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過得很好,實際上內心空虛.」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愛與真誠的能力?

2021-02-23 女人坊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作者 :47、汁兒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我和同事在吐槽了一天工作後,終於滿心歡喜地迎來了下班。可是在下班的瞬間,我們卻突然陷入了空洞。在座位上坐了很久很久,也不回家,也不知道做什麼,就覺得沒意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很忙卻只是在不斷重複,找不到意義;休息的時候打遊戲看視頻,卻體會不到以前的那種快樂;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孤獨卻越來越深;莫名暴躁、心煩,「迷茫」、「無聊」、「沒意思」成為了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不止我們自己陷入了這種糟糕的狀態裡,身邊大多數人,都浸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中還有很多「看起來過得很好的人「,拿著優厚的待遇,是自己領域的權威,生活方面也是家庭美滿。可他們也經歷著強烈的精神壓力和抑鬱情緒,我認識一個「人生贏家」的朋友,就曾因為嚴重的躁鬱gap了一年,生活和工作都按下了暫停鍵。「我以為大家都挺好,原來大家都不好」似乎成為某種共識,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疲憊,找不到生活的價值,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狀態產生的根源是人的異化。被異化了的人不再能夠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時常感覺自己是被設置好的程序,停不下來,卻也不知道自己繼續做下去還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什麼是異化,以及如何應對異化之下的精神危機。異化,alienation,也可以說dehumanization,指的是人變得不那麼像人的過程,是人的行為脫離人的需要的過程,也是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失去人性的過程。最早對「異化」進行全面闡述的是馬克思,在他看來,異化是人作為客體被動地、接受地體驗世界和他自身。異化讓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無法感知內心的真實需要,即便感知到了,也沒有勇氣去面對,我們變成了與自身關係極為遙遠的人。同時,異化也讓我們難以信任他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利益交換,不再能夠交心。異化通過這個社會的多種機制影響我們,具體說來,可分為生產、消費、娛樂、關係四個方面。我們採訪了一些人,Ta們跟我們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被異化的感受。異化首先表現在生產當中。在龐大的生產體系中,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剝奪,我們只是位於生產流程上的一個環節、一種手段,環節前後是什麼與我們無關,我們也並不了解,只是機械地按照既定規則進行自己的工作,最終淪為一個功能性的組件。

在循環重複的工作裡,我越來越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只是在一個早就被決定好的位置,被賦予了該有的功能,隨時隨地都可以被替代。


有時候我很羨慕從前的手工匠,他們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承載著個人思想的作品,而我就像個沒有感情的零件,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不斷的運作。想辭職又不敢停下來,不知道這樣虛空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Leo,男,27,廣東

社會對於美好生活的要求,已經規訓了我們自身的欲望。我們的欲望不再和自身的需求相連接,所欲求的都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應該追尋的目標,以至於我們難以覺察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便我們實現了世俗意義上的「好生活」,內心依然感到麻木、空虛和無意義。

29歲的時候,我拿著近百萬的年薪,購置了房、車,娶妻生子。我終於在30歲以前,完成了那些所謂的社會要求,可我卻感覺不到絲毫的快樂: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完成了這一切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


這一切只是社會對於一個「好的人生」的定義,是社會告訴我我想要,而不是我內心原本的欲望和需求。我就像個演員,按劇本完成了那些本就排好的戲罷了。

——jw,29,男,深圳

消費原本是為了滿足人的物質需要。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消費似乎成為了人的「義務」。它帶給我們的感覺也不再是滿足,而是焦慮,我們陷入「必須要消費」的壓迫之中,追求不必要的消費欲望,為自己無法實現某種消費而焦慮、痛苦。

各種促銷節越來越多,感覺天天都在買買買。尤其迷戀上直播購物後,每次看到什麼整點秒,限時購之類的,更是控制不住自己。其實很多東西根本就不需要,但總有一種不買就虧了,不參與就和社會脫節了的感覺,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忘了設鬧鐘,錯過促銷感到懊惱。


東西越買越多,卻不知道為什麼買,就好像有雙無形的手,把自己推入了一個不斷消費的漩渦裡。

——是兔丫,22,女,浙江

我朋友總開玩笑說我是網癮少女,一休息就泡在遊戲裡。遊戲有那麼好玩嗎?說實話,沒什麼好玩的。吃到雞並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多掉幾顆星星反而會搞得心情不好,但是,除了這些,我也沒別的事可做了。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有時間卻不知道可以「玩什麼」,可不做點什麼總覺得浪費了。對我來說,遊戲不過是幫我塞滿時間的工具,而不是真的可以帶給我愉悅感的事情。

——小曼,女,25,上海

娛樂也被異化。浸染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的娛樂成為被安排好的活動,越來越多的人按照同樣的方式進行娛樂:打遊戲、刷視頻、看綜藝……我們被娛樂投喂,被線上活動填滿,卻很難在過程中獲得真正的愉悅。

以前不論再忙,我只要有空都會抽時間彈吉他,整個人都能放鬆下來。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以前帶給我快樂的事也變得索然無味。彈一會就會心浮氣躁,練不熟和弦時會暴躁的想要摔琴,好不容易彈好一首完整的歌,也體會不到以前那種滿足感。


其實琴還是在那,生活也如常,只是我越來越難沉浸到一件事情裡,越來越難沉下心來,變了的或許只是我自己。

——閃,男,36,重慶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的體驗也在被異化。關係從情感性轉向功能性,我們需要自己對別人有「用」,也需要別人對自己有「用」,甚至戀愛、婚姻中也是如此。我們不敢追求真實的體驗,害怕在過程中被利用或者被看作異類。當人被簡化為一個扁平的功能性符號,我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少的聯結,以及越來越強烈的孤獨。

我身邊圍繞著很多人,他們都有各自適合的「角色」:名義上的男朋友,飯友酒友,py,打遊戲的隊友,逛展拍照的夥伴,聽live的小圈子……我總是可以在要做某件事的時候,約到適合的夥伴,他們就好像一個個分工明確的工具人,各有功能。

所以,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不缺人陪,但他們卻不知道,我每次情緒崩潰難過的要命時,連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人都沒有。朋友越多越孤單,生活越熱鬧越感覺寂寥,人與人的連結在這種淺淺的,功利化的關係中越來越薄弱,越來越難以觸碰了。

——草莓,女,24歲,上海

在異化的包裹之下,我們將自己隔離在狹小的空間中,逐漸遠離了真實的生活。異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這個社會持續而高效的運轉。在異化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像零件一樣,各司其職,我們按照既定的軌跡運行,不停地重複自己的工作以換取生活資源,在這種沒有創造性的過程中,我們心照不宣地發揮著自己的功能,避免了矛盾和衝突,變得更加高效。然而,高效背後的代價是失去人性。我們陷入不斷運轉、無法停下的工作中,不再感知自己的真實需求,我們甚至不敢面對它,因為我們知道在嘗試改變之前,首先需要面對的是無能為力的自己。而同樣,我們也不再與他人有聯結,在各取所需的過程中,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最終,異化讓我們撕裂,成為不再與自己相連,也不再與他人相連的人。這個時代有很多難以言說的痛苦,本質都是由人的異化帶來的。我們被巨大的空虛和焦慮所裹挾,不再感知自己是否快樂,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痛苦。要解決這種空虛感,找尋到存在的意義,我們必須直面異化這個問題,反抗人的異化,重新找到自己作為人的完整性。調整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尋求適合自己的職位,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

其實大部分工作都有重複煩人的內容,換工作不能解決問題,關鍵還是調整自己面對工作的方式態度。從被動完成任務,到主動寫規劃做優化,嘗試無人涉足的創新項目。雖然還是會累,但心裡感受是不一樣的:我是作為一個人在實現價值,而不再像一個機器去運作。

——Rust,女,28,北京

2.讓消費重新變回「需求的滿足」,而不是「必須要消費什麼」很多時候,簡化生活才能夠豐盈生活。我們需要聽從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讓每一次的消費成為為自己服務的活動,讓消費變成我們的主動選擇,不再因外界聲音嘈雜而忽略了自己的心聲。

30歲我作出的第一個改變,就是調整了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方式。年紀大了越來越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多餘的錢沒必要花,真正想要的東西就算貴一些也會買。生活變簡單了很多,質量卻提升了不少,購物重新和自己的需求關聯在一起,對生活有了更高的掌控度和幸福感。

——三老師,30,女,江蘇

當娛樂活動成為被安排好的項目,我們對娛樂的認知會簡化為對不同app的使用,然而過於依賴電子設備,會讓我們越來越喪失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可以嘗試一些線下娛樂活動,做做手工,比如玩樂高、拼圖,在動手的過程中,感知自己作為人的主體性,從而獲得滿足感。

疫情期間我閒著沒事在家做舊物改造。舊衣服做成洗衣機罩,玻璃瓶串風鈴,舊雜誌拿來摺紙……雖然這些東西可能也沒啥大的用處,但在這個過程裡我異常投入,能感覺到自己在「創造」東西,賊有成就感。這是一種虛妄的網絡世界給不了的快樂,大概就是找到了和生活的連結吧。

——蝸牛,男,32,山東

為了獲得存在感,我們需要與他人建立聯結,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際圈才能夠抵禦異化,大而廣的交友模式不僅耗費精力,還會讓關係浮於表面,更加難以收穫深入的、可能產生的靈魂碰撞。

以前我每周末都會強迫自己認識新朋友,但是我很難從中感覺到快樂,甚至會覺得像kpi一樣充滿了壓迫感。直到我強迫自己削減社交,大部分時間和幾個老朋友呆在一起,我逐漸找回了那種和人之間親密、深入、信任的感覺。有了一個穩定的小圈子,心裡也有了安穩的依賴和歸屬。

——109,女,29,上海

在信息過載的當下,我們不缺信息,卻缺乏安寧。我們的精力被分割成片,仿佛所有的事都與自己有關,反而在線上生活的拉扯中,脫離了自身的真實生活。而當我們只關注當下的生活,只與自己需要而不必要聯繫的事情相連,才能夠有效地肅清生活,獲得快樂。

我曾經一度因為嘈雜的外界信息頻繁的情緒爆炸,逐漸迷失了自己的節奏和規劃。於是我做了個實驗,嘗試關閉社交:不看朋友圈,卸載微博和社交軟體,退出閒聊摸魚的群聊。剛開始不太習慣,但漸漸的,焦慮和煩躁好像也隨著這些東西一起被清理掉。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熱鬧」,捨棄不必要的碎片,給自己的心留出空間才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

——鈴木,男,23,北京

異化與全球化有關,我們比以往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卻只是將自己變成了毫無特點的人,發揮著功能,卻喪失了情感。對此,我們需要通過私人化、充滿煙火氣息的事情來對抗宏大世界的異化,活在此時此地,與身邊的人產生聯結,體驗到腳踏實處的落地感。

北漂五年,我放棄了在北京的一切回了老家,這個決定很難,但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慶幸。我找回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髮小,花時間和父母待在一起,我的愛好變成了逛菜場,從外賣生活回歸到了在家一日三餐,踏實的煙火氣讓我身心都變得「滿滿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和這個世界真實的連結,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而不是一個被社會塑造的角色。

——安姐,女,33,湖北

這是我們對抗異化的意義所在:當我們不再能夠感知生活的美好,我們需要去做出行動,讓自己重新回歸生活,立足於自身的內在力量,主動與他人聯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踏實而豐富的人生。這種方式同樣是正念的,我們將自己看作完整的人,不帶評判地活在當下,生活的幸福和寧靜會自然地生發。來自上海的冬至對此頗有心得,「洗澡時,能看見花灑的水流在燈光中的樣子;下班路上,我會經過一段林蔭道,調整呼吸慢慢走路,非常放鬆;吃飯時細嚼慢咽,吃得更有滋味。」「這麼生活了大半年,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習慣對我造成的束縛在逐漸減少,我感到更加靈活,也更充實。」願你也能同樣自由而敞開,認真享受生活帶給你的每一次吹拂。

長按二維碼,關注女人坊

相關焦點

  • 愛就愛得真誠一點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愛情再也沒有了餘生,有的只是眼前的需求。好像今天可以愛,明天就可以不愛。好像愛情是所有條件裡最後的一個選擇,好像愛上一個人,是一種傻瓜的行為。但是,如果愛情不夠真心真意,不夠真誠,那你又憑什麼說你愛著誰。所以,愛就愛得真誠一點。知乎上有人問:「你會愛一個人愛到什麼程度?」
  • 缺愛,是我們空虛迷茫的源頭丨「感到被愛」是生存必須的體驗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無論哪種享受,自己都難以真正地沉浸其中。付出很多努力,卻依然感到生活沒意思。為什麼我們總是沉浸在莫名的空虛和迷茫中?我們缺少的到底是什麼?幸福如何才能實現?Neuburger認為,存在感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基礎的安全感。當我們擁有存在感,我們的內心世界能夠與外部世界保持聯繫——我們能夠確切地感知到,自己就存在於此時、此地,而這令我們感到有所依託、有歸屬感。這種與外界的聯繫,還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狀態。當我們安穩地處於當下,我們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行動,也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未來如何規劃。
  • 偽精緻的三個星座女生,內心空虛,喜歡追求虛假的美好
    但是精緻的反義詞卻是偽精緻,明明自己的生活條件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還是要去想辦法偽裝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讓別人看起來是那樣的完美無瑕,可是私下裡自己的內心其實還是一無所有。這些女生看似擁有了一切,實際上她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弄不清楚精緻的真正意義,她們大多內心空虛,喜歡追求虛假的美好。
  • 離婚後的傷疤,這些星座女會封閉內心,覺得失去自尊
    離婚後的傷疤,這些星座女會封閉內心,覺得失去自尊。每個女生對離婚都有不同的態度,好不容易經營起一段感情,然後步入婚姻殿堂,本來應該嚮往著美好的生活,與愛人相守到老,一起共享世間繁華。但有些女生離婚後,卻在心裡烙下很深的傷疤,覺得自己用情太深,忘不掉曾經的付出和真情,於是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想與別人說話。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離婚後的傷疤,這些星座女會封閉內心,覺得失去自尊。1·天蠍女:封閉內心天蠍女是十二星座中對待感情最專情的星座之一,會認真對待眼神這一段感情,甚至掏出自己的真心來愛愛人,會毫無保留地付出。
  • 我一個人過得很好,為何需要愛?| 關於愛的4種真相和錯覺
    我們逐漸進入了一個 「羞於談愛」的時代,甚至,談論愛還會遭受各方鄙夷: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酒不好喝,為什麼還要談戀愛?今天我們想和大家再聊聊愛這個話題,關於我們為什麼仍然需要愛,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可以帶給我們什麼。看完今天的文章,也許你會有新的感受。01.真正的愛是什麼?
  • 為什麼日子過的好好的,卻總感覺內心空虛?
    日子明明過得好好的,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蜷縮在被子裡的女孩,卻一臉生無可戀的樣子每天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鬱悶,卻又擔心自己不合群,只好強顏歡笑,裝出一副開朗活潑的樣子。有時候能幸福地睡著,感到壓力的時候又消化不良。
  • 《瘋狂原始人2》:失去什麼,都不能失去愛的能力
    相比於前作,《瘋狂原始人2》試圖為電影營造更多的層次感,在咕嚕家族與文明人家族相遇展開的第一層,是現代與原始的鴻溝,因為生活物資的巨大差距所形成了兩個家庭間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第二層是兩個家庭間他們自身所面臨的困境,在這一點上續作很好的沿襲了前作對人物情感的精準捕捉,行雲流水般的搭建起了人物間的情感脈絡,第三層則是透過「牆」的象徵,點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愛與團結能打破隔閡
  • 空虛寂寞冷,都是幼稚
    網絡社交的出現和發展使我們擁有了更廣泛的視野和更多的接觸別人的機會,但同時好像也給了很多人空虛寂寞冷輸出的窗口。紅男綠女們漸漸地不需要走出家門,就可以獲得社交,甚至包裝自己的成本也降低,獲得欣賞,滿足虛榮心的概率也相對地變高了。
  • 《六尺之下 第五季》一個看起來很好的壞人 一個應該快樂的卻從不曾快樂的人
    一個看起來很好的壞人 一個應該快樂的卻從不曾快樂的人 如果讓我給Nate 寫 墓志銘 應該就是這樣的吧。註定漂泊 但他們表面看起來完美 所以他們總是能遇到一個相投的人 但就像布蘭達最後說的 他個自戀狂 沒有能力對什麼事什麼人負責 最開始的時候 我最喜歡NATE 因為他溫柔 長得帥 人善良 但是最後的時候 最討厭的就是他 雖然看起來完美 但是 只適合觀望 就像個藝術品 如果和他做朋友 一面之交 那是很好的 但是 如果要想和他一起走下去 真的會崩潰
  • 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認為自己無力去愛」滿足了他們關於控制的願望
    避免應對負面情緒(尤其是攻擊性的情緒)當我們失去了一些愛的對象(這種失去有時是客觀的,有時是主觀體驗上的),當這種失去傷害到了個體的自我價值感,我們是會感到憤怒和抑鬱的。尤其是,當這些愛的對象對我們如此重要,我們會被激發如此強烈的情緒。我們會想要攻擊和傷害對方,產生關於徵服、敵意、嫉妒、復仇的幻想;同時我們會感到強烈的低落、沮喪、使人疼痛的抑鬱感。
  • 《一夜》他們看起來互相怨恨,實際上他們深愛彼此
    海報小女兒圓子堅定的站在母親那一邊,「她救了我們啊然而不是的,雄二這樣認為,如果我不寫這樣的報導,我有什麼可以寫的呢,我用什麼來完成我的夢想呢,我用什麼來報答母親不惜殺人換來的自由呢?『他們看起來互相怨恨,實際上他們深愛彼此。』
  • 單身久了,其實一個人,過得很好
    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一個人,唯一比較可怕的一點,就是失去了和異性相處的積極性和技巧,不喜歡和異性有什麼牽扯,有時候聚會的時候,一想到場面上有異性,會覺得有些放不開,這大概就是單身久了的弊端。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真的沒感覺,不需要。可能,有一天會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第一眼就心動了,然後不可自拔,不由自主去愛一場。但對於年齡越來越大的人而言,這種概率小到甚至不存在。
  • 飽滿的愛情,讓人酣暢淋漓,空虛的愛情,讓人痛不欲生
    這樣的被強迫性使人失去選擇的能力 類似於吸毒成癮,明知對自己不好,卻管不了那麼多。另外有的人身上會出現戒斷反應。就像戒毒一樣, 幾天不見, 會出現很多身體和精神. 上的強烈反應。身體上的表現是食慾下降 睡覺失常、煩躁、疼痛、哭泣等;精神上的反應則表現為孤獨空虛甚至抑鬱絕望,這些強烈的身心症狀逼迫人逃回不良關係中。再就是分離的時候會有莫名的恐慌。
  • 不要嘗試傷害天真的射手,你會失去一份純真的「愛」
    射手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會驚慌,假如愛射手,請給他們安全感。有時看起來,射手座的人不懂任何事情,實際上是不想理解任何事情,有時並不知道,只是不想說而已。前鋒很多心事總是隱藏在心底,一般都是很少表露在外地,很多時候前鋒受委屈反而會覺得丟臉,更不會與人訴苦,只會在內心的自我糾纏。
  • 心理學: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過得很好,這樣我才能安心
    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他自己的問題,我們給予別人幫助時,必須是對方有所要求,而不是我們主動要提供幫助,更不要自以為是的去做出所謂犧牲。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人能擔負得起別人的犧牲的。其次,假使你不需要別人的要求就上趕著去提供幫助。
  • 你上班的時候感覺過空虛嗎?如果有,我教你怎麼辦!
    小陸家裡條件優越,畢業以後就靠家裡安排進了某大型企業上班,雖然工作很好,但是小陸一點都開心不起來,他每天除了看看報紙、上上網,沒有任何實質性工作。時間久了,小陸開始對工作越來越反感,甚至不理解這種工作有什麼意義。於是私下裡他和朋友抱怨:「上班真是太空虛了,一點都提不起精神,每天都是無所事事。」
  • 偶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大腦就一片空白,完全失去思考能力
    很多人平時都很理性,但是一旦遇到喜歡的人,頭腦就會一片空白,失去思考的能力。其實這一切都來源於自己的情感面,再加上愛情強大的魔力,很容易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那麼,哪個星座的女人是這樣的呢?有了喜歡的人之後,內心會逐漸迷茫,有時候會因為遇到對方而大腦一片空白,有時候會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而失去所有的感官,變得緊張。他們所有的情緒都會因為對方而改變,完全沒有了當初的平靜和理智。其實這些主要原因都是歸因於自身的應對能力,同時也容易受到愛情的影響,最終導致沒有自控能力。
  • 這3生肖最好別惹,看起來傻,內心精明著呢!
    導語:大智若愚也是一種智慧,主要是指那些外表看起來愚蠢的,但實際上很聰明的人。有句俗話叫人不可貌相,尤其是當今社會,人人都習慣性帶上一張誠實的面孔,即便是根據衣著和言行,也很難一眼將人看穿。尤其是這3生肖最好別惹,看起來傻,內心精明著呢!
  • Beyond《無盡空虛》賞析
    因為在乎,所以害怕失去。一旦失去,窹寐思服,輾轉反側,內心的空虛就像潮水般湧來。假如這種消極的心理得不到排解,整個人就會煩躁不安,傷心惆悵。而對於黃家駒,我想創作歌曲便是他最好的宣洩情緒的方式。正因為直抒胸臆,以情動人,所以他的音樂更容易引起共鳴。 《無盡空虛》是Beyond於1992年12月發行的一張EP,裡面收錄了同名歌曲《無盡空虛》。
  • 不愛說話,但內心足夠睿智的三大星座,表面平靜,卻具備巨大本事
    現實中,我們總習慣用一個人是否健談,去評價這個人究竟是怎麼樣的,可實際上,往往那些不善言辭的人,才會真正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就好比我們身邊,也總會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不愛說話,但內心有足夠睿智,他們表面平靜,卻又往往具備著巨大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