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涼風吹來,今天是美學設計之旅的最後一天,我們在臺南U.I.J Hotel & Hostel-友愛街旅館度過愉快地一晚後,即將離開這座設計酒店,回到臺北聆聽「設計鬼才邵唯晏」的分享,迎接我們此行的壓軸項目。
午餐,就在臺北以擔仔麵出名的阿美飯店稍作休憩,品嘗臺式風味的傳統菜餚,從一碗鮮甜的擔仔麵中吃出臺灣人招待朋友的熱忱。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邵唯晏的對談
野蠻80後,最前瞻的新銳設計師
下午,回到漂亮家居設計家,在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執行長邵唯晏設計的城邦商周講堂,聆聽他創業十年來對設計人才的感悟。
先來介紹邵唯晏設計師。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執行長,CSID室內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前瞻性的思考讓他的作品引起各界關注,被稱作亞洲當代設計新勢力代表,最前瞻的80後臺灣新銳設計師,媒體都稱他為」野蠻的80後」。主持數家設計公司,國內外獲獎無數,如德國紅點獎、德國iF獎、美國IDEA金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等。
強調設計實務與設計調研的相輔相成,著有《當代建築的逆襲》、《設計‧未來‧超智人》、《共‧享:設計師的人文思考》。
課程一開始,邵唯晏設計師開門見山的問大家,「什麼是好設計?」
他認為設計要做到審美已經是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差異化」,透過賦予設計概念,有一套核心價值,同時具備對外述說故事的能力,設計才能與眾不同。
他以現場的城邦商周講堂為例,以繼往開來的空間價值為設計主軸。
「繼往」,採用紅磚、水磨石、抿石子等,重現臺灣早期建築的工法與材料。
「開來」,從周刊到講座,從平面媒體到面對面溝通,傳遞知識的模式與時代並進。
透過為空間創建價值,塑造故事力,讓人能瞬間融入情感,藉此讓設計脫穎而出。
如此身歷其境的生動演說,設計師們頻頻點頭,深表贊同。
同時談到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
邵唯晏設計師認為應該跳脫只專注設計的狹隘思維,多元接觸音樂、美術、建築、電影、戲劇、舞蹈、文學、二次元等九大藝術,透過不同領域的撞擊能賦予更多設計能量。
並歸納設計師應有2I的應變能力:洞見(Insight)與整合(Integrate),預判設計趨勢並能跨領域整合。
「建立T型的知識架構(觸角要廣),及A型的演算思考法(分析各領域的差異性),擁有跨界創新的設計思維,整合不同專業內容的能力,設計師不僅僅是描線塗色,而是扮演多元化新世代的智人、導演、翻譯官。」
接連不斷的精彩演講讓大家全神貫注狂做筆記,深怕聽漏任何一字,甚至捨不得進入QA的交流環節,還多延後半小時,只為聽到邵唯晏設計師更多精闢見解!
最後來到深度對談的時間,臺下設計師們也紛紛提出心中疑惑與觀察。
1.
成都的靳泰果設計師提出,他認為時代有著多元潮流,不會只有一個範兒可遵循,好的設計師特質是具有遵從內心,從自身體驗碰撞出多元的設計概念。
▼
邵唯晏設計師則說,他的觀點與靳泰果設計師不謀而合,他預測未來的設計是「形隨自由」。
自由的概念已逐漸成形,像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也是以「Freedom(自由)」為題,體現自由意識、自由設計的討論,足以表彰趨勢主流不會只有一種,而是透過新世代的各種生活方式再詮釋。
2.
成都的曾超設計師則是提問,如何看待多元領域的邊界模糊化,太多的交流與資訊量蜂擁而來,如何找到方向不迷失。
▼
邵唯晏設計師認為,在設計沒有標準化的概念下,什麼是迷失?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同時回應在科學的研究下,學習新事物會產生興奮感,因此多元領域的知識會產生新的能量撞擊,你會觸類旁通調整新的思考模式,而形成「心流」狀態,此時也就出現所謂「靈光一閃」的靈感來源。
漂亮家居總編輯寶姐則補充說,要有邏輯的組織碎片化資訊,才能為自己所用。
3.
廣州的凌英麒設計師回應曾超設計師的提問,之所以會迷失是因為方向太多了,像邵老師的事業廣伸觸角,在忙碌情況下該如何保有多元發展。
▼
邵唯晏設計師則提到,在你感興趣的領域找到大師典範,像舞蹈就是林懷民老師,透過大師的眼睛看世界,既能省力,也能立即獲得濃縮的精華見解。
同時心中要建立「關鍵字」的篩子,篩去不重要的資訊,只留下有興趣的議題,經過長期多元整合,建立自己的核心概念。
會後,漂亮家居設計家貼心準備邵唯晏設計師的新書贈送給大家,設計師們爭相合影,現場更是開始了小型籤書會,大家也依依不捨與邵唯晏設計師熱絡交流。
@成都的曾超老師
這次的行程安排很有層次,有知名建築設計師的拜訪、有軟裝課程、有頒獎典禮、有工地參訪,也有舊房老屋參訪,非常充實!
一連六天緊湊充實的美學設計之旅,就在今日告一段落。
我們走訪臺北、臺南,與英國軟裝陳設大師、臺灣新銳設計師、建築大師深度交流,也參與一年一度TINTA金邸獎的頒獎盛會,豐富精彩的旅程,相信大家都獲得滿滿乾貨,瞬間更新大腦知識庫!
感謝各位設計師的熱情參與,期待未來的再會。
我 們 下 次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