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濫用的兒童灌腸治療

2020-12-23 騰訊網

7個月的嬰兒,因為咳嗽被帶到附近的中醫門診部看病,開了幾劑膏藥沒好,然後做了兩次灌腸,灌腸後孩子哭的很厲害,第二天突然身亡。

這是今天微博上看到的新聞。

在進一步調查明確死亡原因之前,我們無法斷定這個孩子就是灌腸導致的死亡,但可以確定的是,灌腸對這個孩子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導致死亡風險的。

關於兒童灌腸治療,我在2015年寫過一篇文章,很有必要重溫一下,以下是原文,略有刪改。

灌腸治療在一些地區很流行,而且花樣百出,感冒、發燒灌腸,便秘、腹瀉也灌腸,灌的有鹽水、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藥,也有中藥,甚至中藥注射液。

開展這項治療的醫生說法也不一,有的說吃藥不見效就灌,有的說灌腸孩子不受罪,效果更好,也有的說更安全,有的還打著「綠色療法」的旗號。

灌腸能用來治病嗎?灌腸有什麼神奇之處?

所謂灌腸治療,就是把液體或藥物通過肛門注入腸管來達到清潔或治療目的,說白了就是一種清潔腸道或給藥的方式,這種方法在正規醫院有使用嗎?有,只是不那麼常用,在兒科領域,需要灌腸的大概有三類情況。

孩子哪些情況需要灌腸

第一類:清潔腸道

主要見於一些特殊病人,比如巨結腸的孩子因為排便困難需要生理鹽水灌腸來幫助排便。還有些情況是一些嚴重便秘,需要往腸子裡注入鹽水把糞塊、糞石衝出來,腸鏡檢查前偶爾也需要這樣做,目的是清潔腸管以便檢查,但現在也基本靠口服聚乙二醇之類的藥物就可以解決而不再需要灌腸了。

第二類:一些檢查或者特殊治療

比如巨結腸造影檢查,需要把造影劑灌入結腸然後顯影結腸。特殊治療就是腸套疊的孩子,需要從肛門灌入氣體或者水,靠氣體或者水的壓力把套進去的腸子衝出來。

還有就是一種新生兒疾病叫胎糞性腸梗阻,國外也有通過從肛門灌入藥物來稀釋溶解胎便來解除梗阻的,但這個病國內非常少見,所以也很少有應用。

第三類:直腸給藥

最常見的就是開塞露,把甘油之類的藥物擠入腸道刺激直腸引起排便,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對退熱栓退熱了,在孩子不能口服或者不願口服的時候才會用。

灌腸給藥為什麼不常用

我們知道最常用的給藥方式有口服和注射給藥兩種,相比之下為什麼灌腸給藥不那麼常用呢?

首先口服更方便、安全,而且不需要額外的費用,而且通常口服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都要高於直腸給藥[1]。注射給藥更快捷,而且藥物不會被胃腸道所消化破壞,用藥量可以很精準,但因為有輸液反應等風險,所以主要用於急重症病人或一些不能口服的情況。

直腸給藥操作麻煩,藥物容易外洩,吸收面積小,吸收不規則,不易控制用量等問題,有些藥物刺激還可能造成局部潰瘍,如果是插管灌腸還可能引起腸道損傷,導致出現甚至穿孔等風險。而且不是藥物都可以直腸給藥,除非是專門設計為直腸給藥的栓劑,或者藥品說明書裡註明可以灌腸給藥才可以用,所以在正規醫院裡應用並不多。

那直腸給藥,是否存在一些特別之處呢?比如像一些醫生宣稱的「沒有經過消化道和肝臟,比口服藥物效果要快,與退燒的西藥相比,副作用少」?

藥物被塞入(或灌入)直腸後,被直腸中下段粘 膜吸收的藥物,通過直腸中、下靜脈進入髂內靜脈再進入下腔靜脈,在藥物吸收過程中確實沒有經過肝臟的第一次代謝而直接進入了體循環,但這僅局限於直腸中下部那短短的幾釐米,如果是插管灌入的藥物吸收到腸繫膜靜脈了,那一樣要經過門靜脈系統進入肝循環,和口服吸收的方式沒什麼區別。

而且就算在直腸中下靜脈吸收進入體循環,避免了吸收後在肝臟的一次代謝排洩,但大部分藥物代謝是經過很無數次血液循環逐漸代謝消除的。吸收後第一次進入肝臟就被大量代謝掉,存在這種「首關消除」現象的只有硝酸甘油、普萘洛爾、利多卡因等少數藥物,在兒科裡實在想不出那種疾病還必須通過直腸給藥這種方式來提高藥物來避免首關消除。

退熱栓為什麼不常用

看過我以前寫過的關於發燒的文章應該知道,目前安全有效的退燒藥就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藥常見的是口服劑型,栓劑也有但比較少。

如果灌腸用藥這麼神奇,為什麼廠家不多生產一點栓劑呢,難道有錢不想賺?事實上藥廠一點也不笨,因為這兩種藥和大部分藥物一樣,直腸給藥沒有什麼特別優勢,使用原則也是能口服就口服。

正如前面講過的,首先口服方便,操作簡單,廠家通過加入調味劑將藥品調成孩子喜歡的口味,孩子不需要承受什麼痛苦就可以完成服藥。布洛芬有些孩子會有胃腸道的不適,但一般比較輕微,而且口服還可以根據孩子的體重精確吸取用藥量。

而且口服給藥的退熱效果一點也不輸於直腸給藥。有隨機對照研究表明,同樣劑量的對乙醯氨基酚,口服和直腸給藥的退熱效果一樣,而且和雙倍及以上劑量直腸給藥效果也一樣[2,3]。既然效果一樣,口服方便接受度好,當然優先選擇口服了。

而且栓劑劑量出廠時候都是固定的,不好根據孩子體重準確調整用藥量,這也是退熱栓不常用的原因。而且布洛芬直腸給藥的生物利用度只有口服給藥的63%[4],所以市面上布洛芬栓劑就更少了。

有哪些不合理的灌腸給藥?

抗菌素能夠局部使用的情況很少,因為吸收有限而且容易產生過敏及耐藥,我國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裡,根本也不存在經肛門灌入這種給藥方式,也沒有哪種抗菌素的說明書裡寫了可以灌腸給藥,把口服藥和注射針劑抗菌素拿來灌腸無一不是違規用藥。

抗病毒藥也一樣,而且除了流感外,兒童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的情況極少,利巴韋林之類的抗病毒藥,不論口服還是霧化基本也都是濫用,灌腸則全部是濫用。

激素灌腸,給藥方式就不再吐槽了。糖皮質激素本來就不是退熱藥,中國2008年的發熱指南都明確說了: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用於兒童退熱。

至於本身就沒有經過嚴格臨床試驗驗證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藥,別說是灌腸,就是打進血管裡也不會有用,而且致命性的過敏反應風險也比較高。

為什麼有的孩子灌腸就好了呢?

一灌腸就好了當然可能會有,而且應該會不少。

一是孩子本身自愈性疾病佔的比重很大,尤其是那些常見病多發病,不管灌不灌腸,都有可能會自己好。另外灌入的一些藥物比如感冒藥裡很多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這些藥被吸收入也可以起到退燒效果。

此外人體本身有體溫體溫調節機制,即便不吃藥,溫度高到一定程度絕大部分也會自己調節下來,這也是為什麼超高熱很少見的原因。如果用鹽水之類的液體灌腸,帶走部分熱量可以幫助段時間降溫,但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不適,除非是超高熱或中暑也不建議用。

所以灌腸用藥沒有任何神奇之處,除了便秘用開塞露,發熱在不能口服的情況下選用退熱栓,其他的灌腸給藥,無論用的是什麼藥物,都不會給孩子帶來額外的收益。

濫用灌腸治療的危害

塞個退熱栓不至於有什麼危險,但插管打液體和藥物灌腸就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腸管損傷,孩子因為腸壁更薄弱,出現這種風險更大。

給孩子用不該用的激素、抗生素,病毒藥,中成藥,隨意改變藥物使用方式,可能增加過敏、耐藥風險,局部藥物刺激也可能引發結腸炎,灌腸還可能改變腸道正常菌群環境,誘發腸道感染,長時間保留大量液體灌腸還可能導致孩子水電解質紊亂,甚至死亡,所以發生新聞裡的那種事也不奇怪。

灌腸治療濫用的原因

既然沒什麼特別好處,還有風險,為什麼國內這麼多醫生還給孩子灌腸?

我猜可能是因為孩子小,有時候不配合吃藥,孩子血管小不好打針,焦慮的家長再加上不耐煩的醫生,既然餵藥很難就肛門插管灌藥吧,這可能是灌腸治療在兒科這麼流行的主要原因。

另外口服藥一開,孩子自己回去吃,醫院不能另外收費,如果灌腸給藥,就可以收灌腸治療的費用,這也可能是這些治療在一些小診所流行的原因。另外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很多醫生沒有得到正規的醫學訓練,並不知道這些做法是否有依據,是否合理,只是看到別人這樣做自己也就跟風做。

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灌腸治療的亂象,面對這種現狀,作為家長除了遠離開展這些治療的診所和醫院,沒有太多的選擇。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家長知道,或許可以減少一些新聞裡那樣的悲劇。

參考資料:

[1.]van Hoogdalem E, de Boer AG, Breimer DD.Pharmacokinetics of rectal drug administration, Part 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entrally acting drugs. Clin Pharmacokinet. 1991 Jul;21(1):11-26.

[2.]Scolnik D, Kozer E, Jacobson S, et al.Comparison of oral versus normal and high-dose rectal acetaminophen in the treatment of febrile children. Pediatrics. 2002;110:553–556.

[3.]Walson PD1, Halvorsen M, Edge J.et al.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 of acetaminophen elixir versus suppositories in vaccinated infants (aged 3 to 36 months): a single-dose, open-label, randomized, parallel-group design.Clin Ther. 2013 Feb;35(2):135-40.

[4.]Vilenchik R, Berkovitch M, Jossifoff A,et al.Oral versus rectal ibuprofen in healthy volunteers.J Popul Ther Clin Pharmacol. 2012;19(2):e179-86.

相關閱讀:

輸液是不是不太好?

霧化比輸液危害還大?

兒童霧化要不要做?怎麼做?

相關焦點

  • 李兵鎖中西醫結合灌腸治療小兒腸繫膜淋巴結炎的經驗
    李兵鎖認為:「現在孩子的病因主要和積食有關係,如果我們能夠把積食這一病因治療好,其他方面可能會迎刃而解。」李兵鎖根據這種原因,採用中西醫結合灌腸的方式為孩子治療。先用兵鎖清積液給孩子清潔灌腸清積食,讓孩子腸道保持通暢,然後用中藥液加抗生素灌腸,每天3次,6天一個療程,間隔半個月用一個療程,連續用三個療程後停藥觀察。
  • 小兒灌腸療法,這些事情要注意!
    點評: 從上述話題中,我們可以看出,灌腸療法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受歡迎程度,話題中,像這種以治療為目的的灌腸療法,通常指的是保留灌腸法。保留灌腸是自肛門灌入藥物,保留在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黏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保留灌腸常用於鎮靜、催眠、治療腸道內感染等。
  • 灌腸法可治療慢性結腸炎
    陳美芳師姐曾先後師承馬貴同教授和鄭平東教授,筆者曾向其請教馬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經驗方,得知馬老處方中常用肉蓯蓉等藥物,並多配合灌腸,用五倍子15g,馬齒莧60g,二味煎湯,
  • 治療慢性結腸炎,灌腸法了解一下?
    專家表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處方,一般常用肉蓯蓉等藥物,並多配合灌腸,用五倍子15g,馬齒莧60g,二味煎湯,濃縮至100ml,然後加入青黛散、參三七粉各3g,每晚臨睡前保留灌腸。可使病情迅速緩解。  專家表示,有的慢性結腸炎也可以不治而愈。故灌腸無疑是治療本病簡單有效的方法。
  • 小兒灌腸退熱知多少?
    幾天後,媽媽覺得有些不對勁,趕緊將蒙蒙送到了武漢兒童醫院。檢查發現,蒙蒙出現了休克的症狀,心臟、血壓指數往下掉,降鈣素原(炎症指數)是正常值的2000多倍,患上了膿毒血症、腎功能衰竭,非常危險,不及時救治可能致命。 在經過一周多的治療,蒙蒙慢慢恢復了健康。
  • 小兒發燒灌腸的危害有哪些
    在嬰幼兒或者兒童生長發育過程當中出現有發燒的情況比較常見,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過發燒的經歷,出現發燒在不同的醫療機構可能治療的方案會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在一些私人的診所,有可能會採用慣常的方式來治療發燒或者一些其他的相關疾病。但是在正規的醫院,一般並沒有這樣的治療方式。
  • 薑湯灌腸、姜粉泥灌腸、姜粉灌腸步驟(2020年更新版)
    >姜灌腸 腹部重病患者通過按推原始痛點及使用外內熱源若無效,且 病情嚴重緊急,則須考慮是否熱源無法直達患處體傷,此時應立刻改用姜粉、姜粉泥或薑湯灌腸。歷史傳播:中醫運用灌腸療法已經有悠久的歷史,自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導」法治療陽明病以來,我國的歷代醫家都很重視運用灌腸療法。中醫依據:灌腸療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其原理是,由於大腸具有「傳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是人體的「傳導之官」,在病理狀態下,通過灌腸洩下,可消除積滯、排洩熱毒、引邪外出,以此起到治療作用。
  • 你們不懂,灌腸很爽的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肛門的功能應該僅止於「排洩」與「排氣」,而現代醫學的範疇裡,肛門的功能又增加了兩個:一個是作為各種鏡檢(如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的入口,另一個是作為某些特定疾病(如高血鉀、便秘、肝硬化)灌腸治療的開口。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值得歌功頌德之處,但如果翻開醫療發展的歷史,那可就比現在精彩多了。
  •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小兒外科B超引導下水壓灌腸成功復位重症疑難...
    主治醫生李本勇仔細為患兒查體後,發現患兒臍周可觸及一大小約為3.5*3.0釐米的蠟樣包塊,可移動伴壓痛,立即在X射線下行腸套疊充氣灌腸復位術。術中可見套疊杯狀影達脾下緣,嘗試三次壓力灌腸,杯狀影位置無明顯變化,如果繼續行空氣壓力復位,腸破裂風險較高;考慮到患兒年齡較小,尚未達到小腸壞死的地步,貿然手術治療對其損傷又較大,故吳旭光主任取得家屬同意後執行第二治療方案——B超下鹽水灌腸復位術。
  • 咖啡灌腸真的有那麼好嗎???
    為什麼要用咖啡灌腸 1、葛森療法中推崇咖啡灌腸,葛森在治療癌症病患時,提供癌症病患大量的蔬果汁,這些蔬果汁的排毒作用,使病人的血液裡充滿了大量肝臟無法及時排除的毒素這種方法早在十九世紀晚期,就被觀察到有助於減少細胞水腫。
  • 湖南衛視——神 奇的咖啡灌腸排毒
    為什麼要用咖啡灌腸葛森療法中推崇咖啡灌腸,葛森在治療癌症病患時,提供癌症病患大量的蔬果汁,這些蔬果汁的排毒作用,使病人的血液裡充滿了大量肝臟無法及時排除的毒素,所以葛森用一天5~6次的咖啡灌腸,幫助癌症患者肝臟解毒
  • 女子用咖啡灌腸一年,險致腸道穿孔
    據53歲的劉女士回憶,一年前在美容院做皮膚護理時偶然聽說咖啡灌腸可以改善腸道代謝、緩解便秘,達到美容的目的,有輕微便秘的她便自購了灌腸裝置及有機咖啡,每天自行在家灌腸一次。操作時,側身將軟管插進肛門內近10公分,灌入有機咖啡液後留存體內近40分鐘。「開始時感覺還不錯,沒有不良反應,排便也比較順暢。」
  • 咖啡灌腸有副作用嚴重的會造成腸穿孔
    文/李煦煮好咖啡不是用來喝,而是用來灌腸,最近,這種另類的咖啡灌腸「養生法」頗為風靡,不少人更是以身試法,勇敢地加入到了咖啡灌腸一族。不可思議的咖啡灌腸養生法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好處?為此,健康版特別走訪了一些消化科專家,得到的結論是:咖啡灌腸不可取,不僅有副作用,嚴重的還會造成腸穿孔。
  • 兒童突發單眼視力急降 要警惕多發性硬化
    (記者 餘星雨) 多發性硬化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在全球約有230萬患者,其中兒童約佔3%-5%,並且幾乎所有病例(約98%)都屬於復發緩解型。與成人患者相比,兒童患者經歷更頻繁的復發,更容易積累身體殘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周紅雨教授提醒:如果12歲以下的小朋友出現突發性的單眼視力急劇下降,就要警惕是否罹患多發性硬化,應儘快到醫院就診。除了眼科以外,還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留下終身殘疾。 周紅雨教授說,在歐美地區,神經科住院病人中有20%-25%都是多發性硬化,發病率僅次於腦血管病。
  • ——大便乾燥的治療與預防
    02兒童和嬰幼兒便秘也不能忽視,當情緒緊張、居住環境或洗手間變化時,比如上學後環境變化,馬桶改為蹲廁等,他們可能不會使用蹲便。這時候家長或老師不恰當的語言或處理方式,會讓孩子恐懼排便從而產生忍便行為。03其他原因也會導致幹便,如濫用瀉藥,長期灌腸,可能也會導致大便幹硬;抗抑鬱藥和一些鎮痛藥會減慢腸蠕動,可能導致大便乾燥;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可能因為沒有便意和主觀排便意識,產生幹便,甚至糞便嵌塞,假性大便失禁;腸易激綜合症(IBS)和其他會影響腸胃的疾病都會導致便秘;
  • 中醫告訴你灌腸的3大正確用途
    而唐代時,除了用豬膽汁進行灌腸外,還有鹽湯、酒、蒼耳汁等作為溶劑。孫思邈就曾用鹽水灌腸,治療因飲酒過多導致的消化不良與腹脹,頗似近代的生理鹽水灌腸。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灌腸的其他功效也應該被更多人所了解。今天給大家列舉其中的3個常見用途。
  • 感冒了怎麼辦,不要濫用抗生素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治療風寒型感冒的製劑,也會添加一些清熱的藥物,比如苦丁、蘆根,這些都是大寒藥物,網上有一些人說會加重風寒型感冒,導致感冒很久都不會好。其實那也未必,蘆根具有清熱之功效,的確屬於甘寒藥物,但它能防止風寒化熱傷及身體,解決風寒感冒發熱症狀時脾胃不和的情況,而苦丁能針對咽喉疼痛和不適。治療風寒感冒的顆粒不是單純的治療風寒,它還有化熱的功效。
  • 灌腸排毒?有人直腸被捅出了大窟窿!
    近年來,國內一些美容機構和保健品行業宣稱,腸道排毒能夠治便秘、美容、減肥,甚至治各種慢性疾病,常見方式如灌腸、大腸水療儀,真有這麼神奇?!  前不久,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因直腸穿孔住進了醫院。
  • 咖啡除了提神,還能灌腸治病?這種騙人的排毒方法可能要命!
    最近有人問暴躁小醫生:聽說咖啡灌腸對身體好,是真的嗎? 不騙你,我當場蒙圈:咖啡灌腸是個什麼鬼? 帶著好奇心,我上網搜了一下「咖啡灌腸」,在某購物平臺找出來將近5000個結果。
  •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家長要警惕"雷射治療"
    然而,它眼下卻借著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事業發展之機又換了一個「馬甲」, 美其名曰、堂而皇之地溜進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視功能康復行業市場,稱之為「半導體雷射近視治療儀」。該儀器聲稱能模擬太陽光,促進眼內多巴胺分泌,縮短眼軸和控制眼軸延長,增厚視網膜脈絡膜來治療近視。此原理是偷梁換柱借用了近代近視發病機理的研究概念,生搬硬套在了「630~650半導體雷射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