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2020-12-28 舍我先生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

對這件事的記載並不是正史《三國志》,而是出現西晉郭衝所著的《條亮五事》,陳壽在編篡史書的過程,因為這件事的史料不可靠,乾脆就沒有編入。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也是直接進行了批駁。絕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認為這個有編造的嫌疑。故事大體上是這樣的,在街亭失守後,司馬懿率曹魏大軍進攻,諸葛亮軍中已經無兵可守,索性就打開城門,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怕有埋伏就主動撤退了。當然,《三國演義》比這個要精彩,要扣人心弦。也突出了諸葛亮的智慧,司馬懿的奸詐。

其實,仔細想想空城計確實漏洞百出,作為大智大慧的諸葛亮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司馬懿不敢攻城。萬一來的不是司馬懿,是個毛頭小子,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主心骨不就直接被俘虜了。這種自殺玩法,絕對不是智慧,而是嚴重的不長腦子。就是諸葛亮鎮定自若,兩個琴童能鎮定得了嗎?就這麼幾個人面對曹魏大軍,早嚇尿褲子了。還有即使諸葛亮想這樣,其他的將領也不敢讓諸葛亮擺空城計,肯定會暗中保護諸葛亮。還有,作為蜀軍的最高統帥,不可能把所有軍隊都排出去,萬一曹軍過於勇猛,人數過多,容易全軍覆滅。

司馬懿害怕蜀軍有埋伏這個可以理解,他可以不可以圍城,可以不可以派一小股軍隊去攻城,反正諸葛亮也沒有幾個人。司馬懿作為當時的著名的軍事謀略家,他可能有一百種應對方法,就是為了俘虜諸葛亮,賭一把也是值得的。在當時,很有可能相互的軍隊都有奸細,諸葛亮敢布置空城計肯定會被發現。還有,曹魏軍隊肯定要偵察一下,蜀軍是否有埋伏,在一定範圍的埋伏是可以被發現的。

總之,諸葛亮不會那麼傻,司馬懿也不會那麼容易糊弄。據說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移花接木自趙雲的空營計。客觀的說有這種可能,但還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郭衝是西晉人,司馬懿是西晉建立者司馬懿的爺爺,如果郭衝胡編亂造,肯定會被追究責任,因為郭衝很難講是編造的。而是很有可能這件事有點事實依據,但是截止目前還沒有最新的證據,從陳壽起,西晉、東晉的史學家都認為證據不足,不予採信。個人觀點,空城計是有可能存在,然後被司馬懿隨軍的將士記錄並流傳開。

可能情況一,很有可能弄的是一個假的諸葛亮來欺騙司馬懿。魏強蜀弱是事實,蜀軍很有可能準備退卻,而這種退卻明顯不想被暴露,那麼就需要一個曹魏軍想要的目標來吸引司馬懿注意。諸葛亮無疑是最大的目標,蜀軍不可能把真諸葛亮用上,只能找一個和諸葛亮很像的人在城上賭一把。諸葛亮有替身也是有可能的,畢竟蜀漢大權獨攬,萬一誰要行刺他呢。

可能情況二,可能真的是諸葛亮擺的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相互猜透了對方心理。諸葛亮覺得司馬懿非常謹慎不敢前進。司馬懿本就不想為難諸葛亮。司馬懿雖然此時掌握曹魏大權,但還不具備絕對實力,有諸葛亮存在,蜀漢就會保持討伐曹魏的狀態,司馬懿可以分散注意力,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實現完全奪權。一旦諸葛亮被俘,曹魏內部勢必會有波瀾,尤其曹氏家族經營這麼多年,萬一有變,自己的計劃就會落空。另一方面,兩人屬於惺惺相惜,彼此都是治國治軍的大英雄,肯定是相互佩服的,棋逢對手,有時候也能是朋友。他不希望置諸葛亮於死地,假意感覺蜀軍有埋伏,帶兵撤退。

可能情況三,受客觀條件影響,司馬懿一方可能眼花沒有看清,誤以為諸葛亮方面擺了一個空城計,怕有詐,被迫撤退。街亭的位置在今天的天水市境內,屬於西北地區。當時也存在諸葛亮利用當地的地理條件,採用障眼法進行了布置,給司馬懿以周邊區域有埋伏的假象,然後,司馬懿撤軍後,方才知道中計。畢竟諸葛亮屬於三國時期的大發明家,很有可能利用他對地形的研究,製造守軍就在附近的假象。

以上都屬於猜測,空城計是否存在還需要後世出土挖掘新的史料。作為普通人,當做一個故事看,也不是做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為什麼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玄虛威懾,哄走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後人也據此編排了一出百看不厭、久演不衰的京劇傳統劇目《空城計》,現已成了當今的國粹。請看,諸葛亮將小小的西城四門大開,還派老軍灑掃道路,自己在兩個琴童的陪同下,登上城樓焚香彈琴……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時,諸葛亮若無其事,鎮定自如。
  • 唇亡齒寒:司馬懿其實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說的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老弱殘兵,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導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以玄虛威懾,哄走了膽小多疑的司馬懿。後人也據此編排了一出百看不厭、久演不衰的京劇傳統劇目《空城計》,現已成了當今的國粹。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在我國民間流傳至今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就源自於《三國演義》了,它是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中裴松之所注的「郭衝三事」改編而成的一個故事。其實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空城計發生在陽平,而司馬懿是官居荊州的都督,他是駐守在宛城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在陽平的戰場上;其二、司馬懿怕諸葛亮有詐不敢進攻,但派一隊人馬上前查探又未嘗不可?
  • 空城計諸葛亮撫琴外,還設置了幾個動作,諸葛亮如此設置有何用意
    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傳說流傳了上千年,兩個人究竟誰聰明,這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不過坊間很流傳的一個說法是諸葛亮聰明,畢竟死諸葛嚇到了活司馬。今天我們不過多談論兩個人究竟誰更聰明,我們來說說兩人享譽後世的那場千古對決:空城計。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諸葛亮說:「我們只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我琢磨再三,認為「空城計」其實是司馬懿的勝利,最終是司馬集團的勝利: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自古以來都是極其神妙的一步奇計,一旦運用成功,就可以死裡求生,敗中取勝。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真不愧是「智絕「 不過《三國演義》裡描寫的空城計諸葛亮真的用過嗎?就是說,街亭之戰、馬謖之敗,確有其事,但是並沒有什麼空城計的記載。而且,與諸葛亮對陣的是魏將張郃,不是司馬懿,不存在彈琴退仲達的可能。至於這個時候,司馬懿在做什麼,《資治通鑑》中有明確的記載:」太和二年春(即建興六年),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歸於洛陽。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是一位有著很高才華的人,大家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諸葛亮真的能算嗎?他能預測未來嗎?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諸葛亮其實是一位,比普通人更有見識更有學問的人。諸葛亮精於心理戰。
  • 大將司馬懿,為什麼叫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
    一、故事背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街亭丟失,諸葛亮西城暴露在魏軍面前。魏軍大將軍司馬懿率大軍15萬攻擊諸葛亮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5千老弱病殘,城裡軍民人心惶惶。諸葛亮命令手下大開城門,偃旗息鼓,將士兵裝扮成百姓沿街打掃。
  • 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諸葛亮這次撤退保護三郡民眾的動機,已經被司馬懿掌握,而且蜀軍主力的人數和動向也在魏軍的監視之中。去往西城的路上,司馬懿行軍緩慢,探子早已經探明了附近沒有伏兵。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
  • 讓諸葛亮跟司馬懿告訴你,這才是真實的空城計!——《虎嘯龍吟》
    百姓就是人和,蜀國立於不敗的根本就是百姓,為了掩護百姓撤退,諸葛亮只能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空城計。面對15萬司馬懿大軍,諸葛亮頭腦冷靜,死馬是活馬醫生,進城,唱歌,不,彈鋼琴。人們已經登上了這座城市,西城的大門已經打開。現在諸葛亮膽子太小,不敢進鞘,戲已經開始了,他停不下來。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今天來說一說空城計,這是魏蜀兩國智者之間的頂級交鋒,當司馬懿大軍壓城,而城中兵力空虛,諸葛亮大開城門,裝作很淡定的樣子在城頭彈琴。司馬懿被諸葛亮這一出給整懵了,以為是諸葛亮是在故布疑陣,在給他下套呢,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掉頭就走。 那麼問題來了,身為頂尖智者的司馬懿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被諸葛亮騙過了呢?他當時到底有沒有放水的嫌疑?
  • 震驚:司馬懿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背後的秘密
    司馬懿卻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弄險。他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諸葛亮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殊不知在「空城計」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山外有山,計外有計。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騙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整部小說中,唯一能夠勉強與他抗衡的,只有一人,即司馬懿。在演義中,司馬懿不但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在此之前還克日擒孟達,粉碎過諸葛亮的詭計,拿下過街亭,等等,被人稱為諸葛亮的勁敵。可是,智計多端的他,為什麼被諸葛亮的空城計,輕易騙過了呢?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為什麼說司馬懿故意中了諸葛亮空城計
    空城計,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橋段宣告上演。司馬懿與諸葛亮這兩位絕對男主,也終於狹路相逢,得以「鵲橋相會」。 但這一回,《虎嘯龍吟》總算玩出了新花樣,不再像以往的三國題材電視劇那樣,按部就班地跟著演義小說走。 諸葛亮踏上城樓的背影照例偉岸,氣場照樣強大,但當他坐定撫琴,額頭上豆大的汗珠赫然展現在觀眾眼前。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據歷史記載,東晉明帝司馬紹聽說司馬懿是靠虛偽、欺詐才得以成功的,慚愧得以手掩面,為自己有這樣的先輩而深感羞恥。可見,在正統文化當中,司馬懿是一個與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隨著人生閱歷和經驗的積累,毛澤東逐漸改變了對司馬懿的看法,認為他有智謀,善分析,是個了不起的人物。1947年5月,毛澤東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 三國裡面的空城計——司馬懿贏得太絕了!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空城計」司馬懿是完勝!不是諸葛亮嚇跑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逃跑裝的很像。今天小編幫司馬懿昭雪陳年往事。。。後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裡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大開城門,並且親自登上城樓去彈琴,造成城中有埋伏的假象。司馬懿追到城下,猶豫片刻,大喊:「諸葛亮琴聲不亂,且城門大開,必有埋伏!速速撤兵!」於是司馬懿大軍調頭,卷席而退把司馬懿嚇跑了。這是「空城計」大概故事情節。
  • 不愧是大軍師:司馬懿其實沒有敗給諸葛亮的空城計(圖)
    諸葛亮想了一個特別匪夷所思的辦法,關於這一段,《三國演義》中有非常精彩的描述。說諸葛亮登上城樓抬眼望去,見遠處塵土大起,魏軍分兩路殺來。諸葛亮吩咐手下人把旌旗都隱藏起來,然後四門大開,每個門由20個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再看這位諸葛丞相,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帶兩個小童,面前擺著一張琴,在高樓之上憑欄而坐,焚香撫琴,神態悠閒,非常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