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蛋炒飯》裡,黃渤說:做啥事都得慢,做大事的人,都是這樣的。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個道理。
就拿這蛋炒飯講,最好得用隔夜的米,夠硬,夠幹。
我家鄉揚州,很多小店端上來的蛋炒飯,就是這麼做的。
心急也做不好正宗的揚州蛋炒飯。
古人說,事緩則圓,急事緩辦,都是這個意思。
揚州人性格裡,也是有慢慢做的基因。
歷史上,不少文人喜歡作詞作曲,讚美揚州這種雅致的慢,乾脆就叫《揚州慢》。
其中,宋代的李萊老,有一首《揚州慢(瓊花次韻)》。其題目無意間,暴露了揚州慢的理由:瓊花。
小時候,我常在揚州本地戲曲小說裡,聽到這些橋段。裡面不僅有瓊花,還有瓊花仙子。
一般民間故事和通俗小說裡,但凡大人物有什麼過錯,起因都歸咎於一兩個女子。如果沒有,就創造一個。
往好了說,有貂蟬,有王昭君,往壞了說,有褒姒,有妲己。
這裡的故事更傳奇,不僅仙子不是凡人,連純種的瓊花,都找不到了。大概是實在不想背隋煬帝這個鍋吧。
相傳隋煬帝來揚州,就是為了見瓊花仙子。於是大興土木,建造大運河。大運河的確造福千秋萬代,但隋煬帝和隋朝卻很快滅亡了。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明眼人算看透了:隋煬帝操之過急,過分勞民傷財。所以,大運河既沒為他贏得聲譽,也沒為隋朝延續壽命。
這個造福千秋萬代的事情,放在秦朝叫都江堰,放在其他朝代,也都是偉大君主們才能幹成的事情。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節奏幹,效果的確差別大。
現在流行一個詞,慢生活。
揚州的傳統生活方式,的確慢悠悠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但這樣的生活,其實是過去揚州中上層人士的玩法。
普通老百姓,並非天天如此。
平常老百姓,都是忙忙碌碌,在過去,種田的種田,賣菜的賣菜,剃頭的剃頭,修腳的修腳,搓背的搓背,揚州的「三把刀」都玩得提溜轉。
雖然身體勤奮著,但內心卻也沒那麼著急。只是工作間隙,閒下來搭搭話,有一句沒一句。或者下班與三兩個朋友,搞一點花生,一瓶老酒,慢慢嘬。
如此說來,揚州並非人們想像中,那麼閒著。揚州更多雅致和悠閒。
富豪鹽商們,醉生夢死,富有富的玩法。
平頭百姓,窮有窮的樂子。
《浮生六記》裡,芸娘只消花很少的錢,僱個賣夜宵的擔子,就化解了丈夫和朋友,遠足踏青時,無法溫酒的窘迫。
揚州普通人生活的小樂子,小確信,大抵屬於這一種。
因為身體勤勞,內心雅閒,所以能量夠富裕,關鍵的時候,能夠扛事情。扛到壓上性命的程度。
晚明的史可法,年輕時「琴書遊戲六千裡,詩酒輕狂四十年」。最後卻坐鎮揚州,以性命祭祀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