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歌劇舞劇院舉辦歌劇《江姐》觀眾見面會

2020-12-21 瀟湘晨報

「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一曲《紅梅贊》拉開了歌劇《江姐》劇組觀眾見面會的大幕。

12月19日,歌劇《江姐》劇組觀眾見面會如期在淄博大劇院舉行。群眾演員的一曲《紅梅贊》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自今年9月份啟動全國巡演以來,從瀋陽、煙臺到呼和浩特,從山西、合肥到長沙,歌劇《江姐》走過了十餘個城市,將「淄博好聲音」唱響大江南北。

見面會現場,主持人先是介紹了歌劇《江姐》的主要內容,歌劇《江姐》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歌劇團根據羅廣斌、楊益言的小說《紅巖》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的,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這部歌劇藝術地再現了江姐等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江姐身上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價值追求、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劇中革命志士對信念信仰的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和捨生取義的精神,值得我們緬懷和學習。

該劇由第一幕《序曲紅梅贊》、第二幕《巴山蜀水要解放》、第三幕《相對無言》、第四幕《截取軍火》、第五幕《江姐被捕》、第六幕《春蠶到死絲方盡》、第七幕《繡紅旗》組成,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和遊擊隊員廣泛發動群眾,抗丁抗糧、阻截敵人軍火,開展武裝鬥爭,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戰爭。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在川北被敵人逮捕,並被關進了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江姐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嚴詞痛斥敵人。在重慶解放前夕,江姐慷慨高歌,英勇就義,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讚歌。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歌劇《江姐》臺前幕後的創作過程,劇中部分演員來到了現場,江姐的飾演者張鳳娟,華為的飾演者張偉,雙槍老太婆的飾演者高明慧,楊二嫂的飾演者宋昱輝,藍洪順的飾演者張祥龍,孫明霞的飾演者劉晶,沈養齋的飾演者賈剛,甫志高的飾演者孫國銘,唐貴山的飾演者高爽,警察局長的飾演者李志群,蔣對章的飾演者候甡,魏吉伯的飾演者王世統,報童和小華的飾演者趙魯青,他們與大家一起分享院線巡演期間的個人感受、有意義的趣事。

主演江姐的張鳳娟介紹,為了演好角色,劇組曾遠赴重慶學習,力求將江姐的精神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 「參與歌劇的演出之後,對於老一輩革命家無私的奉獻精神更是備受感動,這也告訴我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熱愛工作,熱愛家庭,為社會的發展奉獻微薄的力量。」現場演員對於參加歌劇的感受,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巡演期間,有演員突發急性闌尾炎,硬是強忍著疼痛在舞臺上呈現出最好的表演之後,再去動手術,還有劇院的雙職工共同參與歌劇全國巡演,將孩子留在家託老人幫忙照顧……所有的熱愛與付出,讓《江姐》獲得了業內專家以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演員們的敬業與專業,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有老家是重慶的觀眾現場表達了對於歌劇《江姐》的觀看感受,她曾經帶著孩子到關押江姐的渣滓洞看過,所以對於歌劇有著特殊的感情,去年第一次觀看歌劇《江姐》的現場演出時曾感動落淚,並介紹朋友們也到劇院觀看,大家對於劇組演員的演出給予了大大的贊,對於江姐的革命主義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為了讓觀眾再溫歌劇《江姐》的經典片段,劇組演員現場演唱了甫志高的唱段《羨慕啊》、華為和江姐的唱段《青松林內紅旗揚》、沈養齋的唱段《三思而行》、江姐唱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讓經典再度響徹觀眾心扉。

記者採訪了解到,12月11日,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暨「放歌六十年 舞動新時代」文藝演出在淄博大劇院舉行。六十年來,劇院幾代藝術家以獻身創作之初心,以鍥而不捨之精神,以開拓進取之意志,創作演出了歌劇《黑色戀》《洪湖赤衛隊》《江姐》、歌舞音樂劇《劉三姐》《紅高粱》《愛挑剔的大姑娘》、舞劇《白毛女》《沂蒙頌》《齊風甫田》、話劇《焦裕祿》《雷雨》《礦魂》《草原之子》、大型樂舞《齊風韶韻》等一大批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精品力作,以高水準的舞臺表演藝術和優良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一致讚譽,讓劇院這艘滿載星輝的航船從過去駛向現在,從現在駛向未來和無疆。

淄博市歌劇舞劇院黨支部書記、院長王詠虹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會對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大,淄博市歌劇舞劇院將緊跟時代脈搏,認真發揮藝術職能,創作更多精彩的文藝作品,穩步推進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以新時代的格局和情懷講好淄博故事,讓淄博優秀的文化在國內乃至國際舞臺上綻放,助力文化賦能行動,為實現淄博鳳凰涅槃、加速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徐曉會 通訊員 韓化齊

群眾演員的一曲《紅梅贊》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

江姐的飾演者張鳳娟

主持人李志群介紹歌劇《江姐》的主要內容以及巡演歷程。

劇組演員跟觀眾分享演出的感受以及趣事。

劇組演員跟觀眾分享演出的感受以及趣事。

見面會結束後大合影。

劇組演員跟觀眾分享演出的感受以及趣事。

劇組演員跟觀眾分享演出的感受以及趣事。

劇組主要演員現場演唱經典片段

劇組演員跟觀眾分享演出的感受以及趣事。

【來源:魯中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歌劇《江姐》劇組演員與觀眾面對面
    12月19日下午,由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淄博市音樂家協會聲樂專業委員會、淄博保利大劇院共同主辦的歌劇《江姐》劇組見面會在淄博保利大劇院舉行。   「紅巖上紅梅開……」,淄博丹楓藝術「花兒合唱團」與觀眾共同合唱《紅梅贊》拉開了此次「藝術大師面對面 保利公益大講堂——歌劇《江姐》與您面對面」活動的序幕,活動中,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歌劇《江姐》劇組主要角色回顧了排演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演出心得體會,講述了臺前幕後有趣的故事。
  • 「歌劇女王卡佳•裡恰蕾莉見面會」在中國歌劇舞劇院舉行
    8月19日晚,「世界十大女高音Katia Ricciarelli 卡佳·裡恰蕾莉大師見面會」在中國歌劇舞劇院舉行,見面會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副團長朱亞林主持
  • 匯集歌劇藝術名家——大型交響清唱劇《江姐...
    2015年,創辦《中國歌劇》學術期刊。2015年,主持創作歌劇《武則天》。2016年1月,在福建大劇院歌劇廳演出歌劇《武則天》音樂會。2016年7月,應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邀請,組織北京7大學歌劇研究院師生赴使館聯合舉辦「中國美聲」倫敦音樂會。2016年11月,在北京大學和國家會議中心組織舉辦首屆「北大歌劇論壇」,論壇主題方向為「定義中國歌劇」。
  • 深圳歌劇舞劇院首推演出季!13臺20場演出覆蓋多區域
    發布會合照「歌劇舞劇院成立以來我們年輕演員已經走向了北京、廣州等城市,之後將堅持一年一部原創,一年一部經典,希望將最經典的作品呈現給深圳市民和全國觀眾,讓歌劇舞劇院在市民心中留下一席之地。」深圳市歌劇舞劇院院長劉興範在發布會上表示。
  • 伊泓遠斬獲文華獎金獎 紀念江姐經典歌劇再登臺
    在之後舉辦的第31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閉幕式上,伊泓遠作為金獎得主,代表獲獎選手參加演出,這位80後最年輕的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用一曲《紅梅贊》來表達她自己心中的激動與感謝。  「文華獎」是由中國文化部設立的,專門用於獎掖專業舞臺表演藝術的獎項,目前說來是政府最高獎。
  • 民族歌劇《彝紅》舉行觀眾見面會
    民族歌劇《彝紅》舉行觀眾見面會 有民歌味的歌劇等你來聽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李藝 文/圖)國家藝術基金首批資助項目、曾榮獲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劇目獎和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獎的民族歌劇《彝紅》將於今晚和明晚在南寧劇場和小夥們見面。
  • 歌劇《江姐》50年常演常新
    整部劇作詞精美又富有韻味,曲調悠揚又充滿力量,演員的表演絲絲入扣,觀眾的心隨著劇情跌宕起伏,演員和觀眾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演出一炮打響。到1965年10月,歌劇《江姐》一年時間裡在全國巡演257場。《紅梅贊》《繡紅旗》《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五洲人民齊歡笑》……一曲曲廣為流傳的歌劇選段,使江姐這位英雄人物成為百姓家喻戶曉、欽佩愛戴的偶像。
  • 「2020淄博市新年音樂會」啟幕 泰璽交響樂團奏響城市之音
    文/圖 記者 張欣通訊員 韓化齊在一首首經典作品中,觀眾走進了音樂的世界。12月27日晚,「2020淄博市新年音樂會」在淄博大劇院傾情奏響。剛剛成立1個多月的淄博泰璽交響樂團首次亮相,完美演繹了《紅旗頌》《藍色多瑙河》等經典曲目,奏響了新年的城市之音,現場千餘觀眾在天籟之音中辭舊迎新。
  • 紅色經典感受崢嶸歲月 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音樂會將登天津大劇院
    12月12日,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將在指揮金剛的帶領下,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演繹一場紅色經典主題音樂會,為天津樂迷們奏響充滿濃鬱情懷、繼承著無數先輩一腔熱血的樂曲,帶觀眾感受那段崢嶸歲月。《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激情燃燒的歲月》《江姐》《海霞》《上甘嶺》......這些堪稱「紅色」代表的經典作品都曾經在國人的腦海中留下過最深刻的記憶。音樂會將以《第一交響序曲》作為開篇,這首曲目是關峽根據所作歌劇《悲愴的黎明》的音樂,樂曲的主要旋律更是用在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配樂中而廣為傳播。
  • 經典老電影歌劇《江姐》簡介(1978年上映)
    經典老電影歌劇《江姐》,是一部舞臺歌劇藝術片。上海電影製片廠1978年攝製,彩色普通銀幕,時長102分鐘。一、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首歌吧:1、《紅梅贊》這首《紅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是一首愛國歌曲。作為主題歌的它貫穿於全劇,明朗剛健流利的曲調,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江姐堅定沉著,機智勇敢的英雄性格。歌曲鏗鏘激昂、震撼人心,借讚揚紅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頌了「江姐」不畏強暴、英勇鬥爭的革命精神。 這首《紅梅贊》傾倒了廣大的全國歌迷。
  • 歌劇《江姐》誕生記:第一代主演生父為國民黨軍官,扮演王母娘娘
    歌劇《江姐》取材於小說《紅巖》,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將小說中有關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劇舞臺。閻肅被小說《紅巖》裡「江姐」的故事,深深感染,專門抽出江姐部分,編成了歌劇腳本,呈交給了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劉亞樓將軍曾在蘇聯留過學,欣賞過《天鵝湖》、《卡門》等外國名劇,對西洋歌劇很熟悉,也懂得民族唱法。
  • 中國還有哪些知名的歌劇?
    在歌劇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鑑了古典戲曲的歌唱、吟誦、道白三者有機結合的傳統,以此表現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推動劇情發展。如喜兒出場就是用歌唱敘述了戲劇發生的特定情境:「北風吹、雪花飄,雪花飄飄年來到。爹出門去躲帳整七天,三十晚上還沒回還。大嬸子給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過年。」然後用獨白向觀眾介紹了身世和家庭。
  • 曾擔任歌劇《江姐...
    中國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任桂珍病逝,這位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扮演者走完她88年的人生旅途,與我們揮手告別而去,網友紛紛發聲悼念:金曲回聲嘹亮,願天堂也有歌聲。生於山東臨沂,曾在革大文工團工作,入上海歌劇院從事歌劇演唱三十年,任桂珍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櫻海情絲》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過女主角,創造了眾多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婦女形象。「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其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斬釘截鐵說出「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
  • 60年代歌劇《江姐》中兩首經典歌曲,都50多年了依舊讓人心靈震撼
    歌劇《江姐》相信大家都知道,也一定都看過,我們知道在該劇中共有20多首歌曲,在這麼多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有兩首歌曲。這兩首歌曲朗朗上口,旋律優美,儘管過去50多年了,可人們至今仍非常喜愛廣為傳唱。一、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首歌吧:1、《紅梅贊》這首《紅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是一首愛國歌曲。
  • 追憶上海第一代「江姐」,歌劇名家任桂珍病逝
    曾在《江姐》《白毛女》等歌劇中扮演女主角的任桂珍昨日病逝追憶上海第一代「江姐」2016年7月1日,上海大劇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左)與第六代「江姐」何曉楠。任桂珍曾在《江姐》《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曾是引起轟動的上海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博採眾長,既發揮了民族唱法的特點,又吸取傳統戲曲的精髓,同時借鑑西洋發聲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她曾為電影《紅日》《聶耳》《摩雅泰》等配唱。
  • 【演出預告】《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民族音樂會火爆返場......
    劉胡蘭》《小二黑結婚》《洪湖赤衛隊》《江姐》《原野》七部民族歌劇的經典選段。1992年在北京音樂廳、天津音樂學院成功的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同年獲得文化部首屆民族唱法比賽優秀獎。1992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歌劇舞劇院任獨唱演員至今。
  • 任桂珍在滬逝世 一輩子演江姐,一輩子做』江姐』
    2018年7月19日,「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時年86歲的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被觀眾認出,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蔣迪雯 攝(資料照片)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10日在滬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8歲。任桂珍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
  • 甘攜手詠經典 歌劇《江姐》將在蘭州華彩綻放
    欣聞歌劇《江姐》將在蘭州盛大演出,內心十分感慨!陝西甘肅聯手傳承紅色基因,讓新中國歌劇經典《江姐》在新時代再次光耀舞臺,可喜可賀!「江姐」主演高詠梅作為國家一級演員在全國有較大知名度。她師出名門,形象好,有著戲曲的功底,曲目廣泛,被寄予厚望。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深得媒體的擁戴。
  • 為歌劇插上光影翅膀
    作者:鄭 娜在現場數百名觀眾的期待中,由英國皇家歌劇院製作出品的歌劇電影《塞維亞理髮師》近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映,由此拉開了「2020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的序幕。影展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百老匯影城、中教華影全國校園電影院線協辦,從10月底持續至12月15日。
  • 英國皇家歌劇院的經典歌劇電影來了!
    一段「快給大忙人讓路」輕快愉悅,昨晚(10月29日),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中,巨幕放映的英國皇家歌劇院製作出品歌劇電影《塞維亞理髮師》讓觀眾們如臨現場,「2020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正式啟幕。自2016年起,國家大劇院連續四年策劃推出「國際歌劇電影展」,每年在全國數十家影院展映10餘部國內外歌劇電影佳片。四屆影展共吸引11家世界著名藝術機構的51部影片參展,覆蓋全國14個城市,展映1160餘場,惠及觀眾近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