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永記得」的第一書記紀德永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村民「永記得」的第一書記紀德永

  7月15日,星期三,陽光明媚。

  一大早,通榆縣邊昭鎮五井子村村民吳國祥就穿好紅色的志願者馬甲,戴著遮陽帽,扛著鋤頭,向愛心超市示範田走去。

  「這兩天天熱,紀書記怕我們曬著,張羅著早上把活幹了,其實都是莊稼人出身,這點熱算啥?」吳國祥邊走邊對記者說,樸實的臉上滿是笑容。

  說話的工夫,來到了地頭,近200名穿著紅馬甲的村民早已齊聚在這裡。

  「前段時間我去城裡孩子家住了,沒在的時候大家都有統一服裝了,我也得整一件去,參加集體活動穿統一服裝好看。」「活動結束你去找紀書記要,這都不是事兒。」「那你今天可得賣點力氣幹活,把衣服錢掙出來。」「哈哈哈……」

  在說笑聲中,集合時間到了。吉林日報社駐通榆縣邊昭鎮五井子村第一書記紀德永放下籤到表,走到人群前。

  老規矩,紀德永做起了動員:「咱們愛心超市示範田經過兩年的農家肥滋養,土質已經改善了很多,去年產的穀子和高粱非常受歡迎,今年還能賣得更好,大家收益也會更多,我們加把勁兒,把地裡的草再除一下。」

  到底都是老莊稼人,話音剛落,村民們便分頭行動了起來,記者也拿起鋤頭除草,但始終找不到動作要領。

  紀德永笑著說:「來,我教你,前手和後手這樣握著……」他邊說邊做示範。

  「您也是在這裡練出來的嗎?」看著紀德永熟練地使用鋤頭,記者好奇地問。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後來當兵到部隊,這門手藝也沒丟,再後來從指導員的崗位轉業到報社,被組織派到咱們五井子村幫扶,這門手藝又派上用場了。」紀德永說。

  「難怪大家這麼有組織有紀律,是您這位老兵帶得好呀!」記者說。

  「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關鍵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還有全社會的幫助,村民們就有了動力。」紀德永說。

  邊幹邊聊,一個多小時地裡的草就除完了。紀德永站在田間,高聲對陸續返回的村民們說:「今天是周三愛心超市營業日,大家都別忘了去換東西。」

  上午9點多,位於村部二樓的愛心超市熱鬧了起來,村民們挑選著自己需要的物品,不一會收銀臺前就排起了長隊。

  「今天早上除草賺的積分,加上之前的積分,換了兩桶豆油。」「我的積分上周換了東西,這次只換了一包衛生紙,再有活動記得叫我……」村民們邊排隊邊聊著。

  「大娘,這是您的卡,請收好。」吉林日報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們依次為村民們結著帳。

  紀德永邊忙邊對記者說:「現在一周沒活動,大傢伙兒就找我組織活兒幹。兩年了,愛心超市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一改以往『輸血式』扶貧的不勞而獲之風,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現在村民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咱們村易地扶貧搬遷到現在的小區,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但剛住進樓房時還有人隨意扔垃圾,小區、樓道裡雜物亂堆。自從紀書記把愛心超市辦起來,就不一樣了,紀書記給我們發積分卡,制定了規則,亂扔垃圾、賭博打架等行為就會扣分,誰家分扣沒了,就不能享受免繳衛生費、物業費等待遇了。參加公益活動、孝老愛親……就會加分,獲得的積分能在超市換東西。」正在排隊結帳的吳國祥告訴記者。

  「我們在愛心超市換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時,可以把想要的東西寫在『愛心回音牆』上,去年冬天我想要防腳裂的襪子,就寫上了,紀書記很快就把防裂襪給我找來了,聽說還是咱們報社在遼源的記者幫忙送來的。」村民付桂蘭指向收銀臺一側的留言板說。

  「現在愛心超市還添加了『愛心服務站』,能夠為我們充燃氣卡、理髮和磨剪刀,我這就打算到樓下找老張頭幫我理個髮去。」村民於文信說。

  「村裡老年人多,為了照顧大家生活,我們已經幫助村民們代充燃氣費10萬餘元,免費理髮和磨剪刀近700次。」紀德永對記者說。如今,五井子村的愛心超市已成為通榆縣脫貧攻堅成效中的一張名片,通榆縣大力推廣五井子村愛心超市的經驗,2018年以來,全縣已開設愛心超市21家,實現了易地扶貧整村搬遷安置區愛心超市全覆蓋。

  「愛心超市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從最初的愛心超市到現在的『愛心超市+』模式,我們一直在發展和完善。」紀德永說。

  「從2016年紀書記來村裡,一晃兒都4年多了,我們也脫貧了,紀書記的口碑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記在心裡,『永記得』!今天我也創個新,我琢磨著以後咱這超市乾脆就叫『美德銀行』吧。我們就是儲戶,存的不是積分,是美德。紀書記就是我們的行長,帶大家收穫的是文明,是未來。」村民於金蘭說。

  「好,說得太好了,就叫『美德銀行』!」在村民們的一片稱讚聲中,「美德銀行」上線了。(記者張磊 尹雪)

(責編:關思聰、謝龍)

相關焦點

  • 第一書記在俺村|郭文東:「他把心掏給了村民」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初心、肩負使命,把幫扶村當成第二故鄉,日夜奮戰在脫貧第一線。
  • 墾利區永安鎮五村第一書記許維學:把村民放進心裡 化解村民難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東營報導許維學是墾利區信訪局下派幫扶永安鎮五村的第一書記,履職以來,他認真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通過走訪農戶、實地察看、召開村班子座談會、民情分析會等形式,了解掌握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 我是第一書記丨德州駐村書記陳志的「文藝攻略」:為村民建第一個...
    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春曉 高志玟 德州報導深秋的後何寺村,樸實靜謐。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石駿傑:村民對我們從不信任到誇讚
    只因為我們是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我們是沂蒙第一書記。」日前,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第一書記們參加的一場交流活動中,石駿傑發言中這樣形容第一書記的使命。他說,從成為第一書記的那一刻起,肩上擔負的可能是一個貧困家庭的脫貧致富、一個村莊的振興發展,面臨的更是背井離鄉、拋家舍業的無奈。你關心的更多是別人家孩子的成長學習,更多的是村民的衣食冷暖。
  •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中和鎮永農村督促脫貧攻堅、基層...
    9月24日下午,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扶貧幫扶聯繫村開州區中和鎮永農村開展2020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暨督促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並進行了民法典宣講。開州區法院審委會專委譚宏偉、機關黨委副書記程永軍,中和鎮部分黨員幹部,永農村村委、永農村部分村民等參加活動。
  • 菏澤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李耀華: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魯網11月28日訊(記者 龐洪波)菏澤市商務局派駐第一書記李耀華在武勝橋鎮海頭村駐村一年多以來,幫助村裡修道路、通門路,成為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以實際行動真扶貧、真幫扶、真作為,千方百計助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 樂山馬邊:白巖灣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攻堅
    青梅花開 供圖 白巖灣村村委會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王衛東):白巖灣村地處四川馬邊彝族自治縣大竹堡鄉,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幅員面積29.31平方公裡,轄4個村民小組315戶1524第一書記雷振雄為村裡的小學生上課 供圖 白巖灣村村委會  村第一書記雷振雄帶領全村人民努力脫貧。
  •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成為村民的貼心人好在不久後,他們的困難在沙洲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的幫助下迎刃而解。原來,赤水鎮沙洲村是江門市中心醫院的對口幫扶村,該院辦公室副主任陳錦鉅自2019年4月起掛任開平市赤水鎮黨委副書記、駐沙洲村第一書記。在得知瓜農面臨滯銷難題後,他立馬站了出來,積極為瓜農尋找銷路,目前已經賣掉27000斤滯銷灰皮冬瓜。
  • 教村民做「網紅」的「粉條書記」
    去的次數多了,田昕就成了村民口中那個「啥事不幹,光湊熱鬧」的第一書記。其實,他心裡很清楚,要想下好脫貧攻堅這盤「棋」,摸清村情是第一步。「第一首學的是現代戲《吃虧歌》,唱給村幹部聽的;第二首《幸福歌》,唱給老百姓聽的。」田昕說。這個辦法果然很奏效,把村民逗得前仰後合的同時,也拉近了與老鄉心的距離。如今,村民聚在一起時,大傢伙熱鬧了就會起鬨,「田書記,唱一段吧。」「中!」就這樣,愛「湊熱鬧」的小田書記跟村民們打成了一片。
  • 寧夏第一書記風採 | 咱村的第一書記接地氣
    作為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派駐中梁村第一書記,雍斌駐村後給自己定下規矩: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年多來,他以心換心、真誠幫扶的工作作風也得到村民的認可。雍斌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要想把工作做實,就得先融入農村生活。來到中梁村後,原本條件較好的宿舍他沒有多住,而是直接搬進村部一間潮溼的小屋。
  • 90後第一書記|黃錫茂:帶領村民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去年六七月間,澎湃新聞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今年,澎湃新聞聯合新浪微博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快來看,這位"美女"書記太受村民歡迎了!
    快來看,這位"美女"書記太受村民歡迎了!第一書記何亮連忙上前,接過背簍,仔細核對,一番確認後,何亮按照每枚蛋1.5元的收購價算好,將200餘元通過微信轉帳支付給盛明香。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盛明香樂呵呵地說:「省時!省力!」
  • 王施程:讓村民心服口服的「娃娃書記」
    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2017年還是個典型的產業空白村,通過3年時間,這裡的移民們不但住進了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磚瓦房,還走上了產業興旺的脫貧致富路,這一切都離不開潤豐村黨支部「娃娃書記」王施程的辛勤付出。 2017年10月,當時26歲的王施程調到了潤豐村工作。
  • 第一書記「省親」記
    李柯於2015年擔任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黨巴村第一書記。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他紮根黨巴,與群眾一同生活與勞作,帶著當地藏族同胞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緻富路。  「來了,來了……」21日下午3點,兩輛越野車駛入了黨巴村。村民們有的雙手沾滿麵粉、有的拿著哈達就跑了出來,他們爭先恐後地擁向回訪的親人們,不一會李柯的脖子上就掛滿了哈達。
  • ...故事」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丨劍河縣久仰鎮黨裡村第一書記潘仲海
    我叫潘仲海,是劍河縣久仰鎮黨裡村第一書記兼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黨裡村由巫裡村和黨開村兩個小村組成,是劍河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166戶7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343人。這裡山高坡陡、資源匱乏、環境較為惡劣,村民文化水平低、經濟發展緩慢。了解到黨裡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房屋老舊、季節性缺水、環境衛生髒亂差、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精細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我迅速走遍全村的常住戶,重點入戶走訪79戶貧困戶,了解村民所需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盼我不要走|仁懷市茅壩鎮二合村第一書記 羅...
    在局黨組研究誰去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已經50出頭,並且在副局長崗位上工作了多年,同時身體不是很好的我,自告奮勇的向局黨組請纓,主動要求帶領幾名幹部深入省定二類貧困村——仁懷市茅壩鎮二合村,參與脫貧攻堅戰役。從1995年到2010年,二合村是一個比較富裕的村莊。由於這裡的煤礦資源十分豐富,全村直接參與服務煤礦的村民就達50%以上。
  • ...我們的女娃娃都當書記了」丨正安縣桴焉鎮四聯村第一書記王靜
    正安縣是遵義市唯一一個深度貧困縣,省市縣三級下派到正安縣貧困村的第一書記總共96人,而全縣女性第一書記包含我在內僅兩人。我叫王靜,於2017年10月選派到正安縣桴焉鎮四聯村任第一書記。四聯村由於村級經濟薄弱、財政困難,公共服務設施匱乏,村裡每到夜晚漆黑一片,特別是村民外出勞作晚歸時,常常摸黑回家,村民一直希望安裝路燈。我了解實際情況後,積極對接主管單位領導,籌集20萬元扶貧資金,為四聯村購置並安裝了67盞太陽能路燈。王靜書記宣傳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脫貧攻堅精神路燈安裝完畢後,村民徹底告別了祖祖輩輩摸黑走路的歷史。
  • 第一書記楊小碎:異鄉書記來佐坪 用心用情戰脫貧
    「正在冬桃基地裡忙碌著,帶著眼鏡黢黑黢黑的人就是我們村的第一書記——楊小碎。記得楊書記剛來村那會白白淨淨的,用『蹩腳』的貴州話很難跟村民交流,來村已第三個年頭,看著黢黑黢黑的楊書記用『地道』的貴州話與百姓交流,不禁為他樹起大拇指,他真正地能夠俯下身子為百姓辦實事,真正地能夠為百姓著想,這樣的幹部太難得!」中寨組村民代澤念感慨道。
  • 金鄉胡集鎮張魏莊村來了個「胡書記」|第一書記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侯憲鋒 範長青)「聽說你們村來了個第一書記,你見過沒?」「咋沒見過,天天在我們村轉悠,昨天還幫我摘辣椒了呢。這個胡書記不孬,來俺們村時間不長,村裡的道路變乾淨了,環境變好了,還帶領我們聯繫養山雞、辦合作社呢。」
  • 文水:第一書記 郝金保在興縣
    郝金保,是山西文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派駐興縣孟家坪鄉侯家溝村第一書記,今年58歲,16年黨齡,36年市場監管一線幹部(其中在基層所二十餘年、擔任工商所長十多年,曾擔任局紀檢監察幹部十餘年),2019年1月赴任侯家溝村第一書記至今一年零五個月,時間雖不是很長,但扶貧工作業績卻值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