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福貴用他的8次不幸,告訴了我們3個人生真相

2021-02-23 時代天材教育培訓學校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餘華

很喜歡餘華在《活著》的《韓文版自序》裡的這段話。命運是什麼?是自我的對立面嗎?是在面對它時必須要擺出一副激進對抗的姿態嗎?細想想,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是經歷過的,正在經歷的,和將要經歷的。每個人的人生千差萬別,但實際上,我們都在用一生的時間做著同一件事,就是和命運相處。

有人說,《活著》是悲劇的堆砌。三四十年的時間裡,福貴身上接二連三的災難確實壓抑地令人喘不過氣。有時候覺得他該苦盡甘來了,誰知道前面還有更多的不幸在排著隊等著他。命運如此貪得無厭,似乎要把他身邊的一切都拿走才肯罷休。然而,即使這樣,他在講述這一生時,仍然充滿溫情。那些親人,和親人們共同經歷的那些事,清晰且美好地留存在他的記憶裡。這些點滴稀釋了苦難所帶來的傷痛,讓他覺得這輩子並不是除了苦難,什麼也沒有留下。

曾看到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活著》就是用一個人那不忍卒讀的一生,講述了生命的力量,活著的真相,和絕望的不可能。一、 活著就要忍受現實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福貴一生共經歷了8次不幸,每一次都沉重得令他無從逃避,但每一次他都從刺骨的傷痛中挺了過來。

他原是富家少爺。年輕時做浪子輸光家產,父親被他氣死,不久後懷孕的老婆也被丈人接回了娘家。他帶著母親和女兒一起生活,從沒幹過活的他學著別人的樣子下田種地。後來老婆帶著剛滿半歲的兒子回來了,他卻因為去城裡給母親找大夫被抓了壯丁。一走就是快兩年,好不容易回了家,母親卻早已撒手人寰。之後的日子雖然艱苦,但一家四口在一起倒也坦然。可誰承想,兒子上五年級時,因為給縣長的老婆輸血,死了。埋了兒子,和老婆帶著又聾又啞的女兒一起生活,好不容易給女兒找了個好女婿,一家人歡歡喜喜,然而好景不長,女兒難產,死了。老婆本來就一直臥病在床,女兒的死對她打擊很大,沒過幾個月,也隨女兒去了。於是,女婿和外孫便成了他唯一的牽掛。誰知幾年後,女婿又在做工時出了意外,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爺孫倆相依為命,他心想著只要有孫子陪著比啥都強。可在孩子7歲的時候,有一次發燒,他正巧又急著去收棉花,就煮了些豆子給孩子吃,沒想到孩子吃了太多的豆子,硬是被撐死了。

家破人亡,生離死別,生命中最痛楚的莫過於此。福貴的一生正是在一次次打擊的疊經刺激下,變得破碎不堪。然而,不管經歷多大的不幸,他知道肩上仍有責任,身後還有牽掛。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更何況,他死了,他們怎麼辦?就是這樣一種樸素的生存觀,支撐著他一次次咬牙忍受著那看似無可忍受的災難。家敗了,不能死,那一屁股債又不能和他一起死;兒子死了,他得去醫院把他接回來,偷偷把他埋了,還要裝作沒事,因為怕臥病在床的老婆受不了;女兒死了,他得去醫院和悲痛萬分的女婿一起把女兒帶回家;老婆死了,他也不能就這麼跟著去了,他還要和女婿一起掙錢,讓孫子過得闊氣一點;女婿死了,他更是沒得選擇,為了孫子也要好好活著。周國平說:在無可告慰的絕望中,我們咬牙挺住。我們挺立在那裡,沒有觀眾,沒有證人,也沒有期待,沒有援軍。我們不倒下,僅僅是因為我們不肯讓自己倒下。二、 活著就要活在當下「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就要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懼將來,懷揣著那一點點慰藉或者希望,一心一境地活在當下的生活裡。家敗、爹死、家珍又被接回了娘家,好好的家瞬間坍塌。就在這斷壁殘垣之間,為了養活他娘和女兒鳳霞,他開始幹農活。人踏實了,心就會變得柔軟。此時,他看到了娘的辛勞,鳳霞的懂事。家珍從娘家回來後,他也「開始心疼自己的女人了」。儘管被命運再三地捉弄,可他看到的全是家人們的好——家珍賢惠,鳳霞、有慶懂事,二喜實誠,苦根乖巧聰明。和家人們共度的那些艱難卻美好的時光一幀幀鮮活地留存在他的記憶裡。

有慶出意外後,家珍和福貴並沒有將自己深陷於悲痛之中,日子還是一天天過下去。鳳霞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夫妻倆就忙活著給鳳霞找男人。隨著二喜的到來,這個慘澹的家終於迎來了一些生氣。鳳霞和家珍相繼去世後,福貴就經常去城裡看二喜和苦根,他覺得城裡才是自己的家。但又不想和他們住在一起,他還要種田,要和二喜一起賺錢養活苦根。二喜死了,他去醫院接二喜,癱倒在那間躺過三個親人的病房門口。但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帶著苦根,一起等著有一天「雞養大了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又變成牛」。最後苦根也沒了,他買了頭和自己一樣老的牛,從此便和牛相依為命。

災難不會因為人們懼怕它躲著它,就不會降臨。同樣,那些瑣屑的歡樂也不會因為災難的到來而徹底絕跡。只有融入生活裡的人,才能感受得到這些歡樂。而它們又為繼續生活下去提供了力量和慰藉。活在當下不是對災難的逃避,而是在面對無可奈何的無常時,對生命的承擔。三、 活著就要與命運融合福貴願意講述自己,回憶過去,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平靜和淡然。

他講如何被拉了壯丁,如何死裡逃生,又講到回來後母親死了,女兒啞了。說完停了下來,開起玩笑,喚著老牛「福貴」下地幹活。他講述日子的艱難,家珍的病,有慶的死,講完後,還不忘和身邊兩個正在插秧的女人貧貧嘴。講到女兒和老婆相繼去世,他滿懷溫情微笑著:「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裡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閒話。」講完二喜和苦根的死,他平靜地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

最後,他從屠夫的刀下買了頭老牛,覺得和自己很像,便叫它「福貴」。「福貴」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死,就像他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從不吆喝它,頂多就是用「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激發一下它的勞動鬥志,這麼一喊老牛覺得和它一起幹活的還有其他同伴,同時也讓他自己感覺到親人們其實一直都並未走遠。福貴對老牛的態度,就是對自己的態度。他對老牛溫和,就是對自己溫和,對現實釋然,對命運寬容。不再用已發生的無可挽回的過去消耗自己、懲罰自己,而是用那些美好的、可親的人和事串聯成記憶的主線。這便是在一段段的經歷過後,在「吾似昔人,非昔人也」時對命運的接納、包容,和對自我的救贖。人與命運「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因此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與命運的關係。一個人一個命,一種活法。但不管怎樣,都要與命運相融合。

與命運融合,就是忍受無力改變的現實,就是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就是包容和放下,就是活在當下。與命運融合,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好好活著。與命運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對命運最強有力的對抗。四、結語余光中在《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裡寫到:「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人生無常才是生命的常態。我們每一分鐘都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永遠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更早到來。沒有誰有那個自信,說自己一生都將是被命運眷顧的寵兒。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珍惜擁有的,放下那些已失去的;記住快樂的,淡化那些不如意的;關注當下要做的,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講的是福貴的悽慘,張藝謀則表示對《活著》的希望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豆瓣評分9.3分,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先看過小說之後才看的電影,在餘華的小說中,整個故事是非常悽涼的,男主福貴的整個人生經歷非常慘,小說中的政治背景是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整個人生也在隨著政治背景的改變發生著變化。
  • 餘華《活著》:就算身處人生低谷,也不要忘了幾個生活的真相
    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所有親人。在一次次苦難和死亡的痛擊之下,福貴還在堅強地活著。儘管我們看到的福貴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和挫折,可還是依舊堅強著活著,這也就給我們了一個啟示:不管人生經歷了什麼,都要堅強的活下去。活著,這也許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 《活著》:福貴不偉大,但他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活著
    晚年時的他孤身一人,身邊只有一頭老黃牛。福貴的一生是極平凡的,與其他任何一個平凡人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活著》不是關於福貴的故事,而是關於活著本身的故事。活著的真諦在於,活著是命運給我們的禮物,儘管活著的另一面是苦難與庸俗,我們仍要學會在活著與苦難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活著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經歷的感受。
  • 《福貴》福貴,人生最難是活著
    最近,朋友打來電話說:活著真難啊,走進社會,不是人玩你,就是你玩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改編成了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平心而論,我更喜歡《福貴》。總覺得電影時長太短,道不出一個人的一生。看《福貴》的時候,我在上初中,跟著叔叔一起看的。當時就一個感覺:苦,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給了福貴。
  • 餘華的《活著》告訴你人生有多難
    小說講述了一個地主少爺福貴的艱難坎坷的一生。福貴本是一個地主的富二代,衣食無憂,可是遊手好閒,嗜好賭博,最終自己因為賭博葬送了自己祖輩留下來的千金富貴與家業。讓他的父親也因為被人討要房契而被氣死。然而輸掉家財只是富貴悲慘人生的開始,之後他的妻子因為軟骨病去世。他的兒子因為要救縣長夫人而被活活的抽血抽死。
  • 福貴還《活著》
    這是電視劇《福貴》裡福貴在他老婆家珍臨終前說的一句話。  看過餘華的《活著》的人都知道,那裡面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命運曲折得有些離奇的人。在他把自己最親的人:爹、娘、妻子、兒子、女兒、女婿一個個送走後,歲月的滄桑與無情似乎已把這位垂暮老人削磨得心如靜湖。在他眼裡,現在的陽光與幾十年前他當地主少爺時並無二樣。
  • 《活著》原著:人在低谷時,別忘了生活的3個真相
    這是作家餘華在作品《活著》序言中的一句話,深刻而富有哲理,細細品味,讓人感慨良多。這本著作,主要講述了一個人一輩子的故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一貧如洗,窮困潦倒時幫母親治病求醫,不料半路被抓了壯丁,再次回到家鄉時,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隨後,老人向餘華講述了自己這坎坷而又悲慘的一生,通過餘華的改編,於是有了這部《活著》。小說用極端的筆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福貴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還不足以用悲慘來形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才是悲慘的開始。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鈺姐深以為然,餘華在書中9次寫到了死亡,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福貴與老牛在陽光下的樂觀,這就是一種向死而生的超然。 徐福貴的一生留給我們太多的警醒與啟迪,即便生活給我們開了很大的玩笑,我們也要笑著活下去。鈺姐認為,《活著》給了我們3個人生的真諦。
  • 《活著》:書中的福貴比別人有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堅強地活著
    人為什麼要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活著》是作者餘華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徐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而後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父親、母親、兒子、友人、女兒、妻子、孫子一個個相繼去世,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餘華《活著》:從男主福貴坎坷的一生,悟出人生三大道理
    在前兩周無意間翻到了《活著》這本書,它是作家餘華先生的代表作,在一番閱讀之後,心中泛起無限的感想。小說向我們講述了男主富貴坎坷的一生,從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到一個一窮二白的幫工,再到被莫名抓去炮火連天的前線,最後到親人一個個離去,只能與一頭老黃牛相伴終老。
  • 電影《活著》,電視劇版《福貴》,作家餘華的小說推薦你讀這幾部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一部經典小說,張藝謀曾經把它改編為電影,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公開上映,很多人沒看過。電影版是葛優演的福貴,鞏俐扮演他的妻子家珍,扮演鳳霞的是最近出現在《演員的誕生》中的中戲教授劉天池。
  • 餘華《活著》:描寫苦難人生的巨著,我卻從中看到了溫暖和力量
    餘華的《活著》中,主角福貴一生苦難的開端,來自他自己,他嫖賭成癮,他忤逆管教自己的老父親、打罵大著肚子的家珍、騎在妓女背上去羞辱老丈人,最終輸掉全部家產,氣死老父親,身份地位一落千丈。如果不是他跟人打架引起長官注意被抓了壯丁,也許他的老母親可以多活幾年,也許他的鳳霞不會變成啞巴;如果不是他逼有慶上學……回首過去,一幕幕發生在他眼前。他曾想過去死,但最後卻無比堅韌地活著,也許最初是不敢死或為了活著贖罪, 當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時,他漸漸地看開了,就如他說的,有時候覺得難過,但想想又覺得心安。
  • 漫談《活著》縱使福貴有一千種死法 但他卻只有一個活著的選擇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餘華.《活著》《活著》小說中除了福貴所有人都非正常地死了,他為什麼還能活下去?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餘華.《活著》在《活著》這部小說中,福貴這樣一個塑造的人物,恰恰是小說不可或缺的線索,整篇文章以他為中心,以他的生活故事為主線,從主人公福貴的家道中落到至親至愛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從他年少時輕狂、風光、虛幻到垂暮之年絕望、無奈到極致最終平靜地面對生活。
  • 豆瓣評分9.3|餘華《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磨難,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2004年3月,作者餘華因這部小說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 餘華:《活著》自序
    為讓大家更好地完成該作業,我們特整理了包括了餘華《活著》小說中文版自序等各版本自序。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 TFBOYS帶著甜甜圈,坐上諾亞方舟載著餘華的活著找尋人生的意義
    弟弟:是的姐姐:但是你不會喜歡這個真相的弟弟:告訴我姐姐:好吧,你是個大孩子了弟弟: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姐姐:人類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只有幾十萬年,天上的星星都存在幾十億年了輕鬆地活著,享受各種樂趣我們的人生沒有意義,我們只是宇宙的塵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遺忘在這樣艱難的現實下,我們仍然可以活著,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你不覺得這碉堡了嗎?
  •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裡說:「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我看到這句話後,更加肯定了福貴這一生,雖然是苦難的一生,但他卻活得比誰都「安然自在」。
  • 餘華《活著》拍成電影,觀眾指責太慘了,張藝謀:我已經收著拍了
    寫死29人後,終於被張藝謀發掘1983年,餘華剛開始寫作生涯,當時他正巧到北京參與改稿工作,本以為會因此而走上人生巔峰,卻不料和其他作家一樣懷才不遇,寫出的作品沒有人認同,被退稿了無數次。餘華自己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那幾年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到頭來卻沒有絲毫的收益。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關於國內小說家,曾有人戲言只有兩類人,一類是餘華個人,一類是其他小說家。餘華這個門派,永遠都是自己獨自扛大旗,用手中的筆剝離社會的浮塵,就像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為世人撥開雲霧,說透關於活著這件事。上世紀,張藝謀、鞏俐、葛優等人,憑藉電影《活著》,連續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七個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