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2021-02-13 老闆學習會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

請大家點擊上方 「老闆學習會」  → 點擊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點選「設為星標 ★ 」(安卓的朋友點選「置頂公眾號」)感謝支持。



中國的很多大智慧都在歷史裡,而且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是不斷的輪迴。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

殊不知在「空城計」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

山外有山,計外有計。

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餘各部都受到重創,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甕中」,勝券在握。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總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數,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二萬人,是「空城」也罷,是「實城」也好,先派幾千名先遣小分隊攻打西城的四門,其虛實便立見分曉,還用得著豎起耳朵「聽琴聲」嗎?

這是連中等智商的下級軍官都懂得的軍事常識,何況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所謂唇亡齒寒:諸葛亮料定司馬懿不敢進城。

因為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懂得中國祖傳「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血的古訓,也熟知歷代「卸磨殺驢」的帝王故技。生怕此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魏明帝曹睿玩弄「推完磨殺驢吃」的小伎倆,所以才故意放走與自己「旗鼓相當」的敵手諸葛亮。再稍微調研一下司馬懿的充滿艱險的「官運圖」,就會迎刃而解了。

曹操在世時,深知司馬懿的才智,但總是對他存有戒心,曾對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並多次告誡,說司馬懿野心勃勃,久必為患,不可重用,因此只讓他作了個小小相府文學掾,後轉為丞相主簿(行政秘書)。

司馬懿對此也心領神會,為避免殺身之禍,就採取韜光養晦辦法,不急在曹操在世時建功立業,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稱帝,因為曹丕為太子時,司馬懿是太子中庶子,為丕所倚重,所以曹丕很賞識司馬懿的才能,所以開始提拔重用,累遷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等職;曹丕死,曹睿繼位後,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總督雍州西涼重兵,坐鎮長安,位高權重,朝野忌憚。

諸葛亮兵出祁山,連連獲勝,勢如破竹,曹魏諸將未人敢攖其鋒,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啟用司馬懿,封為平西都督,領兵與諸葛亮對壘,藉以挽救危局。司馬懿心裡明白,能得到這個「平西都督」頭銜,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它應當感謝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敵諸葛亮。

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才是決定司馬懿能否掌握權力的人物。

司馬懿自然老早就明白,自己是曹魏政權的獵兔之犬角色,當然也明白諸葛亮存在與自身存在的關係。

矛盾的對立雙方是對立的統一,相輔相成的,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了蜀漢的諸葛亮,也就沒有了曹魏的司馬懿存在的「獨特」價值!如果在西城活捉或殺掉諸葛亮,蜀軍就會全面線崩潰,蜀漢也就會隨即滅亡,羽翼未豐的司馬氏就難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厄運。

這是當時的司馬懿不願看到的局面,司馬懿還需要繼續為曹魏「推磨」,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會遭到「卸磨殺驢」的慘局。繼續「推磨」的前提,就是諸葛亮必須繼續存在,以此來爭取時間培植勢力,等待時機,施展自己的宏圖大志。

因此,司馬懿在明知是空空如也的小小西城下,故意裝呆犯傻,以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為藉口而退兵。

有獵物:獵狗暫不能烹;「磨」沒推完:驢還不能殺。

這樣,司馬懿就給自己創造了生存空間和發展餘地。等到把諸葛亮「磨死」之後不久,他就退居幕後就裝起病來,似乎不久於人世了,藉以麻痺政敵減少猜忌,暗中密謀、等待時機、發動政變,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大權。

「三國歸晉」的歷史結局,就足以證明,司馬懿在「空城」下所表現出來的超高智商,絕非咱等閒之輩所能望其塵。

縱觀歷史,「三國」中光明磊落、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只不過是慣於韜光養晦、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歷史配角而已!

老闆學習會 向企業家致敬!

帶你進入一個高端企業老闆商業思維學習圈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閱讀是一種修養,分享是一種美德

閱讀原文,了解你家門口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為什麼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似乎看出諸葛亮故弄玄虛的破綻,要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當即受到司馬懿呵斥。接下來,真的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司馬懿恐猶疑了一番,怕中「埋伏」,在城下自我解嘲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是空城也罷,實城也罷,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當了」。於是下令「前隊變為後隊,退兵四十」。於是,也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
  • 唇亡齒寒:司馬懿其實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說的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玄虛威懾,哄走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後人也據此編排了一出百看不厭、久演不衰的京劇傳統劇目《空城計》,現已成了當今的國粹。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故事大體上是這樣的,在街亭失守後,司馬懿率曹魏大軍進攻,諸葛亮軍中已經無兵可守,索性就打開城門,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怕有埋伏就主動撤退了。當然,《三國演義》比這個要精彩,要扣人心弦。也突出了諸葛亮的智慧,司馬懿的奸詐。其實,仔細想想空城計確實漏洞百出,作為大智大慧的諸葛亮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司馬懿不敢攻城。
  • 讓諸葛亮跟司馬懿告訴你,這才是真實的空城計!——《虎嘯龍吟》
    百姓就是人和,蜀國立於不敗的根本就是百姓,為了掩護百姓撤退,諸葛亮只能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空城計。面對15萬司馬懿大軍,諸葛亮頭腦冷靜,死馬是活馬醫生,進城,唱歌,不,彈鋼琴。人們已經登上了這座城市,西城的大門已經打開。現在諸葛亮膽子太小,不敢進鞘,戲已經開始了,他停不下來。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是一位有著很高才華的人,大家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諸葛亮真的能算嗎?他能預測未來嗎?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諸葛亮其實是一位,比普通人更有見識更有學問的人。諸葛亮精於心理戰。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其實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空城計發生在陽平,而司馬懿是官居荊州的都督,他是駐守在宛城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在陽平的戰場上;其二、司馬懿怕諸葛亮有詐不敢進攻,但派一隊人馬上前查探又未嘗不可?
  • 大將司馬懿,為什麼叫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
    一、故事背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街亭丟失,諸葛亮西城暴露在魏軍面前。魏軍大將軍司馬懿率大軍15萬攻擊諸葛亮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5千老弱病殘,城裡軍民人心惶惶。諸葛亮命令手下大開城門,偃旗息鼓,將士兵裝扮成百姓沿街打掃。
  • 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諸葛亮這次撤退保護三郡民眾的動機,已經被司馬懿掌握,而且蜀軍主力的人數和動向也在魏軍的監視之中。去往西城的路上,司馬懿行軍緩慢,探子早已經探明了附近沒有伏兵。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士人指點到今疑」 要說到空城計熟讀《三國演義》的各位一定都不陌生 諸葛亮大開城門焚香撫琴就嚇得司馬懿不敢進攻就是說,街亭之戰、馬謖之敗,確有其事,但是並沒有什麼空城計的記載。而且,與諸葛亮對陣的是魏將張郃,不是司馬懿,不存在彈琴退仲達的可能。至於這個時候,司馬懿在做什麼,《資治通鑑》中有明確的記載:」太和二年春(即建興六年),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歸於洛陽。
  • 空城計中,司馬懿直接斬殺諸葛亮,其後果當真會滿門抄斬嗎?
    而且三國時期又是一個有兵權就有可能自立為王的這麼一個時代,所以說斬殺了諸葛亮的司馬懿不一定會被魏明帝曹睿滿門抄斬,卻一定會被其雪藏。司馬懿輔佐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從最初對於權勢避之如虎,到最後一日不可無權,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早已經不可能在家休養晚年。
  • 震驚:司馬懿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背後的秘密
    此時,諸葛亮登上城樓觀望後卻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 不愧是大軍師:司馬懿其實沒有敗給諸葛亮的空城計(圖)
    雖然大家都不說話,但是眼神裡都掩飾不住地透露出恐慌。怕什麼呢?怕一個人,司馬懿。有人說不對啊,俗話說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個司馬懿有什麼可怕的?其實司馬懿不可怕,可怕的是司馬懿後面帶著的15萬大軍。按說15萬大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眼前小小的西城只有2500多名士兵,而且諸葛亮身邊沒有一個戰將,全是文官。一群書生帶著2500多名士兵,如何能抵擋司馬懿的15萬大軍呢?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今天來說一說空城計,這是魏蜀兩國智者之間的頂級交鋒,當司馬懿大軍壓城,而城中兵力空虛,諸葛亮大開城門,裝作很淡定的樣子在城頭彈琴。司馬懿被諸葛亮這一出給整懵了,以為是諸葛亮是在故布疑陣,在給他下套呢,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掉頭就走。 那麼問題來了,身為頂尖智者的司馬懿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被諸葛亮騙過了呢?他當時到底有沒有放水的嫌疑?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諸葛亮說:「我們只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我琢磨再三,認為「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的勝利,最終是司馬集團的勝利: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自古以來都是極其神妙的一步奇計,一旦運用成功,就可以死裡求生,敗中取勝。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如果從純功利的角度講,司馬懿的才能是要遠遠大於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可以從當年二人在渭水前線打的一仗看出來。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沒有什麼公理法則,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最終打敗了敵人,就是勝利者,而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當年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馬懿的阻擊後,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說得難聽一點已經是黔驢技窮了。而反觀司馬懿,卻處之泰然,遊刃有餘。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啥還要主動退兵?專家:不退兵就死翹翹了
    走投無路的諸葛亮這會兒也跑不了,於是在這樣千鈞一髮的情況下,諸葛亮打開城門,自己在城牆上彈琴,派三兩孩子在自己身邊,門口再派幾個老人在那裡掃地,跟司馬懿玩起了心理戰。司馬懿這個人又一向多疑,於是在城門下駐足停了停,命令十幾萬魏軍撤退。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我想在《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事件,當時諸葛亮大擺空城計,並且還故意讓4名士兵在城門口掃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諸葛亮當時想的是什麼,可是一樣聰明的司馬懿卻看懂了諸葛亮的意思,因此也留住了自己的一條命。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騙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整部小說中,唯一能夠勉強與他抗衡的,只有一人,即司馬懿。在演義中,司馬懿不但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在此之前還克日擒孟達,粉碎過諸葛亮的詭計,拿下過街亭,等等,被人稱為諸葛亮的勁敵。可是,智計多端的他,為什麼被諸葛亮的空城計,輕易騙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