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
很多年了,如今再次聽到《楞嚴一笑》這首歌,還是很有感觸,尤其是在這研讀《楞嚴經》的時候。今天再次悅讀《漁夫詞》覺得法常和尚寫得真是太好了。
法常和尚:是宋代嘉興報恩寺的首座和尚,開封人,丞相薛居正的後人。他出家修道,因為讀《楞嚴經》而開悟。淳熙七年(1180)十月,和尚預知時至,在房門上《漁父詞》後,回床榻盤腿而逝。
《漁夫詞》原文:
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花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蝶夢南華方栩栩,珽珽誰跨豐幹虎。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飛鴻去。疊翠南山方去去,煌煌誰解靈山悟。拈花一笑人如故,幾寒暑,舊時庭前淚徐徐。
【第一部分寫真性】
此事楞嚴嘗露布:宇宙人生真相這件事,在《楞嚴經》裡面早就已經曝露出來了。該經第二卷中佛陀說:「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又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也就是說一切法皆是真心所現。無論你覺悟不覺悟,你都是很在真心之中。
梅花雪月交光處:此句詮釋的是一心三藏之理。地上梅花,象徵不空如來藏;雪從空而下,象徵空不空如來藏;月亮,掛在空中,象徵空如來藏,交光處,即是比喻真心。梅花、雪、月皆白色,是比喻無形無相的真心本性,清淨無染、涅槃寂靜。
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只要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會覺得人生真是好笑,原來時間、空間都是幻象(「空萬古」)。性相本一如,眼前風送瓦盆之聲響(聞性),迥然就如同銀河橫貫天宇的景象(見性)。
【第二部分說妙有】
蝶夢南華方栩栩:《南華經·齊物論》裡有一個莊周夢蝶的故事。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他醒來之後,不知道是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這個典故是說,分別攀緣蝴蝶、莊周之相,就永遠也悟不到真心本性。
珽珽誰跨豐幹虎:據說,唐朝的豐幹禪師騎虎進入天台山國清寺的,嚇壞了裡面的僧俗二眾,有人說豐幹禪師是彌陀的化身。這個典故是說,佛菩薩性空妙有,來去自在。
而今忘卻來時路:當從夢中醒來,誰能記得從夢到醒的這條來時路呢?這是比喻一旦明心見性,便不會再回到以前那種顛倒輪迴的夢境中去了。
江山暮,天涯目送飛鴻去。夕陽西下,江山無常。天涯飛鴻隨日盡,這個幻化的世界,有生就有滅。同時,此句作者也喻指自己將離開這個世界了。
【第三部分談悟道】
疊翠南山方去去:我馬上要離開重巒疊翠的南山了。南山也象徵十法界森羅萬象。
煌煌誰解靈山悟:有誰能理解我此刻的內心,正充滿著覺性的光明。
拈花一笑人如故:或許只有到了這個境界的人,拈花一笑,彼此便能瞬間心領神會。
幾寒暑,舊時庭前淚徐徐:想一想,曾經在修行路上,不知經歷了多少寒暑,幾多顛倒輪迴。如今現在站在這舊日庭院前,回首往事,不知不覺慢慢流下了眼淚。
我想這個眼淚,大概就如弘一大師一樣的,也是悲欣交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