(點擊跳轉:多圖直擊北京核酸檢測實驗室,日均40萬的樣本怎麼測?)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七月洪水泛濫的時候,我又馬不停蹄地獨身奔赴江西、湖北。在齊深腰的洪水裡,我看到當地村民自發化身為「巡堤人」,日夜堅守保護自己的家園,也許我叫不出其中每一位無名英雄的名字,但我知道這是一群胸懷大愛的中國人。
△ 2020年7月14日上午,航拍鄱陽湖及其周圍村莊受災情況。
△ 2020年7月15日,九江市江洲鎮,村民轉移家中電器。
△ 2020年7月14日,江西省九江市江新洲渡口,由江洲鎮撤離的村民乘坐輪渡抵達新港鎮。
△ 2020年7月15日,江洲鎮北面堤壩發現滲漏情況,東部戰區空軍某師駐潯部隊前往堤壩進行搶險。(點擊跳轉:站在洪水前面的人:此刻,我們都是江洲兒郎)
△ 2020年7月15日,江洲鎮北面堤壩,東部戰區空軍某師駐潯部隊檢查水位高度。
△ 2020年7月19日,江州鎮團洲村,消防隊員冒雨救援。
△ 2020年7月19日,江州鎮團洲村,接到村民求助後,消防隊員前去救援。
△ 2020年7月17日,江洲鎮北面堤壩,夜間巡防隊員藉助手電筒燈光排成一字。
△ 2020年7月20日,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漿潭聯圩開閘行洪後,洪水湧入蓄洪區(圖左區域)。
△ 2020年7月22日,湖北恩施州屯堡鄉馬者村,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 2020年7月22日,馬者村沙子壩滑坡,周邊路面開裂。
△ 2020年7月23日,馬者村,小朋友在帳篷外玩耍。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被守護
九月,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歸祖國。英雄歸故裡,浩氣存天地。
△ 2020年9月27日,瀋陽,搭載著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的國產運-20專機通過水門。
△ 2020年9月27日,瀋陽,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迎接儀式。
△ 2020年9月27日,瀋陽,參加活動的志願軍老兵向戰友遺骸敬禮致意。
△ 2020年9月27日,瀋陽,載有志願軍烈士遺骸的車輛駛向烈士陵園。
△ 2020年9月27日,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禮兵護送烈士棺槨步行進至地宮。
△ 蓋有國旗的烈士棺槨。
每一種家國情懷都是無私的。「大道」雖無形,但「大愛」,卻有聲。這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魂。
持續,未完:)
編輯 陳婉婷
校對 吳興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