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登革熱進入高發季節
世界多地都發現病例
登革熱這種蚊媒傳染病
目前尚無疫苗,也沒有特效藥
截至8月7日,據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息,上海市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
而在新加坡,截至4日,每周新增登革熱病例連續8周超過1000例,今年已出現22403例登革熱病例,超過2013年全年22170例的歷史最高紀錄。截至8月2日,新加坡因感染登革熱病毒死亡人數已達20人。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3.9億例登革熱感染病例,出現臨床症狀的病例數大約為9600萬。另一項研究顯示,全球共有128個國家和地區、39億人面臨感染登革熱的風險。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支三招
出現發熱等症狀及時就醫
▽
加強自我防護、避免蚊蟲叮咬是重要措施之一。為此,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向廣大市民支三招,牢記「妙招」,保護健康。
第一招是「堅壁清野」,從環境整治入手:清除瓶瓶罐罐等積水容器以及周邊環境中的各種積水。盛水容器記得加蓋,水培植物及時換水,花盆、飲水機託盤中的積水也不要遺漏。
第二招,家裡戶外,「隔離」為上。在家,紗門、紗窗、蚊帳是家庭防蚊的首選。若在戶外活動時,可選擇穿淺色長袖、長褲,並將領口、袖口、褲口紮緊;也要避免在潮溼的樹蔭下、草叢邊長時間停留。
最後一招,試試「自帶盔甲」。戶外活動前,在皮膚暴露處噴塗正規廠家生產的驅蚊劑。同時,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的清潔,減少蚊蟲聞汗而動。
此外,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提醒市民,如果去登革熱流行地區旅行,一定要提高防範意識,預防蚊蟲叮咬。返滬後一旦出現發熱、頭疼、關節痛、皮疹等症狀,切忌掉以輕心,應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史。
張文宏:消除蚊子幼蟲棲息地很重要
▽
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並不是特效藥,而是良好的公共衛生。因此,如何定位和消除蚊子幼蟲的棲息地,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全世界每年約有50萬名重症登革熱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估計每年的病死率為2.5%。但是,公共衛生建設較好的國家已經將病死率降低到了不足1%,由此也帶來了2017—2018年相關數據的下降。
就在世界即將迎來曙光時,2019年登革熱再次暴發。這次暴發範圍仍然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區、東南亞這幾個傳統疫區,而中國正處於這些地區的包夾之下。
在人口流動日趨頻繁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把疾病封堵在國門之外,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單獨面對疫情,這需要全球各地一起協作,共同面對。
疫情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1.登革熱在什麼地區高發?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及快速城市化等原因,全世界的登革熱病例數相比30年前增速明顯。登革熱在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美洲、地中海東部和非洲等地區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地方性流行病,而且有些地區的疫情較為嚴重。如果要去這些地區旅行,需要注意防範登革熱。
中國出現本地傳播病例的地區也越來越多。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在我國分布廣泛,作息時間和人相反,日出前後和日落時分是它們「上班」的尖峰時段。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雲南等地區,是典型的「家蚊」,喜歡和人類共處一室,所在即使是在家裡,也要注意驅蚊滅蚊。
2.感染一次登革熱後,會產生免疫力嗎?
目前已知的登革熱有四種類型。人在初次感染其中一種登革病毒後,就會對同型病毒產生較持久的免疫力,可持續數年,但對其他類型的登革病毒的免疫力只能維持很短時間。
3.如何防控登革熱?
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登革熱傳播的主要手段還是消滅身邊的蚊子,起碼不要讓它們近身。
對於臨床工作者來說,最關鍵的是要監測登革熱症狀患者,及時合理處置重症登革熱患者。
無論是在登革熱流行地區,還是在非流行地區,醫務人員都應該掌握重症登革熱的警示體徵,減少和避免登革熱死亡病例的出現。今後,可能會有更多地區把登革熱作為常見傳染病納入常規管理。
本文綜合自:瞭望智庫、澎湃新聞
猜您想看:
【黨建】風雨無阻 「四史」聯學 市民防兩中心支部結對參觀「初心之地 紅色之城」上海·黨的誕生地巡展
原標題:《「花蚊子」叮咬莫小視!這種傳染病開始高發,上海也有出現,尚無疫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