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新海誠《你的名字。》雖然大熱,從《神奇動物在哪裡》接棒支撐票房大盤的任務,但放眼整個大盤,還是略感冷淡。除了繼續發揮餘熱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就剩下《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和《三少爺的劍》。
古龍原著,楚原1977年邵氏原版,新版導演爾冬陞(在楚原舊版中,爾冬陞作為男主飾演了三少爺謝曉峰並一炮而紅),監製徐克,傳聞籌拍19年……這些配置讓我毫不懷疑《三少爺的劍》存在的擁躉。但,我也毫不懷疑很多擁躉看完了跟我一樣,失望透頂。楚原依舊不能被洗白,古龍倒可能被氣活,爾冬陞簡直太對不起自己了,徐老怪就不說了,畢竟他在把控整體視覺風格和唯一有看點的高潮戲上做了很大貢獻。
新版《三少爺的劍》從故事情節、人物設置、3D特效到演員、臺詞甚至服化道,沒有一個地方令人滿意的,找來找去,只有那一點點試圖復現古龍小說中山水畫般的意境和何潤東飾演的燕十三差強人意。
對於任何一位鍾情武俠小說、邵氏電影、武俠電影的人來說,古龍的江湖世界大家都不陌生。古龍小說有幾個特點:人物形象上,是有距離的,性格強烈卻總是落魄悲戚,內心糾結,有名利加身,有美女相伴卻依舊一副生無可戀臉;小說語言上,簡潔有力,但由於經常追問與反思的非生活化的人物對白又導致有些矯情做作;場景上,非常有韻味,有意境。然後,最重要一點是重懸念和人物反轉的設置,因此情節離奇詭異,灑脫浪漫,這是古龍的江湖意味。
金庸武俠世界卻大不相同,金庸的主人公都沒有古龍人物的「飄」,都是在地的,如憨厚的郭靖、驕傲的楊過,也都是無名小卒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幾番機緣巧合成長為絕世高手的故事,連貫自然,邏輯性強,更具「科學性」。簡言之,金庸的人物是外向型,積極入世,快意江湖,古龍的人物幾乎都是內向型,消極遁世,糾結痛苦。
於是,原著《三少爺的劍》中,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一位謝曉峰,神劍山莊的三少爺,為天下第一劍的名頭所累,假死後化名為沒用的阿吉,試圖去過隱居田園的生活,但一切卻被江湖上紛紛找來論戰以求揚名武林的各路人士打破。
舊版中是以江湖論戰為主線,充滿懸念與反轉,感情戲部分著墨不多,三少爺與公主的兩情相悅也只是負責了楚原電影一貫要表現的悽美愛情。
而新版中故事做了較大的改動,將反派慕容秋荻(江一燕飾)、謝曉峰(林更新飾)、公主(蔣夢婕飾)、秋荻書僮竹葉青(顧曹斌)的四角戀無限放大。慕容秋荻因為謝曉峰的逃婚、搶婚又拋棄而憤怒復仇,竹葉青不甘心書僮身份執念地愛著慕容秋荻,當謝曉峰與賣淫妓女娃娃(公主)兩情相悅男耕女織的時候便遭到慕容秋荻和竹葉青的追殺……
原版中,慕容秋荻是個一心追求慕容家族稱霸武林的「女強人」,在新版中化為一個愛而不得的怨婦(就是臨死前一定要問男主角有沒有愛過她的那種),原版中沒太有存在感的竹葉青成了新版中終極反派,但人物動機還是出於對大小姐慕容秋荻的愛而不得(順便題一句,竹葉青這個角色的扮演者貢獻了2016年最崩潰的表演)……愛來愛去動輒憤怒、咆哮、開打,完全是用武俠的外殼包裹了一個俗套的情愛糾纏的故事。
原版中為名所困的三少爺即使最落魄的時候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林更新飾演的新版謝曉峰太過懦弱無能,皺眉神態從開始保持到結尾,毫無俠客氣味。
老版三少爺
體會一下電影中的對白:
何潤東:你是受過傷還是怕死?
林更新:都是。
何潤東:懦夫!
林更新:我是。
(orz……我還能說什麼……)
這導致相形之下,只有何潤東飾演的燕十三倒有點兒像那麼回事,但劇情和人物設置實在太過弱雞。比如,村民責罵燕十三不教武功就是自私自利,燕十三為了洗白自己就立刻去殺了壞人,完了,仰天咆哮「我不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了!」,科科。再比如結局,舊版設置了反轉並驟然收尾,表面上燕十三戰勝了三少爺,實際上卻被三少爺的斷劍刺死。而新版中三少爺直接頂著主角光環三下五除二毫無套路地殺死了燕十三,完了就埋葬,感嘆和抒情。
前面提到過古龍的原著或楚原原版臺詞都略顯清高矯情,但並非慘不忍睹的直白,而是簡練又富含深意。並且,原版中的人物無論主角配角都較為立體豐富,老鴇會送錢給三少爺,啞巴會親手殺掉自己背叛三少爺的妻子,公主的母親是一個知道一切卻總不揭穿的複雜心理的人,而非新版中「港式浮誇」的鮑起靜。這一切都歸結於楚原的風格,除了文藝浪漫的氣息(楓葉、夕陽、煙霧、殘月構成的寫意唯美的布景),他善於在一個個神秘曲折的故事中注入對現實社會和人生的感悟,並保持江湖氣息。
老版劇照
整部新版電影都看不到江湖氣息,而江湖氣息對於一部武俠片是多麼核心的東西,徐浩峰的武俠片能夠取勝,除了電影語言的革新,正在於他塑造的講規矩的江湖。
從1928年中國電影歷史上的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到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武俠片的熱潮,從李安《臥虎藏龍》在國際上的成功,到《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形式美的「視覺盛宴」再到獨樹一幟的徐浩峰的武俠片,武俠電影對中國電影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不只是因為這是中國獨有的類型,更因為它獨特的電影語法以及電影背後承載著的中國傳統審美心理和文化背景。
所謂好電影,要麼創新形式,革新我們的電影觀;要麼創新內容,革新我們的世界觀。從爾冬陞飾演的三少爺到爾冬陞導演的三少爺,一晃四十年,時下我們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有各種特效,不再需要塗抹可笑的番茄醬,不再用土了吧唧的布景和道具,但我們拍出來的電影卻遠不如六七十年代的純粹、可愛與動人,我們渴望武俠片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注入點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涵,而不是翻來覆去地掰扯八點檔小家子氣的情感糾葛來糊弄觀眾。
【文/洛神】
微信公眾號【影藝獨舌】的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藝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評論,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須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
【影藝獨舌】
由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有新聞追新聞,沒新聞評電影。堅持大眾化路線,趣味化表達。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