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又稱漢裝,華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是以華夏文化為背景和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具有華夏特色的傳統服飾,而且以漢服為核心的服飾體系是有區別與唐裝、旗袍等其他傳統服飾的,漢服是古時傳統服裝中的主要支柱,承載了上千年的華夏情,呈現一片旖旎風光。
一 漢服的概念和由來
漢服為何稱為「漢服」,古時對於漢服的定義概念是呈兩邊倒的,到底漢服是指具體某一個民族的服飾還是華夏兒女們在這片土地生活所接受的文化等因素共同締造的服飾呢,漢服是古時傳統服飾中的中流砥柱,在一大部分時間裡可以說濃縮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漢服的概念和由來也是極為重要的。
1、概念
漢服又稱漢裝、華服、華夏衣裝,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從黃帝時期到封建王朝明末歷經四千多年時間,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以華夏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形成了獨具華夏兒女民族文化風貌的服飾體系。
有學者認為漢服只是主流國民的服飾,代表不了所有的華夏民族;還有認為漢服這一詞本就是錯誤的,是古時世民寄託情感事物的說辭,更圖騰無異;也有認為漢服就是東方世民包裹身體以示含蓄內斂性格的「深衣」;更有認為漢服其實就是唐裝,這些說法都是片面有誤的,若漢服僅僅只指一部分華夏兒女的服飾,那就更古時所說的胡裝,胡服一樣。實際上漢服是指從周朝始到清軍入關的這幾千年間,以文化為基底,將所有生活在東方土地上的世民所倡導的思想,生活習俗等等因子都融入演變成服飾,除此還包括禮制規定。
2、由來
漢服一詞最早是出現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其指的是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還包含儒家思想的層面,春秋左傳公義中也提到華夏一詞也是由禮樂禮儀和衣冠制度而來,二十四史中也有對於漢衣冠的描述,所以漢服源頭在此,歷史悠久,「易-繫辭傳」中有黃帝,堯,舜垂衣冠而天下治的描述,可見漢服在奴隸社會時期便有了苗頭,經過歷史的變遷,朝代的更替,漢服便是華夏兒女對自身綿延不斷文化的認同和象徵,是古時歷史最悠久的服飾,承載的是傳統的文明禮儀。據古籍中記載,漢服由來時間長遠,但「漢服」一詞的描述也是在漢代前後才出現,漢服的發展起步是與古時傳統民族文化發展並肩,也可說古人是將傳統文化禮儀根植於所穿的服飾中。
二 新石器時期黃帝製衣起,漢服在涓涓細流中的發展演變
衣服最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當時的祖先靠打獵為生,在對於自己隱私部位用植物綠葉進行遮擋,這也算衣服的鼻祖,而後他們發現動物皮毛可以抵禦寒冷受凍,便使用動物皮毛當做實用衣物穿在身上,此時漢服的萌芽已經覺醒,再根據每個時間段世民的需求和對美的追求,依照禮儀制度漢服逐步發展融入改良。
1、華夏衣裳
漢服真正的源頭是華夏衣裳,傳說黃帝是華夏衣裳的發明者,黃帝前沒有房屋,沒有衣裳,沒有禮儀制度,黃帝便開始造屋宇,製衣裳,定喪葬,擬定製度等,才讓那時千萬百姓倖免於生存之難,黃帝製成的衣裳就被稱為華夏衣裳,也是在那個時期最原始的紡織和種植技術開始出現,那時的古人將麻布利用紡織手段織成實用性強的衣裳,至此漢服第一代就問世了此後便一直延襲黃帝時期的叫法,華夏衣裳。
2、冠服的逐漸形成
原始社會後的夏,商,周時期被稱為奴隸社會,因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變化,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百家學說興起對各個諸侯國的文化思想和風俗服飾都有不同的影響,也使得諸侯國之間的冠服制度有所不同。周朝時期,禮儀祭祀等相關的奴隸制度已經完善,根據史料記載中關於士大夫冠服服飾有這樣的規定;士的初裝,是採取深衣制,冠服的一端稱玄端,根據父親的身份地位,採用玄裳,黃裳,雜裳,為冠者要根據官位穿著官爵服以便上朝,並且裡面要穿白淄布製成的素衣或絲絹製成的素衣,冠服外再依據身份系以綬帶,或紅或黃等。春秋時期,周王室衰敗,周禮受到嚴重破壞,在百家爭鳴的思想影響下漢服制一直反反覆覆,因此當時孔夫子一直倡導恢復周禮制,雖如此漢服還是以周制為基本要義,冠服制度也在動蕩中逐漸形成。
3、秦漢
秦朝時期實行;一統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的統一化政策,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制度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統一,將混戰了幾百年的衣冠制度進行了重新整理規劃,還是以周制為基礎,沿襲戰國時的冠服,以袍服為主要款式,在顏色上引用了陰陽五行,秦始皇認為周屬火,秦壓制住了周應屬水,在當時黑色代表水,便規定以黑色為漢服的最尊貴顏色,犯了錯下了獄的囚犯和奴隸所穿的囚服則是紅色。
漢朝總體來說承秦制穿袍服,衣袖寬大稱為袂,袖口收緊縮小稱為祛,衣領敞開便於露出裡衣,下衣擺處有一排密襉,衣領和衣袖都紋有裝飾花紋,但根據款式形狀不同還分為曲裾袍和直裾袍,西漢時期流行繞襟的曲裾袍,東漢時期流行不繞襟,衣裾在側邊的直裾袍。秦漢時期的貴族女子一直是穿著承周制的三重衣,到了漢朝時期女子無論身份都流行上襦下裳的襦裙,不過依靠生產力等社會因素的發展襦裙在色彩和款式上都有變化。漢服制是在秦朝統一確立的,在漢朝形制完備,這與儒學思想的流傳離不開,總結來說秦漢時期的漢服制度就是儒家思想禮制的揉入。
4、魏晉,隋唐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是古時又一個社會大動蕩時期,戰亂紛飛,人心浮躁,漢服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形式上的大變動,那時的古人將時局造成的心境反映在漢服服飾上,開始追求自由,個性解放,他們不再用深衣將自己身體包裹起來,而是追求坦胸露臂,女子也不再流行一重又一重的三重衣,則是裙袖翩翩,袖帶飄逸的灑脫輕鬆的自在感,在漢服的顏色上魏晉時也不再主流黃,黑色,女子更偏愛色彩豐富的服飾,男子則酷愛白色和衫或寬鬆的冠服。
這是因為在當時莊子玄學的影響下,古人在漢服上掙脫了前朝儒學禮制的束縛,摒棄風雅,追求精神和個性的彰顯。隋唐時期是古時國力最強盛的年代,在各項制度完備,疆土統一遼闊,經濟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繼漢時的傳統繼續發展絲綢之路,與西域及西方地區進行文化貿易的交流,自然為漢服也注入了新的審美。男子以衫,圓領衫為主流,衣袖受外來審美的影響多為直袖和寬袖,並且冠飾「烏紗帽」也興起,女子則沿襲魏晉時期,喜愛袒露胸部,顯示健美身材為主流,色彩上更加隨心大膽,款式上更加多樣自由,但有一最大的特點是,黃色變成尊貴的御用色,禁止民間百姓使用。
5、返潮,沉澱
漢服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突變和隋唐五代的異軍突起,在宋朝一改前的開放富力,追求清新質樸的主流風格,因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商品經濟開始發展,手工業和紡織業技術突飛猛進,漢服在絲織品和花色上相較於前有了質的飛越,宋朝官府以舊承唐制再加以改觀,那時的漢服整體出現向初期風格返潮的趨勢在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影響下,但又沒有徹底回歸,而是在沉澱期有漢服初期的莊嚴樸素也有中期的富力清雅,從宋後元朝漢服加入了異域色彩風格一直緩慢發展直至明朝沉澱成形。
三 漢服在發展過程中的傳統文化款式美
漢服從原始社會起到封建社會明朝終,隨古時朝代更替變遷,隨社會時局起起伏伏,被百家學說沁透深入,被異域風情擾亂交融,形成了華夏民族獨有的風格底蘊,承載了華夏兒女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自然形成了古時傳統文化的款式之美。
1、上衣下裳的天人合一美
上衣下裳是漢服中最古老的款式,是構成漢服體系中最基本的樣式,最晚形成於奴隸社會商朝,在釋衣裳中這樣解釋到,上衣為人們上半身所穿的衣物,為何?是因為人們要因它而庇護寒暑的侵襲,下裳為人們下半身所著的衣物,為何?是因為它是一種屏障,用來保護;無論皇宮貴族,平民百姓,還是男女老少,都皆可穿著。上身著衣,下身穿裳,這種搭配靈活,樣式簡單的著裝,在歷經幾千年的變革中不僅成為了漢服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款式還對周邊鄰邦和西方國家的服飾產生了影響。依據古時傳統思想審美,上衣用純色,下裳用間色,暗合天地玄黃,上下衣裳相連的款式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美。
2、交領右衽的端莊公正美
交領在商朝就已經形成,它是漢服在手工業工匠中用最古老的裁剪方法所呈現的結果,左右的衣襟包裹頸部在胸前相加,不僅方便保暖,給人一種莊嚴對稱的視覺感官,右衽是指右邊的衣襟在內左邊的衣襟覆蓋在外層的穿著方式,自古以來交領右衽就是華夏最重要的風俗之一,孔夫子曾說;若是沒有管仲,我們便是披頭散髮的蠻夷,管仲是尚右的鼻祖,交領右衽的地位便從這來,古時一直以左右論尊卑,左右方位預示著等級秩序,左遷從來都是降級的含義,所以古人將封建社會的尊卑等級投射到漢服中以顯端莊公正美。
3、寬袍大袖的從容大度美
寬袍大袖是漢服的最顯著特徵,更是漢服體系中獨特風格的專屬代名詞,寬袍大袖形象化就是指漢服中的袍服,也是最先演變的冠服之一,袍服是古人使用頻率最高的漢服之一,它上下一體,版型寬鬆,常做禮服和冠服,古人在穿著它日常活動時定要莊嚴大氣,所以寬袍大袖所體現的便是漢服中顯示的傳統文化的從容大度美。
4、繩帶繫結的自然和諧美
漢服中是用繩帶代替扣子的作用,保證漢服整體的流暢性和呈現的美觀效果,這也算漢服中唯一不變的款式,即使在後期出現了紐扣,也沒常用或被隱藏在衣襟下,依舊還保留繩帶,起到固定衣物,修飾身形,裝飾漢服的作用。繩帶也被稱為系帶,在漢服發展過程中樣式越來越多樣,所設計多種顏色,各種花式,為與漢服整體款式相契合,給予古人自然和諧的視覺美。
四 漢服與旗袍和唐裝的不同之處
古時傳統服飾文化中,除了漢服為主要支流外,還出現了胡服,旗袍及唐裝等小支流,它們和漢服一起共同締造了古時傳統服飾,相比之下漢服與它們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1、旗袍
旗袍起源於滿族服飾中的旗裝,以立領,盤扣為特點,整體呈較為硬朗的直線型款式,現今所了解的旗袍是經後所改良的,旗袍原是貼合北方遊牧世民生活習慣所設計的,衣袖短而利落,整體貼身緊湊,適合古人騎馬狩獵的生活習俗和特點,由此來看旗袍是傳統服飾中的一種,其起源於清朝或某個朝代,形成時間短,漢服是華夏兒女的主要服飾,從款式上來看與旗袍大有不同,但也有細小的相同之處,或說旗袍的演變也依據漢服的款式特點,旗袍算古時女子裙裝一類,直線型的版型有違漢服裙襦上衣下裳的基礎款式,自然與漢服其他特點也有所不同。
2、唐裝
唐裝並不是大家認知中的唐朝所興起的衣裝,它是由馬褂加入現代設計改良後的衣裝,切切實實是近代的服飾款式,特點是立領、對襟、連襟、盤扣,名稱是因西方世民將國人在其生活的地方稱唐人街,自然而然所穿的衣服便是唐裝。
唐裝的設計或也依照漢服中坎子的樣式,但它與漢服整體是不一樣的,二者自然不能混淆,現有人也認為唐裝不就是漢服,不就是古時古人所穿的服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漢服是華夏兒女生活習俗,文化思想的結晶,唐裝是現代人的智慧,它們不在同一時空,更沒有可比性,自然不能混淆,更不能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