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記憶停留在15歲那年」——訪司法部抗美援朝老兵戴正文

2021-01-19 中華戴氏宗親會
中華戴氏宗親會微信公眾號:worlddaishi

本會公眾號隸屬中國近現代史料學學會家譜資料研究中心,戴家人免費關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所有戴氏家族的合法信息,專業打造中華戴氏精神家園信息共享平臺!助力戴氏企業做大做強!弘揚戴氏文化,傳承家族精神!彰顯家族榮耀,激勵子孫後代!也不乏傳統文化、民族美德、修身養性、休閒娛樂!


「昨天的事我都忘了,我的記憶停留在15歲那年。」這是戴正文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15歲參軍,18歲赴朝參戰,跨越半個多世紀,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熱血青年,如今已是86歲高齡的耄耋老人。總有一種記憶,時間無法磨滅,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戴正文的眼睛裡閃爍著別樣的神採,是對犧牲戰友的追憶,是對最終奪取勝利的激動,更是對偉大祖國的深深愛意。

吾雖女兒身 戎裝雄且武

「這是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與我們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正面寫著和平萬歲,背面落款1953年10月25日……」戴正文小心翼翼把自己珍藏的一枚勳章拿出來,斑駁的鏽跡見證了那段金戈鐵馬的烽火歲月。

1949年,15歲的戴正文和姐姐瞞著家人,從湖南常德農村跑到城市去參軍,徵兵的工作人員問她「你為什麼要參軍?」她不假思索的答道「因為共產黨好!」

「得知我報名參軍母親堅決反對,當天就被母親抓回去,但我半夜翻牆逃出去跟著部隊走了」。後來被分配到廣西13兵團49軍146師宣傳隊,編節目,打腰鼓,做報幕員,這些工作讓戴正文覺得特別開心,特別充實。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0月8日,中國政府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很多人都是跟隨部隊去,我是打報告自願申請去,我不怕犧牲,只要國家號召的事,對國家有利的事,我都去!」

1953年3月從丹東赴朝,戴正文在朝鮮度過了一年多的難忘時光。對此家裡人並不知情。

她找出同勳章一起珍藏的老照片,「這是我歸國後回湖南常德老家探親,跟母親和她的同事們照的,我赴朝的事雖沒有提前告知母親,但後來她特別為我驕傲」。照片右上角的一行字裡有一處汙跡,「這裡寫的是『最可愛的人』戴正文同志,我自己拿毛筆塗掉了,覺得不好意思」,說罷,戴老笑了笑,仿佛想起70年前那個凱旋歸來的夏天。

崢嶸歲月苦 難撼英雄志

在朝鮮,戴正文擔任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司令部前指供管處見習會計,雖不參加指揮決策,也不直接衝鋒陷陣,卻了解在朝鮮的作戰生活。

「我們在朝鮮住過老鄉家,也住過窯洞,當時女同志特別少,但我不搞特殊,跟男同志一起輪流站崗放哨。因為條件有限,我只能和三個男同志住一個炕,通常卷個大衣就躺下,生活十分艱苦,一年都不洗一次澡。

「當時美軍的飛機一直在空中盤旋,炸彈好像跟著你跑,防空警報常響。大家都在想為什麼美軍會有這麼多飛機。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人害怕、退縮過。」在朝鮮戰場,美軍空軍非常猖狂,經常對志願軍的後方倉庫和鐵路交通狂轟濫炸。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到中國丹東採買物資的戴正文和戰友們,遇到敵機轟炸,就跑進樹林裡躲起來,敵機一走,她們又出來繼續趕路。

有戰爭,就會有犧牲,但戰士的信仰從未動搖過。「大家也不知道害怕和擔心,心中就一個原則——聽部隊的,聽黨的。我們除了對敵人的仇恨,沒有一絲恐懼,時刻準備著為國捐軀。」

把酒賀凱旋 精神永流傳

1953年7月27日,雙方籤署朝鮮停戰協定,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當時看到被俘虜的美國兵,我特別激動,我們終於勝利了」。

「戰爭的慘烈和英雄的形象永遠在我心中。人們說我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戴正文最難忘的就是從朝鮮歸國的時候,車站附近站滿了朝鮮群眾,有的拉著志願軍的衣服,嘴裡念叨著:「你們留下吧,不讓你們走!」有的把自己珍藏的紀念章別到志願軍胸前……大家戀戀不捨,揮淚告別。

「他們喜歡中國人民志願軍,守紀律,待人好,時常幫朝鮮老鄉幹農活」。為了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醫治戰爭創傷,志願軍在不妨礙戰鬥的原則下,大力幫助朝鮮人民進行各種農業勞動和各項建設工作,志願軍醫務人員還常常為當地的朝鮮軍民免費治療各種疾病。在將近三年的韓戰中,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的實際行動,對朝鮮人民群眾的影響十分深刻,同時也加深了與朝鮮人民的友誼。

從朝鮮回來,戴正文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當了老師,1983年,調入司法部法制宣傳司工作。秉承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戴正文對工作飽含熱情,認真負責,將一腔熱血投入新中國的法治宣傳事業。退休後戴正文取得了律師資格,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答疑解惑,繼續發揮著她的光和熱。

如今,86歲的戴正文除了血壓有點高,腿腳不靈便,眼睛患過白內障之外,身體硬朗,氣色紅潤,思維敏捷。

「我是一個很有闖勁的人,比較樂觀、直爽,對生活也有熱情,我經常教育子女,日子好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艱苦的過去,革命的優良傳統不能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戴正文說。

昔日的血火戰場已沉寂於歲月長河,但作為一名老兵,戴正文依然深深地懷念那段光榮歲月,也深深地祝福偉大祖國永遠和平安定。

1、把本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是對中華戴氏宗親會的支持;

2、把本文發送給2個以上微信/QQ群,表示對戴氏文化的熱愛;

3、把本文發送給身邊3個以上戴姓朋友,是給朋友最好的禮物和最大的祝福。 



支持戴家,敬請打賞,

推薦微信支付,

所得捐助將全部用於

戴家平臺公益基金和《世界戴氏總譜》書籍出版費用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籤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海外倉儲 I 一件代發 I 一手貨源 I 正品低價

本欄目【愛戴國際跨境直郵商城(網址:www.aidai518.com)】贊助播發:一手貨源‼️價格公道🔺各種澳洲、紐西蘭驕傲的產品, 只賣呆萌的價格,海外原單高品質完美出貨😄🔺請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或搜索➡️V信:sunsiwen66聯繫,支持高品質生活,中華戴氏宗親會平臺擔保,強烈推薦,👏出現任何交易問題可以聯繫我平臺客服🎉 👼免費招代理,無需存貨,一件代發 👼願為中、澳、新三國搭起交流的橋梁。

長按二維碼

進入愛戴國際跨境直郵

(www.aidai518.com)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登錄我們的 「愛戴國際直郵跨境商城(www.aidai518.com)」商城裡面有您想要的正宗產品

相關焦點

  • 「我的記憶停留在15歲那年」
    「昨天的事我都忘了,我的記憶停留在15歲那年。」這是戴正文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15歲參軍,18歲赴朝參戰,跨越半個多世紀,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熱血青年,如今已是86歲高齡的耄耋老人。1949年,15歲的戴正文和姐姐瞞著家人,從湖南常德農村跑到城市去參軍,徵兵的工作人員問她「你為什麼要參軍?」她不假思索的答道「因為共產黨好!」「得知我報名參軍母親堅決反對,當天就被母親抓回去,但我半夜翻牆逃出去跟著部隊走了」。後來被分配到廣西13兵團49軍146師宣傳隊,編節目,打腰鼓,做報幕員,這些工作讓戴正文覺得特別開心,特別充實。
  • 「我現在還能說朝鮮語」 江津珞璜鎮95歲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國記憶...
    哪怕過去這麼多年了,我還會講朝鮮話哦!」12月11日,今年已95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啟林正和村民們講述著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時不時還講起了幾句朝鮮語。老人耳聰目明,口齒清晰,回憶起過往崢嶸歲月神氣十足。陳啟林老人家住重慶市江津區珞璜鎮小嵐埡村,1949年12月30日,陳啟林積極響應號召,應徵入伍,1951年入朝作戰,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陳啟林做過通訊員、廚師、步兵,立下三等功。
  • 抗美援朝70周年評論: 每思祖國金湯固,常憶英雄鐵甲寒
    1950年夏,準備參加抗美援朝的某部炮兵第一師26團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在召開的誓師大會上,好幾個班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等口號,有的戰士在發言中寫出「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的句子。連指導員將戰士們發自內心的誓言記錄下來,幾經修改補充,寫成了一篇詩歌形式的決心書,後譜成曲,在全軍、全國廣為傳唱,歌名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清水慈善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時光如梭,硝煙雖已遠去,但記憶永存!讓我們追尋記憶,追尋那段無法忘記的崢嶸歲月!清水慈善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為他們帶去關懷與溫暖!為什麼抗美援朝?
  • 尋找抗美援朝老兵:聆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戰火紛飛的故事
    在長岐鎮上那陵村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叫李才榮,雖然已90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浴血故事。 這位身材消瘦,兩鬢斑白的老人就是李才榮,他17歲參加了地下黨,解放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年僅19歲的他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回憶起當年參軍當兵的情景依然滿腔熱血。
  • 江津珞璜鎮抗美援朝老兵95歲還能說朝鮮語
    中國網12月15日訊 「我們當兵的,從來不怕苦和累,去到朝鮮那邊,我們志願軍對當地老百姓也很好。哪怕過去這麼多年了,我還會講朝鮮話哦!」12月11日,今年已95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啟林正和村民們講述著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時不時還講起了幾句朝鮮語。
  • 方寸間凝聚紅色記憶,致敬玉田抗美援朝老兵!
    方寸間凝聚紅色記憶,致敬玉田抗美援朝老兵!
  •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用斷臂寫下8個大字!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用斷臂寫下8個大字!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一級傷殘軍人他曾在一場防禦戰中雪地潛伏了三天三夜四肢因嚴重凍傷被截除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訪唐河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祥
    短片:《回憶激情燃燒的歲月》5.28,周六獵夫歌友與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祥老師唱紅歌、憶往昔、頌當下幸福生活我和抗美援朝老戰士王吉祥老師                                              ——劉新華      我和王吉祥老師認識應該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那時候的我比較注重於每天早上的晨練
  • 江蘇徐州84歲抗美援朝老兵補拍遲來半個世紀的軍裝婚紗照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了表達對老兵的敬意愛意,江蘇徐州一家照相館特意為一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的84歲老兵朱有義和他的老伴補拍了一張完整的結婚婚紗照。  這是朱有義老人第二次拍結婚照,也是第一次穿上軍裝拍結婚照。拍照前,這位老兵還特意把7枚沉甸甸的軍功章佩戴在胸前。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⑤|鄧彰德:上甘嶺的「娃娃臉」英雄
    開欄的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雄壯的旋律,凝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贏得了這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68年前的上甘嶺戰役是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戰鬥經歷,談及這次戰役中留下的記憶和傷痛,老人輕描淡寫地說,「彈片扎進右臂,當時就拔了出來,沒幾天就好了。」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六頁紙、千言信,重慶雲陽籍89歲抗美援朝一級傷殘軍人塗伯毅代表全體傷殘軍人,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工作和生活情況,表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本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的決心。不足半月,習近平總書記熱情回信,深深鼓舞和振奮了一眾老兵。
  • 鄭建華副局長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10月30日、11月6日,市商務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建華帶領局老乾科對我局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6名健在老兵費才潤、方堯臣、袁國棟、付獻芹、陳光前、彭心靈和1名已故老兵陳步林家屬進行了走訪慰問。
  • 《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的當代價值
    作為經典電影 《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早已傳唱大江南北。《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第15集《堅守》提供了這樣一層解讀:「當年詞作者喬羽曾說,雖然戰爭殘酷,但他希望自己能寫出1952年那個深秋,堅守在上甘嶺坑道裡的志願軍戰士心中最美好的東西,那就是新中國誕生了,每個人將迎來美好的生活。」
  • 88歲抗美援朝老兵:已不認數字卻仍記部隊番號
    即使到了60多年後的今天,聽到「抗美援朝」四個字,他們的雙眸依然閃耀著光芒。「一天是戰友,一生是戰友。」一個志願軍老兵這樣說。63年來,有這樣一群人,從年富力強到白髮蒼蒼,一直在自發地、不計成本地尋覓著曾經的戰友。他們尋找的不僅是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不僅是那段無法磨滅的記憶,還是他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理想之光。
  • 抗美援朝老兵這句英文說得特別溜,成為70年記憶的一部分
    九十歲的劉石安老人揮舞著胳膊,這位掛滿軍功章的抗美援朝老兵面對一群年輕戰士,激動地回憶起七十年前戰爭的壯烈情景,上海「南京路好八連」的士兵們隨之熱烈鼓掌,高喊歡呼。抗美援朝紀念日當天,有著「南京路上學八連,霓虹燈下新一代。」傳承的武警上海總隊第四支隊十中隊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走進軍營,兩代「最可愛的人」開啟了一場跨越七十載的對話。
  • 抗美援朝老兵王玉成:今生無愧一身戎裝
    在酒泉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科病房裡,電視上正在播放抗美援朝戰爭劇《跨過鴨綠江》,屏幕中,槍炮聲不時響起,護士怕影響病人休息,拿起遙控板,正要關電視,病床上一位84歲的老人卻突然舉起右拳,對著熒幕上的畫面喊了一聲 「怕死不過江,過江不怕死」。護士有點愕然,老人的老伴告訴她:「我老頭子參加過抗美援朝,他一看這個畫面,情緒就有點激動,你別見怪啊。」
  • 致敬英雄 珍愛和平 UME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觀看《金剛川》
    近日,UME雙橋店特地邀請2名年過八旬的抗美援朝老兵,以及200名退役老兵和部分家屬,一同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金剛川》。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抗戰老兵黃凱:那段歷史,是我一生中最好的...
    1952年8月,黃凱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49軍137師410團的一員,抱著保家衛國的決心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軍隊離退休幹部服務管理中心,記者見到了88歲的黃凱老人。黃老身著綠色的襯衫,胸佩勳章,精神矍鑠。談起近70年前經歷的戰事,老人眼神堅毅,言談舉止充滿了老一輩軍人的風採。   「當時我們都是抱著必死的信念去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