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火了,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致敬科學家脊梁們

2020-12-22 非標領域機械工程師

時隔近兩年,中國太空飛行器又重返月球。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登陸,玉兔二號月球車如今仍巡視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則眠,日出則醒。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過的區域收集塵埃和碎片並將其送回地球,以便於分析月球形成演化歷史。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採集月壤的國家,而距離上一次成功採集月壤,已經過去了40多年。之前,美國「阿波羅計劃」靠人力累計從月球運回了380多公斤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嫦娥五號則希望帶回來2公斤月球物質。不要小看這個數字,2公斤的目標決定了嫦娥五號的重量,也決定了選擇哪一款火箭將它送往月球。能帶回樣品已是成功。

這次發射嫦娥五號真的火了,國外的小夥伴們都在爭議著她,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

作為八戒的我,看到嫦娥仙子順利升空,百感交集,中國的科學家真的很棒!每一次發射都穩紮穩打,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目標星辰大海,為科學家點讚!

大家先弄明白了,我家仙子這是去「偷」月亮家的東西去的,兔子家看好了哈!

風雷動,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但在嫦娥五號順利升空奔向月球時,開啟我們國家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往返任務之旅,可謂是普天同慶。但偏偏在網絡上發現,一些「精神日本人」拿日本隼鳥二號貶低嫦娥五號,以此證明日本的航天技術比中國先進。

他們認為登陸小行星比月球表面軟著陸要難些,故貶低我們的航天技術。那麼到底哪個更難呢?我們把火星表面軟著陸也加進來,難度順序是火星表面軟著陸高於月球表面軟著陸高於小行星登陸。

細心的人早已經發現,提到月球和火星,我說的是軟著陸,而小行星直接說的就是登陸。因為小行星體積太小了,像日本隼鳥二號登陸的龍宮小行星,直徑不足1公裡。所以引力非常小,探測器降落時不會因為這個小行星的引力而撞壞,根本用不到軟著陸技術。日本的隼鳥2號登陸龍宮小行星,探測器降落時既不用靠降落傘也不用大力反推,只需要保持探測器的姿態正確就可以了。

我們一旦成功實現,探測月球方面將追平俄羅斯。接下來就是和美國進行較量了,這是可喜可賀!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一直以來對中國航天事業充滿信心。

軟著陸火星的關鍵技術,看成功率就知道了,目前只有美「毅力號」實現過火星軟著陸。不論是從外太空返回地球,還是登陸外星,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減速。比如環繞地球的近地軌道的最低安全速度是7.88公裡每秒以上,而航天員和返回式衛星和飛船落到地面上的速度最終原則上就是著陸點的地球自轉線速度,可以簡單地認為是0,這個減速幅度其實是很大的。

當年強大的北極熊,現在的俄羅斯和歐空局,試驗了幾次都失敗了。我國7月發射的天問一號,如果能順利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那又將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壯舉。

未來著陸方式探索——據了解,NASA正在積極研製新型火星著陸裝置——「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將滿足更大質量探測器的著陸減速要求。當探測器以大約3.5馬赫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時,該裝置能迅速充氣,以增加表面積,進而增加空氣阻力。後續,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環帆降落傘打開,幫助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

縱使旅途漫漫,艱險重重,也阻擋不了人類對宇宙星辰的嚮往,今年的火星探測窗口期迎來了新一輪的「火星熱」。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所說: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讓我們以「天問」的勇氣,堅韌的「毅力」,奔向新的「希望」,為人類進一步了解火星乃至太陽系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貢獻。攜手共進,一起開拓深空探測事業,這才是全人類之福!

嫦娥五號歸來正逢深夜,內蒙古四子王旗的著陸點很可能已是白雪皚皚,搜索返回器的任務將在寒冷的黑夜進行,但迎接嫦娥五號歸來的人們,心一定是火熱的。這一個月的等待,可能辛苦科學家們了,加油!

#嫦娥五號#

相關焦點

  • 真正九天攬月五洋捉鱉!
    重上井岡山中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今天這一切終成現實。毛主席詩詞最近嫦娥五號真是賺足了眼球,成功登月,從月球上採集土壤並從月球上起飛正在返回地球,真的像科幻電影裡的故事,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面前,古有嫦娥奔月之神話,人們幻想著有一天能長上翅膀飛到廣寒宮
  •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西電厲害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西電厲害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上九天攬月
  •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什麼意思什麼梗?出處是哪裡介紹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什麼意思最近大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裡,見清因為販賣盜版光碟被拘留,小曉慢下這個消息,以女朋友的身份護甲陪林爸爸過年,在接見清出獄的時候,小曉問她:「你願不願意為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我願意。
  • 隸書新作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每日一品第961期)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毛澤東主席在1965年5月下旬重新登上井岡山之後,寫下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中兩句充滿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名言,這也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終於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力的增強變成了現實:首先是今年10月10日8時2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意味著我國一項科研攻關的全面成功,是我國設計、材料、密封、通信、安全、集成技術的又一次新的突破,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二是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她經過落月、探月、採樣
  • 原來,英文版「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樣說
    89年出生的民主黨女孩Ocasio-Cortez當選美國聯邦眾議院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 和中國一樣,民主黨內老同志也對這位政治新星不怎麼放心。老成持重的民主黨參議員 Claire McCaskill (65歲)接受CNN採訪時提醒Ocasio-Cortez,漂亮話好說(Rhetoric is cheap),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walk the walk)。
  •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合肥三十二中舉行科普講座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航天和深海領域無線定位導航技術。」12月4日下午,合肥三十二中學生發展中心特邀合肥師範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張量博士在樹蕙堂舉行一場科普講座。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夢想正在穩步實現
    據近日主流媒體傳出的好消息稱,那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上升器與軌道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上天攬月,總設計師背景揭秘,竟來自西部非985高校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毛主席經典的詩詞,其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星辰大海之夢。前不久,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909米處坐底,實現了「可下五洋捉鱉」;昨天,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將要去月球上採集月壤並帶回來,真正實現「可上九天攬月」。
  • 希望以後也會有人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一、希望以後也會有人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 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孫悟空你還能潛多久?
    我原本的建議是取名「悟空號」,孫悟空就是個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主,深海之中哪裡去不得?為了取定海神針大鬧龍宮,連龍王都唯恐避之不及,作為蛟龍號的升級版當然要叫一個比蛟龍厲害的名字。遺憾的是「悟空號」這個名字已經被中科院用來給探測暗物質的衛星當名字了,畢竟上九天攬月孫悟空也在行,如果因為重名的原因不能使用「悟空號」的話,取名「行者號」也是可以的嘛。
  • 國際電聯秘書長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婧昊):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圓滿完成了本次探月之旅。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向中國政府發賀電,並在第一時間接受記者專訪,祝賀「嫦娥五號」回家。趙厚麟表示,他非常關注並收看了「嫦娥五號」返回全程直播,向中國政府和所有參與這次探月工程的科研和技術人員,各級領導和廣大員工表示熱烈祝賀。趙厚麟指出,從月球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本文轉自【新華社】;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是一種豪情也是我們今天創造的奇蹟可在深海區域人類的蹤跡卻極為罕見而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他隨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是處在如此嚴峻和特殊的形勢下,中國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北鬥三號成功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徵五號不負眾望,嫦娥五號載譽歸來;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載人下潛超過萬米;珠峰測量精確高程公布;5G在全國各地普遍布局,進展神速;量子計算機「九章」橫空出世等等,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壯舉,令人驚豔
  • 中國首次萬米載人潛水破紀錄,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水深每加深10米就多一個大氣壓,11000米的挑戰者深淵有1000多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米有1萬噸的東西壓在上面,所以對潛水器的挑戰是非常大的,主要是對材料和工程結構的挑戰,所以這一次的奮鬥者號探測器用的材料主要是鈦合金,鈦是強度最大的金屬,並且它其實很輕,所以是用來做潛水器的理想材料,並且鈦合金抗腐蝕性能非常好,適合深海環境,並且結構上奮鬥者好是一個球形的潛水器
  • 【胡律師說法】嫦娥五號從月球上挖回來的「土」歸誰?
    【胡律師說法】嫦娥五號從月球上挖回來的「土」歸誰?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成功將月壤樣本「打包」。浩渺星空給予人類探索宇宙的無儘可能,「嫦娥」奔月,「天問」飛天,我們前進的腳本從未停止。
  •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預計本月16-18號間抵達地球
    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12月13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他隨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是處在如此嚴峻和特殊的形勢下,中國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北鬥三號成功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徵五號不負眾望,嫦娥五號載譽歸來;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載人下潛超過萬米;珠峰測量精確高程公布;5G在全國各地普遍布局,進展神速;量子計算機「九章」橫空出世等等,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壯舉,令人驚豔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中國長徵5號遙五重型運載火箭,馱運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巨大的火焰推動下,一舉向月球奔去,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將跨越38萬公裡,前往月球執行火星勘探任務。《自然》雜誌提到,嫦娥五號樣本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理解上的一個重要空白。這些來自月球的物質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精準地確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根據計算隕石坑的方法,月球也是為其他行星測年的重要參考。
  • 嫦娥五號安全回家,美國曾贈送1克月球樣本,到底該不該還?
    嫦娥五號11月24日凌晨順利發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安全返回地球,整個探測採樣歷經23天,至此中國正式成為第三個擁有月球採樣能力的國家,而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也圓滿收官。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願實現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膾炙人口的名句,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引用了「可上九天攬月」,他表示: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