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擬禁止教師與學生戀愛 違反禁令將被正式警告或解僱

2020-12-24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牛津大學擬禁止教師與學生戀愛 違反禁令將被正式警告或解僱 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牛津大學或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學院後,英國第二個明令禁止師生戀的 高校。 報導稱,該校當前的政

  原標題:牛津大學擬禁止教師與學生戀愛 違反禁令將被正式警告或解僱

  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牛津大學或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學院後,英國第二個明令禁止「師生戀」的 高校。

  報導稱,該校當前的政策只是「強烈建議」不要發展「師生戀」,但並未明令禁止或施以處罰。一些人擔心若學校默許師生之間存在親密關係,女性會有被騷擾的風險,還有人擔心學生會出於成績考慮,陷入「被騷擾卻不敢舉報」的窘境。新規將針對所有授課教師或學生導師,若違反禁令,輕者會被正式警告,重者將被解僱。

 

  近日,牛津大學聖休學院已投票禁止該學院教師與所教學生發展親密關係,該校的伍斯特學院也效仿聖休學院對這一規定進行投票。《星期日泰晤士報》稱,牛津大學教育委員會將在新年前決定是否在全校範圍內推行這一禁令。據報導,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美國常春藤高校已頒布「師生戀」禁令,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今年早些時候也頒布相關禁令。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師生戀是雷區

 

  對於師生戀,世界許多國家高校都有明確界定,甚至三令五申。美國和加拿大嚴禁教師與學生有浪漫關係,否則會被解僱;師生戀在日本是不可觸碰的雷區,否則當事老師身敗名裂;在德國,師生戀是違紀行為;英國的師生戀不斷,校方敦促教師一方必須進行申報……可見,世界各國高校都對師生戀有嚴格限制,一旦當事人違反規定,後果嚴重。

 

  美國

 

  嚴禁教師「招惹」學生

 

  在美國,有兩件事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學術生涯:抄襲和性騷擾。例如,學生進入老師辦公室,老師肯定是把門打開,就是為了防止性騷擾的指控。而師生戀也包含在性騷擾的範圍內,哪怕雙方是你情我願,也會涉及成績的公平性,所以師生戀是嚴格禁止的。對此,美國大學的教職工手冊裡有這樣一條規定,這項規定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才明確下來:嚴禁教師去「招惹」學生。

 

  20世紀80年代前,美國大學對師生戀沒有任何明確規定,教師守則裡也沒有限制。1983年,哈佛大學文理學院教務長給學校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師生之間的浪漫關係是錯誤的,這封信引起了美國教育界、女權主義組織和司法界的熱烈討論。

 

  1984年,哈佛大學率先頒布了禁止教授及其直接授課或指導的學生之間有浪漫關係的規則,這是美國高校頒布的第一個師生戀規則。當時,德澤爾與維納這兩位學者對此寫道:「學生和老師之間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關係,只要他的職位給他權力,他就凌駕於她之上。」

 

  1986年,愛荷華大學頒布了更多規則,包括教授不允許與選自己的課或自己指導的學生有戀愛關係。換言之,如果學生不選該教授的課,也不是該教授指導的學生,師生戀也是可以的。愛荷華大學對師生戀的管理模式成為美國大學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關校規的主要模式。

 

  2001年,維吉尼亞州一位高校講師在雜誌上發表了自己與已婚學生的戀愛故事,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對該教師性騷擾的指控導致了美國高校決定禁止師生戀,這是美國高校第一次規定,沒有直接指導關係的老師和學生也不能談戀愛。規定甫一出臺,美國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紛紛採用。

 

  這項規定緣起於美國女權主義理論,女權主義理論強調關注任何不平等的關係中權力的作用,因此禁止大學師生戀的根本原因在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不平等:老師有打分、推薦的權力,他可能會利用此來對學生進行脅迫,而作為學生有時不得不屈從,所以禁止師生戀的本質是防止權力被濫用。

 

  對於這樣的規定,美國加州教師協會很贊同,認為禁止師生戀是為了防止師生戀結束後,學生出於報複目的狀告老師性騷擾。協會曾統計,從1992年到1998年,加州高校共發生34起因師生戀結束後偽報老師性騷擾的案例。

 

  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僱員被指性騷擾後,僱主也要承擔相關責任,所以,為了學校、老師、學生三方的利益,高校便禁止師生戀。

 

  鑑於同樣的道理,美國很多大型公司要求僱員之間不能談戀愛,尤其是上下級關係的僱員,一旦產生戀愛關係,其中一位必須離職;醫生和病人、律師和客戶之間也不能談戀愛,被發現後,醫生和律師會被吊銷執照,主要是為了避免因權力不平等可能帶來的脅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在代表作中寫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教師因為孤獨和女學生產生了戀情,他還利用自己的權力為這個女生考試作弊,這件事被發現後,學校開除了他,弄得他身敗名裂。故事亦如現實,美國高校一旦發現師生戀,學校懲罰的是老師,因為老師在體制上比學生有權力,老師會被解僱。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也曾陷入師生戀風波。2008年,美國媒體爆出歐巴馬夫妻是師生戀,原來歐巴馬夫妻在律師事務所認識,歐巴馬是實習生,他的妻子是律師兼指導老師。不過,事情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師生戀具體規則還沒有出臺,所以指責並沒有影響歐巴馬參加美國大選。

 

  隨著美國對師生戀嚴格的限制,一直有人持反對態度,認為禁止師生戀違反憲法精神。女權主義學者、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蓋普在《被指控性騷擾的女權主義者》中寫道:「師生戀可以激發雙方的智識和激情,有利於生活和學業、工作。」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姆森認為,大學禁止師生戀違反美國憲法和個人自由的基本原則,禁止師生戀的校規把雙方都看成是不能負責任的未成年人,是對教授和學生智力的貶低。如今,美國社會各界對於大學禁止師生戀的利弊依然在熱烈討論中。

 

  德國

 

  師生戀是違紀行為

 

  德國並沒有專門的法律對大學師生戀作出規定,但80%的德國高校都是公立大學,其教授和講師都屬於公務員,一旦與學生發生感情,便屬於違紀行為,因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和教師的工作表現,同時違背「利益迴避原則」,即教師利用權力給自己的學生戀人帶來學業上的好處。

 

  「在師生關係裡,老師必須知道邊界在何處。」德國波恩大學教育學教授拉頓廷說。他專門負責培訓有志成為老師的學生,他的課程會有針對師生關係的內容,包括不給學生留手機號碼、不給學生發個人郵件或簡訊等。拉頓廷教授說:「教師有責任用專業的眼光看待學生,始終把學生當成教育對象,而不是約會對象。當學生流露情感時,教師要懂得如何理性應對。」

 

  事實上,在德國大學校園裡,有一些師生戀成功的案例。有的學生和院系的助教約會,兩人年齡相仿,對方又能在課業上幫助自己。當他們的戀情曝光後,只要戀愛雙方沒有發生糾紛,也很少有學校會主動幹預,用公務員規範或其他行政手段懲罰當事教師。總體而言,大學的師生戀是個別現象,大部分當事人不願意曝光,戀情處於秘密狀態。

 

  德國知名度 的師生戀例子是總理默克爾和她的丈夫,柏林洪堡大學教授紹爾。1978年,從物理系畢業的默克爾進入國家科學院工作,同時攻讀博士學位。1984年,默克爾30歲,認識了35歲的化學家紹爾,紹爾也在科學院任職。1986年,默克爾在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感謝了紹爾對論文底稿進行審閱。紹爾並沒有直接給默克爾授課,但在專業上,對默克爾幫助良多。德國媒體認為,從這個角度講,兩人算得上是師生關係。

 

  英國

 

  師生戀須申報

 

  2001年,英國多所大學明確規定,老師如果與學生相戀,必須向校方匯報,以免被媒體爆出徇私舞弊或性騷擾的醜聞。在師生戀屢禁不止的情況下,高校頒布此項措施,要求與學生戀愛的老師必須向院系主任進行報告,校方會避免由該老師批閱學生戀人的作業。

 

  如今在英國高校,師生緋聞會被老師們看作是很不職業的一件事。約克大學金融學院的一位教授透露:「我們避免讓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學生有交集,手機、私人郵箱等不會公布,下班後,我們也不回郵件。」不過,這是對待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位教授表示,他見過許多博士生和導師最終步入婚姻殿堂,學校也並沒反對。

 

  日本

 

  不能觸碰的雷區

 

  儘管日本動漫和影視裡有大量關於師生戀主題的作品,但實際上師生戀在日本社會 不被認可。

 

  日本社會非常重視名譽和信用,大學教授收入多、社會地位高、面對的社會監督更嚴格,一旦被發現學術不端或身陷醜聞,當事人在日本教育系統裡的職業生涯也面臨被終結的命運,學生更是不敢犧牲自己的名譽與老師發生親密關係。因此,師生戀在日本被認為是不能觸碰的雷區。

 

  日本公眾面對師生戀時,也呈一邊倒的牴觸態度。日本NHK電視臺曾採訪過不同職業的人,並總結道:「師生關係從本質上講是不平等的,老師能緊緊抓住學生的要害,無論是威逼還是霸凌,或者利誘,都讓師生戀顯得非常功利。」NHK電視臺還採訪了許多大學老師,老師們紛紛表示:「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還擔心學生因為對課堂質量不滿意而投訴,外加繁重的科研負擔,連相親都沒有時間,至於師生戀那麼不道德的事情,我們要杜絕。」

 

  由於日本教育界的改革創新,大學教師這一職業也不再是鐵飯碗,不僅上崗競爭激烈,還面臨重重考核,一旦失利,就會被調離崗位,甚至失業,這都會導致退休金的下跌。所以,如今的日本大學教師都在為了科研成果和教學質量而努力,甚少有時間去與學生發展其他關係。

 

  雖然師生戀在日本被視為禁忌,但是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醜聞被曝光出來。1993年,日本大學校園出現首例性侵案件,案件主人公是 政治學者矢野暢。矢野暢1971年獲得京都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京都大學副教授、教授、東南亞文化中心所長,他經常參加電視節目,並出版多本著作,是有名的「明星教授」,還曾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1993年1月,矢野暢錄用了一位助理。第二次面試,他特意安排在了酒店的包間,並表示「太累了」。見助理沒有反應,矢野暢大怒:「你怎麼什麼都不說?這時你要說『教授,一起喝酒』或者『教授,我陪你睡覺』,這是你的責任!」助理很害怕,拒絕了這個職位,矢野暢更是憤怒:「你竟然看不起有名的矢野暢?這是我必須享受到的!」2月25日,沒被錄用的助理向京都大學提出抗議,當時,矢野暢剛獲得日本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四年研究費達到五億日元,他簡單地向這位沒被錄用的助理道歉,算是了結此事。

 

  然而,4月到6月,矢野暢的七位學生助理和助教因為受到性騷擾而辭職。助理和助教們聯名向文部省投訴,要求徹查矢野暢性騷擾事件,信件中說:「這不是矢野所長的個人事情,這關係到京都大學東南研究所是否有見識、良心和道義責任。」但是,她們的聯名上書被拒絕,理由是「大學不是警察,即使有被害者,如果他本人否認,我們也沒有辦法,所以不能調查。」

 

  7月15日,在各方壓力下,矢野暢辭去了所長的職務,只擔任京都大學教授。女職員們繼續上訴,要求徹查,京都大學先後召開了兩次職員會議,教授們說:「這種情況很多,難道都要整治?性騷擾不過是語言上的,強姦才是問題。」

 

  12月,矢野暢曾經的一位助教通過媒體曝光,稱自己曾經是矢野暢在其他大學教書時的學生,因為讀了矢野暢的專著而對其深感敬佩,後來被矢野暢引誘至酒店實施性侵。她告訴媒體,矢野暢對她說:「性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的對等關係,我與你保持性關係,正是我們攜手開展研究情誼的證明。」在隨後的六年裡,矢野暢一直強迫她當他的情人。

 

  12月上旬,矢野暢作為被提名者,赴瑞典參加諾貝爾授獎會,女職員們向京都律師人權擁護委員會控訴矢野暢性騷擾。12月20日,矢野暢辭去京都大學教授一職。12月21日,他在京都東福寺修行,修行40天後,受到女權主義群體的抗議,東福寺將他逐出寺廟。1996年,矢野暢離開日本,前往奧地利維也納。1999年,在維也納去世。

 

  日本大學學者、原京都大學人文學科教授小野和子編寫了《京大矢野事件》,對矢野暢醜聞事件進行評價:「這是前車之鑑,正是女職員們的堅持,才給了在學校性騷擾中的受害女性以極大鼓勵。所以,你們要勇敢地站出來,堅持不懈與之對抗,正義終將來臨。」

 

  加拿大

 

  和學生相處,首先要講職業操守

 

  200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高校紛紛出臺新政策,禁止師生發展深厚感情,違者將被革職。其中一位大學的校長表示:「師生戀不是私人問題,是社會問題。作為老師,要小心觀察自己和學生的關係發展,不要做不恰當的事情。」

 

  安大略省教職員委員會主席表示支持:「新政策對大學教師和學生都有利,就算雙方要當朋友,也要認清界限,留意雙方關係背後有何影響。」這一政策被沿用至今,也被加拿大其他省高校採納,如今成為高校教育圈的共識:「和學生相處,首先要講職業操守,不要偏向某種關係,給人親密的感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擬出新規:禁止師生戀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學,師生戀是絕對不允許的。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事實上,在牛津大學之前,倫敦大學學院已經頒布了相關條令,即明令禁止「師生戀」。
  • 牛津大學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及發生性接觸
    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牛津大學或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學院後,英國第二個明令禁止「師生戀」的頂級高校。報導稱,該校當前的政策只是「強烈建議」不要發展「師生戀」,但並未明令禁止或施以處罰。
  • 繼哈佛、耶魯大學之後,牛津大學擬禁止「師生戀」,家長紛紛點讚
    一直以來,「師生戀」都是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對於是否應該禁止「師生戀」一直備受爭議。此前,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知名高校已經頒布了「師生戀」相關禁令。近日,牛津大學也將對此採取措施,學校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據悉,當前學校的政策只是不建議發展「師生戀」,但並未明令禁止,一旦新規通過,學校所有授課教師或學生導師如果違反禁令,都將會受到相應處罰,輕者將會受到警告處分,重者將被解僱。牛津大學為何打算禁止「師生戀」?
  • 牛津大學擬禁止「師生戀」,人類文明在退步
    牛津大學擬禁止「師生戀」,人類文明在退步喬志峰牛津大學擬出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牛津大學或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學院後,英國第二個明令禁止「師生戀」的頂級高校。報導稱,該校當前的政策只是「強烈建議」不要發展「師生戀」,但並未明令禁止或施以處罰。牛津大學教育委員會將在新年前決定是否在全校範圍內推行這一禁令。
  • 英國第二所明令禁止「師生戀」高校,重者將被解僱,真愛等畢業後
    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牛津大學正考慮頒布此新規。這條擬出的新規如果頒布之後,即將成為繼倫敦大學學院後,英國第二所明令禁止「師生戀」的高校。牛津大學擬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目前牛津大學的政策還只是強烈建議不要發展師生戀,其校的教育委員會將在新年前決定是否推行這一禁令,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今年早些時段頒布過相關禁令。
  • 牛津大學成為英國第二個禁止「師生戀」高校
    英國《每日郵報》新聞報導,牛津大學正充分考慮頒布實施最新規定:全面禁止教職工與學生發展趨勢戀愛關係及其出現性行為。實際上,在牛津大學以前,倫敦大學學院已經頒布實施了有關條規,即全面禁止「師生戀」。新聞報導稱,該學校現階段的現行政策只不過「強烈建議」不必發展趨勢「師生戀」,但仍未全面禁止或施加懲罰。某些人擔憂若院校默認師生關係存有親密關係,女性會出現被騷擾的隱患,也有人擔憂校學生會出自於成績充分考慮,陷入「被騷擾卻不敢舉報」的窘境。最新規定將專門針對全部授課教職工或學生導師,若違背禁令,輕則會被正式警告,重者將被解僱。
  • 新聞「全歐了」:牛津或禁「師生戀」,是保護還是限制?
    但就算如此熱鬧,英國一則大學新聞還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牛津大學也將禁止「師生戀」。 禁止「師生戀」 牛津大學不是個例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世界頂尖的牛津大學最近正在考慮要不要針對「師生戀」頒發一條新規。
  • 禁止師生戀,違者將受制裁:這所高校擬出新規!
    牛津大學正在考慮對該校師生實施禁止師生戀的相關規定,以制止老師與學生之生發生情感或兩性關係。這項規定如果落地,將使這所大學成為英國第二所禁止師生戀的知名高校。這項規定將適用於本校所有的老師,包括從事教學和督導的老師,任何藐視相關規定的老師,都將可能面臨從官方警告到解僱等相應制裁。實施這一政策的原因在於,有人擔心如果不對相關問題予以約束,可能會使女性遭受騷擾。還有一些考慮是,如果學生遇到相關問題後有所抱怨,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受到影響。
  • 世界頂級大學——牛津大學給「師生戀」帶上緊箍咒
    日前,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牛津大學擬出新規: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這也是英國繼倫敦大學後第二所明令禁止「師生戀」的頂級大學。「師生戀」這一爭論性話題再一次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師生戀」之所以不像戀愛關係一樣被社會接受,是因為「師生戀」中雙方的關係地位的差距。一個是懵懂情竇初開沒有什麼社會閱歷的弱勢群體——學生,而另一方是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成年老師。兩者之間的戀愛關係總讓人覺得不那麼簡單。
  • 法國出臺嚴格手機禁令 禁止3-15歲學生在校使用手機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7月30日,廣大正在放暑假的法國孩子們,迎來了一個「不怎麼好」的消息:法國正式通過了新法案,旨在禁止3至15歲的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其實,馬克龍早在競選時就承諾過,要消滅「那些讓人分心的智慧型手機」。
  • 牛津大學歷史
    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生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另一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回英國。立思辰留學360介紹,不管如何,這些學者從巴黎回國,聚集於牛津,在天主教本篤會的協助下,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於是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
  • 牛津大學學生確診,學生發起停課請求!
    牛津大學學生確診繼二月約克大學一名學生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如今牛津大學也有一名學生中招。3月7日,牛津大學的校長用內部郵件通知了學校的教職工們。英格蘭衛生部堅持認為:新冠感染者,只有出現了症狀,才有傳染性。
  • 46歲老師與17歲學生親吻視頻曝光:「師生戀」為什麼該被禁止?
    2018年3月11日(星期日)下午輔導結束後,兩人並排坐在沙發上,賈某一把將李某摟在懷中,然後親吻她的臉頰及嘴唇,女生並沒有反抗,還將兩人的親密行為和接吻過程用賈某的手機拍攝下來。當晚賈將該視頻轉存至自己QQ私密空間的過程中,誤將「僅自己可見」點擊成「所有朋友可見」,才造成視頻的流傳。
  • 法國中小學全面禁止學生用手機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從今年9月3日開學起,全法國的學校將全面禁止3至15歲的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是可聯網手錶等可以上網的電子產品。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導稱,新法律不要求學生把手機留在家中,但在進入校門後,學生們必須把手機關機,放在書包裡、儲物櫃中,或是放在專門的保管處。對於不遵守規定者,法律允許學校沒收其手機直至當天放學,然後交給家長。
  • 官方通報教練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 警告處分調離崗位
    官方通報教練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 警告處分調離崗位時間:2020-12-13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官方通報教練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 警告處分調離崗位 近日,一段《教練體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引發關注。
  • Spotify警告帶有廣告攔截器的免費用戶將被禁止
    Spotify警告,如果您使用類似方法阻止廣告播放,則您的帳戶可能會被終止。所有這些都應於3月1日Spotify的新服務條款生效時結束,因為該公司指出 「禁止在Spotify服務中規避或阻止廣告,或創建或分發旨在阻止廣告的工具」。
  • 中國的「秘密」大學,校區裡設有「禁止入內」,不許學生教師進入
    考上一所好大學是所有高三考生的最大願望,因此每一位高三學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高考也算是一個人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優秀的人通過高考就可以進入更優秀的階層,上大學後接受的教育也是更加優質的,將來畢業後的發展起點也會更高一些。
  • 教育部曝光8起違反教師職業準則典型:有教師使用低俗不雅方式授課
    2019年,王某某屢次言語騷擾在校學生,並通過微信等方式向多名學生發送性暗示詞彙和圖片,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王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第六項規定。根據《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規定,給予王某某開除處分,並撤銷教師資格,收繳教師資格證書,將其列入教師資格限制庫;對該教師所在的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進行約談和批評教育。
  • 教育部為何禁不住教師的違規行為?家長:禁令只在一種情況下有效
    教育部為何禁不住教師的違規行為?家長:禁令只在一種情況下有效學校教育教學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教育部對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現象是堅決打擊的,三令五申要求嚴禁!出臺了相關的措施,對違反者課以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