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2020-12-20 歷史文社

東山再起,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東山再起也不例外。那麼,它的典故出自哪裡?與何人有關?

謝安,現在河南太康人,東晉的政治家、名士。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是東晉太常謝裒,堂兄是鎮西將軍謝尚。年少時,他以清談而聞名,多才多藝,還精通音樂。他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居功自傲,有宰相的氣度。謝安以大局為重,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為宗旨。被王儉稱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稱讚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昇平三年,謝萬和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出徵前燕。結果謝萬在北伐時,不僅沒能撫慰將士,還誤認為敵軍抵達,導致手下士兵驚擾崩潰,甚至自己也單騎狼狽逃還。軍士看在謝萬是謝安弟弟的份上,才沒有殺他。但是,謝安也受到了牽連,官至高位的他被貶為庶人。

辭官後,謝安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同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同時,因為謝萬事件,謝家在朝廷中的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一些重要人物先後逝去。為了家族的榮耀,已經四十多歲的謝安,才有了做官的興趣。

昇平四年,徵西大將軍桓溫前來東山,邀請謝安擔任自己帳下的司馬,因為謝安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誰也不想浪費他的才能。因此,謝安才從新亭處罰,百官都來為他送行。這時,御史中丞高崧對他開玩笑,說:「您多次違背朝廷的旨意,隱居東山。人們常常議論說謝安不肯出山當官,將怎麼面對江東的百姓!如今百姓友如何面對出山再次當官的謝安呢?」聽完,謝安非常羞愧,但為了家族,他不得不出山。

到達桓溫的府邸後,桓溫非常高興,與謝安暢談了生平的經歷,倆人聊得十分愉快。桓溫非常重視謝安,並重用了他。但桓溫有意奪取帝位,作為忠臣的謝安是不可能與他為伍的。昇平五年,桓溫即將北徵時,謝萬病逝,謝安乘機投書給桓溫說自己要回家奔喪,從而離開了桓溫。後來,他被任命為吳興太守。不久,被徵召入朝,先後擔任侍中、吏部尚書等職,這便是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

簡文帝逝世後,謝安和王坦之破壞了桓溫準備謀朝篡位的計劃。桓溫死後,他和王彪之等人共同輔政。「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用八萬兵力擊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功高震主,他也沒能逃過,戰後因為功名太盛而遭到孝武帝的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

太元十年,謝安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而他當年東山再起的東山,在如今紹興上虞上浦鎮境內。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謝安山。

相關焦點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你知道經典勵志成語「東山再起」出自哪裡
    「東山再起」出自哪裡提到東山再起,是不是會想到一個隱士隱居在山中奮發圖強,然後出山打出了一片天地,而這個山又叫東山,所以把這個故事稱之為東山再起。這只是臆想的結果,其實東山再起蘊含了很深的國學文化。「東山再起」常形容一個人退隱之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重新得勢。這個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東晉時,陳郡陽夏的名士謝安,年輕時擔任著作郎,從事編撰國史的工作。(王羲之在他著名的《蘭亭集序》中記載的「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場蘭亭集會,謝安就是提議者之一。)他不願當官而受到束縛,便藉口有病,辭去官職,隱居在會稽的東山。
  • 「浙」些藏在成語中的山水,您知道幾個?
    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誕生過不少詩文典故,今天就一起來看看藏在成語中的浙江山水吧!秦鬟妝鏡比喻山明水秀、風光佳麗的地方。成語來源於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最負他, 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遊。」秦鬟,指秦望山 ,位於紹興市區南12公裡,一名天柱峰。
  • 你有所不知,東山曾經就是一座山,還被遺棄過
    在隆山的周邊,還連亙著東山和安祿廟山,這三座山,並駕齊驅,一起「障蔽海門」。「東山」原是一座山東山街道位於瑞安市區東部,東瀕東海,北連安陽新區,南接經濟開發區,街道總面積28.6平方公裡。也就是說,現在的東山是飛雲江靠海的地方,其下轄車頭、上埠、中埠、下埠、肖宅等17個行政村,但是在瑞安人的記憶深處,東山是一個漁港,印象中遠沒有山的記憶。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能夠看出,邯鄲都是一座禮儀之城。邯鄲不僅僅是一座注重禮儀的城市。邯鄲作為一座3100餘年沒有改名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裡沉澱的歷史文化也是其他城市的幾倍,有了這些歷史文化的滋養,才有了在抗日戰場以及解放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也才有了現在古色古香的邯鄲城。
  • 大殺風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大煞風景,反義詞有:興致勃勃,大殺風景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不合時宜。大殺風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大殺風景(dà shā fēng jǐng)成語釋義:破壞興致的意思成語出處: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
  • 行測類比推理成語題如何解答
    尤其是近些年來類比的題目難度加大,考試形式日益多元化,比如說成語。接下來中公教育就為大家總結一下類比推理中考察成語的形式。一、成語的詞義考查詞義的考察可能對於成語來說是最常見和最簡單的一種形式。總的概括下來,具體考察的有近義關係、反義關係、褒貶義和成語的含義。
  • 【文化】十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語往往來源於歷史事件。那麼下面這些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飢,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
  • 百二河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裡,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近義詞有:百二山河,百二河山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指邊防穩固的國家。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淝水之戰:5條成語破解東晉和前秦的歷史謎團與戰爭故事
    但是,極度自負的苻堅卻回應:「坐擁百萬大軍,我只要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手上的馬鞭投到長江之中,足以把長江水截斷止流,所謂的長江天險有什麼好怕的呢?」後人變以出自《晉書》中這一典故形容某一組織和陣容的強大。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2020-04-1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典故:池魚林木
    這一成語中的「池魚」指池中的魚。意思是池中的魚受連累而遭禍害;「林木」指林中的樹,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林中的樹無辜遭了禍害。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又叫「林木池魚」。典故出自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說山訓》。
  • 山窮水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山窮水盡,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已沒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出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近義詞有:日暮途窮、窮途末路,反義詞有:柳暗花明,山窮水儘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