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名宿--香江名伶粉菊花

2021-02-07 戲劇傳媒

粉菊花演出京劇《辛安驛》劇照


  粉菊花可以說是我國第一代京劇坤伶(女演員),也是三十年代紅極上海灘的京劇武旦。她可謂是滿懷絕技,武功超群,扮相俊美。在上海時她以踩蹺踢出手聞名(按:踩蹺是京劇中的一門絕技,就是在「三寸金蓮」的鞋中設一木架子,腳穿進鞋內基本只能靠腳尖行走,也稱作「東方芭蕾」)。她於上世紀40年代因戰亂定居香港。

  其後,粉菊花更是開設了科班廣收門徒,她在香港所開辦的「春秋戲劇學校」更是與于占元開設的「中國戲劇學校」聞名香江。到她門下拜師學習京劇的門生多達百名,其中也不乏日後的影壇巨匠,如「殭屍道長」林正英、孟海、錢月笙、鍾發、楊盼盼、陳寶珠、蕭芳芳、羅家英、惠天賜、尊龍等等。他們大多在電影工業發展。為香港電影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粵劇名宿林家聲也曾受教於粉菊花。在60年代初期,林家聲上演了文武並重的粵劇《百戰歸榮迎彩鳳》,非常叫座。在某次演的時候,一位粵劇藝人的引薦之下,林家聲結識到了粉菊花,她對林家聲直言:「林先生你演少年將軍寡不敵眾,加上馬失前蹄而被敵方生擒的這一折戲,雖然打得精彩,但演不出力敵苦戰的場景來。按照京劇的套路,這裡應該有一段陷馬功的身段……」,林家聲當時也坦誠並未曾學過這個身段,粉菊花立刻就說「我送給你!」,於是她脫下外套,在後臺化妝間方寸之地為林家聲示範。林家聲悟性極高,很快就學會了。在日後演這齣戲的時候,果然用了這個身段,立刻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然而她的門徒中的佼佼者,也得益於她當年的嚴格教誨。國際影星尊龍在回憶粉菊花時說道:「當初多虧師傅肯收留我,否則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像陳寶珠、蕭芳芳、羅家英等已是跨越京、粵劇、影視等領域的多棲藝人。他們的成就得益於這位嚴師。

  粉菊花晚年被在廣州京劇團任文武生的兒子孫震明接回廣州定居,其後從香港前來探望的門徒弟子絡繹不絕。更有人前來拜師磕頭,據粉菊花家人的回憶,曾經有人慕名前來拜師磕頭,粉菊花言道自己已經到了暮年,也教不動什麼東西了,想回絕。此君不依不饒地要磕頭拜師,無奈下粉菊花收下了這名弟子。到粉菊花逝世後在香港舉行悼念儀式,該弟子也被香港一眾弟子拒之門外,這是後話。

  粉菊花於1994年逝世於廣州,享年近百歲。(尤海波)


相關焦點

  • 男主角尊龍師從名伶粉菊花照片曝光
    尊龍與陳衝《末代皇帝》劇照尊龍1952年10月13日出生於香港,自幼受訓於粵劇,在「香港藝術學院」學習,10歲加入「粉菊花」的「春秋戲劇學院」學京劇,曾與陳寶珠在大會堂表演京劇,其後移民美國,繼續學習演技、舞蹈、默劇及武術。
  • 《藝聚山城》——渝港名伶匯演
    飾演薛平貴的羅家英,是香港粵劇名伶及影視紅星,從小接受父親羅家權及伯父羅家樹的嚴格培訓,學習基本功架,並曾先後問藝於粉菊花、呂國銓、劉洵及李萬春等京劇大師。  羅家英多年來致力於粵劇承傳,又與中樂團合作粵曲演唱,開創粵劇演唱會先河。
  • 京劇女伶在老電影裡(粉菊花、金素琴、王熙春、童芷苓、言慧珠)
    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訂閱本刊「粉菊花」之李飛飛
  • 180 [京劇] 公曆1921年9月13日 粉菊花《三戲白牡丹》
    而今天我們要和大家介紹的人,就是羅家英的師父,早年上海著名京劇坤角兒粉菊花。在上面這則1921年9月13日的《申報》演出廣告上,壓軸戲《三戲白牡丹》的演員裡,名字列在綠牡丹黃玉麟和小三麻子李吉來中間的是粉菊花。本號之前曾聊過「南方四大名旦」之一的綠牡丹,「八大老爺」之一的小三麻子我們以後有機會也會聊。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位粉菊花,再欣賞一張她在百代公司錄的唱片。
  • 粉菊花和于占元兩位京劇名師,他們的徒弟影響了整個香港電影
    但是如果問誰教出來的徒弟對於港產片最具影響力,也許只有粉菊花和于占元兩位京劇名師才可以一較高下了。雖然張徹的弟子很多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他的弟子們很多時候更像存在著依附關係的門生。首先介紹一下粉菊花。粉菊花原姓孫,1900年出生,她早年時期曾經在上海浙江一帶學習南派京戲,是一名著名的刀馬旦演員。
  • 京劇名伶——尚小雲
    1927年,由北京《順天時報》發起「五大名伶新劇奪魁評選活動」,尚小雲以新編劇《摩登伽女》奪得第一。1937年創辦「榮春社」。不惜家產辦學,培養了「榮」、「春」、「長」、「喜」兩科學生,以及三個兒子,他培育後輩時力求既專又博。1950年建立「尚小雲京劇團」,任團長兼主演。
  • 粉菊花:中國第一位武打女明星,徒弟「粉家班」叱吒香港影壇
    扮演女俠李飛飛的女演員,藝名叫粉菊花,時年25歲,就成了中國第一位武打女明星。粉菊花年輕時照片很少,公子漁搜了半天,才找到一張模糊的劇照。粉菊花生平粉菊花,原姓孫,是著名京劇老生孫柏齡的師妹,武功極為紮實。
  • 京劇名伶「組合」大全
    三名三高:高維廉、高盛麟、高百歲 同光三醜:楊鳴玉、劉趕三、黃三雄 花氏三硯(關外):李硯琴(花硯琴);李硯芳(花硯舫);李硯秋(花硯賓) 回族三傑:馬連良、候喜瑞、雪豔琴(原名黃詠霓,字豔琴) 正樂三傑: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 、 尚小雲 京劇海上三明珠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名伶吳君麗的戲服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這是香港粵劇名伶吳君麗在粵劇《百花亭贈劍
  • 香江京劇--元家班裡的七小福
    )正在指導元家班學員演出 來源:尤海波  講到「七小福」,大家一定對成龍、洪金寶等的功夫片再熟悉不過了,大家都以為「七小福」是學功夫的,其實不然,他們恰好是京劇科班出身!50年前,由京劇武生于占元所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培養了一大批京劇表演人才。那時的香港人可不像現在,在那個年代裡,香港有三分一的人口是因戰亂滯留在當地定居的,而且大部分是上海人,上海人對京劇的感情那是很深厚的了,在香港滯留的上海人大多都是懂戲之人,因此在當時除了于占元的「中國戲劇學院」外,還有京劇坤伶粉菊花所創辦的「春秋戲校」,也培養了如林正英、陳寶珠、蕭芳芳、羅家英、尊龍等一批優秀演藝人才。
  • 中國第一位功夫女星粉菊花:創立粉家班,60年代後才招收男孩子
    不過有些女人偏偏要做這些雞飛狗跳的鬥爭之事,而且秀起拳腿比男人還要生猛,甚至猛於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臨危受命的穆桂英,而這些英勇的女人都被歷史銘記於冊,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粉菊花及粉家班。
  • 過往風流 | 白宗仁:水墨雅音添韻事——張大千與京劇名伶郭小莊的忘年情誼
    《中國美術報》第75期 美術副刊1974年,臺北市中華路「國軍文藝中心」一樓冠蓋雲集,欣賞京劇名伶郭小莊的演出郭小莊是臺灣京劇演員,1979年成立「雅音小集」,專注於京劇表演,《王魁負桂英》是其主要演出劇目之一。張大千1974年2月曾返臺,正逢臺灣的平劇界邀請在臺灣對京劇文化推展有承先啟後地位的俞大綱教授,根據南戲佚文、王玉峰的傳奇《焚香記》和川劇《情探》,重新編寫劇本《王魁負桂英》,由年僅19歲的郭小莊擔綱主演。
  • 梁益新:一代京劇名伶劉漢臣之死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 老電影裡的京劇女演員
    「粉菊花」之李飛飛    一個身材嬌小的女伶, 穿一身豔麗的古裝, 手執兵器邊舞邊打, 令人觸目驚心、眼花繚亂。
  • 我是見過京劇名宿蓋叫天的
    橋身上那塊刻有「毓秀」的石匾還在,橋頂那塊刻有八卦圖案的石頭已經不見了。杭城的主人很是地道,他先幫我們去找農家菜館並點菜,讓我們趁著這點空閒來個交叉換位,去看一看毓秀橋南側的蓋叫天故居。蓋叫天,京劇名宿也,有「江南第一武生」美譽。他原名張英傑,號燕南。河北高陽人。10歲開始登臺,14歲上就開始以「蓋叫天」聞名江湖。
  • 京劇大師尚小雲與青島的不解之緣
    點擊京劇 一鍵關注中國京劇——戲迷票友之家為廣大京劇戲迷票友提供:京劇經典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