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這樣一段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看了紅樓夢,得了相思病。」
紅樓夢作為我國文學史史上的一座豐碑,特別是在小說界,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就如此之高的一部巨著,字裡行間所傳達的無不是濃鬱的相思之情。這種相思表面看起來是痴男怨女之情,實則表達作者父女生死離別之痛。
從一開篇,作者就借神瑛侍者與絳珠草養育澆灌之情,傳達作者回想當年自己養育愛女時的平靜的歲月,那時日子雖然單調,但是作者非常享受那種平靜的時光。
後來,甄士隱失去小女英蓮的悲劇,又何嘗不是在寫作者自己在愛女夭折後的痛心疾首。「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豈不思想,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看看的一月,士隱先就得了一病,當時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構疾,日日請醫療治。」
林黛玉的出場,更是集作者一生所愛,她在人格上是那樣的完美,身體卻是體弱多病。作者每次提到林黛玉的時候,都仿佛在描寫一顆清晨出現在玫瑰花瓣上的露珠。她是那樣的純潔,那樣的不食人間煙火,生命卻又是那樣的脆弱,仿佛輕輕一碰就碎了。
作者在寫到林黛玉時,裡面應該是幸福的,那段照顧女兒生病的時光,雖然很苦,沒有錢買藥,很累,沒有時間休息,也很無奈,女兒日漸消瘦。但是,相比較作者寫作這篇長篇巨著時的形單影隻,至少,女兒還活著,每天還能看得到她。
但是,當作者寫到黛玉葬花的時候,應該是回憶到女兒病入膏肓,昏迷不醒的時候了。這時的作者可能連呼吸都覺得是痛苦的。作者是那樣的無助,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那天空中飄落的哪裡是花瓣,那是作者兩眼飛出的血淚。那花冢中埋葬的哪裡是花瓣,是作者的命啊,是是作者綿綿不斷的思念之情。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作者不願意相信女兒已經死了,雖然女兒確實不在他身邊了。但是女兒不是死了,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搬到一個叫離恨天的新家去住了,在那裡,沒有飢餓,沒有病痛,那裡環境優美,鳥語花香,那裡有許多的小女孩可以一起玩耍,還可以唱歌跳舞。
賈寶玉幾次欲尋短見,作者又何嘗不是想隨愛女而去。雖然在家人和朋友的勸慰下,作者在失獨之後勇敢的活了過來,精神的創傷卻難以復原。人還在,魂已經隨空空道人而去。
看完紅樓夢,終於明白作者那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