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爺的劍》拍成這樣,對不起古龍,也對不起楚原

2021-02-08 虹膜

最近的超級熱門電影,什麼《你的名字。》,什麼《佩小姐》,我都不太關心。作為一個香港電影和武俠電影的超級影迷,我盼星星盼月亮的只有一部電影,你知道它就是《三少爺的劍》!

古龍原作,楚原原版,爾冬陞導演,徐克監製。


《三少爺的劍》(2016)

這個月我就指望它活呢。而且我早先看過多個版本的預告片,從預告片的水準來說,影片當得起我的期待。

然而我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是全程107分鐘的尷尬和憤怒。這部電影拍成這樣,真的對不起古龍,也對不起楚原。

也對不起爾冬陞自己!


《三少爺的劍》(1977)

如果你讓我給香港電影出謀劃策的話,我會建議重拍邵氏武俠經典。那裡面有太多寶藏被人們忽視,只有一小部分念舊的影迷知道它們的好。重拍當然不是原封不動,而是在新的時代精神的激揚下,用新的電影技術去包裝經典武俠電影的內核。

香港電影史上不乏優秀的翻拍,從《龍門客棧》到《新龍門客棧》就是有破有立,重塑經典的完美先例,它的操刀人正是徐克。現在也不是沒人打主意,2012年劉偉強的《血滴子》,大概你們看過就忘了,因為拍得實在很糟糕。

《三少爺的劍》比糟糕還糟糕,因為它就是一場災難啊。


《血滴子》(2012)

我來說說這災難的最大緣由,就出在導演爾冬陞本人身上!

作為導演,爾冬陞並沒有在武俠這種類型中展示過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但他現在卻要強行在一部電影中兼容三種不同的風格。這三種風格,一是古龍,一是楚原,一是徐克。


古龍(1938-1985)

這三種風格就像令狐衝體內幾道互相衝突的真氣,在影片文本內部橫衝直撞,互相角力,將影片的走向時而引到西,時而牽到東。

爾冬陞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拿出要麼徹底顛覆,要麼忠實復古的魄力,以至於影片到後面完全失控。


《三少爺的劍》(1977)中爾冬陞飾演謝曉峰

先說對不起古龍。

古龍的小說善於運用簡短有力的句子,人物對白極富哲理,層層逼近,不斷追問,不斷反思,和一般生活化的電影對白有很大區別。在這部電影中,很明顯看得出來,爾冬陞想要去還原古龍那種語言風格,讓人物的對白在簡潔的同時蘊含深意。

然而,正是這樣的對白成了影院裡笑場噩夢的開始。經常是在整體情境還較為平實的情況下,主角們不合時宜地迸出標誌性的古龍金句——這鍋演員也要背,因為只有非常酷的人,才有資格說古龍臺詞!多位本片演員明顯不酷,所以怎麼能責怪當下觀眾的審美習慣接受不了古龍呢?

而蔣夢婕飾演的娃娃和其他人用的是兩套語言體系,她講話比較符合日常口語習慣,聽起來就舒服很多,但這種對比,也強化了其他人的尷尬。


何潤東飾演燕十三

接著說演員的問題,為什麼總愛用怒吼來表達不可遏制的憤怒呢?燕十三是這樣,謝曉峰是這樣,竹葉青和慕容秋荻也是這樣,這讓我萬分不解!古龍筆下的角色大多是外冷內熱,外冷在哪裡?

古龍在《三少爺的劍》裡塑造了多位性格強烈的人物,這對導演和演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要麼演員有很好的演技,忠實闡釋原著角色形象;要麼化繁為簡,對原著做一些顛覆式處理,讓角色來適應現有的演員。但電影都沒有做到。

同樣是面臨演員演技欠佳的困難,徐克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通過簡化人物性格,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你為什麼不教教爾冬陞!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

其次是對不起楚原。

熟悉邵氏武俠片的觀眾首先會知道張徹和胡金銓,但楚原的擁躉絕對不少。他有自己的一套電影風格,雖然代表作多是改編自古龍作品,但楚原也注入了自己對古龍的電影化理解。

比如,在典型的楚原式前景遮擋式構圖中,他就會利用樹枝、花叢、薄紗等來遮擋住部分寬銀幕,一方面讓寬銀幕不顯得過於空洞,另一方面也製造出迷離、詭譎的風格。色調方面楚原更是大膽,他會在同一場景中同時運用冷色調和暖色調,與薄紗、薄霧配合,更突出氣氛上的奇詭。


《三少爺的劍》(1977)

爾冬陞版的《三少爺的劍》,一些場景明顯是在刻意模仿昔日的邵氏片廠布景,配以較為誇張的色彩、服裝、化妝,時刻強調景的存在。觀眾能接受四十年前的邵氏電影那樣拍,但未必能接受今天的武俠片還那樣拍。有幾場戲外不外,內不內,漫畫式的山水虛假到了極點。

這種刻意的模仿或者說致敬,實際上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爾冬陞並沒把握營造出古龍江湖的氣韻,只好照搬楚原的風格,搞些浮誇的花花草草,這最保險。



《三少爺的劍》(2016)

徐克的風格在影片中無所不在,這是他充當監製的一個特點。

影片最後神劍山莊的危機這段,是典型的徐克武俠片的畫風,主要體現在「用毒」和「暗器」這兩個元素的使用上,而這部分也幾乎成了影片最為精彩的段落。

此外,最後燕十三與三少爺最後的決鬥,影片使用大量升格鏡頭來「分解動作」,從動作設計和劍的運用來說,肯定是有創新的。可是最大的問題是,越是繁複花哨,越是遠離古龍精神。


《三少爺的劍》(2016)

反倒是楚原的版本,雖然打鬥的一招一式今天看起來有點假,也比較簡單,但乾淨利落的一招斃命,沒那麼多拖泥帶水,符合我們對人物的想像。

最後的最後,還要說一下從小說,到1977年邵氏版電影,再到2016年3D版電影的文本改寫。這三個文本的區別不小,比如這最新一版不知何故沉迷於狗血的三角戀故事,竹葉青的身份變化莫測,但那都是小事!

最大的區別,在於結局。

古龍的結局說的是,燕十三從「十三劍」中變化出讓天地變色的第十五劍,明明可以擊敗謝曉峰,但不想把這鬼神難擋的劍法留在世間,於是橫劍自刎。隨後謝曉峰割去自己雙手的大拇指,歸隱江湖。

在楚原的結局裡,謝曉峰表面上是輸給了燕十三,但實際上燕十三卻死在了謝曉峰的劍下。


《三少爺的劍》(1977)

到了爾冬陞的3D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最簡單的結局:燕十三因為技不如人,輸給了(主角光環的)謝曉峰。

不管是古龍版還是楚原版的結局,都擁有豐富的層次和轉折,兩個絕世俠客各有所長,難分高下,讀者/觀眾也覺得回味無窮。我原本猜到爾冬陞一定會另起爐灶,不會照搬古龍和楚原的結局寫法,可最後直白淺薄到這種程度,真讓我大吃一驚。

優劣高下,一目了然。

1.合作聯繫郵箱:irisfilm@qq.com

2.虹膜讀者微信群:加微信個人服務號hongmomgs為好友,邀請入群

往期精彩內容

作為導演,徐克最怕的居然是香港午夜場的觀眾

一個九零後眼中的李連杰

曾經是香港最具獨立精神的導演,如今也墮落為投機犯

日本僅有的一位兩次

獲得金棕櫚獎的導演

新浪潮領軍者

今村昌平 

自傳隨筆集 《草瘋長》

中文版全網首發

最具日本特色

電影大師

小津安二郎 

自傳隨筆

《豆腐匠的哲學》

收錄《東京物語》全劇本

動畫教父今敏《我的造夢之路》

新浪潮巨匠大島渚《我被封殺的抒情》

購買四冊套裝,享八五折優惠。

四位偉大的日本導演,一句一句,

親口講述自己的人生和電影。

相關焦點

  • 《三少爺的劍》拍砸了古龍,卻拍好了何潤東
    印象中第一次翻開《三少爺的劍》是在中學時代,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早已被翻得面目全非,卻還是可以津津有味的讀下去。 恣意的劍客,憂鬱的少年,快意的恩仇,這就是古龍的江湖啊。 還有一個是1977年最早的三少爺,邵氏出品,楚原導演,而主演正是爾冬陞。 未滿20歲的爾冬陞,嫩得可以掐出水來。
  • 林更新何潤東演《三少爺的劍》醜拒!邵氏古龍裡的龍套都甩出他們一...
    四十年後,《三少爺的劍》又重回江湖。都說楚原之後再無真古龍,爾冬陞大抵是不服氣的。這一回,偏要按著自己的路子重捏一遍三少爺,還請來了徐克當監製。先不講劇情武打,看選角我就是不服氣的。林更新演三少爺謝曉峰,何潤東演燕十三,光是兩個人的顏藝,就已經拉低了古龍小說男主顏值的平均水準。
  • 看了《三少爺的劍》,我發現古龍小說竟然還可以這樣拍!
    《三少爺的劍》是我最喜歡的古龍小說之一,在非系列作品中,它跟《歡樂英雄》,《多情劍客無情劍》,《武林外傳》,並列我的四大最愛。 少年時代,反覆看過好幾遍,雖然後來知道古龍耽於酒色,後半部是喬羽代筆,對它的喜愛仍然不改。
  • 《三少爺的劍》觀後感
    四十年前,二十歲的爾冬陞在片場等他哥姜大衛的時候被楚原發現,後因主演《三少年的劍》而成名,從此改變命運,恐怕從那時起,重拍《三少年的劍》的念頭在爾導心中從未斷過。當年楚原和古龍給了他機會,如今近四十年過去了,也可以說是爾冬陞給了「古龍」一次機會。至於電影拍的怎麼樣,我稍後再說,為了便於同電影作對比,這裡先介紹一下原著小說的內容:
  • 《三少爺的劍》:爾冬陞把自己40年前的成名作搞砸了
    除了繼續發揮餘熱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就剩下《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三少爺的劍》。古龍原著,楚原1977年邵氏原版,新版導演爾冬陞(在楚原舊版中,爾冬陞作為男主飾演了三少爺謝曉峰並一炮而紅),監製徐克,傳聞籌拍19年……這些配置讓我毫不懷疑《三少爺的劍》存在的擁躉。但,我也毫不懷疑很多擁躉看完了跟我一樣,失望透頂。
  • 為什麼電影《三少爺的劍》會變成這樣?
    我認為它基本是合格的,那些動輒說要按住古龍先生棺材板的,動輒說這部片爛到人神共憤的,未免太誇張了,大概,黑一部片子,不需要什麼成本吧。 順便說一句,其實我是不太喜歡刻意去崇古抑今的,為了踩一版,肆意去抬舊版。是的,我覺得楚原舊版《三少爺的劍》半斤八兩,我的打分也不會超過6.5。
  • 《三少爺的劍》古龍的小說居然可以這樣拍~
    林更新、江一燕、蔣夢婕、何潤東等聯袂主演的3D浪漫武俠巨製《三少爺的劍》,12月2日上映。作為一部古龍的經典武俠片,影片打出的口號卻是「相愛相殺」,不免令人意外,而事實上,原著小說中最驚心動魄也最具看點的,除了三少爺與燕十三之間惺惺相惜的生死絕戰之外,恐怕就是三少爺的「情史」了。
  • 遭惡評的《三少爺的劍》|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六十八期:評《三少爺的劍》 《三少爺的劍》得分4.2
  • 《三少爺的劍》!古龍的武俠,誰的江湖夢!
    《三少爺的劍》就這樣來了!上映後有褒有貶!當然吐槽者居多的是原著黨。 有些觀眾是古龍書迷,而且對《三少爺的劍》懷有期待,面對出來的影視作品,難免與自己心中所期待不同。多少人在流轉這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這句話就源自於古龍。
  • 《三少爺的劍》不怎麼地嘛!
    看多了邵氏,邵氏那些導演和演員也越來越熟,包括新版三少爺裡也看到老版的徐少強和顧冠忠,尤其是顧冠忠,估計很多人還挺難找到他的。說到邵氏的古龍電影,就一定要說起楚原。《三少爺的劍》也算楚原改編古龍電影中的名作。
  • 《三少爺的劍》:古龍的寂寞
    ,他的前兩任妻子都是出身風塵,對此他在文章這樣解釋說:  所以風塵中的女孩心裡往往會有一種不可對人訴說的悲愴,行動間也往往會流露出一種對生命的輕蔑,變得對什麼事都不太在乎了,做事的時候,往往就會帶著種浪子般的俠氣!
  • 古龍《三少爺的劍》好在哪裡?
    《三少爺的劍》好在哪裡?簡言之,這是讓我最目瞪口呆的一部小說:謝曉峰以天下第一劍之尊,為什麼要跑去妓院當龜公,還要啃沾了糞水的饅頭???!!!任何理智尚存的說明都不能詮釋謝曉峰這麼做的理由,也不能削減我的震驚之情哪怕一分。此書是古龍後期小說的最高峰,因為奪命十三劍,因為謝曉峰,也因為……小弟。
  • 三少爺的劍 有一種武俠江湖,叫做古龍!
    作為古龍創作輝煌時期的作品,《三少爺的劍》一直是武俠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數十年來亦幾次翻拍成電影和電視劇,足見觀眾對這一作品的喜愛程度,其中「劍神」謝曉峰和絕世劍客燕十三的對決更是驚豔四座。所以古龍說:不要得罪女人。我在這部戲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要讓三少爺明白這個道理。」
  • 爾冬陞這次亮出的,不止是三少爺那把劍 內含福利
    ——古龍《三少爺的劍》本周五,內地院線將迎來今年最為俠肝義膽的一部電影《三少爺的劍》,通過神劍山莊的三少爺謝曉峰與外號「奪命十三劍」的燕十三的生死決鬥為主線講述江湖人的宿命——下面這張海報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三個熟悉的名字:古龍、徐克、爾冬陞。
  • 三少爺的劍,還得再練十年啊!
    40年前,香港導演楚原執導的《三少爺的劍》,爾冬陞在片中飾演神劍山莊裡的三少爺謝曉峰而一戰成名。
  • 1976年,楚原拍了《天涯明月刀》,從此港臺颳起了「古龍風」
    1976年,導演楚原第一次將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搬上大銀幕,大獲成功,斬獲159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7位。楚原趁熱打鐵,同年又製作了《天涯明月刀》,票房斬獲105萬港幣,雖然沒有《流星蝴蝶劍》賣的多,不過影片口碑更勝一籌,技巧和風格也趨向成熟,是實至名歸的古龍電影。楚原此舉開創了香港武俠電影的新高峰,也締造了古龍的電影時代。由於後來古龍電影男主角多由狄龍出演,因此也形成了楚原、古龍和狄龍組成的鐵三角,三人組合,票房穩賺,而後更是代表了一個武俠時代。
  • 三少爺的劍:爾冬陞究竟怎麼就撲了呢?
    不過,還沒來得及寫第二篇,古龍就因病去世了,《三少爺的劍》就成為了「江湖人」系列的唯一一篇。所謂「江湖人」,大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古龍想寫的是一種生活狀態。《三少爺的劍》寫的正是一種身在江湖中的無奈感,說是寫故事,其實是寫人。
  • 爾冬陞為什麼要重拍《三少爺的劍》?
    ——古龍《三少爺的劍》古龍在《三少爺的劍》的序言中,說出了他寫下這個故事的初衷——所謂「時代中的江湖」。如他所言,這個時代快意恩仇,敢愛敢恨,有仇就報——「用不著老天替你報,你自己就可以報復」。這是最好的時代,你看誰不順眼,就可以把對方殺掉。
  • 電影《三少爺的劍》:幹了這杯寡淡的酒
    等待今年這部《三少爺的劍》的過程,不是不興奮的。人人都知,要改古龍的武俠小說作電影,最難攝其魂。古龍筆下俠者層巒疊嶂的內心、無情似多情的江湖、大義之上的寂寞和情濃時的冷冽,他的風花雪月和曉風殘月,對白與人物的深意與意境,俱要與執導者所「知遇」。
  • 《三少爺的劍》:爾冬陞溫一壺懷古邵氏的老酒
    《三少爺的劍》,飾演古龍筆下「天下第一神劍」謝曉峰,深沉帥氣的憂鬱型男形象風靡一時,小寶也初嘗走紅滋味;徐克一部《新蜀山劍俠》大改武俠片風貌,邵氏古裝不再吃香可偏偏盛衰此消彼長,風光殆盡的邵氏卻在港片更新換代的過渡期逐漸勢微,自楚原導演拍攝一系列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後,邵氏已經步入窮途末路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