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法國輕音樂大師--保羅.莫裡哀(Paul Mauriat)

2021-03-01 古典音樂家網


保羅.莫裡哀,法國輕音樂大師。1925年3月4日出生於法國馬賽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中,4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時進入馬賽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由於對爵士音樂的熱愛,莫裡哀放棄了做鋼琴家的願望而投身於流行音樂。1944年19歲的保羅開始了通俗樂隊的指揮生涯。1965年他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也就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裡哀輕音樂團(保羅·莫裡哀樂團與德國詹姆斯·拉斯特樂團、義大利曼託瓦尼樂團並稱為三大輕音樂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

1925年3月4日,保羅·莫裡哀誕生於法國南部馬思聖街15號舊港尤波而附近。在四兄弟之中,他排行老么。他的父親除服務於當時的郵局之外,也從事業餘的音樂活動。4歲時,保羅·莫裡哀開始彈奏鋼琴;5歲時,他的音樂才華受到家人的注意。10歲開始進入馬賽國立音樂院研習4年正統音樂,並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馬賽音樂院畢業之後,保羅-莫裡哀立志要成為古典音樂會上的鋼琴演奏家。後因迷上當時流行的爵士樂,而改變此雄心大志。17歲時,其自組樂團開始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奏,他自己擔任鋼琴獨奏,不久他便前往法國的音樂中心巴黎發展。

才華初現

他的音樂才華被巴克雷(Barca)唱片公司總裁發掘邀他為該公司旗下的首席歌星,擔任錄音伴奏。曾分別為法國著名的歌星夏而-亞茲納弗(C.Aznayour)、米洛依-馬締歐(M.Mathieo)、達莉妲(Dida)及莫利斯-西瓦利耶(M.Chevaier)等作曲、伴奏。除為歌星伴奏外,他也寫過多首當時曾流行的歌曲,如《懷念的約會》(Rendez-Vous Au avandou)、《賭命》(Sur Ma Vir)、《浪漫行程》(a ongue Marche)等。

1963年與法國另兩位情調音樂樂團指揮法蘭克-波賽而(Frank Pource)及雷蒙-魯菲而(Raymonf efevre)合寫了一首著名的流行曲《天涯海角永相隨》(I Wi Foow Him),後來由小蒞姬-瑪琪(itte Peggy March)唱紅,風靡一時。1996年,此歌再度出現在喜劇片《修女也瘋狂》中,重燃熱門。

聞名世界

1965年離開,同年正式組成了一支象徵著他個人的大樂團--保羅·莫裡哀樂隊(e Grand orchestra De Pau Mauriat)。1966年,保羅·莫裡哀與法國飛利浦唱片公司籤訂長期合約。此後他的一系列演奏錄音正式由飛利浦唱片公司(總公司在荷蘭)向全球發行。同時,他最燦爛的音樂生涯也由此展開。

1967年,他將一首歐洲電視網歌唱大賽(Euovisio Contest)的第四名歌曲《愛情是憂鬱》(Love Is Blue/'Amour Est Bue)改編灌錄成演奏曲後,收錄這首樂曲的該張專集唱片也在全球各地創下了銷量六百萬張的輝煌紀錄。從此,保羅·莫裡哀揚名國際。1968年,保羅親手改編的《愛情是憂鬱的》衝出歐洲大陸,在全美國流行並灌制了唱片,連續6周蟬聯美國Biboard熱門歌曲排行榜第一名,成為該年度的金唱片。2月,保羅·莫裡哀應邀參加美國最具權威的電視節目《蘇利文劇場》(Ed Suivan Show)的演出。並獲法國ACC唱片大獎。1969年保羅·莫裡哀首度率團前往日本公演,他那清新鮮明的瑰麗音色立刻席捲整個日本樂壇。

自1971年起,保羅·莫裡哀每年都率團前往日本公演,至1998年止,他已經連續第22次率團赴日公演。1970年應墨西哥樂迷之請,灌錄了《愛情海的珍珠》(Peneope),同時也風靡全球。1975年保羅·莫裡哀率團首度前往韓國漢城公演,對親耳聽到的韓國民謠《阿里郎》非常喜愛;1976年在巴黎專屬錄音室Studio Des Danes完成了這首韓國民謠的演奏錄音,題名是(Eastern Love Song)。1976年將他每年訪日公演時的印象化作音符,由他自己譜曲、編曲兼指揮,在巴黎完成了一張《日本紀行》(ove Sounds Journey)的錄音專輯。1979年保羅·莫裡哀將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改編灌錄成一張《日本流行歌曲演奏專集》(Message D' Amour)。

1981年保羅·莫裡哀親自擔任日本版畫家池田滿壽夫所執導的電影(Roma Daa Finestra)的全片配樂工作。1982年在巴黎專屬錄音室灌錄了一首臺灣校園民謠《龍的傳人》,除首張華語樂曲世界級大樂團演奏之外,更在華人世界掀起了一陣「保羅·莫裡哀」的狂飆。除此之外,保羅·莫裡哀也為香港女歌星雷安娜譜寫了一首港劇的主題歌《痴情劫》。1982年該團鋼琴手傑拉而-岡比斯(Gerard Gambus)離開樂團,另尋獨立。從此編曲工作完全落入保羅·莫裡哀一個人的手中。1983年12月11日及12日保羅·莫裡哀首度率團赴臺灣地區公演。

旅行公演

保羅·莫裡哀旅行公演的足跡已經遍及全球五大洲,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1984年他演奏了齊豫的《橄欖樹》。1985年再次赴臺訪問,帶來了黃鶯鶯的《只有分離》。1986年他為臺灣樂迷寫了一首創作曲《臺北之歌》(Song For Taipei/Thinking Of You)。1987年他推出三部不同主題的專集《小夜曲》(Serenade),《伊比利亞》(Iberia)、《長記我心》(Remember)。1988年推出《法國金曲集》(Best Of France)。

1990年,臺灣當紅歌星童安格演唱了保羅·莫裡哀的創作曲《愛的主題曲》成為當時熱門話題,此曲至今仍在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班機上作為安全須知安全短片的背景音樂使用,估與原曲名稱(PM Eastern ove Song)有關。同年還推出一張保羅·莫裡哀樂團自身的名曲回顧專集(Retrospective),用全新的編曲手法改編演奏了過往二十年樂團的招牌曲目。1991年出版了保羅·莫裡哀樂團生涯紀念的音樂會集錦《金色音樂會》(God Concert)以及一張收錄改編12首臺灣地區流行曲的專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包括標題曲及《大約在冬季》、《我的未來不是夢》等等,91年起,他暫停對日本的巡迴演出,專心錄音工作和享受晚年。1992年爵士樂名曲改編集(Nostaiazz)。

1993年為飛利浦灌錄最後一張唱片《激情》(Emotion)。正式告別當時寶麗金集團。籤約日本玻麗佳音(Poy Canyon)。此時正值保羅·莫裡哀灌錄了第1000首曲目。1994-1996年陸續出版《電影金曲集》(Soundtracks)與《恰克與飛鳥名曲改編集》。1996年2月美國(Biboard雜誌)出版特刊《保羅·莫裡哀30年樂壇成就特輯》。保羅·莫裡哀樂團於96年兩度訪日演出,回饋樂迷三十年的支持。1997年,保羅·莫裡哀再度訪日。在28個城市作了36場公演,這也是他三十年間第21次在日本公演。訪華事宜在繼續洽談中。

告別舞臺

1998年,保羅·莫裡哀宣布正式告別演出舞臺,並與樂團接班人Gies Gambus同臺指揮。[音樂會定名為《再見音樂會之旅》(SAYONARA Concert Tour)。在橫濱及東京,保羅·莫裡哀見到了邀他訪華的中國樂迷徐毅,再商訪華行程。

1999年,保羅·莫裡哀開始了退休生活,而樂團也暫休一年準備新世紀的出發。保羅·莫裡哀親筆題寫——「將在21世紀繼續為您演出,我很高興我的樂隊將在全世界的舞臺上繼續發揮光大輕音樂的傳統。雖然我已決定自己不再到各地演出,但我將繼續擔任樂團的藝術指導,經我改編的音樂是保羅·莫裡哀所獨有的。我的長期助手吉爾·岡比將接過我的工作,率領樂團將保羅·莫裡哀的音樂奉獻給全世界愛好音樂的朋友」。2000年12月8日,在結束日本巡迴之後,樂團首度巡迴出訪中國內地。

2006年11月3日,保羅·莫裡哀在法國南部城市佩皮尼昂去世,享年81歲。

主要作品

love is blue(愛情是憂鬱的):作於1968年,原型是一首並不成功的流行歌曲,經保羅-莫裡哀改編為輕音樂後竟然脫胎換骨,立即風靡全世界。本曲風格流暢,曲調和節奏都洋溢著全新的感覺,至今仍是保羅-莫裡哀最著名的樂曲。保羅-莫裡哀在1977年曾創作過迪斯科風格的樂曲。


I like chopin(我愛蕭邦):這是1984年上半年,在英國和西德佔流行榜首位的、受到歐洲各國的廣泛歡迎的曲子。是義大利作曲家戈塞伯的人氣之作。在這裡保羅-莫裡哀樂隊的流暢、明快的演奏,將使你心曠神怡。


el bimbo(橄欖的項鍊):這是比伯傑特樂團「傷感的賓伯」的原作曲目,保羅-莫裡哀採用了這種羅曼蒂克的標題,於1975年先於原曲發行了唱片,使該唱片頓時走紅,但作為與之競爭的賓伯原作唱片,卻嚴重受損。改編曲竟然搶了原作的風頭,這在音樂史上也是不多的。


pearl fisher(採珍珠者):這是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的歌劇《採珍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第一幕中的詠嘆調,保羅-莫裡哀將「耳邊迴響著你的歌聲」這首古典樂曲賦與了現代韻味。此乃保羅-莫裡哀的保留曲目。比才 (1838--1875)是法國最優秀的歌劇大師之一。其代表作是著名的歌劇《卡門》(carmen),此外還有《採珍珠者》、《伯斯美人》(la jolie fille de perth)、《扎米蕾》(djamileh)等。


penelope(愛琴海的珍珠):該曲作者是西班牙的辛格松和奧古斯特。但由於保羅-莫裡哀樂隊非常出色的演奏而聞名。貝爾羅塔是神話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本曲是保羅-莫裡哀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


i will follow him--chario(天涯海角永相隨):詞作者夏庫-佛朗特,曲作者為富朗克-布爾傑和保羅-莫裡哀。


toccata託卡塔(淚的即興曲):與「love is blue」、「愛琴海的珍珠」一樣,這是保羅-莫裡哀最暢銷的唱片。取材於古典題材,是戈思登-羅蘭1973年的作品。

chanson pour anna (天使小夜曲):這是andre popp,受夏威夷第二代日裔人吉他手哈巴特-歐塔的委託,於1972年創作的樂曲。保羅-莫裡哀於1973年一將唱片問市,便備受歡迎。

mamy blue(憂鬱的母親):該曲在1971年流行於歐洲,不久便流傳於世界。該唱片一發行便走紅,隨後大量與之競爭的唱片紛紛上市。菲魯特-利姆作詞,艾貝魯作曲。

minuetto(薔薇色的圓舞曲):保羅-莫裡哀的本人創作的作品,1975年風靡一時。

brasilia carnaval(清晨的狂歡):在巴西保羅-莫裡哀的追星族也很多,1977年以巴西人為對象出版了專輯,該曲是此專輯的標題曲,編制、錄音均於1975年在法國製作。

nocturne(蒼茫小夜曲):如標題的幻想曲,1966年保羅-莫裡哀作曲。這是音樂會上極受歡迎的曲目。唱片於1969年上市,當然十分暢銷。

reine de saba(薩巴女王):佛爾斯-鮑庫斯的代表作,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曲目。作者是辛格松-古拉依達的米吉魯-羅蘭。薩巴是舊聖約書中女王的名字。

siffier sur la bolline(迴蕩口哨的山丘):電影製作傑魯-斯塔辛的兒子,尚且年輕便已辭世的很有人氣的歌手傑塔在1968年的走紅曲目。但原作為與帕卡、巴澤利和巴朗多的合作之作,義大利製作。

tombe la neige(下雪了):著名歌手薩魯-巴特勒的代表作,當時極為暢銷。該曲為1964年自己創作的走紅曲目。

godfather(教父):1972年這部描寫義大利黑手黨的同名電影上演後,導演克伯拉的名聲大振,還誕生了新影星阿魯巴西諾。因此,這首由尼諾羅塔作曲的主題曲在世界廣為流傳。當然,各唱片公司競相出版專輯,保羅-莫裡哀的唱片與桑得拉唱片相比,更勝一籌

I love breeze(我愛微風):保羅-莫裡哀專輯的標題都很有魅力,這就是例證。原曲的標題是「愛的旋律」,這是保羅-莫裡哀自己創作的曲目。

piano ballade(哀愁的蕭邦):鋼琴詩人蕭邦(1810-1849)的作品敘事詩第3號短小調第1音階作品23號,經保羅-莫裡哀改編,成為廣受歡迎的古典流行曲目
UN BANC, UN ARBRE, UNE RUE:該曲已成為香港小姐競選的主題音樂

外界評價

有機結合

保羅·莫裡哀(Paul Mauriat)十分注重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緊密有機相結合,形成了他那將優美的旋律,生動活潑的節奏和明朗的氣氛結合起來的獨特風格。從嚴格的意義來看,保羅·莫裡哀灌錄的諸多輕音樂唱片橫跨古典與流行兩界,沒有古典音樂具有的深刻、內在,也沒有流行音樂對時代心緒的抒發、表達。保羅·莫裡哀的輕音樂和諧、優美,對位的是中產階級的生活格調。年輕一代的聽眾大約很難從保羅·莫裡哀的音樂中體會那種與歐洲浪漫派藝術相通的情致,他們更願選擇搖滾與時尚歌星的唱片;而對另一批具有知識與文化背景的聽眾而言,他們要找的是純粹的、沒有電聲樂器的古典樂器發出的聲音。保羅·莫裡哀在輕音樂裡完成的跨界工作,試圖把古典音樂普及化、通俗化,甚至表層化,音樂作品表現出抒情歌曲與古典結構的嫁接效果。電聲樂器的運用,古典樂隊的編制,顯示出時尚與古典混雜的特色。

音樂使者

20世紀60年代後期,法國的音樂舞臺在悄悄地進行一場革命,1965年莫裡哀組織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樂團。保羅·莫裡哀樂團以一曲《藍色的愛情》徵服了世界,在此後30年中,唱片《藍色的愛情》共銷售了3000萬張。保羅·莫裡哀樂團也成為法國人家喻戶曉的最通俗最著名的輕音樂團,從此保羅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情調音樂的使者」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音樂之神」。儘管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但他給人們的印象是溫文高雅,風趣幽默與平易近人而成為世界級明星之一,在世界30多個國家進行了數百場的演出。


保羅·莫裡哀於1998年告別舞臺,但是他的樂隊仍是派往各國的音樂使者。莫裡哀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舉辦過音樂會,在日本和韓國舉辦的音樂會最多,在這兩個國家共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莫裡哀在日本有大批的追捧者,他的作品在那裡被視為音樂的最高標準。

浪漫風情

儘管缺乏內涵,莫裡哀的音樂還是有一種特殊的浪漫氣質,被譽為「情調音樂使者」、「法國音樂之神」。莫裡哀的樂隊組建伊始,輕音樂沒有古典樂的凝重,也沒有流行曲的張揚,他完美地將二者融合,創立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所寫的音樂中具有那種獨特、新鮮、浪漫的弦樂音響,明晰、活潑的節奏和銅管、打擊樂器的音色,具有特有的保羅·莫裡哀樂隊輕音樂風格。樂隊擁有包羅萬象的曲目,著名的電影主題音樂、各國民謠、古典音樂、歐美流行音樂、拉丁美州愛情歌曲、亞州風情樂曲、聖誕歌曲乃至甲殼蟲樂隊的歌曲、夏威夷的吉他曲等等,如此眾多的曲目,歷經了歲月的流逝而愈加醇厚,並享有極高的聲譽。如果想從頭領略保羅.莫裡哀的浪漫風情,這張《藍色的愛》是個好選擇。其中的旋律有一種潛滋暗長的懷舊情緒,浪漫的情調永不會過時,帶有一種潑灑的濃豔的藍。事實上,這首《藍色的愛》開始名不見經傳,經過莫裡哀的編寫後,才得以風靡一時,又被填上歌詞,眾口傳唱:「沒有你,我的世界是藍色(憂鬱),我的生活是灰色,我的眼睛是紅色(哭的),我嫉妒的心是慘綠,孤獨的夜是漆黑。」罷了,別的顏色我不要,給我一點純淨的藍色吧——人生的煩惱多如牛毛,與其為金錢苦悶,為權位煩惱,倒不如為愛情憂鬱,為音樂傷感,那總是一件美好的事。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l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絕美輕音樂 | 法國音樂之神:保羅·莫裡哀,動人樂曲,傳世經典
    ·莫裡哀(Paul Mauriat),法國輕音樂大師,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裡哀輕音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極富浪漫的風情,因而被譽為「情調音樂的使者」、「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音樂之神」。
  • 最好聽的輕音樂100首
    保羅-莫裡衷(Paul Mauriat,1925.3.4-2006.11.3),又名保爾-莫利亞,是世界著名的輕音樂大師,法國音樂之神。上世紀 60 年代,保羅·莫裡哀樂團以一曲《藍色的愛情》徵服了世界,在此後30 年中,唱片《藍色的愛情》共銷售了 3000萬 張。
  • 輕音樂 |《Love Is Blue》清新明朗,醉人心扉
    《音樂時光》中國最美音樂微刊探索音樂美學 · 發現生活詩意音樂
  • 《Love Is Blue(憂鬱的愛情)》:這首世界上最流行情歌,因莫裡哀而走紅
    這首歌真的太好聽了,樂聲響起,感覺在溫柔似水的湖面,平靜的傾訴著愛的絮語。這首歌是因為莫裡哀紅的,很多人也都以為原作者就是莫裡哀。其實不是。《Love Is Blue》原名叫《L'Amour est bleu"》,是一首法文歌曲。
  • 純音樂丨《愛琴海的珍珠》,旋律撞擊心靈
    保羅·莫裡哀(Paul Mauriat),法國輕音樂大師,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裡哀輕音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1925年出生於法國,1944年19歲的保羅開始了通俗樂隊的指揮生涯。1965年他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也就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裡哀輕音樂團(保羅·莫裡哀樂團與德國詹姆斯·拉斯特樂團、英國曼託瓦尼樂團並稱為三大輕音樂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
  • 簡介法國著名劇作家莫裡哀
    1644年取藝名為莫裡哀。1645年劇團倒閉,莫裡哀受到債主控告而被監禁。出獄後他加入老藝人杜弗萊斯納的劇團,到外省巡迴演出。1645—1658年的13年間,他們走遍了法國西南地區。這段流浪藝人的經歷使莫裡哀加深了對法國社會的觀察和理解,也磨鍊了他戲劇藝術的才華。返回巴黎後於1658年10月24日在羅浮宮為國王演出獨幕喜劇《多情的醫生》(失傳)。路易十四批准把王宮附近的小波旁劇場撥給他們使用。
  • 【音樂百科】交響樂,輕音樂,純音樂的區別
    這類體裁的共同特徵是:  1、由大型的管弦樂隊演奏;  2、音樂內涵深刻,具有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英雄性,或者音樂格調莊重,具有敘事性、描寫性、抒情性、風俗性等;  3、有較嚴謹的結構和豐富的表現手段。  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交響音樂主要是指交響曲、協奏曲、樂隊組曲、序曲和交響詩五種體裁。
  • 【音樂百科】 細說那些流芳百世的音樂故事,欣賞經典鋼琴作品
    這首曲子是法國作曲家及音樂製作人保羅·塞內維爾(Paul De Senneville)和奧立佛·圖森(Olivier Toussaint)為理察·克萊德曼量身定製的,出自理察·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
  • 最好聽的輕音樂 助眠音樂 放鬆音樂 七
    走進法國,順著音樂自然延伸,心靈自然蘇活。阿爾卑斯的自由天空SD-5002這是一場音樂與心靈視野的曼妙結合,歐風鄉野的民謠原創曲調與現代自然音樂風交織出豐富鮮明的場景,大氣的音樂和聲與轉折鋪陳,化身飛鳥翱翔天際。
  • 史上最優美的輕音樂30首珍藏版:好聽極了!
    不過我相信很多朋友對這首夢中的婚禮都比較熟悉,這首曲子是法國作曲家及音樂製作人保羅·塞內維爾和奧立佛·圖森為理察·克萊德曼量身定製的,出自理察·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帶有一點憂傷。5、Tears
  • 30首珍藏版優美的輕音樂,膾炙人口
    不過我相信很多朋友對這首夢中的婚禮都比較熟悉,這首曲子是法國作曲家及音樂製作人保羅·塞內維爾和奧立佛·圖森為理察·克萊德曼量身定製的,出自理察·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帶有一點憂傷。1968年,經保羅·莫裡哀的推動,《愛是憂鬱》成為世界最流行的愛情歌曲之一,後經理察克萊德曼演奏成鋼琴曲。
  • 法國最偉大的廚師保羅博古斯(Paul Bocuse)
    法國最偉大的廚師保羅博古斯(Paul Bocuse)去世了,享年91歲。
  • 「世界級」喜劇人莫裡哀,而《無病呻吟》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
    莫裡哀畫像出身富貴,但喜愛舞臺「莫裡哀」,法國著名的喜劇作家他曾是法國17世紀,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而且還是古典主義文學的作家。1622年,莫裡哀出生於相對富裕的家庭,父親曾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莫裡哀從小接受了貴族一般的教育。1645年時,他就帶領一個劇團,在法國外省各地演出。因為喜歡創作,曾創作出的喜劇劇本《冒失鬼》受到廣大的好評。
  • 法國現代輕音樂樂團演奏古典音樂的經典: 《La Reine De Saba薩巴女王》
    法國現代輕音樂樂團演奏古典音樂的經典:《La Reine De Saba薩巴女王》薩巴女王在聖經中記載是阿拉伯美麗的象徵
  • 每日一籤:死在舞臺上的喜劇大師莫裡哀
    1673年2月17日,巴黎天空陰沉大雪將至,這一天是喜劇大師莫裡哀新作《無病呻吟》在皇家大劇院首演的日子,而主角的扮演者正是莫裡哀自己。在這之前莫裡哀已經感染了風寒,加上連日排演的辛勞,他的肺病越來越嚴重。但他不肯休息,堅持上臺演出。劇中的主角是一個沒病裝病的人,而莫裡哀帶病演出,惟妙惟肖,引得觀眾紛紛鼓掌。終於在劇情達到高潮時,這名喜劇大師倒在了舞臺上,再也沒有起來。
  • 輕音樂純音樂
    輕音樂又名「情調音樂」,指流行音樂(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即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音樂)中的器樂作品,不包括搖滾樂、迪斯科等節奏強烈的音樂
  • 15首精選純音樂,靜享優美的音符之旅
    是法國作曲家保羅·塞內維爾和奧立佛·圖森,他們是法國達芬唱片公司(Delpnine)兩個負責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們兩個寫的,理察·克萊得曼是原演奏者。《秋日私語》帶給我們一種唯美的感覺,對於音樂來說,這是美的享受,對於思想來說,這是心靈的升華。
  • 【音樂小常識】輕音樂和純音樂的區別
    輕音樂和純音樂的區別  純音樂(absolute music)  純音樂就是作曲初衷就不包含填詞的音樂.作為純音樂,這種音樂模式完全以純粹優美的音樂來敘述表達作者的情感
  • 最好聽的輕音樂 助眠音樂 放鬆音樂 九
    班得瑞(Bandari)是瑞士音樂公司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 AG旗下的一個新紀元音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