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屈 浩氣長存 ——濟南市「四五」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2020-11-20 安青網

寧死不屈 浩氣長存 ——濟南市「四五」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2020-10-06 12:55:22   來源:學習時報    

【摘要】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有一座青松翠柏環繞的四五烈士紀念碑。該碑是為紀念1931年4月5日在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的鄧恩銘、劉謙初等22位革命...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有一座青松翠柏環繞的「四五」烈士紀念碑。該碑是為紀念1931年4月5日在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的鄧恩銘、劉謙初等22位革命烈士而修建,1989年4月正式落成。

紀念碑由3塊長方形灰白色花崗巖石互相垂直聳立而成。前方石碑鑲嵌反映烈士英勇就義的銅質浮雕,下刻烈士犧牲日期「1931.4.5」。側方石碑上刻中共山東省委原書記梁步庭題詞「垂範後來」,下刻少年兒童獻詞。後方主碑高4.05米,象徵4月5日,正面上端刻著原國家副主席王震題詞:「寧死不屈浩氣長存」。背面刻寫碑文800餘字: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鎮壓和叛徒的出賣,中共山東省委及各地黨組織,屢遭破壞,大批黨員和幹部被捕。在獄中,他們不屈不撓,多次組織越獄和絕食鬥爭。一九三一年四月五日,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將二十二名中共山東黨的領導幹部殺害於濟南緯八路刑場(在今青年公園附近),史稱濟南「四五」慘案。犧牲的烈士有:

鄧恩銘,水族,一九零一年生,貴州荔波人,中共山東省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劉謙初,一八九七年生,山東平度人,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吳麗實,一八九九年生,江蘇沭陽人,中共山東臨時省委書記。

雷晉笙,一八九八年生,陝西長安人,中共山東省委秘書長。

郭隆真,女,回族,一八九四年生,河北大名人,中共山東省委委員,青島市委宣傳部長。

黨維蓉,一九零八年生,陝西富平人,中共山東省委領導人之一,青島市委書記。

劉曉浦,一八九八年生,山東沂水人,中共山東省委秘書長。

於清書,一九零二年生,山東濰縣人,中共山東臨時省委秘書。

李敬銓,一九零四年生,山東歷城人,中共濟南市特支書記。

宋佔一,一九零六年生,山東聊城人,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

劉一夢,山東沂水人,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

朱霄,一九零七年生,山東肥城人,中共青島市委組織部長。

紀子瑞,一八九五年生,山東膠縣人,中共山東省委委員。

車錫貴,一八九八年生,山東淄川人,中共山東省委工運特派員。

王鳳岐,一九一一年生,山東德縣人,中共山東省委巡視員。

孫守誠,一九零一年生,山東淄川人,中共青島市委常委。

孔慶嘉,一九零六年生,山東曹縣人,曹縣農民武裝暴動領導人之一。

任守鈞,一九一零年生,山東曹縣人,曹縣農民武裝暴動領導人之一。

趙鴻功,一九零零年生,山東蓬萊人,中共蓬萊黨支部書記。

王錫三,一八九零年生,山東長山人。

李華亭,一九零零年生,山東昌樂人。

陳德金,一九零八年生,安徽懷遠人。

同期前後被害於此的共產黨員還有多人,為了緬懷和發揚烈士精神,一九八八年,共青團槐蔭區委在原刑場舊址特立此碑,以永志垂念。

(一)

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軍隊於1928年5月進入濟南,此後國民黨勢力控制山東,對共產黨組織和黨員進行瘋狂破壞和抓捕。自1928年冬至1931年春,中共山東省委共遭到5次大的破壞,鄧恩銘、劉謙初、吳麗實、郭隆真等大批黨員幹部被捕。

鄧恩銘等被捕後,國民黨反動當局妄圖通過長期監禁,摧殘其肉體,銷蝕其革命意志,動搖其革命信仰。但是,鄧恩銘等共產黨人,沒有被敵人的威逼利誘所嚇倒,他們團結起來,成立獄中黨組織,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其中1929年7月組織的一次越獄,共有18人逃出監獄大門。但由於長期遭受關押甚至嚴刑毒打,大部分越獄人員身體孱弱,加之省委剛遭破壞,獄外黨組織未能派人接應,最終只有6人逃脫。

1931年4月5日凌晨,國民黨山東省當局將鄧恩銘等22名共產黨員從獄中押出,用汽車載往緯八路刑場,槍殺於緯八路東南草地上。其中郭隆真才出監獄大門,因高呼口號,被押回獄內殺害。犧牲的22名烈士,年齡最大的41歲,最小的才20歲,平均年齡28歲。

(二)

「四五」烈士中,有3位曾擔任過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鄧恩銘於1921年春與王盡美等共同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7月與王盡美赴上海參加黨的一大。1925年8月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1927年8月、11月兩次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劉謙初1927年入黨,曾專門拜訪毛澤東,請他講述農民運動與中國革命的問題。1929年4月,劉謙初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8月,其在明水車站遭特務抓捕。吳麗實1923年入黨,後到哈爾濱工作,為黨組織在東北的創建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29年冬,吳麗實到山東,任臨時省委書記。然而,工作不到兩個月,臨時省委遭破壞,吳麗實被捕。

郭隆真是「四五」烈士中唯一的女共產黨員。1919年9月,郭隆真與周恩來、鄧穎超等在天津組建覺悟社,後與周恩來等赴法勤工儉學。1925年回國後,在李大釗主持的北方區黨委領導下工作。1928年底,受黨組織委派到東北從事職工運動。她不知疲倦,忘我工作,被劉少奇評價為「在工作上最積極,在政治上又最正確的大姐」。1930年秋,郭隆真被派到山東工作,曾任省委婦委書記,11月初在青島被捕。還有黨維蓉、雷晉笙、劉曉浦、劉一夢等烈士,他們雖然工作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有著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追求。

(三)

烈士已逝,精神不朽。敬讀碑文,我們要學習先烈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砥礪前行。

學習「四五」烈士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鄧恩銘曾3次被捕入獄,第二次出獄時,因多次受刑,臉色蒼白,步履艱難。堂弟媳忍不住流下眼淚。鄧恩銘安慰說:「不要難過,我不是好好的嗎!坐牢算啥,往後還得同那些狗鬥一鬥。」劉謙初被捕後,敵人發現他與張文秋是夫妻,決定同案審訊。張文秋見劉謙初遍體鱗傷,忍不住泣不成聲。劉謙初抑制住感情,安慰妻子說:「在敵人面前,我們只能流血不能流淚啊!」郭隆真曾5次被捕入獄,第五次被捕後,多次遭敵人嚴刑拷問。但她「寧可犧牲,決不屈節」,直到被害,也沒有洩露黨的任何秘密。

學習「四五」烈士視死如歸、前僕後繼的意志品質。鄧恩銘犧牲前,曾寫下一首《訣別》詩:「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劉謙初犧牲前,得知黨組織正在積極營救,於是給黨中央寫信說不要進行營救,「我心裡很平靜,正在加緊讀《社會進化史》,爭取時日,多懂一些道理。」劉曉浦和劉一夢是叔侄,二人被捕後,家人曾變賣田產,攜巨款到濟南營救。但劉曉浦說:「不要再花錢了。我和他們是死對頭,不是魚死,就是網破。如果自首才能出去,那是永遠也辦不到的。」

學習「四五」烈士忠誠於黨、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鄧恩銘投身革命後,再未回到故鄉,對此他賦詞明志:「長期浪跡在他方,決心腸,不還鄉。為國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時潮流好轉,大改造,指新航。」劉謙初在寫給妻子的遺書中說:「我現在臨死之時,謹向最親愛的母親和親愛的兄弟們告別,並向你緊握告別之手。望你不要為我悲傷,希你緊記住我的話: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好好愛護母親!孝敬母親!聽母親的話!」劉謙初把黨比作親愛的母親,囑咐身邊的同志在任何時候都要愛護「母親」,聽「母親」的話。

責任編輯:祁夢寶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寧死不屈 浩氣長存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有一座青松翠柏環繞的「四五」烈士紀念碑。該碑是為紀念1931年4月5日在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的鄧恩銘、劉謙初等22位革命烈士而修建,1989年4月正式落成。  紀念碑由3塊長方形灰白色花崗巖石互相垂直聳立而成。前方石碑鑲嵌反映烈士英勇就義的銅質浮雕,下刻烈士犧牲日期「1931.4.5」。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 "九一八"前,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竟遭破壞
    」在「九一八」88周年前夕,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遺址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17日被發現有多處地方被塗汙,噴上「反送中」、「反送中列(烈)士」等黑色字眼。此事激發了許多港人的憤慨,多個香港市民群體不約而同地在17日晚間連夜趕到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清理被暴徒塗汙的痕跡。
  • 風雪祁連山 浴血河西廊 ——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碑文敬讀
    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碑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內
  • 27軍走出兩名上將 為九縱1466名烈士建濟南青石碑
    墓地找到後,尋墓小組與濟南市民政部門商議,把46位烈士墳墓遷到濟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園,但國家民政部有規定,土葬墳墓一律不準搬遷,特殊情況要經民政部批准。遲浩田說:「那就請示濟南市委。」濟南市委答覆:「九縱為解放濟南做出了突出貢獻,是第一個攻入濟南城的英雄部隊,又是幾個縱隊中傷亡人數最多的,而濟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園沒有一個有名有姓的九縱烈士陵墓,這46人有特殊的代表意義,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同意遷到英雄山烈士陵園。」
  • 平南法院黨員幹警瞻仰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
    平南法院黨員幹警瞻仰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 2020-10-2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獎《浩氣長存》誕生記
    其中的一幅獲得金獎的作品名為《浩氣長存》。這幅現在看來PS製作的攝影作品,可能利用電腦可以輕鬆完成。可放在三十多年前,這幅作品可是完全手工在暗房中製作出來,在當時可是最高的暗房技術。三十多年後,我採訪了金獎作品《浩氣長存》的作者張成軍先生,他當時是一名南京化工學院的教師,是位儒雅的剛屆而立之年的青年。他回憶起三十多年前的一幕,至今還很激動。
  • 北京西郊的這處無名英雄紀念碑,紀念一群肩負特殊使命的人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北京西郊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探訪坐落在這裡的全國唯一紀念隱蔽戰線犧牲烈士的紀念碑——無名英雄紀念碑。(註:吳石1950年6月犧牲,1973年被國務院追認為革命烈士。) 牆壁上雕刻的犧牲烈士的名字(圖/東方網·縱相新聞) 沿著景觀牆臺階拾級而上,兩邊的花崗巖牆壁上刻著到目前為止、經各方查找發現的846名當年犧牲於臺灣的烈士的名字。
  • 《檢察時間》第22集 | 革命烈士紀念碑旁,建違章鐵塔、機房?拆!
    《檢察時間》第22集 | 革命烈士紀念碑旁,建違章鐵塔、機房?拆!烈士紀念碑記錄著一段段紅色故事革命先烈的精神在這裡傳承當英烈紀念設施沒有得到妥善保護他們,
  • 烈士黃君鈺,孩子出生三天便被寄養老鄉家,犧牲時年僅三十歲
    文/高飛她是著名的革命烈士,三十歲生日那天被日軍發現行蹤,為了不當俘虜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國;她是女中豪傑,為了不影響工作,孩子出生後三天便被她送給老鄉寄養,從此母子再沒相見。這位女烈士叫黃君鈺。黃君鈺生於1912年,正是晚清滅亡民國初創的動蕩時期。
  • 烈士紀念日 | 清華園裡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
    自2014年設立9月30日為中國烈士紀念日以來,今年已是第五個紀念日。此刻,讓我們默默悼念為了國家和民族的今天而奉獻出生命的烈士們,觸碰那一份沉甸甸的歷史所飽含的深情。「惟有傳承先烈風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惟有銘記先烈遺志,才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 這座紀念碑記載著小村英勇抗戰的事跡,被後人稱作「民族之光」!
    本期「打卡」地標:義民紀念碑點開音頻聽歷史~紅色地標:義民紀念碑在南海獅山鎮獅中村的陳洞舊村,有一座義民紀念碑,記載著村自衛隊和村民英勇無畏的抗日故事,碑面還題有四個大字「民族之光」。航拍帶你看~義民紀念碑位於陳洞舊村的東南方,坐南向北,高4.5米,通體為黃色,四周環繞著挺拔的松柏,碑上面橫額篆刻著「義民紀念碑」,碑座下刻「民族之光」。「全民抗戰,義師奮起。公等殉難,義烈可紀」這四句碑文,紀念了陳洞村民在抗日戰爭期間抗擊日軍而壯烈犧牲的20多位烈士,反映了陳洞村民為民族的獨立奮起抗爭的義舉。
  • 湖南革命陵園舉行烈士紀念活動 讓烈士精神薪火相傳
    湖南革命陵園經過為期兩年的提質改造,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向祖國獻禮,新建的湖南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部隊官兵、烈士家屬、學生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數百人聚集在這裡,參加湖南革命陵園烈士紀念活動敬獻花籃儀式,緬懷英烈。湖南革命陵園管理處還通過「傳英烈精神,譜時代新篇」主題展板、「烈士畫像作品展」、「書法繪畫作品展」,以圖文形式展現英雄事跡。
  • 省黨政軍領導向烈士敬獻花籃
    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省和杭州市黨政軍領導與社會各界代表一起,在杭州雲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敬獻花籃儀式,深切緬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金秋的雲居山上,天高雲淡,秋色漸濃。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莊嚴肅穆。
  • 阿爾及利亞,百萬烈士之國
    無名烈士紀念碑與革命烈士博物館不僅僅是迪都什·穆拉德,抗法戰爭中犧牲的成千上萬名烈士及其事跡依舊以獨特的方式留存在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記憶中。阿爾及爾東部被稱為索茲尼(音譯)別墅的一片高地,曾經是法國殖民當局扣押、拷打及殺戮革命者的地方,如今這裡高高聳立著阿爾及利亞最高大的紀念碑——烈士紀念碑(如圖)。
  • 【萬卷書】香港和平紀念碑--1926年《香港影集》
    ▲香港和平紀念碑-1926年銀鹽紙基《香港影集》此影像中您可以看到和平紀念碑只刻有 「The Glorious Dead」的字樣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份(即「1914-1918」)。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24日,和平紀念碑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揭幕。原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陣亡的軍人。和平紀念碑仿效自1920年建成的由埃德溫•魯琴斯爵士設計的倫敦白廳和平紀念碑,而百慕達及奧克蘭的同類紀念碑亦採用同樣設計。紀念碑正背面分別有3支旗杆,兩側有象徵悼念亡者的花圈雕飾。
  • 豐碑永恆——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的故事
    會議上提出:我們的紀念應該是整個的,從這一次人民解放戰爭——人民革命中犧牲的烈士;一直上溯到近三十年的人民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運動中犧牲的烈士們,再上溯到一百年來,從鴉片戰爭起始的先烈們,如林則徐先生發動的抵抗侵略的自衛戰爭、平英團的英勇事跡,以及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以後各次革命運動,連同辛亥革命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跡。總之,在多次人民革命運動中的犧牲者,我們都應該紀念。
  • 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 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題的詞。以共產黨員、班長馬寶玉為首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
  • 維和烈士申亮亮遺體告別儀式今日在吉林永吉縣殯儀館舉行
    維和烈士申亮亮遺體告別儀式今日在吉林永吉縣殯儀館舉行 @軍報記者 2016-06-10 09:55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