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散文】●左孝本(四川)||遠去的號聲

2021-02-27 天府散文
一個聲音遠去了,卻成為我永久的記憶。它不是讀小學時上課的鑼聲,不是讀中學時上課的鐘聲,也不是讀大學時上課的鋼管聲,而是軍號聲。一九九〇年轉業後整整三十年了,號聲卻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緊急集合號、衝鋒號、開飯號、熄燈號……情有獨鍾,時時在耳。為了懷想,我把手機的來電聲,也弄成了號聲。我最早聽到號聲的,卻不是參軍到了部隊,而是在我十二三歲孩童時候的生產隊。那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後的「大躍進」。人民公社成立後,「大躍進」下的各個生產隊或生產大隊,常常是「兵團式作戰」的整體出動,這個生產隊到那個生產隊勞動、那個生產隊的到這個生產隊勞動。挖地、挖紅薯、種小麥什麼的,一大塊地一大幫人一會兒功夫就弄完了。那時,為了統一出工、收工的時間,各個隊都有自己的信號,或打鑼,或擂鼓,或敲梆梆(取木頭一節挖空,或用竹筒,似和尚的木魚),唯獨我們生產隊與眾不同,是吹號,用的真正的軍隊的那種軍號。早晨,天剛蒙蒙亮,號聲響起(和軍隊的起床號一樣),一家人就說 :「出工了!」中午或者傍晚,一聽到號聲,大家就說:「收工了!」扛起鋤頭就回家。我們那個生產隊為何是吹號?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的隊長是個退伍老兵,而在生產隊裡還有一個退伍的老號兵。也許是喜愛,所以號聲就運用起來了。號聲好聽,而且嘹亮,聲震四野,勞動場地很遠的社員們都能聽到,且使用這個聲音比較獨特,區別於其他隊的鑼聲、鼓聲、梆梆聲,很有出新之感。老號兵年齡已大,加上近視,勞動不方便,隊裡就指定他專門吹號,不幹其他事。於是,號聲就這樣吹起來了。老號兵的號聲是在生產隊附近的山坡上吹的。站得高,聲音傳動就遠,聽起來也很清晰。老號兵省掉了軍號的一些內容,只吹三種號:起床號、出工號(出操號)、收工號(收操號)。那時,每天早上天一亮,社員們只要聽到起床號響起,就翻身起床;接著就是出工號,大伙兒就自覺地帶上工具三三兩兩地來到地裡、田裡幹活。在那個年代,老號兵恪盡職守,無論是三九嚴寒的冬天,或是炎炎如火的夏天,每天每次按時吹響。社員們聽得非常習慣,而最喜歡聽到的是收工號,因為那時隊裡成立了夥食團吃「大鍋飯」,每家每戶不許生煙,隊上一百多號人都端著碗、盆到夥食團吃「集體夥食」,又常常缺少吃的,通常是紅苕加稀飯,少有乾飯。乾飯、紅苕用秤稱,稀飯用瓢舀,大人小孩各有斤兩標準。一九六一年又遇自然災害,大乾旱,還吃過苕葉、四季豆葉什麼的,活路幹不到半天肚子就餓了,你怎麼幹活?就常常盼收工號。當然,也喜歡聽出工號,因為集體幹活,有出工才有工分,工分就是錢。儘管一天才幾分錢、一角多錢,出工多工分就多,年終分紅就多,否則就「超支」,全年的工分錢還不夠全家全年分的糧食,就「超支」了。人們最怕的是「補超支」。我們家姊妹多,沒有「全勞力」,工分少,每年都「補超支」兩三百元,痛苦之極,姊妹們都只得供我一個人讀書。同時,集體幹活大家在一起,天南地北吹牛、擺龍門陣、說笑話,東說南山西說海,倒也快活。於是,社員們天天聽號聲起床,聽號聲下地幹活,聽號聲收工吃飯,倒也整齊劃一,一切勞累、一切苦惱、一切歡樂與愉快,在號聲中消解或振作,紀律性、團隊意識也許由此形成。這號聲就一直聽到「大躍進」結束、集體食堂解散。於是,號聲遠去。一九六八年,我參軍到了部隊,就真真切切聽到了軍號聲,頓感親切。那二十二年軍旅歲月的號聲記憶,卻深深地烙進心田。那嘹亮的起床號聲,把我們從暖暖的被窩拉起,讓我們迎著新的太陽走進新的一天;那嘹亮的出操號,把我們帶出營房,在操場上練出整齊的步伐和英姿,接受營團的會操;那響耳的收操號,我們面對西山日落的紅霞打靶歸來,一路滿懷喜悅笑談射擊的收穫;那夜半的緊急集合號,使我們翻身跳起,摸黑熟練快速地打起背包,急行軍在群山曠野之間;那節奏緊迫的衝鋒號,指揮我們躍出衝擊出發陣地,在雲霧山間展開班排連進攻的戰術演習;那輕鬆的開飯號,把我們調進食堂,品嘗炊事員帶給我們的美食佳餚……而今,嘹亮的軍號聲,雖然已經離我遠去,但我依然留戀,每每想起心中時常將積澱了寂靜的聲音又喚起,化作一種悅耳動聽的永恆的音符。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生聽到的幾種聲音,催人奮進,也是新的。無論是鑼聲、鐘聲、鋼管聲還是號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或嘹亮、或沉悶、或鏗鏘、或渾厚;吹號人、敲鑼人、敲管人、敲鐘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工作單調且枯燥,但他們代表了一種本色——一種通常人們沒有注意的本色。他們成了最早起的人、最善良的人、最能守時的人、最能堅持的人、最有信仰的人、最能忠於職守的人,持之以恆,以至永遠。儘管沒有人記得他們。這些聲音都遠去了,靜寂了,我常常懷想這遠去了、靜寂了的聲音。「無聲之聽」,也能產生魅力。這些聲音代表了一個時代,或者作證了我的一段生活經歷,鐫刻下我的一段美好的記憶。每每回想起這些聲音,總有一種感悟,總感到它好像是一種號角,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呼喚。人們常說,時不我待。它既是時間的催促,也是精神的提示,更是對努力的喚醒。總之,催人奮進。

●作者簡介●

左孝本  高級記者,原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宜賓記者站站長,宜賓市作家協會原主席、名譽主席,曾出版《類型影片鑑賞》《世界戰爭電影奇觀》《漫步影視美》三部電影基礎理論專著,出版《穿越時空》《遙遠的飛越》《東方的豐碑》《記者的視點》等散文、報告文學、新聞專著。

投稿者須關注本平臺。本平臺堅持原創首發,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每篇(首)文章(詩詞)正文不得少於300字,並附10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和一張個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郵箱附件),一律投遞到下列郵箱;同時加總編和編審微信,便於聯繫和進行文字校對。


《天府散文》編委成員

總    編:胡大奎

主    編:唐明霞

審    稿:周聯合  蔣玉華

編    委:張小明  李紅軍  姚   佳  梁有勞

投稿郵箱:

散文隨筆:906117771@qq.com

投稿微信:906117771

詩詞小說:779045353@qq.com

投稿微信:jiangyh1972 

歡迎關注《天府散文》

歡迎關注《天府作家》

向下紮根向上提升

原創不易 小賞怡情

相關焦點

  • 【天府散文】「我的祖國」【18】●蘇 偉||家鄉的油桐樹
    四 川 省 散 文 學 會 主 辦《四川散文》聯合辦刊和指定選稿平臺●作者簡介●蘇  偉,筆名雨晨,四川蓬安人。曾在西藏邊防服役20餘年。長期從事部隊宣傳工作,愛好文學,在軍內外報刊雜誌電臺發表文章數百篇。
  • 【天府散文】●蕭恩驛||閒來垂釣忙時心
    四 川 省 散 文 學 會 主 辦《四川散文》聯合辦刊和指定選稿平臺●作者簡介●蕭恩驛,實名:李建,四川宜賓人,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現從事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天府散文》編委成員總    編:胡大奎主    編:
  • 【天府散文】●李 亞(四川)||那雙有力的手
    四 川 省 散 文 學 會 主 辦《四川散文》聯合辦刊和指定選稿平臺
  • 【天府散文】●張 禮(雲南)||​小 凳 子
    ●作者簡介●張  禮  曾用筆名:雪克、流水。曾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民族文學》《鴨綠江》《詩歌報月刊》《詞刊》《中國詩人》《讀者》《作品》《北方文學》《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奔流》《滇池》《邊疆文學》《四川文學》《散文詩》《散文詩世界》《世界詩人》《青春》《中國鐵路文學》、臺灣《葡萄園詩刊》《創世紀詩刊》《心臟詩刊》《秋水詩刊》《笠詩刊》、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文學》《文萃》、德國《歐華導報》、澳門《澳門月刊》、美國《新大陸
  • 散文天地||衍榮:遠去的牛角號聲
    遠去的牛角號聲                衍榮  「嗚——嗚——」啊,牛角號聲!  一聽到這聲音從嶺崗上傳來,村裡的小把戲們就會飛奔著大喊大叫:「劁豬的來啦,劁豬的來咯!」  這是留在故鄉人記憶深處的一道風景線。當年,鄉村文化生活十分匱乏,一年到頭難得看場電影,看戲就更別說了,只有過年才有可能。
  • 【天府散文】●程吉泉(四川)||過 年
    在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先後在《解放軍報》等報刊發表百餘篇作品,出版了《程吉泉精神文明建設文集》;2014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30餘萬字的長篇紀實小說《川藏線人》。投稿者須關注本平臺。《天府散文》編委成員總    編:胡大奎主    編:唐明霞審    稿:
  • 【天府散文】●劉思樹||嘿囉囉船,上廣元……
    四 川 省 散 文 學 會 主 辦《四川散文》聯合辦刊和指定選稿平臺●作者簡介●劉思樹(微名:愛了武裝愛紅裝),四川廣元劍閣人,市縣作協會員。入伍十餘載,現就職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交通運輸局。《天府散文》編委成員總    編:胡大奎
  • 【天府散文】●梁宗瓊||舅 婆
    舅  婆●●作者簡介●        梁宗瓊,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觀音鎮小學語文教師,從事小學教育20餘年。文學愛好者,喜歡讀書寫作,偶有作品發表。歡迎關注和賜稿《天府散文》:        投稿郵箱:617859199@qq.com        投稿微信
  •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發現天府 2020-05-23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億天府錦城,天府新區的空中花園
    聚億天府錦城,天府新區的空中花園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02
  • 四川天府銀行助力「2020天府金融指數」順利發布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四川省金融學會、四川天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發布會在人民大學以線下會議+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順利舉行
  •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產「天府花生」
    天府花生有兩層含義,一指油料作物,二指休閒零食。它是上世紀四川盆地種植面積最大的花生品種,也是生產量最大、銷售面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川味零食之一,光廠家就設有德陽、資陽、江津、宜賓四處,這些地區都將天府花生視作當地特產而引以為榮。
  • 明年今日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開院
    7月1日,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籌備工作推進會在天府新區召開。按照雙方確定的工作計劃,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將在一年後(2021年)的7月1日,開院開診。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位於成都科學城,項目總投資額約4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6.1萬平方米,其中地上18.1萬平方米,地下8萬平方米。4幢主體建築均已封頂 籌備工作團隊入駐天府新區華西醫院是中國醫療衛生領域的一張耀眼名片。目前,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項目4幢主體建築均已封頂,正同步推進機電安裝、設備採購等工作,按照2021年7月1日開業的目標穩步推進。
  • 四川天府銀行獲「2020年度金融科技創新獎」
    科技賦能,服務創新,四川天府銀行獲「2020年度金融科技創新獎」。自2001年成立以來,四川天府銀行一直積極探索中小銀行改革發展之路,高度重視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2008年,四川天府銀行將IT確立為四大發展支柱之一,與戰略、人才、產品並列,一系列金融科技快動作由此展開布局:2013年啟動移動網際網路、2015年布局大數據風控、2017年正式成立智能網點實驗室、2020年開始打造科技特色銀行。「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與金融,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重塑了金融業的生態和競爭格局,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天府之國的這隻「熊貓」是如何飛起的?——四川天府銀行數位化轉型...
    熊貓是天府之國的象徵。天府之國還有一隻「功夫熊貓」,藉助金融科技推動轉型,這就是以熊貓為標識的四川天府銀行。去年,四川天府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和稅務「放管服」改革要求,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與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貴州省稅務局緊密對接,成為四川省、貴州省首批獲得社保代收業務資格、實現線上稅務電子繳費的銀行機構
  • 【天府作家·小說】周麗雅(四川)||老 張(小小說)
    【作者簡介】周麗雅,四川南充人,鄭州大學文學院大三學生。生活中「小不點」,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偶用文字記錄心情,相信除了學習,還有詩和遠方。《天府作家》編委成員總    編:胡大奎主    編:投稿郵箱:散文隨筆:906117771@qq.com投稿微信:
  • 一步到位 四川天府銀行上線「社保參保定檔」功能
    近日,四川天府銀行的天府手機銀行上線了「社保參保定檔」功能,成都市、南充市、遂寧市、達州市、攀枝花市、巴中市、自貢市、德陽市、綿陽市、涼山州、雅安市(雨城區、蘆山縣)的用戶使用四川天府銀行的天府手機銀行即可在線上進行參保定檔。
  • 天府新區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16條措施服務保障天府新區公園城市...
    四川在線消息(陳文露 記者 劉春華)2月11日,天府新區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出臺《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16個方面提出舉措,服務保障好公園城市建設。《意見》明確了服務保障公園城市建設的工作理念。
  • 《體驗中國•天府四川》川茶紀錄片在名山區拍攝
    日前,由中宣部指導,四川省委宣傳部部署拍攝的《體驗中國·天府四川》川茶紀錄片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拍攝。通過《體驗中國·天府四川》的鏡頭,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以「茶」為媒,向國際展示了名山區豐富的人文歷史、風俗文化、絕美風光。
  •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計劃明年7月1日開診
    昨日,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籌備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天府新區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按照雙方確定的工作計劃,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將在一年後(2021年)的7月1日正式開診。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位於成都科學城,毗鄰天府總部商務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