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文學大師傳記圖書佔領市場前沿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

    王國偉

    從1984年底到2012年,近28年的出版生涯中,經常有人問起我曾經策划過的暢銷圖書與重要叢書,《沉浮》《文化苦旅》 《郎平自傳》 《荒蕪英雄路》 等圖書的出爐,形成一個個生動的出版事件。這些並不如煙的往事,何嘗不是那個歷史時期一代出版人整體性體驗的感性文本? 讀書、編書、寫書的生存方式,就是屬於我的一種生命方式的修行修為。

    柯靈出山幫我主編當代中國作家隨筆叢書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散文隨筆寫作呈現了一片繁榮景象。此時,我策劃編輯出版的文化大散文書系正暢銷,市場富有熱情的反應,促使我再編一套整體反映當代中國一線作家散文隨筆創作氣象的叢書。為了使這套叢書更具代表性和權威性,還必須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主編,我們商量請柯靈先生出任主編,但不知他是否同意出山?

    1993年初春的一個午後,天氣乍暖還寒,我和肖關鴻相約去上海復興西路拜訪柯靈先生。柯靈有午睡習慣,因此我們在他午睡後到他家。當我們登上他門口的臺階時,柯靈夫人陳老師就給我們開了門。打開大門,想不到柯靈已站在門口迎接,讓我們有點誠惶誠恐。作為一個作品等身、富有影響力的文學前輩,柯靈極其樸實慈祥。他招呼我們坐下寒暄幾句後,陳老師很快端上紅茶和點心請我們享用。看來,柯靈先生還是老派風格,英式下午茶。不知他是否想以這種方式提示我們,文學的品性和品質? 但事實上,我已從英式下午茶過於講究的形式中,感受到一種生活的態度,看似形式代表性的表現程式,卻具體而實在的是一個個美學細節的連結和呈現方式,而文學的基本價值不就是我們對生活美好意義的一種提振嗎?

    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氣氛很輕鬆。尤其是我們談起媒體和出版方面的事,他很有興趣聽,柯靈早年在上海出版創辦和主編過期刊,也參與過出版公司的管理。因此,主要時間是我和關鴻說,他在聽。偶爾,柯靈操著帶有浙江口音的上海話,講一些過去文壇的事,他說話語速很慢,聽起來很親切,因為我們都習慣了家中長輩的這種帶有江南口音的上海話。柯靈耳朵不太好,因此,他是常年帶著助聽器同人交流,所以我們需提高聲音,減慢語速。當我們提出想請他擔任 《當代中國作家隨筆叢書》 的主編時,他一口答應。其實,柯靈就是散文隨筆寫作的前輩和高手,他的文字被業界認為是精煉之作,因此,上海烈士陵園的碑文就是出自柯靈之手,字字精煉,不露痕跡。我們順勢提出,請柯靈為這套叢書寫總序,他當即答應。想不到,這篇序言竟讓柯靈足足寫了兩周。而且,這段時間柯靈正在閉門為他準備新寫的長篇小說做構思,由於我們的突然造訪和要求,他就把兩周時間先給了我們要的這篇序言。

    當我們拿到序言文稿,讀著他精緻優美的語言和縱橫古今的知識闡釋時,再一次領略到真正的散文隨筆的精妙之處。隨後,因為編輯這套叢書的關係,我在那兩年就經常去柯靈的家,尤其是享受他的下午茶。令我吃驚的是,柯靈竟然不知道如何打計程車,他年邁時基本不出門,而年輕時,出門也坐公共汽車或走路,這與我們現在很多地位不高、官架子十足的人形成很大反差。當然,柯靈典型的江南文人氣派,也成了這套叢書最基本的審美標準,柯靈為此套叢書寫的序,也是我們策劃叢書依據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尺度,今天讀來還依然有警示意義和文學標杆作用。

    由於叢書定位明確,我們選定的都是當時已經成名的一線作家,大部分都以小說成名,但近期都對散文隨筆創作傾心,而且也都積累了不少散文隨筆佳作。我們開始分頭約稿,很快就得到了作家們的響應,他們參與的熱情出乎我們的意料,也使我們的內心感到踏實,原來我們的出版感覺與作家們的書寫感覺是準確對應上了。當時入選的作家有:張承志、韓少功、蔣子龍、張抗抗、劉心武、諶容、張潔、鐵凝、範小青、艾雲等,個個都是大牌。與他們的合作和交往,在那個年代具有特殊的意義。那時,市場經濟才起步,網際網路還沒有出現,我們的聯繫基本是書面通信,偶爾打長途電話。書信都是手寫的,寫得都很認真誠懇、字體端莊,現在看來絕對是奢侈品了。所以,我一直懷念那時文人之間純粹性交往,儘管各人性格不同,但交往都真誠坦率。相互之間沒什麼特殊要求,更沒有疊加商業或其他條件,信任成為交往的基礎,作家和編輯的關係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出《馬爾克斯自傳》

    20世紀走向尾聲時,我起心想做一套20世紀文學大師傳記叢書,當我對朋友吳洪森說了想法時,竟然不謀而合。我們激動地討論後,決定先出5本。

    首先選定的是 《聶魯達自傳》。《聶魯達自傳》 有部分內容刊登在 《世界文學》 雜誌上。吳洪森看到後推薦我讀,我們讀後非常傾心,不但詩人自傳寫得好,而且,翻譯也傳神。因此,我馬上寫信給 《世界文學》 雜誌社,希望幫我轉約稿信給譯者。那時真的還沒有完全市場經濟,文學界、出版界比較純粹,互相之間有文化互信,相互轉信很正常的事。很快,我就收到了翻譯者林光先生的回信。林光先生是商務印書館的資深編審,也是資深的西班牙語翻譯者。我把想法同他一說,他完全同意並支持我的意見,同時,他承諾由他負責聯繫和解決版權。我沒想到,此事開局良好,而且,我還碰到了一個很有人品的翻譯家。隨後,在翻譯和出版 《聶魯達自傳》 的過程中,我與林光先生成了忘年交,他大約長我20歲,我們沒有所謂的代溝。那個年代,我們聯繫方式都是通信,每次收到林光先生工整的書信,都會產生閱讀愉悅感,不但是內容真誠,而且書寫端莊,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藝術靈光。

    《博爾赫斯傳》 是確定的第2本。1994年秋天,也就是 《博爾赫斯傳》出版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廣州美院的信。信的大意是:看到了我策劃出版的 《博爾赫斯傳》,他以一個同行的誠意,表示祝賀。當然,他非常喜歡博爾赫斯和他的作品,因此,在廣州美院裡,他開了一個博爾赫斯書店。他希望同我成為朋友,並告訴我,我出版的《博爾赫斯傳》 不但放在他書店顯赫的位置,而且,賣得很快。說真的,當我讀著這封信,心中非常感動。在這個世界上,喜歡書的人何止千萬,但以這種方式,非常真誠而且熱愛書的人,我還是第一個碰到,何況,我們萍水相逢,完全是書緣。他的名字叫陳侗。1997年秋天,我為了一睹博爾赫斯書店真容,特地從深圳繞道去了廣州,在他那個特有文學藝術氣息的書店了耗了一下午。

    第3本 《福克納傳》 的翻譯者顧連理先生,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著名的音樂翻譯家,音樂家賀綠汀最認可她的翻譯水平。

    最遺憾的是沒有出版 《馬爾克斯自傳》。當時,林光先生介紹我認識了《世界文學》 雜誌的資深西班牙語翻譯家林一安先生。我們在 《世界文學》 雜誌上看到馬爾克斯寫自傳的消息,所以,我是把此書作為5本中的壓臺項目做準備的。而且,林一安先生曾在哥倫比亞做過訪問學者,並多次拜訪過馬爾克斯。我們想出 《馬爾克斯自傳》 的想法,也得到了林一安先生的認可,當然,如果能成,林一安先生是當然的翻譯者。此事我曾同林一安先生有過多次聯繫和交流。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

    繼這5本書之後,在其他編輯的努力下,還先後出版了 《阿赫瑪託娃傳》等其他圖書,整套叢書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為出版市場一個很有高度和個性的靚麗風景。

    那年策劃出版暢銷書《文化苦旅》

    沒料到,1992年3月由我策劃編輯,上海知識出版社出版的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會成為一本頂級暢銷書,不但連續暢銷20多年,而且至今還有多個版本在銷售。

    《文化苦旅》 開始是在 《收穫》 雜誌開的專欄。由於李小林的督促和逼稿,使得餘秋雨一直能堅持寫下去。得益於巴金先生主編的 《收穫》 雜誌在文學界的影響力,《文化苦旅》 開始刊發就兆頭不錯,在圈子裡有了口碑,當時,若干內地文科院校發表了一些有質量的關於 《文化苦旅》 的評論文章。此後,《文化苦旅》 遭遇了長時間的出版困境。先是南方一家出版社向餘秋雨約稿,餘秋雨同意了,可他們卻誤判了《文化苦旅》 的價值,只是想把 《文化苦旅》 做成一本放到旅遊地賣的,類似於旅遊指南的小冊子。當然,內容就不需要太多,他們提出要餘秋雨刪掉部分內容,這讓餘秋雨感到很不爽,就委託李小林幫他收回稿子。

    當我告訴餘秋雨,準備出版 《文化苦旅》 時,他有點驚訝。更讓他驚訝的是,我的意見恰好與那家南方出版社意見相反,我們認為書的內容不夠,需要補寫和充實。需要更多的信息量,加強文化的厚重感。因此,餘秋雨又補寫了一些篇章,如「風雨天一閣」等。書稿也從原來的18萬字左右,增加到23萬字左右。一直到了2000年,我從澳洲回來,再次主持了《文化苦旅》 的正式改版工作。為了便於閱讀,決定把精裝本改為簡裝本,並約請優秀圖書裝禎設計家袁銀昌先生,重新裝禎設計。整本書凸現出古樸和書卷氣,顯得典雅而單純,安靜而大氣,內容和形式更加統一。事實證明,這次改版是成功的,不但使《文化苦旅》 獲得了良好的文化氣質,也被市場充分接受和喜歡,為銷售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了產品基礎。

    (作者為資深出版人,現任同濟大學教授。)

    (文字整理:許暘)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首本中文版傳記正式出版
    我們如何回憶曾經的摯愛?又如何凝視曾經的傷痕?安妮·迪克給出了完美的答案。她是作家、藝術家,是美國手工藝運動先鋒,她還有另一個身份——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世界科幻大師傳記」系列的第一部, 由美國傳奇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安妮執筆,耶魯大學博士金雪妮翻譯,為首度引進到中國,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第一本迪克的傳記,《紐約時報》評價本書為「迪克粉絲和學者的無價之寶」,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更是對迪克不惜溢美之詞:「科幻作家有很多, 菲利普·迪克只有一個。」
  • 《傳記文學》2019年總目錄
    楊宸7.008 第一次文代會中的「解放區文藝」 /王秀濤7.026 郭沫若:「中國文藝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蔡震8.006 讓畫動起來——共和國動畫七十年/本刊編輯部8.035 靳夕:中國木偶動畫的「提線人」/阮婷 楊軼10.006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特別專題10.056 張庚、郭漢城:「喚呼百卉為春吐」/孫紅俠10.066 葛一虹:新中國戲劇理論開拓者/趙紅帆10.142 新中國傳記文學的發展歷程
  • 索·恩2021年出版計劃 人物傳記、前沿話題(錦鯉倒計時1天)
    *尼祿  [德] 于爾根·馬力茲*君士坦丁大帝  [德] 曼弗雷德·克勞斯*查士丁尼大帝  [德] 米沙·邁耶*中世紀時期的皇帝  [德] 貝恩·施耐德穆勒*薩拉丁  [德] 漢內斯·默靈*路易十四  [德] 馬克·亨格爾*威廉二世  [德] 約翰C.G.羅爾  更多人物傳記與前沿話題
  • 葉嘉瑩授權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全國公映,圖書同步上市
    ,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編著的同名圖書《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全國出版發行。電影和圖書聯手,以跨媒體的方式將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曲折跌宕的一生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藉由葉嘉瑩先生的解讀,中國最美古詩詞煥發全新的光彩。《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是陳傳興導演為葉嘉瑩先生拍攝的同名傳記電影的衍生圖書,由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共同策劃編著。
  • 《傳記文學》2018年總目錄
    1.146 身體話語、敘事母題與人文理念的表達          ——傳記電影《我是馬布裡》評析(劉磊)2.146《至暗時刻》,交疊時刻          ——傳記電影《至暗時刻》評析(郝蕊)4.146 2017年傳記文學研究述評(全展)5.142 兩部以一手史料見長的《丁玲傳》
  • 你喜歡的外國文學傳記,都是怎麼找到好譯者的
    編輯後面這本時偶然得知俄羅斯有那麼一套叢書,收錄世界文學經典作品,配有完備的學術題解和注釋,叢書名翻譯過來大致意思為「文學的紀念碑」「文學的豐碑」。我覺得這名字不錯,「紀念」二字關聯傳記或回憶錄,「紀念碑」意味著莊重,於是定名「文學紀念碑」(Literary Monuments),專注出版文學傳記和回憶錄。
  • 阿瑪尼: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時裝設計大師,「男女通吃」的人生贏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 阿瑪尼: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時裝設計大師,「男女通吃」的人生贏家 (阿瑪尼曾經任職的百貨商店) 1964年(30歲),從未受過正規培訓的阿瑪尼,為有「義大利時裝之父」稱號的尼諾·切瑞蒂設計了一個男裝系列,獲得好評
  • 《傳記文學》雜誌主題徵稿啟事
    關於「如何構建新時代傳記批評模式」徵稿傳記批評的關注對象主要是最新作品、現象或思潮。其中,對當前的傳記作品予以跟蹤並及時闡釋、推介,當是首要職能。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作為文藝批評重要門類之一的傳記批評更是如此,責任重大。
  • 出版社紛紛創立圖書品牌,被逼著從頭開始?
    相比之下,「索·恩」的定位更加「不明確」,相比以內容作為主線(哪怕是其他)的兄弟品牌,「索·恩」將裝幀設計、文化產品作為「品牌符號」,品牌下圖書類別的跨度比較大,有延續「甲骨文」的世界史,有哲學的《萊布尼茨、牛頓與發明時間》,有社會學的《獨異性社會》。同時還有大量的文學、哲學家傳記,從某一角度來說,也是領了去年國內出版市場傳記熱潮之先。
  • 米拉日巴尊者傳記的作者、瘋行臧念黑汝嘎大師傳記
    #佛教#除竹巴昆列尊者外,另外一位特別有名的瘋行者就是米拉日巴尊者各種傳記中流傳最廣的那個版本的作者——臧念黑汝嘎。他是一個常年在屍陀林裡修行並且穿戴骨飾的修行人,因此也叫做熱貝堅吉。他其實並不是米拉日巴尊者一個時代的人,他們的時代相差兩三百年,臧念黑汝嘎是米拉日巴傳承下的弟子,米拉日巴尊者大部分弟子都寫過不同版本的傳記,所以後來臧念黑汝嘎大師將很多傳記一一綜合起來,最後寫下了歷史上人們看到的最廣版本的米拉日巴尊者傳。臧念嘿嚕嘎大師弟子眾多,他自己的藏文傳記故事很詳盡。後來祖古仁波切為我講述了此位上師的一生。
  • 愛爾蘭文學大師 威廉·特雷弗去世
    深圳特區報訊 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1月20日星期天在英國薩默塞特郡去世,享年88歲。威廉·特雷弗,1928年出生於愛爾蘭,特雷弗曾於都柏林的三一大學接受教育,並成為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20世紀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迄今為止,特雷弗出版過幾十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當下文學作品種類繁多,每年新出版公開發行的文學作品約計在上千種左右,多元化的文學作品滿足了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從而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文化觀。雖然在眾多類型的圖書中,文學圖書關注度不是頂部流量,但依然是圖書市場中的主力軍。
  • 一個文學青年的10年,一套「文學紀念碑」叢書的10年
    首卷《俄羅斯時期》2009年7月出版,市場表現頗為一鳴驚人,叢書就此正式亮相,進入廣大讀者的視野。2019年7月,《納博科夫傳》精裝重版(標號依然為001和002)。歷經十年,實際推出三十餘種,這套以經典作家傳記為主要特色的口碑叢書已成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品牌叢書之一。
  • 文學作品圖書推薦《洗河》好書是用時間打磨出來的
    現代有不少作者以很短的時間內創作一本圖書為傲,幾個月就寫出一本書,一年出一兩本書,兩年出好幾本書。這僅僅是證明創作時間短,不見得圖書中融入更多思考。因為思考是需要時間的,需要經歷時間的沉澱,才能總結出更經典、更有價值的內容。有不少圖書屬於短時間內速成品,其內容質量真的不敢讓人恭維,或許這類圖書一經出版就成了橫掃圖書市場的暢銷書,但並不能證明作品是完美的。
  • 2014上半年臺灣圖書市場
    根據我國臺灣地區ISBN書號中心資料統計,2014上半年臺灣新書出版總數為20913種,與去年同期新書總數19885種比較,出版種數增加1028種。   小而美出版結盟亮眼營銷  近年表現搶眼的獨立出版社,由一人、點出版、逗點、南方家園、群傳媒等出版社組成的獨立出版社聯盟,在臺北書展以「讀字部落」參展聯合營銷,呈現精心選紙、裝訂,搭配圖文創作及選取題材的獨特出版,讓閱讀個人化,吸引品位獨特的愛書人,可以看到文學、地下音樂及電影等獨特類型,展現臺灣的多元出版
  • 《柳河東集》文學的魅力由此開始,中文系、戲劇舞蹈系教授講述戲劇教育的魅力文學 ——6-12歲兒童舞臺劇大師教育課程
    兒童舞臺劇大師教育課程——戲劇教育魅力文學由大學教授講述幾句文學魅力的戲劇文學,一中一西的課程設置讓孩子們蕩漾在中外文學的殿堂!
  • 從莎士比亞、簡奧斯丁到卡夫卡和愛倫坡的普林斯頓文學書單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的文學研究類書籍包括著名作家的主要著作、英文詩歌及外語詩歌英譯本、文學批評、文學史、文人傳記和文學教材等。普林斯頓文學巨匠· 關於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卡夫卡的一切「普林斯頓卡夫卡經典傳記系列」以生動、驚豔的細節講述了文學大師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的傳奇人生。
  • 文學紀錄片在當下 | 方所成都店《岸螢》圖書分享會預告
    文學紀錄片在當下 | 方所成都店《岸螢》圖書分享會預告 2020-10-21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團結出版社搭建人物傳記移動互聯傳播平臺
    梁光玉提到,通過「特寫」App、「人物傳記音視網」和「中國近現代名人傳記多媒體資料庫」,該社持續搭建人物傳記的移動互聯傳播平臺。時間拉回到2012年,團結社創辦「人物傳記音視網」。其為當時首家中文人物傳記音視類網站,整合眾多高質量中文傳記圖書,以期滿足新媒體時代下對不同媒介傳記作品的需求,為傳統紙質傳記圖書數位化發展開創一條新道路。
  • 《who was 世界名人精選傳記》PDF+音頻100多冊免費領,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
    讓孩子從小閱讀名人傳記,能讓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人生;在真實的人物經歷中悟到一些經久不衰的歷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