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琚健的油畫

2020-12-24 書畫名家1

2020年琚健油畫作品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線 上 展 示

琚 健

Ju Jian

個人簡介

琚 健:曲靖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雲南美術家協會會員.雲南油畫學會會員.雲南風景畫學會會員.曲靖風景畫學會會長。

琚健風景油畫的寫意精神與視覺圖式

傅保中/文

2005年,琚健帶隊去尋甸六哨,東川紅土地寫生。

2006年,組隊去東川小江寫生。

2007年,帶隊到四川大涼山寫生。

2008年,組隊去會澤烏蒙山地區寫生。

2016年,去紅軍長徵路過的皎平渡,大涼山,扎西,赤水河等地寫生。

2017年,市美協成立風景畫學會。

2017年,大理,麗江、華坪、馬龍,紅土牆,潦滸,東山克以黑......

2018年,怒江大峽谷,尼西、奔子欄、迪慶金沙江大峽谷。

這是畫家琚健十年來的寫生地圖。

我始終覺得繪畫寫生是充滿儀式感的:安靜,莊嚴,充滿勞績。寫生是學習繪畫的必由之路。感受萬物,貼近自然,聆聽來自大地呼應又不被自然所束縛,用樸素而寫意的方式進行勞作,用形狀色彩和創造出某種新穎的圖畫。毫無疑問,這樣的勞作是幸福的。

▲《壩塘山水》尺寸:60X72cm

今年夏天,琚健舉辦《大美烏蒙》為主題的油畫作品展,把近十多年來寫生創作的油畫作品做一次展示。細細品讀,流連忘返。他的作品所描繪的連綿山水,村莊院落,一溝一壑,如鐵馬冰河,奔騰而來......

他進行著一個成熟的畫家所特有的創造性勞動,其作品體現出對哲學的思考。

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利馬竇進宮,把從西方帶來的三幅宗教題材的板上油畫(坦培拉)作為禮物貢獻給萬曆皇帝。在明朝,對於以「氣韻生動」作為審美標準的國度來說,由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的油畫是一種匠氣沒有神韻的繪畫,難以入流,油畫對當時中國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

▲《牯牛初雪》尺寸:90X110cm

中國傳統繪畫受到道家樸素審美觀的影響,師法自然,簡潔樸素、顯示作者清淨高遠的審美品位。

油畫被國人逐漸接受並熟知始於近代。

二十世紀初,大批青年才俊留學西方,在浙江、上海創辦新型美術學校,舉辦西畫團體活動,促進了油畫在中國傳播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學習蘇聯的繪畫教學體制,有更多的人開始了解油畫。

▲《可渡古鎮》尺寸:70X80cm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許多藝術家有機會了解世界。把西方近百年來的藝術變遷,做了無數的嘗試,模仿和借鑑,經過多次學習、試驗和探索,從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從伊維爾、弗洛伊德,巴爾提斯、裡希特,都認真的學習體會,同時也付出了的代價。他們一方面認真的學習西方的繪畫技法,一方面尋找有中國特色的油畫之路,努力創作有中國氣派的油畫,歷盡艱辛。

▲《山腳》尺寸:70X80cm

每個畫家選擇繪畫,都經歷了若干選擇和焦慮的過程。都有自己的「巴比松」和「大溪地」,當然也包括作為畫家的琚健。我嘗試著對琚健的繪畫進行梳理,理解其藝術的心路歷程。

一、村山喬木 碧苔芳暉

每個熱愛藝術的人都會有豐富而曲折的探索經歷,有過藝術的夢想。遇到過藝術的啟蒙者、引路者,影響著藝術家的成長和方向的選擇。琚健說:「我的家庭是軍人家庭,從小基本上居無定所。很小的時候就和妹妹送到雲南騰衝縣外婆家裡。外婆是個最能釋意中國傳統女性偉大的女人。外公是個教書先生,去世的早,家中留下外婆和7子女。外婆僅靠一根繡花針養活了5個孩子。不僅養育了他們,還培養了孩子們高尚思想和道德情操,孩子都算成器。」「外婆善於織錦和繡花,每天在家裡紡織布匹繡花,用竹繃子繃住布匹,在上面用毛筆繪畫上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和祥瑞幸福的圖案。然後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的用七彩線繡到布上。每逢攢到趕街子天,帶著我和妹妹一起挑著織好繡布,來到街子上找個攤位開始鋪放繡品,一條條一幅幅精緻的繡品擺鋪到攤位上,如同七彩虹一樣絢麗。外婆的人品和繡工是遠近聞名的,早有等待客人購買,很快就被搶購一空賣完了。然後去街子上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找樵夫買一擔木柴,讓他挑著柴帶著我和妹妹一同踏上回家的青石板路。」

▲《珠街》尺寸:70X80cm

琚健最初的藝術和美的啟蒙,包含了勞動的教育和美的啟迪。很多藝術家都是在童年時代種下藝術的萌芽的,以至影響他的一生。「記憶裡的外婆家的庭院開滿了玉蘭花,粉團花,蘭花和麻哈拉花,庭院門口照壁上有很多水墨畫。屋裡的大書架擺滿外公留下的書籍,特別是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裡,鄉裡鄉親來參加的祭祀活動,還有從老輩子人那裡永遠聽不夠的神鬼傳說,英雄俠義故事。」他的童年啟蒙和青少年時的人生觀形成都在騰衝。而外婆在他的童年心裡繡上了藝術的花朵。

二、之子遠行 杖藜行歌

琚健青年時代就立志學習美術,1981年從會澤縣文化館考入雲南藝術學院,開始接受學院教育;改革開放也使中國的高等教育藝術教育,形成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西方的優秀藝術,包括印象派的光色,古典主義的造型。在藝術學院,學習藝術的景象空前的繁榮,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從北京來到雲南,帶來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這對促進雲南藝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藝術學院跟隨何能、蔣鐵峰、陳繞光、夭永茂、史一和高臨安等諸位先生學習。在學藝四年裡,又得到到了幾位當時雲南優秀的藝術家區欣文、馬祥生等幾位青年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開闊了思想。他們視傳統為根基,主張藝術的當代意識,用線條構成具有強烈雲南風貌的平面藝術,形成了琚健最初的藝術思想。

▲《烏蒙山水》尺寸:160X100cm

「1985年我從學院畢業後來到曲靖市文化館工作,在曲靖三十多年,人生經歷太多的磨鍊,在這裡與郭遊相識,他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又得到從美國回來何能老師的鼓勵,同學黃徳基和羅建華、管玉斌的相互交流學習,完成了思想與方法的積累。自2000年開始,琚健開始以風景畫寫生創作為載體,以外光寫生為參照系,逐漸走向人生的豐年。

以外光寫生為主要創作方法始於歐洲,19 世紀的印象派運動是現代藝術的起點,使繪畫的自然主義傾向達到了巔峰。師法自然是真正印象派畫家的立身之本。作品中所散發出的色彩、光線、動感和充沛的活力,自然的構圖取代了古典主義格式化的的構圖,充滿了創新意識。印象派畫家馬奈,莫奈對風景光影變化的描繪已經達到到不可顛覆的境地。他們對光色的專注遠遠超越了物體的形象,使得物體在畫布上的表現消失在光色之中,讓欣賞者體悟到光與自然的豐富而微妙結構。

▲《金沙江》尺寸:120X160cm

以外光寫生,師法自然是否成為了琚健寫生創作的視覺圖式?

三、山河前橫  寥寥長風

2005年秋,琚健開始去尋甸六哨,東川紅土地寫生。外光寫生,師法自然,琚健的滇東高原烏蒙山大山水寫生,構成了他山水油畫的基本格式和美學基調。

▲《圭山月出》尺寸:50X80cm

印象派的風景畫追求表現的是色與形的自由表達,以色彩造型為主,強調色彩與筆觸的所體現的繪畫語言,追求人與自然的宗教關係。中國的傳統山水畫注重意境營造,重巒疊嶂、層巖飛瀑,構圖主觀、筆墨考究,大面積的留白虛擬雲山霧水,孤冷清逸,不難看出老莊出世思想。琚健油畫《巍巍烏蒙》卻有長槍鐵壁的聲響,這在他的烏蒙山系列作品中特別突出。每個藝術家作品風格的形成都會有豐富而曲折的探索經歷,像血液一樣,潛藏在你的身體中。「東川新村坐落在烏蒙山牯牛寨與轎子雪山形成的山谷中。我父母帶著我在這裡度過了文革那段艱難歲月。」遇到過藝術的啟蒙者、引路者,影響著你的成長和方向的選擇。

▲《小江尾坪子》尺寸:90X180cm

油畫《巍巍烏蒙》整幅畫以幾個縱橫的斜線,重疊的三角形構成,「平遠」「深遠」過渡自然,色彩使用紅色、黑色、赭石為基調,筆觸緊密堅硬,刀筆渾用。描繪了陽光照耀在雄偉的烏蒙山脈,火紅梁子群峰綿延,山谷金沙江逶迤遠行。近景山村樹林掩映,欣欣向榮......《巍巍烏蒙》取材烏蒙山紅土地。深紅色和紅土大地的顏色,氣勢開闊宏偉。烏蒙山、金沙江在審美的記憶中有著特殊的語景,鋼鐵意志和英雄主義精神。「我用東方人的眼光來獲取山水的形態,用酣暢淋漓的手法一氣完成。」出生於軍人家庭的琚健首先在作品中顯現出這樣的基因密碼。

▲《烏蒙瑞雪》尺寸:90X180cm

出生於軍人家庭的背景、在滇東高原烏蒙山地區生活成長起來的琚健,對于堅硬的現實有深切的感受。小江的酷熱、多發的地震、泥石流、觸目的滑坡,生活的艱辛構成了現實的基調。琚健用他的畫筆觸及這個現實的處境。在琚健的思考和辛勞中尋找著獨特的解決方法。詩言志,他的油畫用筆觸將色彩與造型緊密結合,組合成厚重、粗獷、遼闊的畫面,有些粗糲的筆觸書寫著物像形與色,也暗示了生存環境的炙熱與堅硬。

四、水流花開 清露未晞

對油畫語言的書寫性探索,使形與色,堅實的結構與色彩的冷暖彩在形式與形象之間達成某種默契,光色交替,形神交融,他的探索得到了某種個性化的展現,這樣的探索無疑是成功的。

▲《花漫天漄》尺寸:70X140cm

琚健青少年時期生活的騰衝、曲靖、東川。鄉村比較古老,有的地方還保留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景象。《鄉村四季》《長坡四月》《龍窯》《初春》「我喜歡那裡的菜園子氣息。從春天到冬季,人們在菜園子裡重複進行勞作,這塊土地能讓人太多的欲望睡去,代之的是種輕鬆悠閒的生活。」

▲《白水青蓮》尺寸:90X100cm

在油畫藝術的學習中,要獲得敏銳的色彩,光線的變化,豐富的線條結構,只有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去自然的光線下寫生,大自然有無數的啟示。仿佛只有在楓丹白露的叢林中,才可以畫出樹林和天空的冷暖的對比和輪廓。彩雲之南的紅土高原恰好具備了這樣的色彩。從他《鄉村四季》系列作品這幾年的作品裡,可以感受到琚健用畫筆對春天的演繹:溫暖的陽光照在山地叢林,錯落的村莊,穿插綠色,灰色的樹木,紅土夯實的牆體和青色的瓦自由的構成了樸實的節奏,使村莊充滿了生機。

▲《洱海的早晨》尺寸:70X140cm

只要呼吸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和味道,他的筆畫下線條就會變得行雲流水;山巒有鐵石一樣的力道,光影和色彩,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表現,大自然不斷變化的情景,記載著時間的流動。

經過十年的外光寫生描繪,琚健色彩和筆觸,呈現各種複雜的色彩。冷暖的變化,寫意筆觸的聚散多變,舒展著色彩的魅力,漸入佳境。

繪畫的有三個重要造型形式:素描造型;色彩造型;材料造型;素描造型;強調形的完整和透視的變化。色彩造型;依靠的是冷暖,明度,純度,描繪空間的距離。材料造型;藉助材料本身的特質,肌理構成空間的變化。都分別對應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和現代派不同的美學追求。

▲《翠屏巖》尺寸:70X120cm

對陽光下的自然物象進行研究,寫生是印象主義者重要的創作方法。大自然鬥轉星移,時光流逝,永恆不變的只有畫家筆下那些美妙的形象。德國美術史家雷華德曾經對莫奈的作品評價說:莫奈對實際的對象的忽視趨於極端,他完全放棄了形,而去追求在一種微妙的色彩層次的統一的結構中,保留下不可思議的光的奇蹟。

▲《白水荷風》尺寸:90X110cm

琚健的《秋天的向日葵》,《紅土牆》組畫所呈現的極具東方傳統的寫意形態,體現出流動的線形塊面特徵,簡潔暢快。寫意的筆觸、豐富的色彩,源於「天人合一」思維方式。將自己藝術的歷程與美學追求融入作品,琚健風景油畫的寫意精神與視覺圖式在不同創作階段得到顯現,其作品的創作完成,既不是對客觀自然表面的簡單描寫,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組合,他遵循色彩語言的自律性,色彩的組織已經「超以象外,淺深聚散。」他的作品已經顯現出具有東方色彩的寫意形態,傳遞出「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的審美特徵

十年探索,大美烏蒙。琚健在作品中對畫面秩序的構建,使繪畫的色彩造型具備了獨立的審美價值。尋著它,是否可以抵達繪畫美學中的理想彼岸。

2019年5月於北山會館

相關焦點

  • 「藝術中國」——郭志林油畫作品鑑賞
    1999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師從任傳文教授。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長白山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油畫學會會員。遼源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東豐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9月,油畫《山村冬日》獲慶祝遼源市成立30周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個展2020,「漂浮Drifting」多納藝術,臺灣2020,「夢的漂浮」凱基銀行中山分行/新莊分行,臺灣2018,「虛擬的身體」,藝星藝術中心/HTC科技大樓,臺灣2017,「虛擬的詩性」,水色藝術工坊,臺南,臺灣
  • 「希克獎2019」得主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的研究學人公布
    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楊紫圖片由楊紫提供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為駐居北京的獨立策展人楊紫,其研究提案為「彌散性宗教與198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的起源」。「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每兩年頒發一次,以M+藏品系列為素材,支持聚焦中國藝術的全新研究,致力促進此地區關於藝術的當代交流對話,建立研究和討論的新平臺。
  • 十大要點,全面回顧趙無極的「無極」藝術人生
    趙無極的先見之「名」「無極」意為「無限」,預示了趙無極對多種創作風格如布面油畫、紙上水墨、版畫、雕刻及水彩的無限探索。他將不同文化完美融合,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趙無極自10歲起開始學習繪畫。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很早便開始鼓勵他接觸藝術,送他到杭州藝專(現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寫實風格的繪畫。趙無極當時師從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先驅者的藝術家林風眠及吳大羽。
  • 「藝術中國」——記女畫家蘇玥女士
    玥 寫生中國油畫寫生俱樂部女子畫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設計家協會會員,常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常德市武陵區美術家協會會員,常德女畫家協會會員。2010年獲湖南省書畫藝術新星大賽優秀指導老師及優秀指導獎。2010年獲"第三屆盛世中華中國青年藝術人才選拔活動」全國總評選特殊貢獻獎。2010年八月獲 」第四屆盛世中華中國青少年藝術人才選拔活動」全國總評選教師指導獎。
  • 「葵頌——許江藝術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
    ——許江葵頌——許江藝術展 展期:2019年12月21日-2020年2月23日主辦: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油畫學會 /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山東省美術家協會 /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山東美術館 / 方圓美術館 地點:山東美術館自2006年迄今,許江帶著他的葵,先後在中國美術館
  • 預展 | 十大要點,全面回顧趙無極的「無極」藝術人生
    「無極」意為「無限」,預示了趙無極對多種創作風格如布面油畫、紙上水墨、版畫、雕刻及水彩的無限探索。他將不同文化完美融合,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趙無極自10歲起開始學習繪畫。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很早便開始鼓勵他接觸藝術,送他到杭州藝專(現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寫實風格的繪畫。趙無極當時師從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先驅者的藝術家林風眠及吳大羽。
  • 藝術香港|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亮相藝術香港空間
    由藝術香港主辦,賴東平、束淵策展的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於11月25下午1點在灣仔軒尼詩道342號藝術香港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策展人賴東平談了這次策展的構想。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受窗外風景活動的啟發,我們挑選了港、京、滬六位有獨特藝術語言的藝術家,冀觀者透過展覽的作品,隨著高小雲的油畫,牛志曄的水墨遊覽江南水鄉,神遊北京的故宮紅牆,領略四合院的魅力,隨著鄭山麓了解西藏風情 ,和廖小平一起進入花的世界,與高異老師一起了解中國書法的變化中……和女畫家董婷竹一起走進莊子……在藝術香港空間,您會不自覺隨著作品入境,畫中一遊。
  • 陳思源的油畫藝術
    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弘園5號空間藝術總監山東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美術館特聘策展人作品結集出版《陳思源作品集》(山東美術出版社)、《與物容》、《自主的斑斕》、《尋蹤者》、《內象》、《寂景》作品及專訪發表於《當代藝術》、《畫廊》、《藝品》、《十月》等雜誌。
  • 論油畫對中國民族藝術的影響和價值,世界人體油畫中絕世美女欣賞
    ,當時到歐洲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剛好趕上歐洲藝術從傳統繪畫向現代繪畫的轉折時期,近百年來,中國油畫一直在艱辛曲折中跋涉。 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對西方油畫的學習、模仿和超越,在不斷的學習、反覆的模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民族性的油畫特色。 隨著改革的深入,「油畫創作回歸正宗」、「油畫西洋化」成為許多畫家追逐的時尚,一時間西方各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成為畫家競相崇拜、模仿的佳作。
  • 一幅超越藝術的作品,劉德華與曾梵志的油畫創作
    劉德華談到與曾梵志認識超過10年,當年他想學油畫,正在北京拍戲,經朋友介紹拜訪曾梵志的工作室。雖然他那時很想跟曾梵志學習,但不敢開口,希望有一天可以跟隨學畫。,會讓中國當代藝術熱起來。朱其卻說,中國當代藝術沒有熱,今後十年也不會熱了。「藝術市場是不受報紙的影響,如果全國的報紙今天都報導股市要漲,可能明天股市在人氣作用下就真的會上漲。在藝術品市場,買東西的始終是那一小批人,他們不受媒體影響,媒體說市場會火,到下半年可能還是沒人氣。」
  • 色層是油畫藝術的重要審美語言之一,是油畫藝術的重要美學品性!
    摘要:色層是油畫藝術的重要審美語言之一,是油畫藝術的重要美學品性。色層的美感體驗與油畫藝術家的製作技法和其使用的材料息息相關。不同時代油畫繪畫材料的改進使油畫色層美感享受不同,不同的發展的美感享受有刺激人們對繪畫材料和技法的進一步追求。進入當代,不斷研發的新材料給油畫色層表現給予更多的物資支持。
  • 「日本藝術留學必備」「東京五美」具體指哪幾所院校?
    「東京五美」去感受東京頂尖美術院校的魅力」東京五美「的來源東京五美是指包括多摩美術大學2.專業設置日本畫專業,油畫專業,版畫專業,雕刻學科,工藝學科,圖形設計學科,產品設計專業,紡織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學科,媒體藝術專業,情報設計專業,藝術學科,統合設計學科,舞臺劇舞蹈專業,劇場美術設計專業3.知名畢業生
  • 劉穎「2020」「瀕危動物」| 下周NUTTSH ART深圳站首秀
    劉穎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的感想為主題,創作出「全球變暖」系列最大尺幅的一件作品《2020》。藝術家專訪下面就通過藝術壯士專訪,來了解一下《2020》與「瀕危動物」系列作品的創作故事。劉穎,我-鴨嘴獸,布面油畫,30x30cm,2020年作毛壯:從「全球變暖」到「瀕危動物」系列的創作有什麼情緒上的變化嗎?劉穎:我在德國留學時期就很關注環境保護和瀕危動物這兩件事情,歐洲人對動物和環保關注的時間比我們要相對更早一些,這一點對我的影響很大。
  • 中國嘉德2020秋拍二十世紀藝術夜場精品薈萃重磅來襲 顏文樑《南湖...
    吳大羽曾說「畫畫最重要的就是感覺,對對象的第一感覺很重要,能發現,能抓住,能表現感覺,就成功了」。吳大羽的說法應該最能代表大師們的心聲,即將在十二月五日進行的中國嘉德二十世紀藝術夜場拍賣,件件精品都是大師抓得住的感覺。這次秋拍的焦點無疑是二十世紀藝術夜場的封面顏文樑的《南湖旭日》。
  • 「藝術人物」——著名油畫家高峽作品欣賞
    「 原 點 藝 術 」藝 術 家 |傳 統 文 化 |生 活 美 學高 峽Gao Xia高峽,現代油畫藝術家、資深現代藝術設計師。二年後進入中外合作企業、民企、囯企擔任藝術設計總監……曾組織並策劃了由文化部主辦的在委內瑞拉舉行的「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展」並作為參展藝術家,其油畫作品「查維斯」作為中國參展藝術家代表作品(國禮)贈送委內瑞拉政府。組織策劃了文化部在成都舉辦的「紀念中墨兩國建交40周年——中國與墨西哥藝術家雙人展」。
  • 「藝術中國」——陳逸的藝術創作探索
    陳逸,201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獲學士學位,201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師從中國美術學院安濱教授。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水彩畫協會會員,浙江開明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學院繼續再教育學院國際水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 橫跨美學變遷一世紀 | 嘉德香港拍賣描繪「時代的臉龐」百年藝術
    丁衍庸被稱為「東方馬蒂斯」,一生追求就是以西方藝術手法呈現中國文化特色。油畫作品有紀錄的大概300多件,可惜許多都在內地60、70年代社會動蕩中被毀,有100多幅已經消失於歷史當中。丁公的戲劇人物作品非常罕見,大僅只10幅,而當中僅有3幅以「霸王別姬」為主題。至於這一幅《楚霸王》,無論在構圖或用色之上都極為大膽。
  • 「藝術中國」——秦勝水藝術作品
    中國牛書畫創作院院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臺灣美術協會藝術顧問、全國公益愛心藝術家。擅畫牛、兼及山水、花鳥、人物。畫風「雄奇秀美,形神兼得」。出 版:《秦勝水畫牛藝術》《秦勝水書畫集》《耕者履痕》《耕者的吶喊·秦勝水當代水墨藝術A》《耕者的吶喊·秦勝水當代油畫藝術B》
  • 他是一位美國畫家,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繪畫優雅的古典油畫!
    ◆美國的油畫藝術家威廉·麥格雷戈·帕克斯頓(William McGregor Paxton)用油畫作品表現了許多女性。帕克斯頓對東方的藝術情有獨鍾,在他的作品中均可以表現許多東方的元素,所在畫面中有中國的陶瓷、中國的工藝品和中國清代的許多服飾裝飾品等。說他是在畫人物,更可以說它是在畫場景中的每一件藝術品,都非常傳奇,具有藝術觀賞價值。在中西合併成為繪畫理念,如旗袍中的每一個花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彰顯人物獨有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