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團結中華陳氏宗親 凝聚天下陳氏力量
來源:知乎 作者:伶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潁川陳氏興起於陳寔,在陳群手裡發揚光大,成為魏晉時期的一等高門。至陳泰死後潁川陳氏中道衰落,但衣冠南渡的主要家系也頑強的一直保存了封爵承襲一直到劉裕代晉,而留在北方的分支在北魏孝文帝定天下族姓的時候竟然被定為潁川首姓,可見潁川陳氏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了。唐長孺先生認為,士族基本上全起源於後漢的世家大族,但並不是每一個世家大族都能成為曹魏的世族和兩晉的士族,所以潁川陳氏的興起不是偶然的。那麼問題來了,潁川陳氏出生寒微,他是憑什麼一躍成為一流高門,融入士族行列,能與潁川大貴族鍾氏、旬氏平起平坐的呢?
潁川陳氏興起的過程主要是就是陳寔、陳紀、陳群、陳泰。陳寔是後漢晚期時候的人,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世傳經書、壟斷仕途的世家大族和注重品性道德的清議了,社會雖然重家世,但輿論更重儒學才幹,和品性高潔。也就是說,靠儒學出仕從寒門變成大族的的上升通道並沒有封死。陳寔雖「出於單微」,但少年時任勞任怨、有志好學,被縣令賞識而送到了太學讀書,從而獲得了士人的身份。也就是從此,陳寔開始進入了一生的名士路線。
陳寔在地方任職的過程中,以德為政,名聲極佳。重德行,道德為天下楷模,「荷天下重名」。「修德清靜,百姓以守」見其行,梁上君子見其仁。與一般名士不同的是,雖然他品德高雅,但並不迂腐,眼光獨到,頭腦靈活。第一次黨錮之禍自請入囚,贏得士人階層的廣泛尊重。後來在宦官與士人日趨尖銳鬥爭時,獨自弔唁張讓的父親,緩和了雙方的矛盾。而他又是當時的士人領袖大將軍竇武的手下,官位雖然不高,但往來的都是李膺、李固、鍾皓、荀淑等名士。在重名德的後漢,積累了足夠的名聲和政治資本。從而開始形成了潁川四長鍾皓、荀淑、韓韶、陳寔的說法。
陳寔以儒學和德行名重天下的同時,還與其他潁川世家大族荀氏、鍾氏互相聯姻,結成同一股地域政治集團,也就是後來曹魏集團內部僅次於諸夏侯曹的汝穎集團前身。所以後來陳寔死時,能諡文範,司空荀爽、太僕令韓融執子孫禮,因為他們按身份本來就是與陳寔同輩相交的潁川士人後輩。
第二次黨錮之禍,士人被殺被廢,殘存的名士和其家族挺過來之後想要重新出仕,需要一個家族名望聲譽良好,依然在前臺出仕的家族延續社會關係。而曾被張讓多有保全的潁川陳氏就符合這樣的角色。連兇殘暴戾如董太師,也拜了陳寔的兒子陳紀為五官中郎將,後來升為尚書令。至於世家大族領袖,五世三公的袁紹,也拜陳紀為大鴻臚。這個時期,潁川陳氏完成了從地方世家大族向中央世族的轉化。
陳紀官至大鴻臚,與父親陳寔、兄弟陳湛並稱三君。「兄弟孝養,後進之士皆推慕其風」。董太師最兇猛的時候想要遷都長安,陳紀直言進諫「謙遠朝政,專精外任」,後來見天下將亂,自請外任平原相。大概是這個時候,認識了時任平原令的玄德公,後來先主還多次向其請教亂世之教。在《後主傳》裡有「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紀)、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的記載。
陳群則是潁川陳氏發展成高門的最關鍵人物,也是在形式上開啟了士族時代的關鍵人物。年輕的時候就折服過讓梨的孔融,後來先主在豫州的時候,陳群第一次出仕,曾經勸住先主不要接手陶謙的徐州。先主敗後,陳群避亂隱居,直到潁川系領袖荀彧推薦,和荀攸、鍾繇等人一起投靠了曹吉利陣營。世子曹丕極為敬重陳群,以朋友禮相交。魏王曹丕升級成了魏文帝,接受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從而開啟了整個士族時代。這個時候,整個強大的世族階層都要感激陳群。至曹丕死後,託孤的三位重臣就是曹真、司馬懿和陳群。陳群最後官至司空,錄尚書事,封潁陰侯。
陳群兒子陳泰的時候,已經儼然是天下世族領袖。但陳泰其人更多在軍事方面建功,兩次擊退姜維,參與平定諸葛誕。連權傾朝野的河內司馬氏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都與陳泰交好。但賈充指使成濟光天化日之下弒殺皇帝,這讓世受曹魏厚恩的陳泰極為不滿,反應激烈,甚至可能嘔血而死。陳泰死後,陳氏開始衰落,但由於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惠及天下士族,以及逐漸形成士族無下品寒門不上品格局,潁川陳氏雖然不受皇家青睞,但也沒有驟然衰落,依然在政壇持續了近200年,直到寒門劉裕登上帝位才徹底淹沒。
結論:潁川陳氏興起的原因
其一,陳寔靠個人的高潔品德和才能,成為名動天下的名士,為家族的興起打下了足夠的基礎,「天下服其德」。當時選官制度的察舉和徵辟都以清議為基礎,以儒學道德為標準,陳寔作為天下聞名的名士,更是打通了家族的上升通道。
其二,廣泛的門生、聯姻,名士間的欣賞。陳寔與黨人領袖李膺、鍾皓等為友,互相交遊往來。潁川陳氏從陳寔起與潁川荀氏世代交往,陳寔拜訪荀淑時,陳紀駕車,陳群坐於車內,荀氏八龍或應門,或行酒,荀彧坐於膝前。後來陳群娶荀氏女,結為姻親。名士間的社會網絡,在政治上互相提攜,社會上互相表揚,操縱輿論,成為聲望遠播的世家大族。
其三,靈活的政治態度,順利使陳氏一直緊靠了中央的政權更迭,成功從世家大族進化成了高門世族。陳寔在黨錮之禍後,隱居講課,屈節張讓,從而保全家族;陳紀接受董卓任命,成為中央高官,完成由地方向中央的過度;陳群在看到潁川領袖荀彧悲憤而死後,轉而支持曹丕篡漢,成為開國元勳;陳泰作為世族出身,在高平陵之變中支持司馬懿,在鎮壓淮南三叛過程中擊敗諸葛誕。
其四,儒學精神。後漢一代,外戚、宦官、士人三架馬車支撐朝政。這裡面最靠譜的莫過於士人。作為天下知名的大儒士,陳寔始終是站在黨人一邊的。要知道黨錮之禍的時候,連大將軍竇武都被殺了,士人惶惶之際,依然保持儒學的精神氣概,讓陳氏始終飽有了進取之心。
其五,家庭教育。潁川陳氏十分重視子弟的培養教育,從小很早就開始進行教育培養,所以才能連續四代人名震天下。同時家族內部不斷強調和標榜,激發家族成員的榮譽感,為提高門第而不停努力,維持門第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