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
成為村民的貼心人
陳錦鉅幫赤水農戶採摘灰皮冬瓜。
前段時間,天氣酷熱,開平市赤水鎮的灰皮冬瓜也進入大面積成熟期。可是,赤水鎮沙洲村的瓜農們高興之餘又有點憂愁:因疫情原因,外地瓜販尚未開始上門收瓜,在本地零售又缺少人手,過百噸的灰皮冬瓜滯銷。好在不久後,他們的困難在沙洲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的幫助下迎刃而解。
原來,赤水鎮沙洲村是江門市中心醫院的對口幫扶村,該院辦公室副主任陳錦鉅自2019年4月起掛任開平市赤水鎮黨委副書記、駐沙洲村第一書記。在得知瓜農面臨滯銷難題後,他立馬站了出來,積極為瓜農尋找銷路,目前已經賣掉27000斤滯銷灰皮冬瓜。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不僅幫助農戶銷售灰皮冬瓜,疫情期間,他還第一時間奔赴沙洲村參與防疫工作,並通過多種渠道,為沙洲村籌措了超1000個醫用口罩和消毒酒精、洗手液,助力抗疫。在駐村工作中,陳錦鉅積極為村民出思路、解難題、送溫暖,成為當地村民的貼心人。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敖轉優
助瓜農售出滯銷冬瓜
赤水鎮是開平面積最大的農業生態旅遊大鎮,盛產冬瓜、香蕉、沃柑等,其中,灰皮冬瓜味美鮮甜,口感綿密,是當地有名的特產。原本打算灰皮冬瓜上市後能賣個好價錢,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沙洲村的灰皮冬瓜銷售渠道受阻,加之運輸成本昂貴,瓜農們遭遇「增產不增收」的困境,這對於山區的農戶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
「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解決農戶們的灰皮冬瓜滯銷問題,陳錦鉅一邊向赤水鎮黨委領導匯報情況,一邊尋求幫扶單位江門市中心醫院的幫助。
情系赤水,共獻愛心。接到陳錦鉅的求助後,江門市中心醫院立馬想方設法幫助當地農戶渡過難關。該院工會行動起來,組織團購活動,為灰皮冬瓜尋找銷路。在工會向職工發出團購灰皮冬瓜的倡議以後,大家紛紛響應,該醫院的總院和4家分院的飯堂及各科職工共團購7噸灰皮冬瓜。駐村第一書記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助農「帶貨」,幫農戶賣掉7噸滯銷灰皮冬瓜,此事刷爆微信朋友圈,成為扶貧攻堅的一段佳話。
「幸虧有陳書記幫助我們賣灰皮冬瓜,要不然我的灰皮冬瓜就全爛掉了,連本都收不回來!」沙洲村不少農戶擔憂了很久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如今,陳錦鉅還繼續與團體、單位、大企業、大食堂聯繫,為灰皮冬瓜打開銷售渠道,為當地的農戶增加銷路、減輕擔子。
「灰皮冬瓜賣得出,而且賣得好,大大激勵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確保了疫情防控和農產品銷售兩不誤。」陳錦鉅說。
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今年正月初三,在收到返回駐村工作的通知後,陳錦鉅立刻提前結束假期,收拾行李,離開在蓬江區的家,第一時間奔赴沙洲村參與防疫工作。
人數多、傳統節慶活動多,是防疫初期面臨的兩大難關。「我動員各村小組挨家挨戶宣傳,取消各種聚會,還主動和村民溝通,告知疫情信息,叮囑他們做好防護,儘量不要外出。」陳錦鉅介紹。
除防止村內聚集,外控輸入也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疫情防控初期,陳錦鉅會同沙洲村委會商議後,在各個村小組設立出入卡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他帶頭值守在村主要路口的防疫崗位上,對來往人員進行盤查詢問和體溫檢測,並進行車輛和人員的登記、動態跟蹤,對來自疫區的人員進行隔離處理,以最嚴格的疫情防控守住沙洲村的「安全之門」。
不僅如此,陳錦鉅還聯合當地村幹部對全村住戶進行全面細緻的摸排走訪,重點排查外省回村人員、發熱發燒人員、與確診病例緊密接觸人員等,登記造冊,確保重點人群摸排全覆蓋、零遺漏。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同樣重要,但對於大部分村民來說,通過網絡預訂購買口罩是件難事。沒有口罩,如何防疫?如何復工?
陳錦鉅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通過多渠道籌措了1000多個醫用口罩、消毒酒精、體溫槍、洗手液,並組織村幹部給村民送口罩,有效滿足了村民的需求。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市面上很難買到口罩,又不會用手機上網預約購買,想要出去做工,但沒有口罩,都不敢出門,能收到陳書記送來的口罩,真是太開心了!」沙洲村的一位村民說,當時從駐村工作隊員手中接過口罩,他十分開心。
「最近身體怎麼樣啊?家裡的米、菜還夠吃麼?生活上有什麼困難沒有?如果有什麼困難就直接跟我講。」在發放口罩的過程中,陳錦鉅還耐心詢問村民的生活狀況,並向他們講解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指導他們正確佩戴口罩,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復工復產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