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巨頭貼錢賣菜涉嫌不正當競爭,一旦形成壟斷,後果不堪設想.

2021-02-15 平局

導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巨頭不會普降甘露,一切補貼和免費策略的背後,都是以壟斷形成之後的超高價格來作為代價的。因此通往奴役之路,往往都是免費的。

最近巨頭社區賣菜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各種補貼層出不窮,甚至推出了0元買菜的活動。而一般的小菜販和小商販在這種免費策略面前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只能被清洗出局。隨著小菜販和小商販被清洗出局,最後的結果就是巨頭形成賣菜壟斷,而壟斷一旦形成,之前你0元購買的每一捆菜,最終都要用終身的時間去付出無數倍的價格來償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除了對巨頭把手伸向菜市場的壟斷競爭行為進行譴責之外,還有應該呼籲有關部門拿起法律的武器對不正當競爭說不。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所謂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侵權性,是指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了或者可能損害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包括:混淆行為、強制性交易行為、行政強制經營行為、商業賄賂行為、虛假宣傳行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低價傾銷行為、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行為、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詆毀商譽行為、招標投標中的串通行為。」

事實上巨頭進行免費策略來大搞不正當競爭已經出現過很多次,消費者也已經被坑了無數次。比如當年在中國有一家叫做易趣的網絡購物網站,這是一家合資企業,經營策略卻比較保守。當時開一個易趣網店需要每月繳納50元的使用費。很多人覺得貴,就沒去開,直到某寶網橫空出世,並在一開始實行了免費開店的策略。

但這種免費開店其實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將商品低於成本銷售,或免費推向市場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在國際貿易中這種行為叫做「傾銷」,是被各國政府嚴厲反對的。在國內經營時,這種行為同樣是違法的。賠錢賺吆喝的背後,就是對其他同類競爭者的毀滅性打擊,因為沒有人可以戰勝一個賠錢的巨頭,因此這種「燒錢」遊戲的背後,最終只能消滅市場上的全部同類競爭者,只剩下巨頭一家獨大。當這種一家獨大的壟斷形成之後,定價權就完全被控制了。

今天開一個某寶店你知道需要多少錢呢?從表面上看,註冊一個某寶店似乎依然是免費的,只需要交納1000元保證金,並且你關店的時候保證金還是可以退掉的。然而問題在於:你僅僅是註冊一個這種某寶店的話,那你一年啥也賣不出去。別人搜索商品的時候,怎麼也搜索不到你。如果你想要有曝光率,如果你想要被客戶看到,那麼你就需要交更多的錢。開一家天貓旗艦店,每年要繳納好幾萬元不等的費用,然而這每年幾萬的「店租」交出去了才僅僅是一個開始。當你上架商品之後,還有五花八門的搜索和推廣「套餐」等著你。

商品優先展示費用、頁面美化優化費用、搜索排序競價費用、流量推廣營銷費用等等,沒有一項是不要錢的。最終你會發現,如果你花錢去做這些全套項目,那你的確可以賣出去不少商品,但利潤卻都被平臺拿走了,而如果你不去購買這些套餐,那最終你也賣不出去幾個商品,反正你怎麼都賺不到錢。這時候你會覺得平臺太黑了,費用太高了,提供成本太大了,你想要反抗,你想要換一家平臺,但轉身一看,壟斷早已形成,你換無可換,畢竟易趣已經倒閉太多年了。

當年50塊錢捨不得交,最終每年要付出5萬不止的代價。這就是不正當競爭形成超級壟斷之後的後果。

同樣的例子還有網絡打車APP。在這方面,大家都在玩陰的。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uber也是如此,大搞免費和補貼遊戲。當時中國網友用uber打車便宜到不敢相信,打計程車要三五十的,打uber只要9.9!都不夠油錢。可uber司機們為什麼要做這種賠本買賣呢?倒貼油錢?司機當然不會倒貼,背後其實是uber公司在倒貼錢,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壟斷格局。

為了應對uber的「傾銷」策略,國內打車公司也紛紛開始加入「燒錢」大戰,開始各種補貼一起上。一時間9.9元打車、甚至是0元打車的「免費餡餅」滿天飛,有便宜不佔王八蛋,消費者和司機蜂擁而至,直到市場工商管理部門出來叫停「燒錢」遊戲。但這個叫停還是來得稍微晚了一點,最終uber支撐不住,退出了市場,國內幾家打車APP軟體合併形成了壟斷格局。格局已經形成,補貼早已不見,價格飛漲。

前幾天我試了下,在北京打車從西客站到西單用打車軟體需要45元,而直接攔計程車居然只花了23塊錢。曾幾何時大家都覺得網絡打車更便宜,這才短短幾年啊,情況就已經徹底顛倒過來了。壟斷的背後,必然是高價。當然車我們可以不打,但菜我們能不吃嗎?當壟斷的手伸向菜市場之後,人民要面臨的困境恐怕要艱難得多。因此網際網路公司賣菜不是不行,但堅決不能搞任何補貼或免費策略,堅決不能允許巨頭用燒錢這種不正當競爭方式消滅中小菜販商販,否則中國人從此只能生活在天價菜和壟斷菜的陰影裡,每一個人都將是永遠的受害者,包括那些參與開發和推廣了這種壟斷軟體的人們。

曾經糰子外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飲食變得更為簡便。但在嘗過了初期的補貼甜頭之後,消費者和飯店很快就落入了壟斷的深淵。今天外賣價格已經越來越貴,平臺一魚三吃,三面收錢。飯店如果敢不去平臺註冊開店,那麼就會沒有生意做。而如果上平臺,那麼平臺就要抽成。你賣的每一份飯菜,平臺都要參與分成。吃完飯店,吃小哥。送外賣的小哥想要賺錢,也只能到平臺接單。然後外賣小哥賺的每一單跑腿辛苦費,平臺也都要從中抽成。最後面對消費者,平臺也「貼心」地推出了各種會員費、打折卡和優惠券賣給你。這簡直就是「吃完原告吃被告,吃完被告還吃律師。」 誰要是敢不接受平臺的這些盤剝,誰就找不到客戶,點不到心儀的飯菜。壟斷一旦形成,就讓你別無選擇。

外賣咱們可以不點,咱們自己做也行。可問題是,如果連買菜自己做飯的權力也被剝奪了的話,那麼底層老百姓的出路又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在涉及這種國計民生基本盤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國家監管部門一定要重拳出擊,提前防範,把壟斷消滅在萌芽狀態。讓一切涉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徹底禁絕消失。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只是資本家的狂歡,如果國家不出手,後果不堪設想
    筆者近日來仔細思考了這個問題,認為「社區團購」,只是資本家的狂歡,如果國家不及時制止,後果不堪設想!今天,筆者就從下面兩個例子入手,與大家一起深入地探討一下。首先,我們先從網購說起。以上兩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兩個字--「壟斷」!剛開始,他們為了搶佔市場,他們會拿出巨資資金進行補貼,隨著他們壟斷地位的形成,他們就要收回之前灑出去的水。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
    據新華社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在與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對比下,有輿論表示,為何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看向了星辰大海,而我國網際網路巨頭們只會下場「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沒有夢想,一心只為賺錢,或者說壟斷才是它們的夢想?但要注意的一點是,謹防巨頭們低於成本的「傾銷」、掠奪式競爭,當出現這種情況之時,監管層應當介入。陳宏民:這些年,網際網路平臺的商業模式滲透到大多數傳統行業,從總體上看,所引起的激烈競爭是好事;這既促進了這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效率,又通過競爭降低壟斷的風險。對於行業和消費者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 反壟斷寫入明年經濟工作重點,網際網路巨頭將迎強監管時代?
    在「雙十一」來臨前,27家網際網路巨頭曾被同時「約談」,市場監管總局隨後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不合理搭售等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 反壟斷似乎已成為網際網路平臺2020年的年度關鍵詞。近期流行的社區團購打價格戰,也因涉嫌資本無序擴張進入輿論視野……為何網際網路平臺會成為壟斷形成的「重災區」?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曾說,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網際網路賣菜確實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手機下單,線下取貨,省去了挑選的時間,價格還十分便宜。但如果超市、攤販都生存不下去了,我不相信將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滴滴快滴打價格戰的時候,很多人連去馬路對面買包煙都要打網約車,因為有補貼不要錢,但是如果不給你點甜頭,你怎麼上鉤呢?
  • 這種寬鬆的衣服很不安全,一旦被人踩中了,後果不堪設想吧?
    不過我們要知道有些衣服設計得十分的獨特,而且也非常的時尚,但是像圖中這種寬鬆的衣服,小編覺得應該很不安全吧?因為我們一旦被踩中了的話,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吧?這件灰色系列的寬鬆衣服特別適合胖妹子們穿,因為能夠讓她們掩蓋住自己的身材缺點,而且還能夠讓她們看起來十分的時尚呢。
  • ...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金融管理部門將再次約談螞蟻集團...
    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12月24日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通過對未依法申報案件的查處,還能夠促使企業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防止企業藉助併購形成壟斷,或通過收購中小企業等方式扼殺潛在競爭對手,阻礙創新,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強調,平臺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 誰來控制資本壟斷的魔咒!
    通過這幾年的網際網路消費模式的教育,公眾已經熟知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套路三部曲。第一步是通過燒錢補貼。網際網路巨頭以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提供服務,誘使用戶使用服務最終形成消費習慣。用戶追求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好的服務無可厚非,但是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資金優勢,尤其是通過融資獲取資本,發動價格大戰,動輒投入十億、百億,甚至更多的補貼。這種明目張胆的價格戰,本質上是不正當競爭!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這段時間競爭最殘酷的,恐怕就是賣菜行業了。 二 我家歷來都是在菜市場和大超市買菜,在離家近的菜市場和賣菜小店買的多些。但今天中午我還是沒有禁得住低價的誘惑,在某巨頭的APP上買了兩單。 早晨本來妻子要去不遠處大學旁那個小巷子裡買,那裡有很多賣菜的小攤販,菜又多又便宜。
  • 當網際網路巨頭「惦記」你我家門口的菜攤
    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 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賣菜大媽飯碗,這就是我們的「高科技」公司?
    其實不光是比亞迪,中國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一方面還在不斷壟斷國內所有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在產品表現力上和國際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賣菜是個很苦B的行當,每天起早貪黑還賺不到什麼錢,但是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加入了和賣菜大媽搶飯碗的行列。
  • 同是網際網路巨頭,別人放眼星辰大海,我們街頭菜市場火拼
    巨頭們挾裹著洪水般的資本,給社區的居民送來了物美價超級廉的蔬菜生鮮。看著這幾乎不要錢的買賣,沒有人想要拒絕,大叔大媽那些菜沒有人家摘得乾淨,沒有人家賣相好,而且還不陪送。看來,作為「有擔當」的網際網路頭部巨頭,在菜市場這一塊,這是要把大叔大嬸置於死地啊。
  • 唯品會涉嫌不正當競爭被立案調查 或因「二選一」行為
    文/日化磚家2021年1月14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文稱,根據舉報,依法對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唯品會先因不正當價格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行政處罰,再因不正當競爭被市場監管總局點名,可見國家對電商平臺的監管正在逐步加強。什麼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呢?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採取非法的或者有悖於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和方式,與其他經營者相競爭的行為。
  • 社區團購政策風向:遏制不正當競爭,團長、品控尚處監管空白
    &nbsp&nbsp&nbsp&nbsp有專家表示,近期的監管規定意在重塑社區團購的市場競爭秩序,對行業發展進行有效引導。未來監管部門將最大程度遏制非良性擴張和不正當競爭,但並非遏制社區團購這一業態。
  • 俠客島:網際網路巨頭入場「賣菜」 你會買嗎?
    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有人說,巨頭入場、高額補貼,搶佔和擠壓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說,這是新的商業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未來企業競爭版圖。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原標題: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兩年前曾興盛一時的社區團購又「殺」回來了。在武漢、長沙、莆田等眾多二三線城市,只需要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就能從小區「團長」那裡買到一瓶可口可樂、6兩新疆庫爾勒香梨、3兩金針菇……繼2018年「社區團購熱」冷卻後,社區團購的復活賽拉開大幕。
  • 網際網路巨頭居然搶菜場裡的鋼鏰?供應商被迫反擊社區團購!
    如果說最近國內網際網路圈最熱的是什麼,社區團購賣菜肯定首當其衝。自從美團大張旗鼓的擺菜賣菜,老對手阿里巴巴就如饑似渴,立馬補貼100億跟進。隨後的京東也表示,將布置社區團購,另一方面,拼多多率先註冊了「多菜」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