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之所以獲勝,全憑這六個智慧,值得現代人學習

2020-11-29 海賊說歷史

曾經深入人心曹操奸雄的形象,隨著人們理性的逐漸甦醒逐漸被洗白,而謀朝篡位的司馬懿卻永遠定格在了鷹視狼顧的大奸臣形象上面。本文且不論司馬懿奸詐與否,我們來探討一下司馬懿一生中所做的事情,看看他的選擇、判斷、成就中蘊含了什麼樣的人生智慧。也許我們不該學他高平陵事變中的那一聲虎嘯,但是他為人處世的智慧中的價值,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效仿和借鑑的。

1、跟對領導很重要

公元202年,曹操首次徵辟司馬懿,而司馬懿呢,寧可壓斷自己的腿也不願意為他效勞。有人說他是不願意入仕,其實想想也不可能啊,司馬懿是潁川名士,整個家族都從政,那時候的文人誰不想在政壇上施展抱負?像司馬懿的老師胡昭那樣不問世事的隱士畢竟在少數。

在我看來,司馬懿是在觀望,因為那個時候曹操與袁紹的決戰還沒開始,將來的霸主是誰還沒有定,局勢還不明朗。司馬懿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上。對於司馬懿來說,暫時沒有必要把自己的仕途和曹操綁在一起,靜觀其變才是明智之舉。

後來曹操得勝歸來,司馬懿避無可避,也無需再避,他需要的只是選擇。最後他的選擇是曹操的嫡長子曹丕,成為他的幕僚。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不去曹操帳下當一個出謀劃策的謀臣呢?原因當然不是他沒能耐,而是他清楚地認識到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謀士荀攸荀彧等人都太優秀了,自己很難有出頭之日,不如開始就扶植一個將來的主公,為將來的事業做謀劃。

當時的局勢是曹丕和曹植都有競爭世子的可能,司馬懿選擇的是曹丕,後來的結果證明他是正確的。司馬懿能夠跟對人,當然不是偶然,而是他看準了曹丕的能力和野心,認定他有資本繼承曹操的事業。結果他賭對了,於是便有後來司馬懿的權臣生涯。

司馬懿的這個智慧給我們的指導意義就是:跟錯一個領導萬劫不復,跟對一個領導富貴榮華。

2、選對時機很重要

司馬懿第一次在三國歷史上發光發熱是在樊城之戰,關羽攻打樊城,被呂蒙從後面偷襲,結果敗走麥城。後來關二哥的歷史地位逐步提高,直接使陰招的呂蒙被世人百般唾棄,其實這裡頭呂蒙是幫司馬懿背了一半的鍋。因為聯合東吳夾擊關羽的計謀就是司馬懿給曹操出的主意,這一條計謀就直接解了樊城之圍,讓晚年的曹操順了一口氣。

司馬懿選擇這個時候發力,我認為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時候確實需要一條奇謀來解圍,而且曹操即將不久於人世,這個時候是在兩代主公面前表現的好時機,對於司馬懿來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不得不說這條讓司馬懿登上歷史舞臺的奇謀,使得曹操和曹丕眼裡都對他另眼想開。

司馬懿的這個智慧給我們的指導意義是:縱使有絕世的才華,也需要一個合適的表現機會,機會一旦來了,就要有能力把握住。

3、知己知彼

談及司馬懿,不得不提的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對手諸葛亮。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勢均力敵。但是從結果來看,司馬懿是勝者。人們都調侃說,因為司馬懿命長而已,這是戲謔之言而已,可不要當真啊。

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真正原因:

司馬懿非常清楚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他明智地採取了以守為攻的策略。隨機應變,以不變應萬變。司馬懿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他曾經對諸葛亮有過中肯的評價: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意思就是:諸葛亮志向遠大,卻不善於抓住機會;非常聰明機智但是缺少果敢的決定;喜歡用兵但是缺少機敏的權變。

司馬懿之所以這麼評價諸葛亮,其實我認為其中也有他自誇的成分。他潛在意思是:諸葛亮你也不過如此,而我司馬懿不光會見機行事,行事果敢,而且善於權變。

不光我這麼認為啊,毛主席也曾經對司馬懿有過這樣的評價:

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

因而,司馬懿的才能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不應該一味地貶低他。

司馬懿的這個智慧告訴我們的是:知己知彼,隨機應變。說人話就是:清楚地知道雙方各自的不足,規避自己的短處,利用對方的短處。

4、空城計的智慧

空城計只是野史而已,是歷史上不曾發生過的事。但是這其中蘊含的智慧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空城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就不在此贅述了。

《孫子兵法》有雲: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如果司馬懿面前真是一座空城,圍起來就是最好的辦法了,怎麼會落荒而逃呢?

遙想空城之下,率領著十萬大軍的司馬懿在想些什麼:

如今諸葛亮正在這西城之上故弄玄虛,我料定這必然是一座空城,只要一聲令下,諸葛必將為我所擒,叱吒風雲的諸葛丞相將是我司馬仲達名留青史的墊腳石。

等等……不對,諸葛亮是何等的聰明人,他怎麼會認為這齣幼稚的空城計能騙過我呢?從結果考慮,如果一旦城破,諸葛亮被擒拿,得利的是我大魏國,而不是我司馬仲達,回想起之前被削兵權,至今仍然心有餘悸。假如這次一旦功成,我之後面臨的必將是鳥盡弓藏的結局,如此說來,我與這諸葛亮還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啊。但是如果我借著諸葛的計謀趁勢此時退兵,皇帝不過治我一個出師不利的罪名,無關緊要,兵權在手,細水長流。

有了這一番盤算,才有了後來空城之下司馬落荒而逃的場景。

從司馬懿面對空城計的智慧中,我們學到的是他在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之前,會分別考慮這麼做和不這麼做的兩者的不同結局,謹慎思考之後再做出決定。

所以司馬懿的這個智慧告訴我們的是:在遇到大喜或者大悲的事情的時候,冷靜下來去做決策,選一個不會讓自己後悔的結局。

5、忍人之所以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為了等待高平陵事變的時機,司馬懿躺在床上裝病整整三年,他幾乎騙過了所有的人,為的就是徹底讓政敵曹爽放鬆警惕。身為太傅的他一直在給曹爽為首的曹氏宗親面子,他像一隻匍匐著的老虎一樣等待反撲的機會。司馬懿忍下了常人不能忍受的日子,最終在高平陵事變後,他終於實現了真正的反客為主。司馬懿的一生幾乎都在做別人的手中刀,直到那一次事變之後,他才開始做自己的執刀人。

如果沒有前期在曹操面前的唯唯諾諾,沒有在曹丕面前的盡忠職守,沒有在曹睿面前夾著尾巴,沒有在曹爽面前的忍辱負重,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活到高平陵事變的那一天。可以說司馬懿的一生就是在「忍」中度過的。高平陵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而公元251年司馬懿就已經死了,他就揚眉吐氣了2年而已,他這樣忍耐下來的人生值不值得還有待商榷。

司馬懿的這個智慧能夠教會我們的是:忍耐的程度決定你日後成就的高度。

6、舉奸需機密,揚善要彰顯

這句是司馬懿的原話。意思是:舉報作奸犯科的行為需要小心謹慎,不要到處去說,讓人難堪,而對於好的行為要高調地表彰,告訴所有人,從而起到模範作用。

這條智慧值得每一個當領導的人去體會,也值得每一個想要當領導的人去學習。

司馬懿的敵人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過這樣的觀點: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意思大概就是,做了好事就要嘉獎,做了壞事就要懲罰。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做事說話就是大氣又得體。然而,事實上,其實司馬懿的這個觀點才更加有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在哪裡呢?

舉報作奸犯科的壞行為一定要在暗地裡,至於處理與否或者怎麼處理那是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公開舉報則讓太多不相干的人知道,只會把過錯傳播到更多人心中,會導致過錯再次地發生。好的行為則應該也必須公開說,因為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的善行會被公開表揚,能夠起到正向的激勵作用。

司馬懿能夠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一定有他的可取之處,他的這六個智慧分享給大家。以史為鑑就是我們琢磨歷史的初衷,希望我們都能從司馬懿智慧裡學到點什麼。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這3個智慧
    他,就是被人稱作「冢虎」的司馬懿。冢虎,意為藏伏在墓穴之旁的老虎,善見機而動,迅猛異常。司馬懿正是如此,他彎得下腰,沉得住氣,抬得起頭。三個處世錦囊,讓他最終坐擁四方,成為最大贏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司馬懿的成功之道。
  •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殊不知在「空城計」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山外有山,計外有計。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
  • 司馬懿之所以能戰勝諸葛亮,背後高人竟然是他!
    結果這一對峙,又一個月進去了,這下子魏國的將領們可坐不住了,就連之前當了縮頭烏龜的賈詡、魏平也紛紛請戰,並說「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心煩意亂又窩火,拼了!於是,曹魏終於主動出擊了。而諸葛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刻,他知道,長途跋涉又不敢交戰的敵人,早已心煩氣躁;他知道,遍布山野的滷城是個騎兵展不開步兵打伏擊的好地方;他還知道,經過多年北伐,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早已爐火純青。五月,司馬懿派張郃攻南營,意圖吸引諸葛亮主力救援,然後自己再率主力攻打北寨。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司馬懿的把戲,派王平領本部無當飛軍堅守,以牽制張郃;派魏延、高翔、吳班三路主力迎戰司馬懿。
  • 女裝大佬司馬懿,腹黑的後三國時代
    我就想問問,你們都看到司馬懿著女裝在渭水對岸吟誦《出師表》那一幕了嗎?還有沒看到的?快去買個優酷會員吧。健健君是VIP會員這種露富的事兒我到處說了嗎?天真。不過沒關係,還有一幕也很精彩,就是這兩天在微博上火爆的(諸葛亮扮演者)王洛勇老師英文版的朗誦。網友紛紛表示「讀出了《權利的遊戲》的史詩感」。
  • 古人智慧讓人受用無窮,只要能坐冷板凳,現代人就會更智慧
    還有無論是書法藝術、還是詩詞還沒有現代人能夠超越古人的,難道說古人就比現代人更為聰明, 更為有智慧嗎?古人的智慧,讓我們受用無窮。一個人不博讀也就不知古人的智慧,一個人不深鑽也就不知古人之聰明。一個人越是善於學習,才知曉中華5000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精深博大,人越是學習才深感自已的無知和渺小。
  • 司馬懿告誡兒子的2句話,每句都是大智慧,讓孩子受用一生
    司馬懿告誡兒子的2句話,每句都是大智慧,讓孩子受用一生諸葛亮聰明蓋世,為什麼蜀國最先滅亡?司馬家族卻能一統天下!答案是,司馬懿更加的會培養人才。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再無人才,人稱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在三國裡,最會教育孩子的應當數司馬懿了,司馬懿非常重視在實戰中教育孩子,每次打仗都會帶上兩個兒子,在戰爭中學習韜略。在司馬懿告誡孩子的兩句話中隱藏著大智慧,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笑到最後的贏家,都是不著急沉得住氣的人。」
  • 教父之所以能夠成為教父,全靠這3個人生準則,值得我們深思
    教父唐·柯裡昂有三個兒子:桑尼、弗雷德、麥可。大兒子桑尼有勇無謀,而二兒子則是無勇無謀,只有三兒子有勇有謀,深度繼承了教父身上果敢沉穩有魄力有智慧的優點,但是他同時又桀驁不馴,叛逆不已。他是3個兒子中,唯一讀過大學的,大學畢業以後就去參軍,並且屢立戰功。
  • 軍師聯盟:司馬懿用這五個字,讓諸葛亮死不瞑目,終成三國笑到最後的人
    司馬懿假裝上氣不接下氣,說道:「年老臥病,死在旦夕。你去守并州,并州接近胡人,應好好戒備啊。」李勝說:「我是去荊州上任,不是去并州!」司馬懿繼續裝聾:「你要去并州……」李勝把聲音放大了些:「我是去荊州!」
  • 海爾電視U6智慧屏2.0,值得入手的N個理由
    集交互、娛樂、智慧於一身的海爾智能電視,憑藉驚豔的畫質、強大的智慧系統,讓我真正感受了智慧生活的便利。我總結這款電視打動我的一些理由,希望對想換電視的人有一些幫助。一、精緻的外觀海爾電視U6智慧屏2.0電視產品,採用一體成型的設計,全金屬全面屏,機身只有8.7mm,非常纖薄,97%超高屏佔比,黑色的低調配色外加藍色裝飾內嵌,簡約中盡顯設計的高級。
  • 司馬懿:這才是最令人畏懼的
    一、坐在輪椅上面比較好指揮。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智慧確實是高於常人的,連坐輪椅的策略他都想出來了。而司馬懿也曾說過諸葛亮打仗總是坐輪椅的事情,他覺得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不僅團結了士兵的心,還大大鼓舞了士氣,這樣的作戰方式往往是最容易獲勝的。
  • 做事學臥龍,做人學冢虎,為何諸葛亮最後鬥不過司馬懿,這三個原因...
    此時,曹操早就發現司馬懿並非常人,因此這一年出徵張魯,曹操親自把司馬懿給帶上了,一來是看一看司馬懿是否具有真本事,二來也是想考驗一下司馬懿,對自己的忠誠程度如何?這一點,曹操比誰都清楚,除了曹操以外,在隊伍之中能夠看到這一點局勢的人,也只有冢虎司馬懿了。對於曹操的本事,司馬懿不敢有所懷疑,甚至在此前為了得到曹操的信任還不惜與曹丕交好,終日努力工作,以此來向曹操示好。不過此次曹操用兵大勝,同時又是自己第一次和老闆親自出徵,倘若不拿出些真本事出來,恐怕日後想要在曹魏立足,估計比登天還難!於是司馬懿此時便出了一招兒!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其實和諸葛亮一樣聰明。今天我們來談談他的一些事情。雖然諸葛亮勢力強大,但在「北伐」和「六出岐山」兩戰中,司馬懿都打敗了諸葛亮,諸葛亮也吃了不少虧。這兩場戰爭也充分展示了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但司馬懿在「街亭之戰」中敗北。真的是因為他的多疑嗎?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失去街亭後與司馬懿重逢的歷史。
  • 軍師聯盟:司馬懿用這五個字,讓諸葛亮死不瞑目,終成三國笑到最後的人,改寫了中國2000年的歷史
    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的軍事才華孰優孰劣,這事後人有多有爭論。張春華的幾個好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都跟著她絕食,向他們父親抗議,嚇得司馬懿馬上認慫,趕緊去跟張春華賠禮道歉。張春華這才停止絕食。司馬懿這麼做,倒不是因為他已經思想超前,懂得尊重女性。
  • 司馬懿是怎麼輸給曹爽的?
    這個結論是現代人下的,因為他在與司馬懿的鬥爭中佔盡優勢被反殺,所以很多現代人嘲諷他是三國最大的草包。最近在講曹爽和司馬懿整整十年的龍爭虎鬥。第一個回合,曹爽使用釜底抽薪之計,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讓自己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同時任命曹訓為武衛將軍,掌握了魏國中軍的兵權。第二個回合,曹爽利用興勢之戰,再用釜底抽薪之計摧毀了司馬懿在關隴戰區的勢力。從此對司馬懿佔據上風。
  • 諸葛亮每日食米仍然接近數升,司馬懿憑何斷定他即將不久於人世?
    從兵力上來看,魏軍肯定是多於蜀軍的,為了讓司馬懿佔據絕對優勢,魏帝曹叡還給司馬懿多派了兩萬軍隊過去,就怕司馬懿不夠用。而從兵員素質來看,魏軍大多屬於北方士兵,蜀軍屬於南方士兵,歷朝歷代,北方士兵的戰力大多是要強於南方的,這也是為何除了明朝,其他時代大多是北方南下,吞併南方。所以說,總的來看,魏軍的實力是要強於蜀軍的,他們之所以被蜀軍壓著打,說白了就是司馬懿的指揮能力不如諸葛亮。
  • 諸葛亮六出祁山時每天吃只一斤大米,司馬懿喜道:諸葛亮命不久矣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六出祁山,再次伐魏,他率大軍出了斜谷道,與司馬懿在渭南對峙。在這段時間裡,諸葛亮既多次派使者下凡,甚至送上巾幗女子的飾物,來激怒司馬懿,但司馬懿卻不動聲色,堅守不出,同時採用「千裡請戰」的妙計,平息了眾怒。諸葛亮沒辦法,只好分兵屯田,與魏國百姓共種糧食自給,打算長期駐守,但此時諸葛亮已因勞累過度而病倒。
  • 三國時期,有幾人能鎮住司馬懿?僅有這六位
    司馬懿是曹操手底下重要謀士之一,為曹操貢獻了很多計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曹操也是非常信任他。但在曹操死後,司馬懿獨攬大權,再到後面更是讓司馬家族直接奪權,建立了西晉王朝。由此可見,在曹操死後,司馬懿是有多麼放飛自我。作為一個手擁大權的謀臣,司馬懿在曹魏的地位無可撼動。
  •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就司馬懿打一輩子五禽戲這點事?
    這是他的一次嘗試:「就是歷史劇是否非得講成黃鐘大呂、氣象萬千,它能否用一種更輕鬆的、更易於讓現代觀眾接受的一種方式呈現。」 《軍師聯盟》的籌備長達五年,總投資達到四億。2013 年 9 月,張永新和吳秀波第一次就《軍師聯盟》接觸談話。直到三年後它才開拍。這中間經歷了多次推進和拿下,「真的像過山車一樣。」
  • 真實司馬懿的幾個故事
    張春華比司馬懿小十歲,由此可得出,張春華嫁過來前,司馬懿就已經在裝病了。關於張春華,這裡有不少小故事。   一次,突然下起了暴雨,院子裡正曬著書,司馬懿因為救書心切,瞬間忘記自己是個「病人」,直接從床上跳下來衝進院子裡收書。全過程被司馬懿的一個侍女看到了。然而,目擊者還有張春華。為了防止洩密,她當天晚上便殺了這個侍女,此時的張春華未滿20歲。
  • 為人智慧:不要在這六件事上犯忌諱,活出精彩
    當我們正處於苦苦思索卻暫時沒有具體可行性方案時,不妨先避開人生路上這些忌諱,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智慧。【一忌無禮】為人行事「無禮」是個大大的忌諱,所謂「無禮」就是不講禮貌、不尊重別人。大家都明白,人與人之間,不需要全部相互認同,但卻需要相互尊重。如果不尊重別人,那別人也同樣也不會把你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