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是一部上映於2018年的日本電影。該片以兩起謀殺案為線索,剖析了兩位日本最優秀的檢察官關於正義的思考。
最上檢察官是衝野檢察官最崇拜的老師,甚至可以稱為偶像。最上檢察官是全日本最出名的清正廉明恪守正義的檢察官,是萬千檢察官中「正義」的化身。在檢察官培訓課程中,每一個即將成為檢察官的學生都對最上充滿敬畏。最上檢察官認為,真正的正義永遠不會遲到,即使每個公訴環節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辯護律師都握著法律的利刃阻撓正義的實現,但罪犯終究將遭受嚴懲。
但是,公訴是檢察官維護正義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以個人主觀的價值觀去評判正義與非正義,必將導致事實的歪曲。
一味追求程序公正必將導致個案的不公正。最上檢察官在上高中時,曾經有一個玩的很好的女同學。有一天,這個女同學放學後獨自去河邊唱歌,被一個跟蹤他多日的男青年松倉強姦殺害。但是,案發後一直未找到殺人兇手。20多年後,另一起謀殺案發生,松倉被列為犯罪嫌疑人。松倉否認了後面一起謀殺案,卻承認了20多年前的那起謀殺案。此時,得知真相的最上檢察官卻無法對松倉以20多年前的案子為由起訴松倉,因為,訴訟時效已經超過了。檢察官的提起公訴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但是法律同時對公訴進行了程序上的時效規定,即使松倉被坐實是20多年前的案子的殺人兇手,亦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執著於自己內心的正義,能否用非正義的手段去捍衛?答案是仁者見仁的。20年後的謀殺案為另一個男人為了逃避債務所為。在案件審查中,衝野檢察官細緻入微地一步一步將真相挖掘出來。在衝野檢察官心中,真正的正義就是將真相公之於眾。在案件水落石出之前,最上檢察官卻站在極力去掩蓋這個案件的真相。最上檢察官知道,想讓松倉受到法律的懲治,只有將20年後的殺人案嫁禍於松倉。壞人必須得到嚴懲,便是最上檢察官心中的正義。於是,最上檢察官誘殺了案件的真正兇手,將20年後的這起殺人案嫁禍於松倉。在最上看來,只有松倉得到了應有的制裁,內心才能夠得以安寧。
真相不應當被片面的正義所掩蓋。當衝野檢察官發現最上檢察官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正義即「壞人必當嚴懲」而去殺害別人侵犯他人生命權的時候,衝野檢察官對最上檢察官徹底失望了。在衝野檢察官看來,最上檢察官一本正經地去欲蓋彌彰,還假以「正義」的名義,是多麼可笑。為了幫助松倉逃脫罪名還原真相,衝野檢察官辭去了檢察官一職和松倉的指定辯護律師一起尋找證據,並最終證明了松倉在20年後的那起殺人案中是沒有作案時間是無罪的。
權力的濫用被人得以見證,就是自以為是的掩耳盜鈴。影片中,有一個擅長於寫公職人員醜陋一面的女作者見證了整個過程。一開始,女作者通過考試成為東京檢察院的一員,準備去挖掘零緋聞的最上檢察官的花邊新聞。然而,最上檢察官從始至終都知道女作家無間道的身份。然而,隨著女作家發現最上檢察官試圖用謀殺去掩蓋真相時,女作家不再為著書而考慮而是決定將真相公布出來。即使女作家被最上檢察官逼走,女作家亦是義無反顧地去揭開真相。
「執著於自己的正義的檢察官必定淪為罪犯」,這是影片最後衝野檢察官對最上檢察官的一句告誡。松倉雖然在20多年前殺害他人,但是最上檢察官不應當濫用公權力對松倉進行張冠李戴,最上檢察官更沒有權利運用私權力剝奪松倉以及20多年後的殺人案的真正兇手的生命。檢察官是一個國家實行監察權的權力機關中的實施者,肩負著維持法治維護正義的使命。法治是開明的。正如影片開頭最上檢察官對學生們所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辯護律師拿著法律的利刃」,即使檢察官也不能運用公權力去維護自己內心所認為的正義。
那麼,自己所堅持的正義就不是正義嗎?答案是否定的。法律的正義來源於「一般行為人」的原則。即使在影片中,最上檢察官所堅持的正義也是合理的。但是,最上檢察官用以維護正義的方式卻是不合法的。以非正義去拯救正義,只會使人對正義產生恐懼。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