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流量產業鏈調查:網劇點播量90%有水分

2021-02-15 網影幫

電視劇、網劇的網絡播放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刷新高度。據第三方統計,去年,共有11部電視劇網絡播放量突破百億。今年開年,已有兩部破百億。今年開年,已有兩部破百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則宣布突破300億播放量。

高流量背後,一方面是國內觀看習慣的改變,視頻網站正在取代電視臺成為主流的觀看渠道;另一方面,外界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聲也未停歇。

「網絡上的點擊率90%都是有水分的。」北京某影視公司CEO這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部50集的劇,如果要達到300億播放,就意味著每集有平均6億的播放,這合理嗎?一位常年從事刷流量工作的人士肯定地告訴記者,百億流量大部分有水分,「全網加起來10億,已經是很多了。」

誰在買流量?流量怎麼刷?這種情況對行業有哪些危害?以流量作為標準之一、選擇投放的廣告主們是否因此利益受損?刷流量能否避免?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繫與流量相關的各方角色,試圖梳理出完整的產業形態。

兩個月刷27億流量

實際上,刷網絡播放量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在這個灰色地帶裡,有製片方對流量存在剛性需求,有代理對接需求方和流量公司,更有專業的刷流量公司負責刷量;而在視頻網站端,各家均建立了防刷系統;另外,也有第三方數據公司,綜合各維度數據,為廣告主提供數據報告,以判斷投放性價比。

為什麼刷流量?華夏兄弟國際傳媒董事長蕭文告訴記者,「刷流量的主要目的一是加大對戲的品牌宣傳力度;二是加大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還有就是視頻網站之間競爭導致的。」

在淘寶搜索「網劇播放量」等關鍵詞,可輕易找到大批相關店鋪。按照各視頻網站刷流量難易程度和各家刷流量技術不同,各家給出的報價也有一定差別。

記者綜合多家給出的報價發現,目前,愛奇藝的流量報價最高——1萬流量在20元左右;優酷在8元左右,搜狐視頻在5元上下,騰訊視頻、樂視、芒果TV則維持在2元上下。不過,這個報價並不固定,根據平臺的系統,報價會出現變動,個別網站甚至出現過0.5元的低價。

今年「3·15」之前,相關店鋪被淘寶大規模下架;但「3·15」過後,又有大批「新」店鋪重出江湖。

在與多位商家交談中,記者發現,近期各網站都在升級技術。如刷量報價曾在1元以下、且不設上限的某視頻網站近期完成了升級,如今報價翻倍,刷量速度也明顯變慢,每天只能刷到幾十萬;而有多位商家對記者表示,自己曾在該網站刷過上億流量,最多的用兩個月時間刷了27億。

雖然網站系統升級,但「突破他們的系統只是時間問題」,多位商家表示。「有需求,自然有市場,我們做了幾年了,再嚴重的都碰到過,最終還是會突破的。」一位成功避開了「3·15清洗」的商家說。

虛假流量生產鏈

通俗來講,刷流量即製造訪問量,IP位址是關鍵因素,刷流量者必須掌握大量IP位址。此外,在網絡黑產中,每天有上千萬黑卡(手機號)在售。在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實時截圖中,某視頻網站接入了不少卡商,最大的一個卡商對接了1000多個刷單手。

租用IP位址庫,這是刷流量商家們最大的成本之一;其他成本還包括伺服器費用和後期維護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視頻網站對IP位址的識別能力是核心技術之一。「找網站後臺統計數據規則的漏洞」,檢測網站是否統計數據,也是刷流量的核心技術之一。

最「專業」的刷流量者對視頻網站技術了如指掌,他們團隊作戰、有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平臺。「優酷一周修改2次參數,這大半年沒有例外」;「愛奇藝一段時間會清除一次數據」……也有部分個體商戶,利用其他的平臺技術,以代理的形式接小體量的單子。

後期維護階段,即圈內俗稱的「掉量」,當視頻網站系統升級後,會甄別出一批假數據,一部分會被清除、也有全部清除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重新研究刷法。

整個交易中,採購流量者並不需要與商家籤訂合同,由於行業缺乏第三方監管,因此即使籤署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應。

按照行業公開報價的均價計算,刷出百億流量需要好幾百萬的費用,對於製片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了解,目前鮮有如此大體量的單子出現。實際上,由於視頻網站與流量商都明白這其中的「規則」,一旦出現刷量太多,被下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更加容易被忽視的是,某些視頻網站存在「綠色通道」,即內部人直接調數據,這種情況曾盛極一時,如今正在減少。目前,以網站自製內容居多。

對於這種現象,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少峰對記者表示:「泡沫很突出,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製作、在其平臺上播放,部分網絡劇用假的點擊量數據來吸引投資。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血本無歸的,反而是給視頻網站打工。」

博弈:防刷與鑑別

如何防刷?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聯繫了各視頻網站,優酷以擔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由拒絕了採訪;正在升級系統和技術的騰訊視頻則選擇現階段暫不回應;芒果TV相關負責人也在電話中拒絕對刷流量問題給出回應。

愛奇藝CTO湯興對記者透露,「曾經有一部內容的數據量90%多都是盜刷產生的」。在他看來,數據的真實性是平臺的生存核心生命力之一,他介紹,愛奇藝已建立自有流量防刷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對刷量行為進行攔截處理。目前,反作弊團隊有100人左右。

「盜刷有幾個特徵,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的行為,他很多是通過一些固定IP、固定的機器,個別的地區突然之間爆發。有的只是刷播放接口;有的是播放幾秒鐘立刻就退出。這些來源能明顯地追蹤到,它不是正常的人類行為,或該用戶從來未出現。

我們會去監控這些突然異變,也會監控這些來源的IP和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種盜刷的數據清除掉。「湯興說。

搜狐集團創始人張朝陽近期曾公開表示,「除了運營平臺造假之外,還有主創團隊把內容賣給平臺之後僱人刷流量。那個數字調了以後,第三方數據的很多軟體去抓那個頁面,最後算出來的排行榜,也不靠譜。這都是商業驅動導致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量數據是評判一個劇成績、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流量造假是否影響廣告主的後期投放?

一家為廣告公司提供報告的數據公司CEO告訴記者,對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選擇會有一些影響,但對廣告投放的計量是不影響的。「廣告和視頻網站的播放量在物理層面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是分開的。廣告計量還有一種廣告監測,跟播放量是兩套獨立的系統。」

如何幫助廣告主甄別,他繼續表示,播放量只是衡量一些劇和新媒體關係的其中一部分,我們還包括網絡輿情、粉絲反饋等多維度的方式來甄別哪些劇是真正的火哪些存在虛火。

而一位多次在網劇投放廣告的廣告主則對記者表示,刷流量對廣告主來說一定有損害,但在眾多「刷」的流量裡,哪些是完全無效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是無法統計得知的。「有些刷的節目,一堆廣告主前赴後繼的買,說明是有價值的。」他說。

實際上,行業在經歷非理性增長後,或許正在回歸理性。「有過一次就壞了口碑,圈子很小,傳得很快。要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麼至少讓交易雙方覺得相對合理。」上述廣告主表示。

延伸閱讀》》》

網劇網綜開始「名利雙收」 將成文娛產業發展最大驅動力

上海戲劇學院戰略合作發布會上,阿里文娛總裁楊偉東如是說。如今視頻平臺真正迎來了內容創造的「黃金年代」,用戶網絡觀劇習慣養成,資本進入,付費會員爆發,又有著傳統電視臺無法比肩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各家都在內容製作上開始躍躍欲試的組局自製合制,網劇網綜成為最大突破口。

  電影級製作標準,網劇網綜正突破品質重圍

在「制播分離」的形勢下,視頻平臺早已不是 「跟播平臺」,而是逐漸向產業鏈上遊進發,深入到內容製作核心環節。尤其在BAT的資本加持下,越來越多的網劇和網綜,投入不亞於甚至超過電視的劇集。

 以即將播出的《武動乾坤》為例,耗時2年拍攝,以6億巨資打造。導演更是操刀《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的張黎,男女主角是楊洋和張天愛,堪稱電影級的製作標準。還有《快樂男生》,據稱投入遠超當初的電視臺。

在高投入和高標準下,網生內容的品質越來越好,像《微微一笑很傾城》、《老九門》、《火星情報局》、《奇葩說》等視頻平臺自製、合制的現象級內容已經不再是運氣式的曇花一現了。

優質內容多了,用戶付費的熱情也大大激發,上一次公布數據,三家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數分別為3000萬、2000萬、2000萬。不止如此,相比與傳統電視臺,視頻平臺不僅是廣告收入模式,還有會員收費、衍生模式等,連王冉也曾表態,用電影模式做精品網劇將是未來十年文娛產業的最大商機所在。

  金牌內容人「臺轉網」,網劇網綜一邊帶新一邊帶利

網劇網綜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利好,是很多傳統的內容製作人、製作團隊正在「臺轉網」,比如近期前湖南廣電副臺長王平加盟某視頻網站;汪涵坐鎮《火星情報局》,不僅是汪涵的首檔網綜,幕後更是由打造了《越策越開心》、《天天向上》的胡明團隊的掌鏡;馬東離開央視成立米未傳媒——而這些製作人和製作團隊湧入網際網路,使本就有資本和用戶的視頻平臺如虎添翼。

首先,大咖入局可以幫喜歡大膽啟用新人的視頻平臺「造星」,正在熱播的超級網劇《熱血長安》、《極品家丁》,還有現象級網綜《火星情報局》等,都啟用了新面孔。在老咖汪涵、薛之謙、陳赫的帶動下,《火星情報局》兩季節目下來,郭雪芙、劉維、楊迪等已成為時下當紅藝人,鞠婧禕、汪聰等新星也小有名氣。正如楊偉東所說,「網生內容的一大特點是不依賴於大卡司,在角色合適的基礎上,採用卡司+新人的人才梯隊,未來很多超新星將誕生在網劇網綜中。」

其次,好的製作團隊催生的現象級內容可謂名利雙收。拿《火星情報局》為例,第二季到目前為止招商達4億,吸金能力超強,除了源於現象級內容的影響力,背後的一組數字更值得深思。《火星》播出期間,在 10座城市的高校,布局了近8000塊校園桌貼、海報和圍擋、16000張火星特工分局的創意比拼宿舍帖,微博熱榜長期居高不下,話題熱度超過20億,聯合近300個KOL集體站臺發聲,10+明星粉絲貼吧和後援會發起火星話題,上下班的火星毒舌站牌隨處可見,聯合可口可樂中國移動等近70個渠道進行話題和營銷覆蓋。正是這些神助攻,才能走出《火星》這樣的超級網綜,並實現多元化獲利。

現在是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看任意內容的時代,傳統電視渠道鎖定流量的能力逐漸乏力,好的內容+視頻平臺舉全網之力助攻,未來網劇網綜帶流量的屬性會越來越強,對文化娛樂產業的驅動力會更大。目測三家視頻平臺目前在網劇網綜上拉開的距離並不大,未來內容搶位之爭會愈演愈烈。

相關焦點

  • 虛假網播量產業鏈調查:租用IP位址庫,一萬流量2元
    在網播平臺上,相關利益方為了獲取廣告青睞購買虛假流量;而在各類追求流量規模的企業APP,內部員工購買虛假註冊用戶也不鮮見……種種求「流量」若渴進而購買虛假流量的背後,都共同指向了虛假身份的泛濫、個人真實身份的洩露和濫用。手機實名制被作為遏制「養卡」產業的有效武器應運而生,但遺憾的是,運營商每一次啟動的實名制監管程序都有大量漏洞,系統更新的同時就被破解。目前仍收效甚微。
  • 起底視頻網站刷量灰產鏈 騰訊萬次播放量只需3元
    而在去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楚喬傳》的全網播放量甚至突破了422億次和400億次的百億級播放量,更是驚呆眾人。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只有7億網民,400億全網播放量意味著每個網民看了近60次《楚喬傳》?儘管此前有調查顯示,這主要源於視頻網站統計方式有水分,各種預告片、花絮、片花等產生的播放量都會被計入到數據中,但除此之外,針對「爆款劇」數據造假,「刷量」的質疑也一直沒有停歇。
  • 【動漫】《超級飛俠》系列全網點播量將破百億,兒童全產業鏈航母揚帆起航
    上線僅3個月,《超級飛俠3》全網點播量已突破16億次,《超級飛俠》系列全網累計點播量已達96億,即將突破百億大關。國漫領頭羊IP《喜羊羊與灰太狼》積極搶佔暑假檔推出新作,《智趣羊學堂》、《發明大作戰》一開播便登頂同行業收視榜首。
  • 一塊錢能買到上萬播放量數據 流量造假灰產如何整治
    拋開這場直播數據的真假不提,科技日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當前直播市場數據的水分的確很深,直播間的繁榮景象,很大程度上是虛假流量在支撐。與此同時,被吹上風口的直播帶貨,也正在成為虛假流量肆意生長的巨大溫床。   打開某電商平臺,可看到各類直播平臺的漲粉、刷在線人數、刷播放量、刷直播點讚、刷各種禮物等服務,甚至有的商家承諾,付費後可直接將該場直播刷上當日熱門榜單。記者發現,這類服務的價格十分低廉,甚至1元錢就能買到一兩萬的播放量數據,如此優惠的價格,顯然大幅降低了數據流量造假的門檻。
  • 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都可以「注水」,這些假流量是這樣...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 【鷹眼速遞】愛奇藝打響「反刷量」第一槍,杭州某科技公司被告上法庭,索賠500萬元
    ,甚至有一部劇超過90%的數據都是盜刷產生的。其中第8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也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否則將面臨最高200萬罰款。
  • 暗訪抖音刷量暴利灰色產業:100萬播放量僅僅只需100元
    據其商品說明介紹,業務全部為人工做單,1人1號1機1 ip,且全部是帶作品、有粉絲、有獲贊,每天都會刷抖音的高活躍、高質量帳號。綜上所述,抖音的刷量市場儼然不再是簡單的機器操作,其趨於成熟的背後是早已根深蒂固的刷量黑灰產業鏈,而這條產業鏈的誕生與各利益方的流量角逐息息相關。
  • 二線衛視零收視率調查:灰色買量影響真實數據
    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熊誠告訴記者,由於收視率調查是抽樣調查,僅對選取的樣本進行調查,所以即便是某一檔節目的收視率只有0.01%,也不能完全代表沒有觀眾收看該檔節目。但是,如果一個時段、一家衛視的收視水平長期在低位徘徊,就只能說明沒有受眾。有不少聲音認為,視頻網站的崛起,嚴重衝擊了電視臺的收視情況。
  • 網劇、綜藝視頻流量動不動好幾億?假的!"刷流量"的要賠錢了
    愛奇藝起訴「刷量」公司勝訴,被告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導歉。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刷量」似乎已經成為不少網絡視頻的「標配」,數據造假傷害的是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而此次「刷量」判例或許能為優化行業生態提供樣本價值。
  • 網絡直播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
    記者調研發現,不僅是網絡直播帶貨,當前網絡平臺虛假流量亂象頻發,已形成了龐大的黑灰產業鏈,破壞市場競爭環境、擾亂輿論生態,暴露出平臺管理和依法監管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引流」手段繁多 黑產業鏈已形成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 流量明星數據「有水分」嗎?數據與數據之間,差異有多大?
    流量明星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那麼,流量明星的數據有水分嗎?數據一定會很準確嗎?知名編劇汪海林被粉絲稱為「娛樂圈公敵」。因為汪海林批評過很多流量明星。趙麗穎主演的電視劇《楚喬傳》播放量400億,就被汪海林諷刺過。全球哺乳動物每隻都看一遍還不夠。楊冪主演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播放量500億,汪海林直接反駁:那就更假了。
  • 流量導向下粉絲經濟的虛假繁榮
    「品牌對於明星的流量以及變現有一套監測體系,在過往的品牌代言或者直播中,朱一龍、張藝興的帶貨能力很強。」一位知名品牌傳播負責人告訴記者。明星「打榜」成為粉絲守護愛豆的最直接方式。艾漫數據的活躍粉絲畫像顯示,63.85%的周杰倫粉絲,年齡段位於25-34歲,在飯圈中屬於年齡偏大,這些「夕陽紅」粉絲在一周內為周杰倫創造了一億的影響力,打破了微博紀錄。
  • 雙頂流+IP的爆款公式回歸,古裝網劇戰事前瞻
    頭部公司齊亮劍S級古裝劇增量雖然有份額、題材、資金等限制,但古裝劇是吸引流量、拉動會員大戶這個定律依然沒被打破,根據骨朵數據統計,近三年播放量佔據前三名的皆是古裝劇,年度播放量前十部劇中,古裝劇的比例佔據六七成之多。
  • 直播帶貨泡沫越吹越大 1塊錢能買上萬播放量數據
    一塊錢能買到上萬播放量數據  有些直播間貌似繁榮 奔湧的卻是虛假流量  當前,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成交額讓人瞠目。驚訝的同時,有民眾也懷疑,這些數據是真的嗎?
  • 官方嚴查收視數據扯下網劇最後一塊遮羞布,百億播放量的時代結束
    官方嚴查收視數據,扯下網劇最後一塊遮羞布,百億播放量的時代結束隨著各種網劇的盛行,各種影視劇開始在各大平臺裡播放,有的是被一個平臺買斷,其他平臺不能播放,而多數的網劇都是在很多平臺同時播出的,觀眾喜歡看哪個就看那個,對大眾是方便了,但是也引發了一個問題,經常會有各種電視劇播放量排行榜啥的
  • 起底全球泛濫的流量綁架
    過去的殭屍粉,曾在電視收視率、電影票房、電商刷單、視頻播放量等方面給用戶造成了虛假繁榮的幻象。隨著媒介形態的日新月異,刷量大軍從傳統媒體轉向社交媒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以超級流量明星C羅為例,這名34歲的足球巨星,在INS上的收入就高達382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3.45億元人民幣,比他在尤文圖斯的3000萬歐元年薪還要高。
  • 直播帶貨數據背後有多少真實?有多少水分?
    李佳琦、薇婭帶火了電商直播模式,不少明星紛紛入局,以「直播帶貨」等字眼頻登各大社交媒體熱搜,在動輒成交量上千萬的數據背後,有多少真實?又有多少水分?  近期一篇《戳破「明星直播泡沫」: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的文章引發熱議。
  • 央視曝光電商平臺刷流量 小紅書:打擊黑產刷量 絕不姑息
    雷帝網 樂天 12月23日報導央視《朝聞天下》關注到電商平臺存在的刷流量、假評論等黑色產業鏈。小紅書今日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稱黑產刷量行為是小紅書一直以來嚴厲打擊的對象。「平臺早已設有獨立的反作弊技術團隊,對虛假筆記及惡意刷量採取實時打擊,一經查實嚴厲處罰。」
  • 資本跳舞 網劇幾何?
    例如愛奇藝就實行了會員付費期分帳、貼片廣告分帳以及植入廣告分帳,其中分帳比例由製作方和出品方商議決定,據悉在網劇滿足每季12集,每集不低於20分鐘的基礎條件下,愛奇藝會把各大網劇分為A、B、C、D四檔,不同的檔位則對應不同的價位進行分帳。而騰訊視頻和搜狐也不甘落後,都在試水分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