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形成系統分類主要是在西漢時期,主要有漢制漢服,唐制漢服,明制漢服,然而要說最妖孽仙氣的卻是魏晉時期的漢服,古裝穿越劇中的服裝多參考魏晉時期的服裝,如果要問為什麼?
主要是因為夠仙,把女主男主襯託得夠迷人漂亮唄。
那為什麼漢服從保守含蓄的漢制,一下子跳躍到了,開放風逸的魏晉。
為何漢服從原先的保守含蓄走到了魏晉時期的飄逸仙氣。
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
第一,五胡亂華,胡人入侵也是一次文化的大融合,其中也包括胡人服飾的融合,其中的胡裙,胡帽多為中原人士喜歡,具皆效仿,後來的裹胸服飾也是其中的融合產品。
第二,衣冠南渡,氣候變化,文化中心由北方移到了男方,原來的漢服對當時還未完全開發的南方來說,過於炎熱,加上絲綢經過漢代的發展產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固漢服的發展在這個時期趨向於飄逸,廣袖寬袍,裙擺飄飄,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衣服上多絲綢制,這其實都是被熱的。於是走路帶風,十分風逸的服飾就孕育而生。
第三,文化使然,魏晉時期也是中國時期除了春秋諸子百家後,第二次文化自由時期,那時候的文人雅士,喜好吃五石散祛除男方瘴氣,以竹林七賢為代表。但是吃五石散身體燥熱,固多坦胸露乳,現在看到的很多魏晉時期的壁畫,國畫描繪當時情景的畫,多是如此。這也可能是為什麼網上有人戲稱為「魏晉瘋」,「嗑藥風」,那時衣物需要輕薄,文人雅士之間更是豢養男童,男風之盛曠古爍今。這些柔弱的男人的裝扮更是比女子更為妖豔,所以此時的男人漢服制式也是最為繁雜,而在古代作為男人附庸的女子服飾的發展也是百花爭豔。
魏晉漢服雖沒有漢制般繁重優雅,也沒用明制的雍容富麗,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喜歡。魏晉漢服的愛好者,如果想了解這段開放的文學歷史也可去看這個時期的小說,話萌「我回東晉當名士」
什麼?我穿越了東晉?
「哥哥,你是要成為名士的男人。」
「名士?等等,名士是誰?我為什麼要成為她的男人?」
「嘻嘻,是當名士,那是建康有才情風流的男人,才能稱為名士」
「哦,原來是當名士。」
「等等,現在的名士可是嗑藥暴露狂,基佬加麥霸」
「讓我緩緩.....」
「其他都好說,基佬就是男風,我絕對是拒絕的,我是304加厚鋼板?豈能隨便彎?」
「等等你拖我去哪裡?
「名士進修班。」「吾菊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