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商業互吹:物語和Shaft的彼此成全

2021-02-16 白鵝紀

君の知らない物語 - 《化物語》ED

隨著7月12日《傷物語》劇場版最後一部《冷血篇》BD正式發售,自2009年7月的《化物語》至2017年的《傷物語》,八年間一共有8部物語系列的動畫推出,且全都是由著名動畫公司Shaft製作。作為改編動畫,物語動畫堪稱原作小說和動畫公司雙贏的業界範本,今天本文就從商業角度,來談談Shaft如何為物語系列創造出更大商業價值,而物語系列又給Shaft帶來了哪些機會。

許多在2009年左右開始看動畫的觀眾,應該是通過《化物語》這部動畫知道Shaft這家動畫公司的。實際上,Shaft是一家1975年就成立的老牌動畫製作公司。目前Shaft的製作可用人員也並不很多,所以近年來也少有一季內同時做兩部或以上動畫作品的情況出現。不過趁著近年劇場版動畫的熱潮,Shaft也逐了一波浪,接下來即將於8月上映的就是由Shaft製作的劇場版動畫《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                     

Shaft官網,迎面而來的就是最新劇場版官圖

 

而至於物語系列,這部由著名輕小說家西尾維新所著的同名小說系列改編而成的動畫系列作品,相信各位讀者都能有所耳聞。物語系列的原作小說本就十分出色,大致內容就是一個名為阿良良木歷的高中男生在遇到吸血鬼姬絲秀忒·雅賽蘿拉莉昂·刃下心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收後宮)。它的第一本小說《化物語(上)》於2006年出版,動畫於2009年7月放送。隨後戰線越拖越長,直至今日。西尾維新至今仍在續寫著物語系列的故事,而Shaft也繼續著將之動畫化的任務。

物語系列的小說系列本身就非常出名,巧妙的設定,獨特的寫作風格再加上大量的妹子,《化物語》、《偽物語》等小說在動畫化之前就已經非常成功。在動畫化之前,《化物語》上下兩本的銷售量就已經10萬朝上。有如此優秀的原作做底,物語動畫想要同時滿足原作黨與動畫黨更是難上加難,可是在Shaft的努力之下依然收穫了口碑與商業的雙重成功。

 

西尾維新的寫作風格是以大量的文字堆砌出一個具體的對話場景(西尾廢話流),寫作的內容儘是些怪異之類的不可名狀之物,最為突出的就是物語系列。因此物語系列也被他自己評價為「以很難媒體化為目的而寫的小說」。但Shaft還是將之動畫化了,而且第一部動畫化的《化物語》甚至完成了一個奇蹟:BD銷量超過了33萬,卷均達5萬以上。若算上DVD,卷均則更是超過了7萬8。

我們可以以2014年的絕對霸權《LoveLive!》做個對比。

可以看到,《LoveLive!》的平均銷量是不如《化物語》的。也就是說,毫無疑問,《化物語》至少是取得了賣圓盤的商業成功。在《化物語》之後的許許多多物語動畫雖然沒有再現《化物語》的輝煌,但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商業成績。筆者自己算了一下,截止《終物語》(《歷物語》目前沒有相關數據),一共6部作品,雖然有著肉眼可見的銷量下滑,但卷均銷量依然達到了接近5萬的可怕數字。

而關於物語動畫是否獲得了口碑上的成功,相信會有讀者對此表示疑惑,尤其是後期的幾部。但我們可以看看幾個統計網站的結果。先看日本方面,來源是動漫評論投票網站AnimeSachi。評價最高的是《化物語》,平均分為83分,而最糟的則是《花物語》,平均分75。更糟的《歷物語》因為樣本量小的可憐,只有四人投票,所以不計入本次統計結果中。雖然平均分看上去並不是很高,但中位數高,就說明有一些極端低分的存在拉低了平均分。總體來看,物語動畫還是受到日本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的。

至於國內的情況,筆者就工(chu)作(yu)之(si)便(xin)拿出Stage1st論壇動漫鑑賞區與Bangumi兩個網站的統計結果來進行比較了。可以看出,在S1和Bangumi得到最差評價的物語動畫作品都是《歷物語》,而得到最好評價的都是《化物語》。

實際上《歷物語》是一部日常系動畫,已經幾乎完全脫離了物語動畫的敘事風格,十分鐘一話,表現手法也似後日談式,大部分內容更是與主線無關,所以評價低也算是正常。可以看出,國內國外對於物語動畫都是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這是一部下限不低,上限頗高的系列作品。對於一部改編動畫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經完全足夠。那麼物語系列在Shaft改編之後,又在哪些方面有了精彩表現?

 

作為一部本質輕小說改編作品,物語動畫在拉動原作銷量上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作為一本2006年就發售的輕小說,《化物語》在2009年7月開播後又迎來了一波購買潮,從2009年8月到11月一直都有人在購買這本小說的文庫本。

日本公信榜Oricon在2009年8月10日那一周的銷量,正是《化物語》正在播出的時間段。

 

2008年,在根據讀者人氣投票與出版社多種因素進行排名的《這本輕小說真厲害!》輕小說排行榜中,物語系列排在了第11位。而在動畫化後的09年,物語系列一躍而升,排在了第6位,2010年甚至排在了第2位。而根據日本公信榜Oricon的統計,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化物語》上下兩本的銷售量的平均值為11萬本。期間,《偽物語》上下兩本與《傷物語》也都形勢喜人,銷售量平均也在10萬以上。即便動畫作品中評價較低的《憑物語》和《花物語》等,其小說銷量依然得到了增長。更為關鍵的是,物語系列的小說本身就比普通輕小說要貴上許多,所以小說銷量的增長比起其他輕小說來說更加不容易。

可以看出,在差不多時間段出版的《化物語》和《涼宮春日的分裂》,前者價格卻是後者三倍有餘。雖然《化物語》的頁數高達456頁,但《涼宮春日的分裂》也有295頁,兩者價格差距不可謂不大。

 

除了上文所說的小說銷量增長,物語系列周邊產品的銷售也是如火如荼。遠的不說,2015年時《終物語》主角(後宮)忍野扇的手辦在發售兩日內就曾一度被刷到了日本亞馬遜實時手辦排行榜的第五位。2016年1月12日發表的Oricon專輯周銷量榜上,《歌物語 物語系列主題歌集》以首周銷量6.6萬張勇奪首位,這是時隔6年以來動漫歌曲再次拿到專輯銷量的首位。

此外,物語系列的同人作品也同樣人氣十足。無論是在Niconico還是Bilibili,物語系列都是大人氣的同人動畫製作對象,相關的MAD更是屢見不鮮,在AMV中物語系列可用的素材也是數不勝數。而本子方面更是不用說了,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相關網站上查查,畢竟本格後宮動畫,物語系列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Shaft的出色製作使本就優秀的物語系列更上一層樓,而物語動畫又給這家40多歲的製作公司帶來了什麼呢?在去年的Shaft成立40周年展覽上,我們可以看到物語動畫在Shaft的重大地位。本次展覽是以《魔法少女小圓》和《物語系列》兩部作品為中心展開,40周年官網的大圖也全是這兩個作品的角色。

就連展覽名稱都叫做MADOGATARI GALLERY,是兩部作品的日文羅馬音Madoka Magica和Monogatari合字而成。除了40周年的這張大圖,還可以去Shaft的官網看一看。一共五張大圖,第二張和最後一張都是物語系列的作品,分別是《終物語》與《傷物語》。40周年大展選用這兩部作品作為主打,其原因主要有兩個:商業價值和知名度。

Shaft曾經參與製作過許多動畫:《偽戀》、《荒川爆笑團》、《幸腹塗鴉》、《再見!絕望先生》、《向陽素描》、《電波女與青春男》……

 

物語動畫能被選中作為40周年大展的中心展品,毫無疑問是因為它對於Shaft具有極高的的商業價值。然而它的商業價值除了一般動畫放一時爆發性外,更多的體現在「可持續發展性」。因為西尾還在不斷續寫著物語系列新作,而他只要寫出一部物語系列的小說,由於風格契合、觀眾買帳等多種因素,它的動畫製作必然會落在Shaft頭上。

物語系列作為一個著名IP,在當下沒有什麼好的作品的情況下,動畫化幾乎是不可避免。而且以後風格類似的作品,製作委員會也樂意交給Shaft來進行製作。畢竟又來錢口碑又好的乙方,哪個甲方不喜歡?

物語系列的商業表現還有一點值得關注:Shaft在物語動畫的製作委員會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大部分動畫的片末都會給出製作委員會的名單,它就是一份哪些公司投資了該動畫的名單,等到回報分成時,這些公司都能拿到自己的投資回報。而物語動畫的製作委員會名單上,Shaft赫然在列。

而其他財力相當的的動畫製作公司,一般是不太會在製作委員會中有一席之地的。比如本季的動畫《Princess Principal》,兩個負責製作本作的公司Studio 3Hz和Actas都沒有出現在製作委員會上。能進入製作委員會,就意味著Shaft也拿到了BD販賣與周邊產品售賣的利潤分成,這對於Shaft來說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肥肉。 

《Princess Principal》ED畫面

 

順便一提,歷年的ComicMarket中,Shaft企業館的商品基本都能做到售罄。你們猜猜下圖兩枚一套,由物語動畫人設師渡邊明夫繪製封面的《傷物語》、《貓物語(黑)》製作筆記,在2015年的C88最終日多長時間就售罄了?

根據Shaft的官方Twitter估算,大概是四個半小時。

 

講完商業價值,再來說說知名度。實際上,當我們討論到Shaft和Shaft的演出風格時,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物語動畫。畢竟這是一個非常長的系列,而且演出也別具一格:現實亂入的OP,定格時間僅僅一秒的大文字量畫面,以純色的背景與幾個字作為鏡頭之間的劃分,還有經典的45度轉頭,都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物語的特色演出已經讓觀眾朋友們在心中,將Shaft與物語動畫間畫上了等號。經物語一役,Shaft也真正在市場上打響了知名度,而小說、圓盤以及周邊的後續大賣,也都讓Shaft一次又一次刷新大眾心目中的存在感。

在長達八年的合作中,Shaft這家製作公司與物語系列這個大IP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物語系列在Shaft的製作下口碑銷量雙豐收,同人作品和周邊販賣做得風生水起。而Shaft長期製作著物語動畫,既為自己打響了知名度,也沒有錯過從官方創作、ComicMarket中賺得盆滿缽滿。

雖然西尾維新後期的幾部物語系列並沒有再續輝煌的趨勢,Shaft雖然不能做到雪中送炭,至少也能為其錦上添花,始終幫助物語系列維持著不低的熱度。不過長期抱著一個飯碗對於製作公司來說也並非好事,今年的《煙花》劇場版,以及《Fate/Extra》動畫也可以視為Shaft的新探索,希望未來Shaft能為我們獻上更加精彩的動畫!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如果你對Shaft與物語系列也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猛戳【寫留言】討論與分享~

相關焦點

  • 商業互吹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用於和朋友互相調侃
    商業互吹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用於和朋友互相調侃時間:2019-07-16 10:53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商業互吹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用於和朋友互相調侃 商業互吹什麼意思 商業互吹是一種互相調侃性誇讚的意思,此處不是貶義,算是褒義詞,最開始是出現在明星打廣告商業氣息很明顯,被調侃為商業互吹,後廣泛應用於和朋友互相調侃。 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經常會出   原標題:商業互吹什麼意思什麼梗?
  • 網際網路終結商業互吹
    實際上是降低社會溝通和交易的成本。這一手,是有用的,劉邦都爽的說如今才知道當皇帝這麼爽(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但劉邦是開國皇帝,用我們的話說,是有克裡斯馬。他這樣一包裝,就算立住了。他的子孫怎麼辦?大家服你,不見得服氣你的子孫。傳承的過程一定衰減。到時候一定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為啥是你劉家做皇帝?
  • 章子怡ab商業互吹?
    北鼻姐隨後也給了回復,網遊調侃商業互吹…
  • 鬥羅大陸:劇集過半卻還在「商業互吹」?玄機娘娘的心真夠大
    例如玄機娘娘的「商業互吹」行為就讓進度條屢屢受挫,進度條撐不到經典劇情的出現,也撐不到戰鬥情景的出現。那麼這樣的行為到底有幾次呢?玄機娘娘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樣的行為,有很多次了,數不勝數,就拿最近的一次來看,《鬥羅大陸》103話,武魂殿和史萊克戰隊齊聚鬥魂場,從劇集還沒過半的節點開始,雙方就開始開武魂,足足開了半集,主要是介紹雙方的魂師,有什麼樣的技能,他們的技能有多麼厲害。但如果只是單單介紹技能就罷了,玄機娘娘還進行了「商業互吹」。
  • 【深度】《花物語》——新房味大減的物語
    這個動畫化起來就很費勁了,如果使用插敘手段就和原作的風味有所偏離,但如果索性走敘述風,就很容易讓動畫變得單調……猶記得鬼物語裡面的一話只有坂本真綾和神谷浩史兩個CV(其實那一話沒娘娘都行),整話走了一個很帶感很藝術的捲軸風,但是如果不是對物語系列(或者對小忍的腔調【痴漢臉)真愛的話看下來大概還是會有點單調的。反正人形自走打字機西尾是不管的,我自己碼字碼開心了就夠了。
  • baby回應章子怡誇讚,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商業互吹
    導讀:近期,因為爆款網劇《摩天大樓》,章子怡看了誇了baby的演技,baby回應章子怡自己還需努力,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商業互吹。而今,又鬧出么蛾子,baby回應章子怡誇讚的這一波商業互吹,事實上,一個演員有演技不是很正常的的嗎?還用得著誇麼?演技在線,難道不是一個演員的基礎嗎?但又有不少網友認為,baby演技確實進步了啊!可是也不想想,baby出道10年了,有什麼作品拿得出手?其實這些爭論都是因為近期的一部小而美的爆款網劇《摩天大樓》,到底如何,應該看過這部劇的人最有話語權吧?!
  • 「小巫見大巫」,一個漢末文人「商業互吹」的故事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小巫見大巫」的故事。「小巫見大巫」字面意思就是:小巫法術低微,見到大巫後法術就失效了,引申為相比之下,遙遙不及的意思。這瞬間讓人想到了最近超火的六小齡童和「雌雄葫蘆」收服銀角大王片段。言歸正傳,「小巫見大巫」是發生在東漢末年張紘和陳琳之間的典故。東吳張紘見到一隻做工精細柟榴枕(楠木枕頭),十分喜歡木枕的花紋,於是專門為其作賦一首。
  • 《演員請就位2》唐一菲退賽就對了,節目已經變味成了商業互吹
    我的回答是:唐一菲退賽就對了,因為《演員請就位2》這檔節目,已經變味了,變成為了話題不擇手段的下作,以及幾乎毫無營養可言的商業互吹。的幌子,卻一門心思只為製造話題和熱度,不給觀眾看點實在的乾貨,只能說這個節目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 KID排位偶遇wunder,兩人互加好友開始商業互吹?
    大圖模式 KID排位偶遇wunder,兩人互加好友開始商業互吹?這一局帶飛wunder之後,wunder竟然主動添加了KID的好友,於是兩個人就開始了經典的「商業互吹」。
  • 時隔一年,具惠善終於放下過往:所謂婚姻,其實就是成全彼此
    文|張平插圖|來自網絡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你和你的另一半之間已經不再有感情,你會選擇離開還是繼續堅持?如果選擇離開,你是會以好聚好散的方式跟對方告別,還是彼此互撕,把對方最難堪的一面公布與眾?既然已經不愛,不如好好和對方說再見,離了婚的兩個人,從此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除非有孩子,否則大部分人在離婚之後,都不會再想和前任有任何瓜葛。近日,有媒體證實,互撕了一年的具惠善安宰賢夫婦終於離婚了。
  • 《歌手》和Jessie J如何優雅的商業互吹
    去年11月27日,我的手機突然收到永樂票務的一條簡訊:很遺憾地告訴你,我們剛剛接到主辦方的通知,Jessie J和Flo Rida深圳演唱會臨時取消了,我們願意另外贈送其他藝人周邊來感謝你的積極參與。這個結果我早有預感,只是沒料到會在開場前4天緊急叫停,原因當然不是被封殺,而是策劃方的無腦和自大。
  • 金卡戴珊和希爾頓合體,開啟互吹曬包,希爾頓自曝金髮無腦是人設
    據外媒9月19日報導,金·卡戴珊和帕麗斯·希爾頓再次「合體」重聚。金卡戴珊對閨蜜表達了愛意。時隔多年,這對社交名媛證明了她們仍然是親密的朋友。20年前,在《簡單生活》中,這對好閨蜜曾捆綁「營銷」,共同出名。金·卡戴珊邀請帕麗斯·希爾頓與她共度一天,這證明了在她出名以後,她仍然是帕麗斯·希爾頓最強大的支持者和後援會。
  • 唱作歌手李文酷狗首唱《單親》 竟和嘉賓上演商業互吹?
    晚上七點,李文如約在直播間內和大家見面,禮貌滿分的他首先歡迎大家蒞臨直播間,「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今晚除了是新歌《單親》的首唱會外,我更會分享很多自己喜歡的音樂給你們」。得知此消息,直播間內的粉絲們頓時躁動起來。
  • 名偵探柯南:警視廳戀愛物語,不止成全了高木涉與佐藤美和子
    首先看本期的標題,名偵探柯南:警視廳戀愛物語,不止成全了高木涉與佐藤美和子。《名偵探柯南》作為偵探推理破案的動漫作品,其實除了偵探破案的經歷之外,警視廳的作用也非常強大。在《名偵探柯南》的故事裡,《總局刑警戀愛物語》這一系列,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亮點,傾醬也特別喜歡這樣的系列,不僅可以吃糖,還粉了好幾對甜蜜cp,當然,也有遺憾與悲傷。
  • 李誠儒不在,《演員2》只剩下爾冬陞說實話,商業互吹場面太乏味
    李誠儒不在,《演員2》只剩下爾冬陞說實話,商業互吹場面太乏味《演員2》走到比賽的後半程,從彈幕的活躍度來看,這檔高開低走的節目確實在導演互相抱團與各自護犢子的場面之下,漸漸流失了不少觀眾。沒有了李誠儒老師的《演員2》中,現場真的實現了「一團和氣」,觀眾們其實並不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節目,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好壞的一段表演,到了點評階段變成了「商業互捧
  • 商業互吹?張嘉倪、買超互贊封面合照,後者被調侃:開了假笑特效
    今日,演員張嘉倪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組自己和丈夫買超的時尚封面大片。並配文:表揚一下,買哥這次真的很不錯。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商業互吹」。素白想說,哈哈,你們這樣撒狗糧,好嗎?今日,張嘉倪發的這組照片的主題就是張嘉倪和買超聞香知愛。
  • 薛明媛攜新單酷狗首唱 現場竟和焦邁奇上演商業互吹?
    如果說近年超女火熱的歌手,薛明媛是當仁不讓的一位,她的《非酋》和《歐皇》在酷狗音樂的評論數加起來足有24W+,火到不要不要的。3月31日,薛明媛攜新單曲《不就是落單》做客酷狗直播 ,舉行了個人新曲首唱會,當晚她和粉絲聊個不停,甜美的歌聲更引來了近2萬觀眾同時在線為她打call!
  • 《演員2》:李成儒犀利指責4位導演的商業互捧,趙薇的回答讓網友...
    首先就是李成儒導演為人正直,性格爽快,不像其他的4位導演,各種的商業互誇,簡直沒誰了。《演員2》:李成儒犀利指責4位導演的商業互捧,趙薇的回答讓網友憤憤不已 當時爾冬陞的意思就是力挺陳凱歌,爾冬陞表示董思怡的表演應該這麼演,一定要發揮最大的空間,現場的時候就應該聽導演,憑她的演技在這個片段中是不配有很大發揮空間的,其次就是又把問題的原因歸結到楊志剛的口音,爾冬陞老師你是真不知道楊志剛受傷嗎
  • 《演員2》導演商業互吹,都不敢得罪陳凱歌?只有李誠儒在說實話
    過往最大的看點就是導演犀利點評演員,然而這一期,可能由於導演的介入指導,其他導演礙於情面都不太敢說狠話,而到了最後一個陳凱歌導演的《誤殺》,完全變成了導演們的商業互吹現場,也引起了網友的爭議。現場局勢很明朗了,四個導演進行商業互吹,而唯一說了大實話的李誠儒則被導演們集體抱團懟了一把。
  • 初戀那件小事:感情中最好的狀態是彼此喜歡、相互成全
    他們互相喜歡,互相成全,逐步認知初戀與愛情的唯美,砥礪人生的美好成長。最好的感情,不是用一句「我愛你」,或者是一句「我寵你」就可以完全詮釋清楚的。好的感情狀態是彼此互相成就,共同進步,亦能夠讓我們都化繭成蝶蛻變成最好的自己。