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要結婚?

2021-01-14 丨哎呦喂丨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物種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配製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如果後代不需要雄性照料,就特別適合一夫多妻制。比如,一隻雄海豹可以佔有數百隻雌海豹,但它只負責交配,撫養後代的任務完全由雌海豹自己完成。對於雄海豹來說,只要佔領足夠大的海灘,有足夠強的體力趕走競爭者,妻妾就越多越好。不過,當後代需要雙親共同照顧時,雄性就得考慮一夫一妻制了。比如,企鵝是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兩隻企鵝形成的聯盟正好可以輪流孵蛋和尋找食物,雄企鵝想要多找哪怕一個雌性都不行,它們最好的選擇就是老老實實、彼此忠誠。


第二個因素是:食物的多少。比如,很多鳥類都在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之間搖擺。缺乏食物的時候,雄鳥就會變得很專一,否則後代就有可能餓死。等到春暖花開,食物豐盛,雌鳥完全可以單獨餵養後代時,雄鳥就會毅然決然地離家出走。


第三個因素是:獲取食物的方式。如果某種鳥的主要食物是草籽,那麼雄鳥就可能出軌,因為草籽很容易找到,特別是在成熟季節,草籽的數量會特別多。但對於吃蟲子的鳥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蟲子不像草籽那樣容易找到,而且多大的地盤能產多少蟲子基本是固定的,這時候保衛地盤就等於保衛食物。而且一隻鳥保衛地盤的能力永遠比不上兩隻鳥,所以吃蟲子的鳥大多實行一夫一妻制。


第四個因素是:地盤的大小。鳥界也是有貧富差距的,擁有一塊優質地盤的雄鳥,就相當於咱們人類當中的高富帥,雌鳥自然願意投懷送抱,也不會在意這隻雄鳥可能已經有好幾房妻妾了。如果貧富差距比較小,雌鳥往往就會在窮鳥身邊做唯一的伴侶,而不是投入豪門做嬪妃。


接下來,作者就解釋為什麼人類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生育方式決定了婚配製度。舉個例子:亞馬遜叢林裡的南美絨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成年絨猴只有人的手指那麼長。因為身材太小了,它們生的孩子也特別小,這樣可以降低分娩的風險。但這樣它們的後代就和人類嬰兒一樣,都需要長期的精心撫養才能存活。不過它們實在是太弱小了,母親單獨是無法養育孩子的,所以,南美絨猴必須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你看,生育方式決定了婚配製度。咱們人類也一樣,一個人撫養小嬰兒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一夫一妻制幾乎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第二個原因是,後代晚熟。那些一出生就可以獨立的動物,它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不長,自然不會有特別深厚的感情,對家庭也不會有什麼概念。而那些後代成熟比較晚的物種,和父母共度了漫長的歲月,對家是有根生蒂固的認同的。像我們人類,大多數人最起碼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十幾年才會獨立。所以說,後代晚熟的物種,也會傾向於一夫一妻制。


最後,愛情也是一種生物性需求。科學家已經證明:人類大腦在某種激素的刺激下,確實會產生情感專一的效果,這種激素被統稱為愛情激素,它們是愛情專一性的生物學基礎。在戀愛時,人體內的睪酮含量會發生奇怪的變化。男性的睪酮含量會急劇下降,女性會明顯上升。也就是說,戀愛中的男人會出現女性化的趨勢,而女性有男性化的傾向。這使男人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討好女人,女人也更容易衝動以便驅趕情敵。而且,雙方性格互補更有利於建立持久的伴侶關係。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激素保障機制。


所以說,生育的方式,後代成熟晚,生理上的需求,這些因素讓我們人類最終選擇了一夫一妻制。



相關焦點

  • 微課預告|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為什麼動物只需要交配,人類卻要結婚?結婚有多煩,誰結誰知道!為什麼一妻多夫制從來都不是動物界的主流婚配製度?女人想當女王的夢難道只是夢?從古至今,活下來的都是能控制欲望的男人這在生物學上如何解釋?讀書郎不是十萬個為什麼實在是這本《瘋狂人類進化史》講的事情太瘋狂人類進化
  • 為啥動物只交配,人類要結婚?
    為啥動物只交配,人類要結婚?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
  • 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更是合作撫養後代的終極博弈結果,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階梯。簡單的邏輯是,在一年之中,一個男人可以和十個女人生下十個孩子,他們可以從更多的交配中獲得更多的遺傳回報。而一個女人縱然和十個男人在一起,一年也只能生下一個孩子。她們並不能從過多的交配中獲取成比例的回報,所以對更多伴侶的興趣遠不如男人那麼明顯和迫切。
  • 動物只要交配,人類為何要結婚--從進化論來看(上)
    草率的婚姻只會回報你草率,甚至更少,只給你一個『草』!愛情規則的第二條:正常人相信有愛,但愛不是唯一。你的自由,你的尊嚴,你的理想都不能失去,你還得有自己的生活與追求,甚至有點自己的無聊。看懂了愛情的規則,我們再看看婚姻的本質。為何動物只需要交配,人類需要結婚?人類像動物一樣,只交配不行嗎?
  • 為什麼人類隨時都可以有性行為,而動物卻要等到發情期才能交配?
    在開篇之前,請不要認為這是一個低級的話題,而是要當作一門生物科學去了解,畢竟這是世界生物繁衍的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發情期?為什麼動物會有發情期動物的發情期是在漫長的歷史進化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它們通過這種表現來暗示異性並且吸引異性的注意,從而達到完成交配和繁衍的過程。這是一種特殊的規律,因此動物的發情期一般都是比較固定在某個時間段的。
  • 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這麼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何不同?
    第一: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非常悽慘?貓在交配時,叫聲非常的慘烈,它們的性行為在人類看來,如此怪異,但其實,如果從貓科動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話,人類的性行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怪異的。動物的性行為,其實也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比如,人類馴化的動物,一般都是群居動物,而且能夠在公開場合交配,那些羞於在公開場合交配的動物,或者長期過著「單身狗」生活的動物,往往是無法馴化的。人類馴化動物,需要動物在人類飼養的環境下實現繁殖,羞於在公開場合交配的動物,雖然有飼養的價值,但往往無法馴化。
  • 為什麼母貓在交配時,叫聲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人類作為最高級、最具智慧的生物,不同於植物的安靜無爭,也不同於動物的兇狠無情,人是有心的,會傷心難過,會開心快樂,不安於現狀又喜歡平淡安穩的生活,有感情、憐憫心、夢想,是豐富的生命體。人類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員,互相制約又互相維繫。
  • 動物只要交配,人類為何要結婚--從進化論來看(下)
    大批作為交配對象的雌海豹正劈風斬浪的趕來,待硝煙散盡後姍姍上岸,它們的任務很簡單,產崽,交配,懷孕。勝利的雄性至少可以贏得20頭雌海豹,有些甚至能霸佔300頭以上。然而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一夫多妻並沒有擴張海豹的種群數量,這麼多年來,種群數量始終與自然條件維持相對平衡,要不然海豹早就充斥滿極地的每一寸冰面。人類選取一夫一妻制蘊含著進化玄機。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在動物界,每一個物種每天睜開眼睛想的都是今天要怎麼活下去?自然界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沒有哪個物種想讓自己被淘汰,所以它們既要在自然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又要保證自己種族的繁衍發展。上萬年來,除了幾次物種大滅絕,動物們都在自己所在的生態鏈上的位置好好待著,一直到人類出現肆意濫殺才有了一些物種的滅絕。為了保證自己這一種族不滅絕,就要保證這個種族不斷有新生命的加入。動物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千奇百怪,你可能想像不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動物們為了能夠提高繁殖率做了多少努力,有多少奇葩的交配方式?
  • 為何人類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呢?
    為何人類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呢?眾所周知,人類是現代地球的統治者,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知的唯一的高等生物。人類用自己的智慧,勤勞換取了現在的成果。但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許多動物都可以相互交配,而人類卻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這裡首先要說的一點就是生殖隔離了,首先,什麼是生殖隔離?
  • 為什麼動物有發情期,人類卻……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空氣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息。」趙忠祥先生所配音的那部動物世界承載著這代人童年的回憶。而默默翻著朋友圈,看著各種花式秀恩愛、360°無死角虐狗的「好朋友們」,孤身一人的小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 動物圈硬核交配:完事以後要咬掉對方的那個?
    新婚之夜吃掉伴侶,和下面的動物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小兒科了…交配這件事情上,動物王國的想像力可以說是無窮無盡啊。首先入場的,是雌雄同體方陣。香蕉蛞蝓(kuo yu)主要生活在北美洲。額,不是,這不是 一隻 會走路的XX,人家是正兒八經的軟體動物。
  •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沒有交配季節的原因
    大多數動物都有交配季節,通常是食物,陽光和繁殖力充足的時期。但是人類呢?我們不會冬眠-擁有現代經濟實力的人不必等待季節性資源就能擺上餐桌。作者兼職業媒人多米尼克·克拉克說:「人類之所以沒有真正的「交配季節」,僅僅是因為性愛貫穿全年,而不是在特定時間內保存。「人們最想在一起並且渴望聯繫。所以他們尋求關係,但這並不是因為在這個季節這樣做會產生可以在最嚴酷的冬天度過的後代,而僅僅是因為對親密和性的渴望增加了。」
  • 千奇百怪的交配方式,大自然的神奇,人類只見到了冰山一角
    從一開始大自然就將生命延續的方式傳達給所有的生物,那就是不同性別完成交配活動。雄性的精子在雌性的卵巢內進行精卵結合,從而孕育出新的生命。不過大自然有時候就像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孩子,孕育新生命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但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很有可能就是一場災難。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的交配方式讓人覺得非常奇葩。
  • 陸地最高動物:長頸鹿,是如何交配的
    為了1秒鐘做出的努力在哺乳動物中,交配時間有長有短,前段時間說的袋鼬交配時間就出了名的長,袋鼬的交配時間是按照小時來計算的,短則2-3個小時,長則可以持續一整天,平均下來時間可以達到九個小時。交配時間短的動物也有,兔子是出了名的短小精悍,交配時間只有3秒。
  • 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叫聲?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那麼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的叫聲呢?同為哺乳動物,為何人卻沒有這種表現,人類與貓科動物究竟有什麼不同?關係與共同點人與貓的關係,說來簡單。由於雙方力量差距懸殊,體型也大相逕庭,貓遇上人只有當寵物的份兒,因此人與貓之間大部分都是「主人與寵物」的關係。即便有些人以主人自稱,但還是隱藏不了馴養寵物的實質。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有什麼好處?
    動物的生存和繁衍都是自身的本能,有些動物在繁衍時,會本能地避開近親繁殖以及回交繁殖。我們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母系早期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有些甚至還聚集在一起組成部落。
  • 一部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在自然界中,動物和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生命的奇蹟。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文明的偽裝,但那種本能仍牢牢地鐫刻在我們的每段DNA裡。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回交指的是子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方進行交配,專業的育種師會讓植物不斷地進行回交。直到得到我們想要的後代。比如一種水果的果實有大有小,甜度也不一樣。這明顯不適合人們大規模種植,此時就需要對它進行改良,讓它進行回交,使得它的性狀穩定下來,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育種。對植物來說,回交是有好處的。而對動物來說,回交是有利有弊。
  • 這是一部詮釋了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看完《匆匆那年》,我覺得這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人類是被交配本能所控制的生物」。在自然界中,動物和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生命的奇蹟。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文明的偽裝,但那種本能仍牢牢地鐫刻在我們的每段DNA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