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用精油也是要講究方法策略的。
用量多了,臉上油乎乎的嫌膩,不好看;滴少了又塗不勻,沒效果;用錯了,白天出門就有曬傷的危險;選種類,又沒經驗……
真真是要為難死喜愛精油的寶寶們了。
精油用量如何控制?
以前用精油可能要滴上3~4滴或者更多,才能保證臉上的每一寸肌膚都能充分的享受到精油的滋養。
但是在夏季,就有點兒多了。
塗上只會滿臉都是「亮閃閃」,好像一張反光板一樣——不但亮,還平。
在夏季,可能1~2滴精油是正好的,不過這點兒量滴在掌心,搓兩下可能就找不到了,塗在臉上總感覺沒塗均勻。
怎麼辦?
可以試試加在其他護膚品中混合使用,這樣既可以減少精油塗抹的量度,也可以達到期望的護膚目的。
比如保溼乳液或者防曬霜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將調製好的精油直接滴在乳液瓶中,然後每日使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儘量每次「現用現調」,不要一次性將足夠用一年的乳液全部調製進精油。
因為未必所有的乳液都是純天然的無添加產品,這類乳液其實並不是添加精油使用的最佳選擇,其本身的香氣以及複雜的成分會影響精油的功效發揮。
精油光敏性如何避免?
在芳香療法中經常使用的精油大概有100多種,這些精油可以拿來護理肌膚、按摩身體或者是擴香吸嗅。
而在直接接觸身體使用的精油中,藏著那麼一小部分的精油,是具有光敏性的。
所謂光敏性,是說有些特殊的成分暴露在陽光中後,會吸收相應波長的能量轉變為激發態,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破壞正常的人體組織。
導致皮膚出現瘙癢、紅斑、水腫,嚴重者可起水泡,潰破後形成糜爛或潰瘍。
在應對光敏性精油的上,有兩種途徑,要麼避開陽光這個激發條件,要麼避開含有光敏性物質的精油。
避開白日使用精油,那麼就是將使用精油的時間換到沒有陽光不會外出的夜間。
把精油當做夜間保溼、修復霜使用,
在清洗潔面後,可以根據精油的功效比如美白、修復、保養或者修復等功效來選擇使用精油。
取適量精油塗抹面部,輕柔按摩至吸收。然後就可以美美的睡一覺啦,早起清潔時還能聞到淡淡的花瓣植物香呢!
避開含有光敏性物質的精油,那麼就要仔細看下面:
柑橘類精油,如佛手柑、甜橙、橘、檸檬、葡萄柚等。馬鞭草、歐白芷根具有較強的光敏性。檀香精油也含有光敏性成分。乳香、圓葉當歸、萬壽菊具有輕微光敏性。
這些精油具有光敏性,是因為它們都含有一種呋喃香豆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系列多環結構的分子,包含多種化合物形式,並不是單一一種物質。
所以,如果不確定使用的精油是否具有光敏性,那麼就查查它是否含有的呋喃香豆素這種物質吧。
夏日清爽精油推薦
夏季皮膚容易出油,這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結果。
如果這些油性物質得不有效的清潔,就會演變成肌膚毛孔堵塞、痘痘叢生的結果。
對於皮膚的清潔問題,可以試試薰衣草、佛手柑、雪松、葡萄柚以及杜松等精油。
其殺菌、抑菌的效果可以幫助皮膚清潔、改善肌膚菌群數量,減少肌膚毛孔感染、真菌大量繁殖的情況。
還可以幫助皮脂腺維持平衡,有效調節皮脂腺的油脂分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