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正常人肚子餓了,大腦、身體、情緒都會有反應,並通過食物來解決飢餓感,這是「顯性飢餓」。
還有一種飢餓,會存在人的身體內,表現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被稱為「隱性飢餓」。隱性飢餓實質上是營養不良,人體內缺乏某種礦物質、維生素,造成的營養不平衡。
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份資料中:受隱性飢餓影響的人數在全世界高達20億,中國佔了3億,兒童佔1.1億。
1.1億兒童在遭受「隱形飢餓」,看似吃飽了,補的卻是「假營養」
這幾天,母嬰群裡的壯壯媽媽非常煩惱,7歲的壯壯體重已經接近80斤,屬於嚴重超標。從小壯壯就很能吃,家裡人也覺得能吃是好事,長身體,孩子胖乎乎的也可愛。
上小學後,在同學中壯壯就變得非常顯眼,家裡人這才意識到孩子體重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壯壯媽媽一直以為孩子胖是因為營養太多吸收不了,在醫院體檢後得出的結論卻正相反,醫生說:壯壯實際上是營養不良。
在大多數人眼裡,身體肥胖的人一定是「營養過剩」。殊不知,胖子只是脂肪過剩,和營養過剩並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是因為吃了太多高糖、高熱量的食物,缺乏其他營養的補充,而變成營養不良,也就是隱性飢餓。
隱形飢餓的重災區已經蔓延到兒童。《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中提到,中國兒童正面著營養不良和肥胖的雙重壓力。有專家認為,如果兒童在早期就存在營養失衡的情況,長期下來所造成的後果將會不可逆轉、也無法彌補,更是對成年後的身體健康造成風險。
長期的隱性飢餓,不僅會影響身體發育,甚至影響到智力發育,現今絕大多數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各種亞健康問題,都與隱性飢餓密切相關。
那麼,「假營養」具體有哪些呢?
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肥胖兒童中70%都存在著營養不良。這和當下兒童及青少年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一:高熱量食物有營
很多父母包括老一輩都認為,給孩子吃大魚大肉就是吃好了。甚至為了孩子多吃飯,加入高熱量食物:炸雞、薯條、辣條、奶茶……這些高熱量食物,只會讓孩子長胖,營養並不全面。
二:喝湯才有營養
這幾年隨著粵菜的普及,廣東的煲湯也被大眾所認可,認為萬物皆可煲,湯裡富含食物的精華,非常有營養。事實上,湯裡只有能溶解的鉀元素,最想補的鈣、鐵依然在肉裡,喝湯實際上補的只是—胖。
三:白粥才養人
傳統早餐中,最常出現的是一碗白粥、一份鹹菜、再加點饅頭或油條。一份白粥裡所含的營養成分非常單一,只是糊化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都非常低。其中沒有任何優質蛋白,滿足不了孩子的生長需求。
四:長期吃高蛋白營養高
有的年輕父母,認識到應該給孩子補充蛋白質高的食物。孩子的胃口小,吃的少,為了儘量多吸收蛋白,就選擇高蛋白食物。事實上,天天攝入「高蛋白」,反而會對嬌嫩的腎臟造成負擔。
五: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不愛吃青菜的寶寶比比皆是,很多家長認為水果可以替代蔬菜,就買了各種水果給孩子吃。兩者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並不能互相代替。水果含有豐富的果糖、維C,蔬菜含有鈣、鐵等微量元素。
孩子身高發育只有一次,飲食營養補充有講究,要學會吃對補對
在小朋友成長中,通過合理的三餐、恰當的營養比例,完全可以改變隱形飢餓這種情況。
平均每天一碗穀物類食物。能夠促進腸道通暢、穩定體內血糖,
每天一個拳頭大蔬菜和水果。種類儘量多樣化,每天也要進行更換,讓營養更全面。
每天一杯奶。1歲以後就可以喝牛奶,也可以引入酸奶、奶酪等奶製品。
堅果當零食。堅果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
每天掌心大肉類。魚肉、雞肉、牛羊豬肉,含有蛋白質和鐵,提高孩子免疫力。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