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2021-03-05 尋史野記

梁啓超說,二十四史不過是帝王將相的家譜。


從歷史的進程上來看,有多大的功績就能彰顯何等的顯赫,能被史官記載在冊之人,對於推動歷史朝著每個讀者的朝代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歷史如同車輪滾滾,朝代輪轉,風雲變化,總是你方唱罷我登臺,沒有人能成為永恆的主角。所以,追求成為歷史的主角,變成了每個英雄人物心中的信念。

如何成為歷史的主角,或者說成為歷史的贏家呢?茫茫大路,看似無跡可尋,但是人過留影,雁過留聲,智者便在飄渺之間捕捉些許風影,喻之餘情理,讓後人為鑑。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


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

諸葛亮這次撤退保護三郡民眾的動機,已經被司馬懿掌握,而且蜀軍主力的人數和動向也在魏軍的監視之中。去往西城的路上,司馬懿行軍緩慢,探子早已經探明了附近沒有伏兵。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但是,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諸葛亮能夠嚇退司馬懿,自然有深層次的原因。

2、諸葛亮料定司馬懿不敢進城,司馬懿自我辯駁

在劇情中,「依依東望」四個字,代表了諸葛亮畢其一生的志向。而對司馬懿來說,在過去的歲月之中,抱負、榮耀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成為了他一生中前進的最大動力,為此,他可以自斷雙腿,也可以被貶荒野。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自我理想的實現,為了魏朝的基業。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去看,司馬懿完全可以進入西城,拿下諸葛亮,攻伐蜀漢就可以「一馬平川」了。到這裡,表面上的真·空城計其實已經失敗了。

3、自我考究,完成黑化

但是,轉瞬之間,原本的白衫諸葛就變成了老年的司馬懿。這也暗示著,司馬懿過去對魏朝的忠心開始了動搖。由簡單的蜀魏對立,開始考慮到更多,諸葛亮隱藏在空城計下面的攻心計發揮作用。

司馬懿從曹操, 曹丕再到曹叡,輔佐三任君王,眼看著魏朝越來越強大,自己的抱負在一點點的實現。卻發現沒有成功者那份功成名就的喜悅。王侯霸業,忠君愛國,似乎在歲月的衝刷下,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抱負只有自己親自實現才算是理想的歸宿。經歷了三朝皇帝,司馬懿的內心斑駁,甚於體膚。攻下西城可以,擒諸葛也簡單。但是,鳥盡弓藏,這並不是司馬懿想要的結果。

不臣之心萌芽,司馬懿黑化開始。

4、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司馬懿第一次被迫做出選擇,第一次面對自己內心的拷問。很難說是諸葛亮贏了或者司馬懿贏了。但是一旦心中種下不滿的種子,所有謊言,壓迫和命運的曲折都會成為輔佐的催化劑。

諸葛亮空城攻心,司馬懿懸崖驚悸。

時間給出了最終的答案。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是一位有著很高才華的人,大家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諸葛亮真的能算嗎?他能預測未來嗎?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諸葛亮其實是一位,比普通人更有見識更有學問的人。諸葛亮精於心理戰。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今天來說一說空城計,這是魏蜀兩國智者之間的頂級交鋒,當司馬懿大軍壓城,而城中兵力空虛,諸葛亮大開城門,裝作很淡定的樣子在城頭彈琴。司馬懿被諸葛亮這一出給整懵了,以為是諸葛亮是在故布疑陣,在給他下套呢,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掉頭就走。 那麼問題來了,身為頂尖智者的司馬懿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被諸葛亮騙過了呢?他當時到底有沒有放水的嫌疑?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騙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整部小說中,唯一能夠勉強與他抗衡的,只有一人,即司馬懿。在演義中,司馬懿不但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在此之前還克日擒孟達,粉碎過諸葛亮的詭計,拿下過街亭,等等,被人稱為諸葛亮的勁敵。可是,智計多端的他,為什麼被諸葛亮的空城計,輕易騙過了呢?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真不愧是「智絕「 不過《三國演義》裡描寫的空城計諸葛亮真的用過嗎?就是說,街亭之戰、馬謖之敗,確有其事,但是並沒有什麼空城計的記載。而且,與諸葛亮對陣的是魏將張郃,不是司馬懿,不存在彈琴退仲達的可能。至於這個時候,司馬懿在做什麼,《資治通鑑》中有明確的記載:」太和二年春(即建興六年),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歸於洛陽。
  • 司馬懿為什麼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他知道司馬懿是個高手,一般的高手,即便親近如蜀中大將關羽、張飛等,也只是大嘆諸葛亮的謀略之能而已,而司馬懿,他能更深地看透自己,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諸葛亮卻正是深入地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實施了他的心理奇謀戰。這不是一場眼見的煙硝之戰,他爭勝於無形。然而,如果就只因對司馬懿的了解,而諸葛亮就因此取勝,那司馬懿也就不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諸葛亮說:「我們只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我琢磨再三,認為「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的勝利,最終是司馬集團的勝利: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自古以來都是極其神妙的一步奇計,一旦運用成功,就可以死裡求生,敗中取勝。
  • 唇亡齒寒:司馬懿其實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說的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玄虛威懾,哄走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後人也據此編排了一出百看不厭、久演不衰的京劇傳統劇目《空城計》,現已成了當今的國粹。
  •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殊不知在「空城計」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山外有山,計外有計。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故事大體上是這樣的,在街亭失守後,司馬懿率曹魏大軍進攻,諸葛亮軍中已經無兵可守,索性就打開城門,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怕有埋伏就主動撤退了。當然,《三國演義》比這個要精彩,要扣人心弦。也突出了諸葛亮的智慧,司馬懿的奸詐。其實,仔細想想空城計確實漏洞百出,作為大智大慧的諸葛亮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司馬懿不敢攻城。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和計謀,雖說這只是一個虛構而成的故事,但一直以來都被後人們津津樂道。 其實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空城計發生在陽平,而司馬懿是官居荊州的都督,他是駐守在宛城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在陽平的戰場上;其二、司馬懿怕諸葛亮有詐不敢進攻,但派一隊人馬上前查探又未嘗不可?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大將司馬懿,為什麼叫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
    一、故事背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街亭丟失,諸葛亮西城暴露在魏軍面前。魏軍大將軍司馬懿率大軍15萬攻擊諸葛亮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5千老弱病殘,城裡軍民人心惶惶。諸葛亮命令手下大開城門,偃旗息鼓,將士兵裝扮成百姓沿街打掃。
  •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為什麼說司馬懿故意中了諸葛亮空城計
    空城計,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橋段宣告上演。司馬懿與諸葛亮這兩位絕對男主,也終於狹路相逢,得以「鵲橋相會」。 但這一回,《虎嘯龍吟》總算玩出了新花樣,不再像以往的三國題材電視劇那樣,按部就班地跟著演義小說走。 諸葛亮踏上城樓的背影照例偉岸,氣場照樣強大,但當他坐定撫琴,額頭上豆大的汗珠赫然展現在觀眾眼前。
  • 震驚:司馬懿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背後的秘密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我想在《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事件,當時諸葛亮大擺空城計,並且還故意讓4名士兵在城門口掃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諸葛亮當時想的是什麼,可是一樣聰明的司馬懿卻看懂了諸葛亮的意思,因此也留住了自己的一條命。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諸葛亮被司馬懿拖一個半死,實在沒有辦法,竟然想到要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來刺激他,這也太小兒科了,古今中外哪有這麼用兵的?而從戰爭的結局來看,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顯了。諸葛亮打不過司馬懿,氣得不行,於是秋風五丈原,連翻盤的本錢都丟掉了。而司馬懿呢,回到魏朝後一門心思地開創了大晉王朝,成了「晉史」的主角。上面說的是軍事才能,而政治才能諸葛亮就更差了。
  • 讓諸葛亮跟司馬懿告訴你,這才是真實的空城計!——《虎嘯龍吟》
    作繭自縛:諸葛亮信任的大將馬謖突然趙括附體,驕傲自大,紙上談兵,痛失街亭。司馬懿大軍壓境,氣勢洶洶。面對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壓境,三郡百姓還在撤離,對姜維率軍掩護的建議,諸葛亮不得不忍痛拒絕。百姓就是人和,蜀國立於不敗的根本就是百姓,為了掩護百姓撤退,諸葛亮只能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空城計。面對15萬司馬懿大軍,諸葛亮頭腦冷靜,死馬是活馬醫生,進城,唱歌,不,彈鋼琴。人們已經登上了這座城市,西城的大門已經打開。現在諸葛亮膽子太小,不敢進鞘,戲已經開始了,他停不下來。
  • 三國裡面的空城計——司馬懿贏得太絕了!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空城計」司馬懿是完勝!不是諸葛亮嚇跑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逃跑裝的很像。今天小編幫司馬懿昭雪陳年往事。。。當時第一階段魏將無人能敵,只能請司馬出山。後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裡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大開城門,並且親自登上城樓去彈琴,造成城中有埋伏的假象。司馬懿追到城下,猶豫片刻,大喊:「諸葛亮琴聲不亂,且城門大開,必有埋伏!速速撤兵!」於是司馬懿大軍調頭,卷席而退把司馬懿嚇跑了。這是「空城計」大概故事情節。
  • 空城計中,司馬懿直接斬殺諸葛亮,其後果當真會滿門抄斬嗎?
    在三國當中,諸葛亮由於自己手下大將馬謖的失誤,只能退守西城,而此時司馬懿帶著十幾萬大軍追至西城,卻看到諸葛亮大開城門,由此一場流傳千古的空城計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