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訂閱本刊
「粉菊花」之李飛飛
一個身材嬌小的女伶,穿一身豔麗的古裝,手執兵器邊舞邊打,令人眼花繚亂、觸目驚心。在旦角裡,我最愛看的是武旦;在武旦中,我最喜歡的是「粉菊花」,光聽這藝名,就足以吸引人了。
「粉菊花」是刀馬旦,擅演梁紅玉和穆桂英這樣的角色。她有著非同一般的武功,舞槍弄刀,勇猛潑辣,常在舞臺上大打出手。
20世紀20年代,「粉菊花」還拍過電影。她是第一個拍電影的京劇女伶。
《女俠李飛飛》中的粉菊花
1925年,邵醉翁四兄弟創辦天一電影公司,出品了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女俠李飛飛》。編劇是邵春人、高梨痕,導演是邵醉翁,演員有吳素馨等。故事內容主要是良家少女在新婚之夜被誣為不貞,女俠李飛飛助其查明真相,夫妻和好。其中,扮演女俠李飛飛的就是「粉菊花」。我雖然沒看過這部電影,但通過她在舞臺上的表演,可以想像她在影片中的颯爽英姿和精彩武藝。
金素琴之虞姬
抗戰爆發前的1930年代,上海的京劇舞臺上出現了一位色藝雙絕的女伶金素琴。她最拿手的戲有《打漁殺家》《霸王別姬》等,也演過一些時裝戲。喜歡她、捧她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海上聞人虞洽卿、王曉籟等。
金素琴曾經自組戲班,在各大戲館輪流演出,成為名噪一時的名角兒。她的戲我看過很多,原因是金素琴的「私房胡琴」郭小龍是我二哥的格致中學同學。金素琴每夜上臺前總有人請客小宴,卻輪不到郭小龍。郭小龍於是經常來我家吃飯,飯前空閒之時,他就教我二哥拉琴,我則在旁聆聽。飯後,我和二哥就跟著郭小龍去戲館看戲。當時我只有13歲,就已經是能拉會唱的小票友了。
抗戰勝利後,金素琴在演戲之餘還拍電影。起因是嚴春堂辦的藝華影片公司在「孤島」時期連續拍攝古裝片,選定題材為《楚霸王》,由最早進入電影界的王元龍編導、主演。王元龍長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正適合扮演霸王,可獨缺能扮演虞姬的女明星,平時喜看京劇的王元龍就推薦了金素琴。京劇女伶演出古裝片,正是拿手好戲,金素琴又在舞臺上扮演過虞姬,正是合適不過的理想人選。
《楚霸王》海報
據說,由於從未拍過電影,金素琴最初還有些顧慮,她怕電影的化妝和舞臺扮相不同,畢竟電影表演和京劇表演不同,還怕拍近景會露出她面部的瑕疵。不過,能當電影明星畢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金素琴不多考慮,便一口答應了。郭小龍聽說金素琴拍的是故事片,不是紀錄片,用不著胡琴伴奏,只能嗟嘆不已。
由於換了一種表演方式,金素琴感到很不習慣。儘管穿上了古裝,但在鏡頭面前,舞臺上的一切表演程式都要摒棄,而是要用接近生活現實的動作和語言。金素琴演得不太自然,不僅動作有些僵硬,而且說話也有京白的舞臺腔。可是金素琴的名氣十分響亮,戲迷眾多,能在銀幕上看到自己喜愛的名角,戲迷們喜不自勝,依然稱讚不已。我和二哥去影院看了兩遍,其中一遍是郭小龍請客的。郭小龍越看越生氣,走出影院時大罵電影糟蹋了金素琴的「玩意兒」。
王熙春之香妃
坐落在白克路(今黃河路)的卡爾登戲院原本是專門放映外國電影的,「孤島」時期,這個戲院出租給了周信芳主辦的移風社,開始上演京劇。在日軍禁演周信芳旨在反抗異族入侵的《明末遺恨》《欽徽二帝》等劇目時,周信芳便在舞臺兩側貼出《文天祥》《欽徽二帝》的劇目預告,但在舞臺上卻只能演《追韓信》《打嚴嵩》和新排的《董小宛》《蘇秦六國拜相》(上下集)、《要離單臂剎慶忌》等。掛二牌的,是周信芳的門生高百歲,另邀金素雯(金素琴之妹)為主要旦角,飾演董小宛和蘇秦妻。
不過在過去,折子戲是不可能長期演出的,周信芳曾經演過不少連臺戲本,便下決心排演。然而,像《封神榜》等老連臺本戲如今已不合時宜,且成本過大,周信芳於是從筆記《野叟曝言》中挑選了風流俠客文素臣的故事,請金素雯的丈夫胡梯維改編。由於戲中女角甚多,除了金素雯外,另聘請了王熙春加盟劇組。《文素臣》雖也是連臺本戲,卻不搞機關布置,也不以「大開打」來討好觀眾。周信芳特意「武戲文唱」,以清閒不俗的風格來演繹文素臣濟世救貧的俠義精神。全劇懸念不斷,高潮迭起,將觀眾深深吸引住了。《文素臣》原定每集只演半個月,結果場場客滿,於是四集足足演了一年,轟動上海灘。
王熙春拍攝影片《文素臣》
1939年,合眾影片公司成立。導演朱石麟與周信芳合作,將《文素臣》改編為電影,一年功夫拍攝了四集。文素臣由劉瓊飾演,女角仍由王熙春擔綱,王熙春又成了電影明星。京劇和電影《文素臣》我都看過,總體感覺是電影不如京劇。後來我和劉瓊談起此事,劉瓊說責任在他,他哪能和周信芳相比?可是朱石麟又對我說,除了劉瓊,沒有人能演銀幕上的文素臣。《文素臣》第三、第四集由屠光啟飾演文素臣,就不如劉瓊了。
電影《文素臣》與京劇一樣轟動。朱石麟認為,影片的成功主要是因為王熙春的出眾表演才能。為此,他又請胡梯維編劇《香妃》,由自己導演,請王熙春飾演香妃。《香妃》敘述的是回疆統治者霍集佔的一個妃子,因身有異香而得名「香妃」。乾隆派兵進犯,霍集佔戰死,香妃被捉入清宮,嫁給乾隆。乾隆見香妃懷念故國,命築一「回城」,任香妃遨遊。在「城」中,香妃見到同鄉老人,老人怒斥其變節,香妃遂返清宮,拔刀刺殺乾隆未遂。眾人慾殺之,太后阻止,感慨地說:「此女誓死不辱,不如成全其節烈。」香妃自盡。1940年《香妃》拍成,放映時十分轟動。
1998年我主編《老上海電影明星》畫冊,撰文記述王熙春對中國電影的貢獻。2004年,王熙春自港返滬與老友聚會,特意請我參加。這位60年前在京劇舞臺和電影銀幕上光彩奪目的明星,雖已白髮如雲,但端莊依舊,華貴溫潤,似乎歲月的煎熬反使她增添容光,人生的磨難更能讓人體會她的氣度不凡。我望著她,就像見到了電影裡的那個香妃,我還來不及向她表示敬仰,王熙春卻因前述之事,先向我誠摯地道謝了,足見這位老藝術家的謙遜、厚道和仁慈。
王熙春之香妃
童芷苓之「賽觀音」
曾拜荀慧生為師、投梅蘭芳門下的童芷苓,在17歲就到上海演出了。她的唱腔爽朗俏麗,演技舒展灑脫,在眾多旦角中獨標一格。除了荀派劇目《金玉奴》《紅娘》外,童芷苓還編演了《尤三姐》《武則天》《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等新戲。「孤島」時期的上海觀眾追求的是舞臺表演的刺激,童芷苓依仗自己戲路寬、嗓音好、能現學現唱的本事,貼出海報獻演《大劈棺》和《紡棉花》。
《大劈棺》是荀派名劇,童芷苓得到真傳,演來自是得心應手,加上她從小在小翠花那裡學到了蹺功和「串小翻」「蹦子」等武功,將其用在田氏劈棺後失魂落魄的舞臺動作,加上一些賣弄風情的表演,博得了滿堂彩聲。童芷苓以「劈」「紡」出名,卻也因「劈」「紡」而受到譏嘲,原因就在於此。而她的多才多藝、聰明絕頂,是大家所公認的。她唱的《四五花洞》學的是「四大名旦」的腔,惟妙惟肖,一聲一彩。除了京劇,她還會唱各種戲曲和流行歌曲。童芷苓的《紡棉花》幾乎成了一個戲曲大雜燴,受到觀眾的狂熱追捧。
童芷苓演戲之餘,十分喜看話劇和電影,並廣交話劇界、電影界的朋友。石揮等愛好京劇的名演員,對童芷苓的戲幾乎每場必看。一次,童芷苓觀看苦幹劇團演出的話劇《夜店》,對劇中由路珊飾演的「賽觀音」大感興趣,石揮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抗戰勝利後,苦幹劇團的原班人馬進入文華影片公司,在拍攝電影《夜店》時,石揮就推薦童芷苓飾演「賽觀音」。導演黃佐臨曾看過童芷苓的戲,認為她無論在形象體態還是氣質上,都十分符合角色嬌豔潑辣、恣意放蕩的個性,演「賽觀音」十分合適。童芷苓就這樣從舞臺走向了銀幕。她在電影中的精彩表演和出色才華,讓戲劇和電影界人士感到驚喜。
童芷苓拍攝影片《夜店》
童芷苓在京劇和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爽朗、剛強甚至有些潑辣的人物,但在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包括聽取別人意見時,卻是異常謙遜。1956年,童芷苓要出演根據川劇改編的《玉簪記》,特請電影界人士觀看她彩排。當天,石揮、徐昌霖和我去童家吃午飯。飯畢,石揮和徐昌霖有事先走了,只留下我一人。受邀之下,無法推辭,我只好與童芷苓同去排練房。
我雖喜歡京劇,但實屬外行,只是仔仔細細從開始看到結束。童芷苓來不及卸妝就站在了我的面前,聽取我的意見。此時我想,若光說一聲「好」,是不太負責的捧場話;但確實覺得她的表演完美無缺,又無可提出。斟酌了一會後,我向她提了一個細節。我說:「潘必正和陳妙常初次相見時,你演妙常有目光傳情。我覺得妙常是道姑,又與潘必正初會,不該如此。」童芷苓聽後,連連點頭,並向我道謝。當時,我以為她此舉只是禮貌而已。《玉簪記》正式演出時,我坐在第二排,演到妙常初見潘必正,我發現童芷苓的目光已將「傳情」改為「羞澀」了。對於區區細小的意見和建議,童芷苓都十分重視,虛懷若谷,及時改進,這也是童芷苓成名的重要原因。
言慧珠之姚儷影
童芷苓拍電影一舉成名,引起另一位女名伶的濃厚興趣,她就是京劇世家出身的言慧珠。言慧珠初學程派,又學武旦,登臺演出的劇目有《六月雪》《扈家莊》等,在她父親言菊朋組織的言家班裡,她是臺柱。後來,言慧珠又從琴師徐蘭沅學習梅派戲,她的表演風格也漸由程派變為梅派。「孤島」時期,言慧珠與童芷苓唱對臺戲,由於兩人戲路不同,因此各有千秋、不相上下。言慧珠崇尚梅派,演的是正路戲,扮的是青衣,唱功字正腔圓、纏綿清麗,舉止端莊雍容、穩重大氣,扮相美麗動人、豔光四射,是舞臺上中國古典美人的化身。她受到觀眾的賞識和評價,要比別的女伶高。
言慧珠在臺上演的是正旦,在臺下卻是個靈秀穎慧、態度溫和、平易近人的「閨門旦」,兼有現代女性活潑、熱情、摩登的時代氣息,高興時嘻哈笑謔、如醉如痴。言慧珠喜結交文化名人,抗戰勝利後,大批文化界人士自重慶來滬,她都一一拜訪。有一位人稱「洋場才子」的徐,曾在內地出版過長篇小說《風蕭蕭》,風靡一時。他到上海後,《風蕭蕭》再版,又風靡上海灘。言慧珠看得入迷,一心要拜謁作者。而徐正有一個寫作計劃,需要向各界藝人採訪。於是,通過熟人介紹,兩人見了面,並經常聚會,不是在國際飯店豐澤樓吃飯,便是在「匯中」喝咖啡,我也總是叨陪末座。言慧珠為人熱情親切,徐為人拘謹迴避,兩人交往被小報記者炒得沸沸揚揚,對此,心胸坦蕩的言慧珠毫不在意,依然故我。
言慧珠
有一次聽喬奇說,言慧珠曾對他說,她的母親早期原是電影女明星。喬奇聽了,就鼓勵她上銀幕。說來正巧,黃佐臨寫了一個劇本《影迷傳》,喬奇飾男主角,正在物色女主角人選,喬奇馬上嚮導演洪謨推薦言慧珠。導演認為言慧珠是最佳人選,而大同影片公司老闆認為該片由言慧珠加盟,可以使影片更加賣座。言慧珠為使母親的事業在自己身上得到延續,同時為完成自己上銀幕的心願,便一頭鑽進了攝影棚,一心撲在了拍片上。一段時期內,言慧珠的身影似乎「失蹤」了。
《影迷傳》是言慧珠主演的唯一一部影片。這部出自喜劇大師黃佐臨之手的影片,對迷戀美國電影的男女影迷作了妙趣橫生的諷刺,至今尚有警世意義。故事大意是,南京政府某要員之子林夢俠(喬奇飾)模仿美國電影中的西部英雄,用繩子套住扒手,拳擊流氓,幫助女影迷姚儷影(言慧珠飾)脫困,兩人相識。儷影雖然愛慕夢俠見義勇為的精神,但覺得夢俠長得過矮,缺少美國電影中的西部英雄氣概。經過整形改裝的夢俠向儷影求婚,終獲成功。他們在郊外搭了個美國式的活動房子作為新房,婚後的生活也完全效仿美國電影中的模式。某日,影迷們在他們的活動房中舉行舞會,遇到流氓前來搗亂,有人誤觸汽車油門,汽車猛撞活動房,房子徹底倒塌,影迷們四散奔逃,儷影最終在廢墟中找到夢俠。
由於童芷苓的「殺手鐧」《紡棉花》和《大劈棺》被認定「有傷風化」而禁演,所以這兩齣戲演了兩場後,不得不改名為《發財還家》。《發財還家》的劇情為張三出門經商三年歸來,正要進門,卻聞妻子在家唱小曲,便心生一計,從牆外拋入銀錠試其貞節。其妻納錠開門,夫婦口角,最後和好如初。由於演出時正值新年,人人夢想發財、團圓,因此該戲十分招人喜歡。言慧珠、童芷苓二人都穿時裝演戲,言慧珠一身銀色旗袍,光彩照人,吸引力超過童芷苓。同時由於大會堂的票價高、座位多,童芷苓唱了不到20天便難以為繼,只得停鑼;而言慧珠登臺的明星戲院票價低、座位少,顯得更為熱鬧。此外言慧珠在明星戲院演出期滿後,還到大華電影院去唱了一遭。此時,童芷苓已經停演,觀眾只好都去看言慧珠的梅派戲了。
言慧珠在電影化妝間
童、言在上海、南京出盡風頭,都認識到應該見好就收,於是暫別舞臺,進入影壇。言慧珠憑黃佐臨編劇、洪謨導演、與喬奇合演的《影迷傳》一炮打響,童芷苓主演的《歌衫淚痕》《粉墨箏琶》和《夜店》等亦成績顯著。
(《沈寂人物瑣憶》)
-歷史推薦-
梅蘭芳先生拍電影瑣憶
中國戲曲的電影化:「絕不能唯技巧主義地一搬了事」
電影《遊園驚夢》:梅蘭芳先生化妝師談杜麗娘的造型設計
言慧珠二三事:不唱「劈紡戲」,想拍電影《戲迷家庭》
周公遺愛,程派千秋:追記拍攝電影《荒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