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靜林蔭路一側,大面金屬格柵牆外,藏酒木盒錯落有致地穿插其中,陽光穿透至後方頗具年代感的廠房式建築上,在不同皮層之間映照出熠熠光影,呈現飽含深度的立面質地。這是一幢位處北京市中心,由舊葡萄酒廠改建而成的複合式釀酒藝術館,在保留極富特色的俄式廠房量體內,以酒的釀製過程為設計概念,呼應建築物的前世今生,巧妙地在舊建築中植入嶄新的動線規劃與符合當代需求的空間設計,在時代氛圍中創造洗鍊又饒富趣味的層次空間。
室內空間與動線規劃以土、水、火、糧四種孕育酒的過程為啟發,在豐富、多樣的場域中蘊藏動態的時序性。推開隱身於隔柵立面內的大門,進入以「土」為主題的空間,兩道以土方夯實的牆面矗立其間,營造出以時序排列的展示長廊,夯土牆內側長形空間則作為大師釀酒教室,供教學、傳習使用。沿主動線前進,即可見以「水」為主題的大型發布會空間,廣闊的純白室內,刻意開鑿的渠道形成一道帶狀水景,延伸至大廳外,自舞臺正前方流淌,營造出靜謐而時尚的氛圍。
一旁以「火」為概念設計的酒吧區,保留該區原有的大型儲桶狀儲酒槽,設計師匠心獨運地將其改裝為獨立包廂,包廂後側在保有舊結構之餘,巧妙地設置了坐席、茶室與酒窖。主動線末端為主要展覽場所,以「糧」的產出與蛻變為概念,白色調的空間內,舊時釀酒所需的圓形開口被轉化為展品與觀者互動、對話的構件,增添了空間的自明性。該區二樓則設置開放性宴客場所,以「觀戲」為概念,藉大型傳統戲劇掛畫,營造新融合舊,現代中帶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器空間。
萬物皆有其終始,生生不息,以酒的生命歷程,觀者經歷了建築的過去,亦體驗它所被賦予的嶄新面容。
項目面積:1700 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5/12 - 2016/02
完工時間:2016/05/31
項目地點:玉泉路2號北路6-01號
設計單位:臺灣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主創設計:邵唯晏
攝影師:莊博欽
基本材質:H型鋼、RC、磚牆、塑化木、硅藻塗料、透明保護漆、美耐板、大理石、水泥磁磚、不鏽鋼氟碳烤漆、鏽化鐵板
H型鋼、RC、磚磚、塑化木、硅藻塗料、透明保護漆、美耐板、大理石、水泥磁磚、不鏽鋼氟碳烤漆、鏽化鐵板
邵唯晏
現任「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臺北總部主持人,也擔任臺南分部、北京分部、杭州分部、新加坡辦事之設計總監,另外也任教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及室設系(畢製指導),專長為空間設計與電腦輔助設計(CAD/CAM)整合,關注世界設計脈動,並強調設計實務與學術研究並行的重要性,目前也為臺灣交通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2008 曾代表臺灣前往日本參與安藤忠雄海外實習計畫(Ando Program)。除學術研究上表現外,也積極參與國內外競圖,屢獲佳績,2006 榮獲國家建築金質獎設計新人獎、2007 交大年度最佳設計獎、2008 國際遠東數位建築獎 FEIDAD Award TOP5、2009 TID Award 新銳獎及2010TID Award 金獎,2009 更獲選 La Vie 雜誌臺灣100大設計。另外,2008 也獲邀參展第 11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新人設計展、2010 臺灣國際文博會及2011臺灣國際設計博覽會、2012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Award)、2012紅點獎決選(Red Dot Award Final Jury)及2013 亞太設計金獎,2014年榮獲International JINTANG PRIZE 的年度新銳設計師及獲選華人新勢力50, 2015被更被評選為亞洲明日之星40及中國設計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