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殺生》水葬片段
大家都知道,相聲演員的一項基本功是說繞口令,多麼拗口的字和詞在他們嘴裡跟崩豆似的一股腦地就能洩出來。最著名的繞口令可能就是《喇嘛和啞巴》。這個繞口令念起來非常好笑,但是高興之餘不免有好奇之人來找茬了。
喇嘛拿鰨目幹嘛,藏民也吃魚嗎?
啞巴別喇叭幹嘛,沒準是聾啞人?那能吹出什麼調子!
多數人不能解釋。是不是只有天津人能聽明白這裡的「笑話」。
相聲表演藝術大師楊少華老師
下面,請讀者先大聲朗讀一下《喇嘛和啞巴》。
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裡提拉著五斤鰨目。(「目」讀作「麼」)
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裡別著個喇叭。
南邊提拉著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北邊別喇叭啞巴的喇叭。
啞巴不願意拿喇叭換喇嘛的鰨目,喇嘛非要換別喇叭啞巴的喇叭。
喇嘛掄起鰨目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目,啞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著鰨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著鰨目的喇嘛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目,還是別喇叭啞巴打了提拉著鰨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燉鰨目,啞巴嘀嘀噠噠吹喇叭。
電影《聽說》中的彭于晏學習啞語
這個繞口令,念一遍就得舌頭轉筋。我們先看「啞巴」部分,這是對聾啞人的不尊敬的稱呼。其實,「聾啞」常常是相互存在的,尤其是耳聾的人一般都不能說話,因為他們聽不到,漸漸自己也就不會說了。也有部分只是不會說,但聽力正常,所以能聽到不是聾子。聾啞人不會說話,是由於聽力障礙使之失去模仿學習的可能,喪失聽到和辨別語言的能力,無法自我校正。聾是因,啞則是結果。所以說,繞口令裡說的啞巴吹喇叭,是搞笑的。
那,喇嘛燉鰨目呢?
兩隻眼睛在身體左側的鰨目魚
什麼是鰨目?卻很少有人知道。
鰨目,是比目魚的一種。鰨目的種類很多,體形似「舌頭」,特點是鰨目的兩眼均在身體的同一側,側臥在海底的泥沙上,捕食小魚。鰨目魚的體長一般是25至40釐米,產於大連、天津、煙臺等環渤海地區,夏季最為肥美。天津民諺:「伏吃舌鰨冬吃鯉。」天津著名的魚餚有「燒目魚條」。北戴河人吃鰨目時把魚切成條狀或塊狀,掛麵糊下油鍋炸熟,然後再侉燉,名叫「官燒鰨目」。
著名相聲演員孟凡貴,他在《饞人說吃》一書中收錄一篇短文《楊少華挽起袖子燉鰨目》,說的就是「小老頭」楊少華先生招呼孟凡貴老師到家,親手給他燉了鰨目魚吃。天津人特別講究吃,楊少華老師在天津生活多年,做得一手好魚。
那麼,問題來了,「藏民吃魚嗎?」
雅魯藏布江水葬臺
高原上的湖都是聖湖,湖中都有守護神,在湖中洗澡或捕食湖中的魚,是對聖湖的不尊敬。
此外,藏民有水葬的風俗。水葬是將屍體餵魚,可以得到超度。人們用羊毛繩將死者遺體束成弓形,再拴墜石頭,投入河中。或用白布裹屍,整屍投入江中。藏民對患傳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將屍體馱至江邊,由喇嘛念經敲鼓,超度亡靈,然後把屍體投入江中水葬。
藏民將自身的屍體餵魚,講究因果報應,將自己的肉身還給大自然,豈有再下水撈魚吃的道理。此外,藏族在食肉方面禁忌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狗肉,有的人甚至不吃雞肉、豬肉和雞蛋,當然,也不吃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
天葬現場的禿鷲
所以說,喇嘛不可能吃魚,更別提燉鰨目了。啞巴一般也吹不了喇叭,吹出來一定刺耳難耐。說了這麼多,其實想提醒一下廣大文玩藏友,平時在買貨的時候不要一時興起,注意避免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比如,6000米高山上量產稀少的金剛菩提子,這樣的「牛」吹出來,可就會讓您貽笑大方了。
————————————
微博:@文玩天下 ▏微信:htchicom
【文玩天下©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諮詢與投訴QQ:568140892
Email:Contact@wwt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